中药材复方辑录之三十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药材复方辑录(根茎类)之三十九

 

 

 

钻石风

 

  「复方」

  1.治筋骨疼痛:钻石风、黑骨藤各五钱,透骨香、走马胎各三钱。泡酒一斤,每次服五钱。

 

  2.治房伤吐血:㈠钻石风、鼻血雷各五钱,仙鹤草三钱。煎水服,加酒引。㈡钻石风、藕节、槐花、何首乌、枇杷叶、茅根各三钱。煎水服。

 

  3.治疗慢性气管炎:石钻子晒干研粉,每次3钱,加冰糖5钱,炖成稀糊状,饭后顿服,每日3次。或制成片剂服。据300例的观察,止咳作用较明显,起效最短时间为2小时,24小时内起效者117例,占38.23%。同时也有较好的祛痰作用和一定的平喘作用。服药过程中,部分患者有食欲增加,睡眠好,体力和精神好转等情况。仅少数人有轻度头昏、大便次数增加的现象,多在2~3天内自行消失,并不影响治疗。

 

 

巴参

 

 

「复方」

  1.补气固肺

 

  组成:巴参根40.0克  朱贝20.0克  红芪80.0克

 

  用法:将归来参根洗净,晒干,三药共研细末,每服2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2.脑震荡后引起头痛

 

  组成:鲜巴参菜200.0克  鲜金钱薄荷200.0克  鲜小麦草200.0克

 

  用法:先将三味青草洗净,绞汁8分碗服之。

 

  3.脑瘀血、脑风、脑热

 

  组成:鲜巴参菜18.8克  鲜金钱薄荷37.5克  鲜八卦癀1个(去刺)蜂蜜适量

 

  用法:共绞汁6分碗,调蜜服。本方不宜久服。

 

  4.劳力歃喘

 

  组成:巴参根30.0克  红骨火炭母草头56.3克  土鸡1只(去内脏)

 

  用法:将巴参根和秤饭藤洗净,切碎,纳入土鸡腹内,炖服。

 

  5.子宫癌

 

  组成:巴参果实35.0克  鲜三消草35.0克  鲜牙刷草35.0克  白番薯叶35.0克  鲜三板刀35.0克  鲜兔儿菜30.0克  小麦草35.0克

 

  用法:将上药洗净,加水果2~3种、冷开水200.0毫升,共打成精力汤饮用(必须在5分钟内喝完)。

 

  6.红斑性狼疮

 

  组成:鲜巴参菜35.0克  鲜白地瓜叶35.0克  鲜飞来参20.0克  鲜小麦草35.0克  鲜白癀菜35.0克  鲜观音草35.0克

 

  用法:将五味青草洗净,共绞汁250.0~300.0毫升,5分钟内喝完,早晚各服1次。

 

  又方:巴参菜根37.5克  石上柏37.5克  三消草30.0克  无头土香30.0克  白地瓜叶30.0克  白癀菜30.0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分3次服用。可与上方交替服用。

 

禁忌

  阴虚胃溃疡者少用。

 

 

 

 

 

 

蕨麻

 

 

「复方」

  1.治贫血:蕨麻20g,小黄米50g,大枣5枚,红糖适量。将蕨麻、大枣与小黄米一起熬成粥,食用时加入红糖。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

  2.壮骨:富含磷,具有构成骨骼和牙齿,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供给能量与活力,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3.利尿消肿、护心: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酶的活性;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4.蕨麻可以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治脾虚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

  5.蕨?具有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抗肿瘤、强心、抗缺氧的作用,亦有滋补之效,适合家庭日常保健食用。

 

 

蕨麻禁忌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蕨麻?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

  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少食。

 

 

绵萆

 

「复方」

  1、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月、便白浊,频数无度,被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 益智仁、川萆粟、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粟分清散)

  2、治小便频数: 川萆粟(洗)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济生方》萆粟丸)

  3、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 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各半两,萆粟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

  4、治小便混浊: 鲜萆粟根头刮去皮须,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

  5、治阴痿失溺:萆粟二钱,附子一钱五分。合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6、治腰痛,脚气:破故纸(生)、续断、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制炒断丝)各一两,萆粟二两。上为末,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盐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

  7、治小肠气及腰痛: 萆粟、杜仲(酥炒去丝)、葫芦巴(生脂麻炒)、破故纸(炒)、小茴香(盐水浸一宿)各一两,胡桃仁(汤去皮)二两。各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或盐汤亦可。(《瑞竹堂经验方》喝起丸)

  8、治脚气肿痛,不能动履,不论寒热虚实,久病暴发皆可:萆粟五钱,黄柏、苍术、川牛膝、木瓜、猪苓、泽泻、槟榔各二钱。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剂。(《本草切要》)

  9、治丈夫腰脚痹、缓急,行履不稳者: 萆粟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和服三钱巴,增至五钱匕。禁食牛肉。 (《广利方》)

  10、治风寒湿痹,腰骨强痛: 干萆粟根,每次五钱,猪脊骨半斤合炖服。(《泉州本草》)

  11、.治肠风,痔漏: 萆粟、贯仲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孙用和)

 

绵萆粟用药禁忌

  肾虚阴亏者禁服。

  1、《本草经集注》:薏苡仁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

  2、《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

  3、《本草备要》:忌茗、醋。

  4、《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白糖参

 

 

「复方」

  1.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

  2.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3.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

  4.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5.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6.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7.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8.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9.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孑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

  10.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

  11.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中藏经》)

  12.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仁斋直指方》)

  13.治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经验良方》)

  14.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人参汤)

  15.治霍乱心烦躁:桂心二分(末),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圣惠方》)

  16.治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用棕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丹漠纂要》)

  17.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黄丸)

 

白糖参的禁忌

  不能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1.《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2.《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3.《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

  4.《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

  5.《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6.《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开口箭

 

 

「复方」

  1.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开口箭根状茎磨酒涂。亦可研末酒送服,每次 O.6-O.9g,不能过量。(《湖南药物志》)

  2.治胃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开口箭鲜根状茎5g。捣烂加温开水擂汁,在1d内分多次含咽。(《湖南药物志》)

  3.治肝硬化腹水:开口箭根状茎3g,田基黄、马鞭草各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胃痛,胆绞痛:心不干鲜根3g,生嚼吃;或干根9g,枳实6g,共研末,分3次开水送服。

  5.治流感,感冒,支气管炎,咳嗽:心不干根9g。煎服,或研末,每服0.6g,开水送服,日服3次。(《红河中草药》)

  6.治疮疖肿毒,毒蛇咬伤:开口箭鲜根状茎捣烂敷或磨酒涂。蛇伤敷伤口周围。(《湖南药物志》)

 

开口箭的禁忌

  孕妇忌服。

  本品有毒,用至3钱曾有中毒报告,故用量不可过大。中毒时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及时抢救。

 

 

 

 

 

朱砂莲

 

  

「复方」

  1.止牙痛:朱砂莲配成5%糊剂,置于龋齿髓腔内,有显著的止痛效果。或用本品刮粉,用白酒吞服0.5-1g,每日1-2g。一般服药10-20min即生效。

  2.治痈疖肿痛:朱砂莲磨粉用酒或醋调,直接涂于患处。{1-2方出自《四川中医》1985.(1):32}

  3.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以朱砂莲为主综合治疗,观察200例全部治愈(全身及胃肠道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性质均恢复正常)。治愈时间最短1天,最长8天,平均4天。据观察,本品有收敛、止痛作用,可能还有抑菌、杀菌作用。用法:取朱砂莲块根,洗净晒干研粉口服,每次0.3~0.5克,每日3次,同时辅以VB、VC,10%氯化钾及助消化药(胰蛋白酶、淀粉酶、乳酸钙),脱水明显者适当补液。

 

朱砂莲的禁忌

  朱砂莲具有伤肾的副作用,已经设定为处方药。严格管理,防止肾衰竭事故发生。

  脾胃虚寒者慎服,虚弱者忌用,孕妇禁用。怀孕期间不易用药,减少对胎儿的伤害。经期禁用。月经期间女性身体较虚弱,建议应该慎重。

  儿童可适量服用。

 

 

 

莴笋

 

 

「复方」

  1.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作饼贴脐中。(《海上方》)

  2.治小便尿血:莴苣,捣敷脐上。(《纲目》)

  3.治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海上方》)

  4.治沙虱毒:敷莴苣莱汁。(《肘后方》)

  5.治蚰蜒入耳:莴苣叶一分(干者),雄黄一分。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皂荚子大。以生曲少许,化破一丸,倾在耳中,其虫自出。(《圣惠方》)

  6.治百虫入耳:莴苣捣汁,滴入自出。(《圣济总录》)。

  7.开通疏利、消积下气: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对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8.利尿通乳: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9.强壮机体、防癌抗癌:莴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机化含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对有缺铁性贫血病人十分有利。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

  10.宽肠通便: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

  11.莴笋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对人的基础代谢,心智和体格发育甚至情绪调划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莴笋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不同于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丰富的氟元素,可参与牙和骨的生长。能改善消化系统和肝脏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有助于抵御风湿性疾病和痛风。

 

莴笋的禁忌

  ①《本草衍义》:"多食昏人眼。"

  ②《滇南本草》:"常食目痛,素有目疾者切忌。"

  宜食:

  莴笋适宜小便不通、尿血及水肿、糖尿病和肥胖、神经衰弱症、高血压、心律不齐、失眠患者食用;妇女产后缺奶或乳汁不通也宜食用;酒后食用可解酒;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期时食用更佳。

  忌食:

  多动症儿童,患眼病、脾胃虚寒、腹泻便溏之人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宜过量或是经常食用莴笋,否则会发生头昏嗜睡的中毒反应,导致夜盲症或诱发其他眼疾。若多食莴笋引起夜盲和眼疾只需停食莴笋,几天后就会好转。女性月经来潮期间以及寒性痛经之人,忌食凉拌莴笋。

 

 

独活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独活的副作用及禁忌

  阴虚血燥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蠡实为之使。

  2.《本经逢原》: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1、独活饮

  功效:中风口噤不语,不知人,饮食不下。

  处方:独活(去芦头)1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7分,去滓热服。口噤服药不下,斡口开灌之,日夜4-5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2、独活消痰饮

  主治:痘靥后呛喉,谵语。

  药物组成:独活5分,陈皮4分,桔梗7分,贝母5分,甘草3分,白芍6分,杏仁4分,元参3分,石菖蒲5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处方来源:《治痘全书》卷十四。

  3、独活苍术汤

  组成:独活 苍术防风细辛川芎 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少阴寒湿腰痛,不能转侧,头痛身疼,无汗拘紧,脉左尺细紧。

  加减:寒甚,加生姜、桂枝。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4、独活人参酒

  功效:祛风湿、益气血,主治产后中风.困乏多汗,体热头痛。

  材料:独活45克,白藤皮15克,羌活30克,人参20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前4味共研粉末,和匀备用。

  用法:用时每取药未10克.加水7份,白酒3份.煎至7份,去渣.待温,不拘时候,每次温服15~30毫升。

  来源:《太平圣惠方》。

  5、独活当归酒

  主治:风湿性腰腿疼痛。

  配方: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各30克,好酒1公斤。

  制法:将上药碎细,用酒浸于净瓶中,密封,近火煨,1日夜后候冷即可饮用。

  用法:随量,不拘时候温饮,常令有酒气。

  来源:《圣济总录》

  6、独活膏

  功效:治疥癣。

  处方:羌活半两,独活半两,丹参半两,葱白半两,豆蔻1两。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做法:上药入菜油内,觉油香,更入黄蜡,候蜡熔成膏即是。

  用法用量:用时先洗疮,拭干敷药。

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7、独活丸

  方剂主治:风瘾疹,(疒?)(疒?)肿起,时痒时痛;风热,头面身体,瘙痒瘾疹。

  组成:独活(去芦头)1两1分,天冬(去心,焙)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蒺藜子(炒,去角)1两1分,桔梗(去芦头,炒)1两1分,薏苡仁(炒)1两,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半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临卧菊花汤送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一。

  8、独活茶

  组成:独活15O克。

  功用: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①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腰腿酸痛。②风寒湿三邪侵入致气血流行不畅而产生的腰、膝、足、胫筋骨疼痛。

  做法:上药研粗末。每服取30克置保温瓶中,用沸水500毫升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1日内分数次饮完。每日1剂。

  宜忌:阴虚血燥者慎服。

  出处:《药茶治百病》

  9、独活粥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风寒湿痹,周身疼痛,骨节酸痛等。

  组成:独活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

  制作:将独活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注意事项:本品性温,易伤阴液,阴虚血燥者慎用。

 

 

 

 

茜草根

 

 

「复方」

  1.治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简要济众方》)

  2.治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锉)、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井华水和丸加弹子大。每服一丸,温热水化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茜草丸)

  3.治吐血:鸡血藤膏二钱,三七一钱,茜根钱半。煎服。(《医门补要》)

  4.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草根四两,白酒一斤。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一周,取酒炖温,空腹饮。第-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天一次。服药后七天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5.治荨麻疹:茜草根五钱,阴地蕨三钱。水煎,加黄酒二两冲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6.预防疮疹:服茜根汁。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方》)

  7.治疔疮:地苏木,阴干为末,重者八钱,轻者五钱,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渣罨疔上。(《纲目拾遗》)

  8.治衄血无时:茜草根、艾叶各-两,乌梅肉(焙干)半两。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乌梅汤下三十丸。(《本事方》茜梅丸)

  9.治妇女经水不通:茜草一两。黄酒煎,空心服。(《经验广集》)

 

茜草根的禁忌

  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畏鼠姑。"

  2.《雷公炮炙论》:"勿犯铁与铅。"

  3.《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4.《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5.《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6.《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胃友

 

 

「复方」

  1.治胃癌,跌打损伤:胃友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五分,日服三次。(《云南中草药》)

  2.治老伤发痛:鲜胃友、大活血各一两,茜草、徐长卿各五钱。水酒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水肿:胃友、黄花远志各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炒白术

 

  「复方」

  1.胃脘疼痛明显减轻,晨起偶有恶心,呃逆,纳差,大便偏稀,舌暗淡,苔白,脉细弱。证属凝瘀基本消散,中气虚寒显露。治疗予以温中健脾,辅以行气化瘀。处方:炙黄芪2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10克,徐长卿10克,草果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6克。1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2.止泻,古方主诃子散(如面煨诃子、肉豆蔻、土炒白术、人参、茯苓、煨木香、陈皮、炙甘草,共为细末),每服一钱,姜汤调服。

  3.小儿得吐泻寒证,方用潞党参二钱,炒白术六分,炙甘草一钱,北干姜三分,淡附子一片,阴阳水煎服。寒甚,加来复丹一分,冲服。

  4.治则: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黄芪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20克、枳壳15克、生地炭30克、大黄炭15克、茜草根30克、紫珠草20克、荆芥炭15克、刺蒺藜20克、虎杖30克、枣皮20克、甘草5克。

 

 

 

三加皮

 

 

「复方」

  1.治咳嗽及哮喘 刺三加根15g,倒生根15g,葵花杆心15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2.治胃痛 霸钩菜老根60g(斩碎),白米15g。置锅中炒至米转深黄色,巷入清水l碗,煮至微温,一次慢慢服下。(《阳春草药手册》)

  3.治黄疸 鲜三加皮根120g,鲜白萝;60g,冰糖15g。水煎服。(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4.治风湿关节痛 三加皮根30~60g。酌加酒水各半炖服。

  5.治乳痈乳吹 三加皮根30~60野酌加红薯烧酒炖服。(《福州民间药物》)

  6.治湿疹 三加皮30g,炖猪肥肉服.另取(白筋)根适量,水煎外洗。(《福建药物志》)

  7.治毒蛇或蜈蚣咬伤 鲜三加皮根,洗净,加适量烧酒,擂烂绞汁(或泡酒备用),搽肿处,渣敷伤口周围。重者可服30~40ml。(《常用中草荮选编》)

  8.治坐骨神经痛 三加皮根120g,虾蟆4个(去肠内杂物),酌加清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9.治腰痛 三加皮根500g切片晒干,炒黄,加红酒1000ml,浸1星期。每日3次,每次1匙饮酒。(《福建药物志》)

  10.治骨折 三加皮适量,捣碎,加酒调匀,微炒热,包伤处。(《贵州民间药物》)

  11.治月经困难,白带 三加皮9g,红牛膝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2.治小儿麻痹证初期 鲜(三加皮)根120g,薏苡仁、赤小豆各60g。水煎服。(福州等区《中草药手册》)

 

三加皮的禁忌

  1.孕妇慎服。

  2.《贵州民间药物》:“忌生冷食物。”

 

 

 

升麻

 

 

 

升麻的禁忌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宜忌】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法咸忌之。"

 

  ②《得配本草》:"伤寒初病太阳,痘疹见标,下元不足,阴虚火炎,四者禁用。"

中毒解救

  升麻有毒成分主要为升麻碱,过量可致中毒反应,首先是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性,严重者可抑制呼吸中枢。

  中毒症状: 可引起胃肠炎,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谵妄、头痛、震颤、四肢强直性收缩。

  解救措施: ①早期应催吐、洗胃、导泻。②口服活性炭末。③输液以稀释毒素。④呼吸困难者给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复方」

  1.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干葛(锉细)、升麻、芍药、甘草(锉,炙)各等分。上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

  2.治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乳蛾痄腮:升麻五分,前胡八分,甘葛五分,黄芩一钱,栀子八分,炒牛蒡子一钱,甘草三分,桔梗五分,薄荷五分,川芎一钱。引用灯心煎服。(《滇南本草》升麻汤)

  3.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差后,疮瘢紫暗,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苦酒渍煮弥佳,但燥痛难忍。(《肘后方》

  4.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升麻、苍术各五钱,荷叶一枚。煎服。(《医方集解》清震汤,即《素问病机保命集》升麻汤)

  5.治咽喉闭塞,津液不通:川升麻半两,马蓟子一分,白矾一分,马牙消一分,玄参一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绵裹,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升麻丸)

  6.治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仁斋直指方》)

  7.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8.治口热生疮: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上二味末之,绵裹含,咽汁。《千金方》

  9.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羌活一两,草龙胆(酒洗)一两五钱,羊胫骨灰二两,升麻四两。上为细末,以纱罗子罗骨灰,作微尘末,和匀。卧时贴在牙龈上。(《兰室秘藏》牢牙散)

  10.治胃热齿痛:升麻煎汤,热漱咽之。(《仁斋直指方》)

  11.治噤痢:绿色升麻(醋炒)一钱,莲肉(去心,炒焦黄)三十枚,人参三钱。水一钟,煎半钟饮之,蜜和为丸更妙,每四钱一服,白汤吞。(《医学广笔记》)

  12.治血崩:升麻五分,柴胡五分,川芎一钱,白芷一钱,荆芥穗六钱,当归六钱。水二碗,煎一碗,食远服,即止,多不过五、六服。(《墨宝斋集验方》)

  13.治产后忍物不尽,或经-月、半岁,一岁:升麻三两。以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千金方》)

  14.治心有风热,生浸淫疮?体:升麻、大黄(锉,微炒)、黄芩(去黑心)、枳实(去瓤,麸炒令黄)、白芍药各一两,甘草(炙)、当归(切,焙)各半两。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灯心一握,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升麻汤)

  15.治卒毒肿起,急痛:升麻苦酒磨敷上良。(《补缺肘后方》)

  16.治痈疽始作,坚硬,皮色紫亦,恶寒壮热,一、二日未成脓者:升麻、连翘、大黄(锉,炒)、生地黄(切,焙)、木香各一两,白鼓、玄参各三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入芒硝末半钱匕,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未利再服。(《圣济总录》升麻汤)

  17.治肺痈吐脓血,作臭气,胸乳间皆痛: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子芩(刮去皮)、牡丹皮、白芍药各半两,甘草三分,上锉粗末,每服一两,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日二、三服。(《本事方》升麻汤)

  18.治热痹瘙痒:升麻煎汤饮,并洗之。(《千金方》)

 

 

 

 

 

甘草

 

 

 

注意事项

  1.甘草片不宜长期服用,如服用3~7天症状未缓解,请即时咨询医师。

       2.对甘草片成份过敏者禁用。

       3.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

       4.当甘草片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5.如服用过量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就医。

       6.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甘草的副作用

  一般来说甘草的副作用是由于其摄入量过高而引起的,包括有以下几点:

  1.如果过量的使用甘草会导致血压升高、肌肉软而无力、身体越来越疲劳、头痛脑胀、男性睾丸酮水平降低等症状。

 

  2.孕妇忌用甘草,临床发现孕妇过度的使用甘草会引起大量出血,严重会引发早产。

 

  3.长期的使用甘草还有可能引起异常的体重增加。

 

  4.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激素,如果此种激素过高的话会阻碍钠的排泄,使钾从尿液中排出,最终致使肌肉损伤及血压升高。钾的流失也会导致保水,造成水肿。

 

  「复方」

  1、甘草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2、甘草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3、甘草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4、甘草治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5、甘草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6、甘草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7、甘草治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8、甘草治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9、甘草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10、甘草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11、甘草治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 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2、甘草治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3、甘草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14、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㈠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㈡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15、甘草治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6、甘草治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7、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18、甘草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19、甘草治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20、甘草治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21、甘草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

  22、甘草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

  23、甘草治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24、甘草治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25、甘草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26、甘草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滑石粉五钱。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

  27、甘草治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 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28、甘草治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29、甘草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⒃治铅中毒:生甘草三钱,杏仁(去皮、尖)四钱。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30、甘草治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31、甘草治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32、甘草治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33、甘草治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4、甘草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35、甘草治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丹参

 

 

「复方」

  1.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并治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颊疼:丹参(去芦)不以多少,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冷热劳无时。(《妇人良方》丹参散)

  2.治经水不调:紫丹参一斤,切薄片,于烈日中晒脆,为细末,用好酒泛为丸。每服三钱,清晨开水送下。(《集验拔萃良方》调经丸)

  3.治妇人乳肿痛:丹参、芍药各二两,白芷一两。上三味,以苦酒渍一夜,猪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刘涓子鬼遗方》丹参膏)

  4.治阴疼痛或肿胀:丹参一两,槟榔一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香子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丹参散)

  5.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丹参半两,锉,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6.治风热,皮肤生?癍,苦痒成疥:丹参四两(锉),苦参四两(判),蛇床子三合(生用)。上药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七升,去滓,乘热洗之。(《圣惠方》丹参汤)

  7.治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8.治经血涩少,产后瘀血腹痛,闭经腹痛:丹参、益母草、香附各三钱。水煎服。

  9.治腹中包块:丹参、三棱、莪术各三钱,皂角刺一钱。水煎服。

  10.治急、慢性肝炎,两胁作痛:茵陈五钱,郁金、丹参、板蓝根各三钱。水煎服。(③方以下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1.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丹参十二两,细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千金方》)

  12.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医学金针》丹参饮)

  13.治腰髀连脚疼:杜仲八两,丹参五两,独活、当归、芎劳、干地黄各四两。上六味切,以绢袋盛,上清酒二斗债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芜荑。(张文仲)

  14.治神经衰弱:丹参五钱,五味子一两。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5.治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丹参半两,鼠粪三七枚(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浆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丹参散)

 

丹参的副作用

  无瘀血者慎服。

  1.《本草经集庄》:"畏咸水。反藜芦。"

       2.《本草经疏》:"妊娠无故勿服。"

       3.《本草备要》:"忌醋。"

       4.《本经逢原》:"大便不买者忌之。"

 

 

 

 

芫花根

 

 

「复方」

  1.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濒湖集简方》)

  2.系瘤,兼去鼠奶痔: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宿,以线系瘤,经宿即落。如末落再换线。落后以龙骨、诃子末敷疮口,即合。系鼠奶痔依上法。(《种福堂公选良方》)

  3.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一两。锉,微炒,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一钱,得小便大利便差。(《古今录验方》)

  4.治鱼脐疔疮,久疗不差:芫花根二两,猪牙皂荚五挺,白矾三两(烧令汁尽,细研),黑豆三合。上药,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荚、黑豆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后,即入铛中,煎至一升,入白矾末搅令匀,去火成膏。摊于帛上贴,日二易之。(《圣惠方》芫花根膏)

  5.治神经性皮炎:芫花根皮,晒干,研末,用蜡或酒调敷。(湖南《兄弟省市中草药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6.治乳痈:㈠芫花根皮捣烂,塞患侧鼻孔中。(《南京民间药草》)㈡芫花根一钱至一钱五分。炒黄,水煎服。(《江西中医药》(6):57,1957)

  7.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新根洗净,刮去外表栓皮,剔除中心木质部,剩下第二层皮切碎捣烂,搓成小团,塞于鼻孔内。约20分钟左右即有热辣感,过5分钟取出。亦可制成100%浸液,用棉球蘸药后塞鼻,其产生热辣感的时间比鲜药长(约肋分钟),但疗效亦不够稳定。孕妇忌用。治疗200例,有效168例,无效32例。起病在3天内者有效率高,故仅适用于初期病人。

  ②治疗鼻炎

  取芫花根30克切碎,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过滤备用。用时以黄豆大小于棉球浸吸芫花酊2~3滴,外面再用消毒棉花包裹,塞在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副鼻窦炎可以塞在中鼻道。每日1次,每次1~2小时,5次一疗程。孕妇禁用。据100余例观察,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大性鼻炎、慢性副鼻寞炎有一定疗效。对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无效。对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有待进一步观察。芫花酊液不宜渗透到外层棉球表面,更不能直接滴入鼻腔,否则可损伤鼻腔粘膜。有的病人用药后出现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现象,乃正常反应,过后反有轻快之感。

 

 

芫花根的禁忌

  1.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2.《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3.《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薯莨

 

 

「复方」

  1.治产后腹痛:朱砂莲三钱。煮甜洒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2.治月经不调: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血痢:朱砂莲二钱,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4.治泻水:朱砂莲二钱。加红糖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5.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三钱,百草霜一钱。研末,煮米酒服。(《贵州草药》)

  6.治疮疖: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钱。水煎服。

  7.治外伤出血:薯莨根晒干研末,外敷。

  8.治毒蛇咬伤:薯莨根磨醋外涂。(《草药手册》)

  9.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三钱,茅草根两钱。共炒焦,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10.治关节痛:朱砂莲五钱。煎水兑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11.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钱,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

  1.止血:对妇科出血(主要产后恶露不净,月经过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疗效。用法:用块根每日3-5钱,水煎分两次服。有报道,用红孩儿以水或丙酮提取制成片剂,日服3次,每次4粒(相当于生药12g),治疗妇科出血213例,有效率为84%,疗效显着者(出血量减少一半以上至完全停止)达53%。服药后间有轻微反应,如胃部不适、腹部胀满、头昏胀等,一般不须特殊处理。

  2.治疗出血性紫癜:取红孩儿1两(干),落地红(唇形科植物,又名雪见草、关须公、野芥菜)3两(鲜),加水400ml,煎取150ml,1次或2次分服。临床观察5例,经服药2天后,口腔粘膜、齿龈出血停止,躯干四肢紫癜减退,精神情况好转,食欲增加,尿色接近正常。1例复查血小板由8600/ mm3增加至116000/ mm3。

  3.治疗细菌性痢疾:取血娃、地榆各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疗22例,治愈20例。症状消失和大便镜检阴性平均在服药后5天。此外,红孩儿内服对贫血似有一定疗效;对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青羊参

 

 

「复方」

  1.治跌仆闪挫,肌肉扭伤:青羊参50g,加酒泡服。也可用青羊参100g,炖肉吃。

  2.治骨折:青羊参100g,接筋草30g,小血藤20g,松笔头20g,红泽兰30g,槌栗树尖15g。捣烂炖熟,外敷患处。(1-2方出自《彝药志》)

 

青羊参禁忌

  忌味酸和生冷食品。

 

 

 

 

 

茶树根

 

 

「复方」

  治牛皮癣:茶树根一至二两。切片,加水煎浓。每日二至三次空腹服。(《全展选编?皮肤科》)

  茶树根汤:茶树根250克,切成片,加水煎沸15分钟后,用汤坐浴熏洗患处。每日1次。功效:清热,解毒,消炎。主治痔疮。

 

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性、高血压性及肺原性心脏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据12例观察,一般服药3-7天后心悸、气短及睡眠不好等即逐步改善;尿量增多,约3-5天开始浮肿逐渐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胸透复查,心脏阴影较治前有明显缩小或改善。未见不良反应或中毒现象。是否可代替洋地黄类制剂,有待进一步研究。用法:挖取10年以上的茶叶树根(愈老愈佳),洗净切片,每剂1-2两,加适量糯米酒及清水置于瓦罐或瓷罐中以文火煎熬;亦可先用水煎成浓汁后再加糯米酒煮,无糯米酒单用水煎亦可。风湿性心脏病加枫荷梨1两、万年青2钱,高血压性心脏病加锦鸡儿1两,共煎。每晚睡前顿服。

  2.治疗冠心病: 老茶树根1两,余甘根(PhyelanthusemblicaL.)1两,茜草根5钱,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服药6天,连服4周为一疗程。观察20例,服药二疗程。结果有心绞痛的17例中,显效6例,改善8例,基本无效3例,合并高血压者12例,显效3例,改善7例,基本无效2例。心悸、胸闷、头晕、头痛、气急、肢麻等自觉症状,半数以上病例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部分病例尿量增多,食欲、睡眠转佳。心电图不正常的14例中,显效2例,好转4例,无变化7例,加重1例。胆甾醇200mg%的8例中,7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例下降值为20-40mg%,3例下降10mg%以下),1例上升(20mg%)。副作用:服药过程中部分病人觉胃部不适,恶心。

  3.治疗心律不齐: 用复方茶树根片观察冠心病、心肌炎后遗症等所致的心律不齐(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等)共30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听诊恢复正常,心电图在正常范围)13例,有效(自觉症状与听诊或心电图好转)7例,无效10例。有效病例半数以上在2-4周内获效。初步观察,以对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疗效较着,而对窦房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及持久性房颤等似无效果。制剂及用法:复方茶树根片每片含老茶树根煎膏粉285mg(相当生药5g),路丁10mg,B6 5mg。一般每次2片,日服3次;部分病例于无效后增加至每次3片或4片。服后一般无明显副作用,部分病员引起失眠,少数患者觉胃脘不适,但加用胃舒平后即可缓解,能继续服药。

 

 

 

 

 

雀梅藤

 

 

「复方」

  1.治水肿: 雀梅藤二层皮,朱砂一钱五分,绿豆粉一两。研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 (福建)

  2.治疗肺癌、胃癌、结肠癌 雀梅藤15~30g,水煎服。

  3.治疗肺癌、胃癌 雀梅藤、满山香、重楼、金丝桃、薏苡仁各30g,六方藤16g, 三七、百合各10g,雪上一枝蒿0.5g,黄芪50g,水煎服。

 

 

 

 

古羊藤

 

 

「复方」

  1.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外感寒热:古羊藤根,晒干研末。每服五分至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2.治红白痢症:古羊藤根一两。煎汤冲蜜糖五钱,一天二次分服。

  3.治毒蛇咬伤:古羊藤生叶二两。捣烂,冲酒二两,绞取酒一两,内服。渣涂敷伤口四周。(①方以下出《广西药植图志》)

  4.治溃疡病:古羊藤、山暗册,等量。晒干研粉。每次一克,一日三至四次,内服,疗程一个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5.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扁桃体炎:一点红、古羊藤各等量。上药每斤煎浓液500毫升。三个月至三岁,每次20~40毫升,三岁以上酌情增加。(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6.治疗急性肠炎:火炭母30g,古羊藤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试用1584例,有效率约90%。〔《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01〕

  7.外感痧气,阳黄疸,热疟:山芝麻、古羊藤根、两面针等分。共磨粉。每服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三次。

  8.小儿上呼吸逍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组成:紫背草、古羊藤各等量

  用法:上药每500.0克煎浓汁500.0毫升。3个月至3岁儿童每次服用20.0~40.0毫升,3岁以上儿童酌情增加药量。

  9.脘腹疼痛:治胃脘疼(十二指肠溃疡),可用两面针、单根木、千金藤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服0.5~1g,儿童酌减,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据临床报道,用两面针、水田七、七叶一枝花、白及,按2:9:3,配制成细末,每次服15g,每日3次,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一般服药,一般服药一个月症状消失;亦有用两面针2.4g,古羊藤、乌风根、甘草各9g,香附子6g,乌贼骨12g,共研细末,每次服1g,每日3~4次,治疗上述病证,取得满意疗效。尚有报道,用两面针和七叶莲制成注射液,每次肌内注射2mL(相当于两面针1g,七叶莲2g),治疗胆道蛔虫、溃疡病、肠蛔虫病引起的腹痛亦有较好疗效(《中草药新药疗法处方集》)。

 

古羊藤的禁忌

  本品叶和种子有毒,据广西上思、东兴地区反映,误食叶可引起头晕,腹痛。

  《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