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复方辑录之三十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药材复方辑录(根茎类)之三十六

《普济方》卷五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3两,荆芥穗3两,吴白芷3两,白茯苓3两,蔓荆子3两,威灵仙3两,何首乌3两,川芎3两,苦参半斤,白牵牛半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一切风毒,头面生疮。

【用法用量】 每用药末3两,好浆水3升,煎5-7沸,去滓,洗面,每日早晚2次

【摘录】 《普济方》卷五十二

  

《伤寒大白》卷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桔梗、厚朴、甘草、石膏、干葛。

【功能主治】 肺胃风热,上冲头痛。

【用法用量】

兼少阳者,加柴胡、川芎、薄荷、荆芥。

【各家论述】 防风散风,石膏清热,与桔梗同用,清肺也;与干葛同用,清胃也;厚朴、甘草和胃气以升降浮沉也。

【摘录】 《伤寒大白》卷一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2两,薏苡仁2两,羌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酸枣仁1两(微炒),芎?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1两,当归1两(锉,微炒),枳实3两(麸炒微黄),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脚气,肿满疼痛,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惠》卷八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半,柏子仁1两,白及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囟开不合。

【用法用量】 以乳和敷囟上,每日1次。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惠》卷八十二

  

《得效》卷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羌活1两(去芦),薄荷1两(去粗梗),当归1两(去尾),大黄1两,栀子1两(去须),川芎1两,蝉退20个(去足白),粉草5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积热上冲,头热如火,痛入顶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心20茎,苦竹叶10片煎,食后服。

【摘录】 《得效》卷十

 

 

  

《得效》卷十七:防风散

【处方】 防风、鹤虱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牙疼。

【用法用量】 浓煎,嚼漱。

【摘录】 《得效》卷十七

  

《得效》卷十七: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芦)1两,羌活5钱,黄药子5钱,白药子5钱(蜜炙),僵蚕5钱(炒),硼砂5钱,大黄5钱(纸裹,煨令香熟),荆芥5钱,细辛5钱,川芎5钱,红内消5钱,郁金5钱,山豆根5钱,甘草5钱,牙消3钱,薄荷叶半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 研薄荷汁同蜜少许调药。虚者少用,实者多用。

【摘录】 《得效》卷十七

  

《眼科龙木论》卷一:防风散

【别名】 圆翳防风散

【处方】 茺蔚子2两,防风2两,桔梗2两,五味子2两,知母2两,黑参1两,川大黄1两,细辛1两,芒消1两,车前子1两,黄芩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泄其热邪。主圆翳内障。脑脂流下,肝风上冲,玉翳青白,瞳仁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

【用法用量】 圆翳防风散(《金鉴》卷七十七)。

【摘录】 《眼科龙木论》卷一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天南星半两(炮裂),天麻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麻黄3分(去根节),桂心半两,芎?半两,乌蛇肉半两(酒拌炒令黄),桑螵蛸半两(微炒),麝香1分(研入),朱砂1分(细研入)。

【制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言语謇涩,肢节疼痛,皮肤不仁,口面?戾。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七十八: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葛根1两(锉),芎?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独活2两,汉防己3分,蔓荆子3分,藁本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如角弓,时时反张,口噤。

【用法用量】 防风汤(《女科百问》卷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细辛1两,赤茯苓1两,柏子仁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赤芍药1两,山茱萸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2两(微炒),鳖甲2两(涂酥炙令黄,去裙役)。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脏风劳,两胁虚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烦疼,头目不利,体多青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黄耆1两(锉),五加皮1两,牛膝1两(去苗),丹参1两,酸枣仁1两(微炒),桂心1两,赤茯苓1两,麻黄1两(去根节),槟榔3分,当归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四肢不利,筋脉拘挛,发歇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油腻、猪、鸡、犬肉。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圣惠》卷二十三:防风散

【别名】 泽泻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泽泻1两,牡蛎1两(烧为粉),苍术1两(锉,炒微黄),桂心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虚多汗,恶风寒颤。

【用法用量】 泽泻散(《圣济总录》卷十三)。

【注意】 忌炙爆,热面。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圣惠》卷六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白芷1两,桔梗1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芎?1两,当归1两(锉,微炒),黄耆1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赤小豆1合(炒熟),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托里内补。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黄耆汤调下,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芦头),独活1两,牛膝1两(去苗),茵芋1两,芎?1两,丹参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细辛1两,泽漆1两,汉防己1两,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1两,桂心1两,白茯苓1两,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柔风,四肢软弱,皮肤不仁,脚膝浮肿,行立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治疹全书》卷下:防风散

【处方】 赤芍1两,防风(去皮)5钱,麻黄(去根节,汤泡)5钱,薄荷5钱,炙草7钱5分,赤茯苓1两,苍术(米泔浸1宿,去粗皮,晒干,炒黄)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痘疹后,感冒风湿之气,两足两膝疼痛浮肿,不能屈伸,遂成瘫痪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大儿5钱,加生姜2片,葱头3个。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圣惠》卷三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山茱萸3分,羚羊角屑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黄耆2分(锉),白茯苓1两,羌活3分,黄芩半两,当归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五味子半两,薏苡仁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肝气乏弱,四肢不收,筋骨疼痛,目多昏暗。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微炒),地龙2两(微炒),漏芦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石膏2两半,麻黄2分(去根节),细辛半两,黄芩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汉防己3分,桂心半两,芎?半两,羌活半两,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锉,炙微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言语謇涩,四肢拘急,身体壮热,头疼目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八十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半两(去芦头),川升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羌活半两,石膏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中风,卒口噤不开,昏沉,冥冥如醉。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茯苓1两,远志半两(去心),细辛半两,羚羊角屑3分,生干地黄3分,赤芍药3分,沙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桂心半两,独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烦热,心神惊悸,筋脉拘急,肢节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同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七十八: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秦艽1两(去苗),亦茯苓1两,独活1两,芎?1两,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1两(锉,微炒),汉防己1两,白鲜皮1两(锉),白薇1两,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口噤心闷,通身强直,腰背反偃,状如风痉。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搅匀,拗开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七十四: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葛根1两,细辛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菊花半两,汉防己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桂心半两,秦艽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桑寄生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中风卒倒,心神闷乱,口噤不能言,四肢急强。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竹沥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柴胡1两(去苗),延胡索1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碎,微炒),红蓝花3分,白术3分,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役),芎?3分,赤芍药3分,琥珀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牛膝半两(去苗)。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劳气,经络不通,腹胁妨闷,发歇寒热,四肢拘急疼痛,头目不利,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别名】 防风茯神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茯神1两,独活1两,远志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龙齿1两,秦芎半两,菖蒲1两,石膏1两,牡蛎1两,禹余粮半两,蛇蜕皮1尺(烧灰),桂心半两,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风邪癫狂,或啼泣不止,或歌笑无度,或心神恐惧,或言语失常。

【用法用量】 防风茯神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葛根1两(锉),黄芩1两,茵芋1两,白术1两,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汉防已半两,石膏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卒中风,口噤不能语,四肢急掣,偏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拗开口温灌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麻黄3分(去根节),茯神1两,芎?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石膏2两,虎掌半两(汤浸洗7遍,生姜汁拌炒令黄),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头风,目眩眼旋欲倒,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淡竹沥、荆沥各半合,更煎2-3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3分,芎?半两,防已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并双仁,炒)半两,甘草(炙)半两,羚羊角(镑)1两,石膏(碎)3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初得中风,四肢不收,心神昏愦,眼不识人,不能言语。服荆沥汤后,觉四体有异。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更入竹沥、葛汁各少许,再煎3-5沸,温服,日2夜1。觉减损,更服后防己竹沥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

  

《直指》卷九:防风散

【处方】 川芎1分,人参半分,防风2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临卧米饮调下。

【摘录】 《直指》卷九

  

《千金》卷十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5两,桂心2两,天雄2两,细辛2两,朱砂2两,干姜2两,人参2两,乌头2两,附子2两,莽草2两,茯苓2两,当归2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头面风在眉间,得热如虫行,或头眩目中泪出。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风眩泪出,乃风毒外扰,所以眉间如虫行状。故用三建汤之天雄、乌、附佐莽草、辛、防以搜风毒,参。等、干姜兼当归、桂心以温血气,丹砂一味安镇心神,不使毒邪于犯君主也。

【摘录】 《千金》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叉),人参3分,白术3分,独活3分(去芦头),草豆蔻(去皮)3分,天麻1两,芎?1两,白芷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细辛半两(去苗叶),高良姜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半两,京三棱(炮,锉)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咽喉中如有物,妨闷噎塞,胸膈痰滞。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枣汤亦得,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医钞类编》卷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荆芥、黄芩、石膏、栀仁、薄荷、赤芍、连翘、生地黄、甘草。

【功能主治】 眼泡内生毒如菌。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钞类编》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十三: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去叉)1两1分,泽泻3分,牡蛎3分(煅赤),桂(去粗皮)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虚多汗恶风。

【用法用量】 防风汤(《本事》卷六)。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三

  

《博济》卷三:防风散

【别名】 菊花防风散

【处方】 菊花3分,防风3分,甘草3分,威灵仙3分,黄连3分,牛蒡子3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风毒眼,暴赤眼。

【用法用量】 菊花防风散(《圣济总录》卷一○四)。

【摘录】 《博济》卷三

  

《朱氏集验方》卷十:防风散

【处方】 北防风1两(炒),川当归1两(炒),赤芍药1两(炒),牛蒡子1两(炒),荆芥穗1两2钱,蝉壳7钱半(去土),生地黄半两,香白芷半两,甘草半两,白附子半两,白僵蚕半两(去丝),何首乌半两,乌蛇肉(酒浸,去皮骨,焙干)半两,紫参7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经脉不匀,气血壅滞,肺有风热,遂令遍身瘾疹,红紫成片,肌肉顽痹,皮肤粗涩,或时瘙痒。

【用法用量】 每服3大钱,加至4-5钱,温酒调下。如不饮酒,以蜜汤调下,终不若酒之有功。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

  

《普济方》卷一一三引《医方集成》: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藁本半两,羌活半两,地骨皮半两,荆芥穗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破伤疮疡风邪,或身体疼痛,风邪攻注挛急,及皮肤瘙痒,麻木不仁,头昏闷,牙关紧,欲成破伤风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酒调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三引《医方集成》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1两半,牵牛子(炒令香)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乳痈。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用沸汤调下。取微利为度,未利再服,渐减服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麻黄3分,芍药3分,防己1两,桂心1两,黄芩1两,白术1两,附子1两(炮),羚羊角屑1两,甘草半两,人参半两,芎?半两,独活半两,升麻半两,石膏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卒暴风,口面僻斜,半身不遂,语不转,服竹沥汤方药不除者。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大盏半,加竹沥2合,生姜1分,同煎9分盏,去滓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普济方》卷一○五引《指南方》: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1两,羌活半两,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贼风口?。

【用法用量】 防风汤(《妇人良方》卷三)。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引《指南方》

  

  《圣惠》卷八十九: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1分(去芦头),羚羊角屑1分,黄芩1分,人参1分(去芦头),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1分,半夏半分(汤浸7遍去滑)。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脾肺风热,膈上多涎,心神昏闷,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 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圣济总录》卷十六: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叉),芎?3分,山芋3分,人参3分,白术3分,远志3分(去心),独活3分(去芦头),桂3分(去粗皮),茯神(去木)3分,莽草半两(去根,酒洒,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头眩,旋运欲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匕至2钱匕,食前浸菊花酒调下,日再夜1。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六

  

《圣惠》卷二十七: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天麻1两,海桐皮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沉香1两,桂心3分,芎?3分,白术3分,白茯苓3分,山茱萸3分,熟干地黄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劳,体虚食少,羸瘦,筋脉不利,手足多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叉),羌活3分(去芦头),槐白皮3分,黄芩3分(去黑心),地骨皮3分,当归(切,焙)3分,升麻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疳宣露,脓汁臭气。

【用法用量】 每用3钱匕,水1盏,加盐少许,煎3-5沸,热漱冷吐,以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叉),黄耆1两(锉),旋覆花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羌活1两(去芦头),独活1两(去芦头),枇杷叶1两(炙,去毛),蒺藜子(炒,去角)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肾脏风上攻下注,头面肿痒,足膝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晚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2两,菊花4两,蒺藜子1两(炒,去角),恶实1两(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风,目睛不正,视物偏斜。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食后以熟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1两,龙胆1两,生地黄(切,焙)2两,沉香(锉)半两,升麻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每用2钱匕,加盐少许,沸汤调匀,揩齿含咽便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圣惠》卷二十六: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半(去芦头),独活1两半,白茯苓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五加皮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桂心1两,芎?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肉极。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1两,白附子3分,地骨皮半两,真麝香(研)3分,丹砂1分(研),腻粉1分(研),白术1分,马牙消1分(研),桂(去粗皮)1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喉痈,及咽喉垂倒。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圣济总录》卷五: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2两,天麻3两,白僵蚕(炒)2两,白附子(炮裂)2两,乌蛇(酒炙,用肉)2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2两,羌活(去芦头)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遍)2两,独活(去芦头)1两,蝉壳(微炙)1两半,白蒺藜(炒)1两半,芎?1两,蔓荆实(揉去白皮)1两半,犀角(镑)1两,羚羊角(镑)1两,当归(切,焙)1两,槟榔(煨,锉)1两,大麻仁1两,郁李仁(汤浸,退皮并双仁,炒)1两,木香1两,牛黄(研)半两。

【制法】 上先将二十二味为散,次入牛黄同拌匀。每服2钱匕,食后温酒调下,日二夜一。如要丸,入麝香半两与末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中风,项背强直,胸满短气,身如虫行,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酒调下,日3次。

春时即去木香,用大黄1两半,锉如生栗,醋炒令紫色。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

  

《圣济总录》卷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叉),杏仁2两(去皮尖双仁,炒黄色),白僵蚕(炒)2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毒。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蜜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一

  

《幼科直言》卷五:防风散

【处方】 白术(炒)、白芍(炒)、红花、金银花、防风、荆芥、苡仁、白茯苓、连翘、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 小儿中湿生风,满身作痒,疮疥遍身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圣济总录》卷十七: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叉),芎?1两,荆芥穗1两,黄耆1两(锉),蒺藜子(炒)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恶实半两(炒),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头面风,皮肤瘙痒,或生疮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沸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七

  

《得效》卷七:防风散

【处方】 羌活、荆芥、防风、枳壳、僵蚕(炒去丝)、薄荷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温服。

【注意】 忌再吃热物。

【摘录】 《得效》卷七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1两半,黄芩1两(去黑心),人参1两,甘草1两(炙,锉),芎?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脑热鼻渊,下浊涕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沸汤调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防风的副作用及禁忌

  体虚风动发痉者慎服,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2.《唐本草》:畏萆粟。

  3.《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防风的食用方法

  防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防风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

  羌活防风茶

  功效:祛风胜湿,治外感风寒湿邪。

  材料:羌活5g、防风3g、苍术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来源:传统药茶方。

 

  解毒防风汤

  功效: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材料: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用法:同紫草煎汤服。外用蚬子水摩之。

  来源:《痘麻绀珠》卷十七。

 

  防风枳实汤

  功效: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

  材料:防风3两,枳实3两(炙),茯神4两,麻黄4两(去节),细辛2两,芎 3两,前胡4两,生姜4两,半夏4两(洗),杏仁3两,竹沥3升。

  做法:上切。

  来源:防风汤(《千金》卷十三)、防风枳实散(《普济方》卷四十七)。

 

  防风祛湿粥

  材料:防风20克,防己15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

  制作:防风、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

  功能:用于风湿较盛、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疼痛较剧的患者。

  白术防风汤

  功效: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材料: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用法: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薏米煎

  功效: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材料:薏米30克,防风10克。

  做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人参防风茶

  材料:人参、川芎各3克,茉莉花茶包1个,防风5克。

  做法:

  (1)将所有茶材放入杯中,冲入适量热开水。

  (2)静置10分钟后即可饮用。

 

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材料:淡竹叶(半把) 防风人参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

  做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钱同煎。呕者,加半夏煎服。

 

 

 

三七

 

 

「复方」

  1.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2.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3.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4.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

  5.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6.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7.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

  8.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9.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10.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11.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1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13.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14.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15.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16.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17.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三七的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

禁忌

  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身体属于虚寒之人请注意观察使用,或者不用,因为三七花药性属于凉性对虚寒之症有加重的作用,比如有些人一喝三七花就感冒,流鼻涕。

  2、女性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月经期间本不能食用凉性食品(三七花药性属于凉性),加之三七花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导致月经出血过多,但如果有血瘀型月经不调用三七花就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了。

  3、寒凉感冒期间不要用,也是因为三七花凉性有加重凉感的作用。

  4、孕妇,尽量不要使用任何三七产品,这个和孕妇不要吃药是一样的,为的是以免对胎儿有影响,但产后补血三七就是极品了。三七对失血性贫血具有极好的效果。

  5、不建议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使用,因为三七花单味使用效果最好,如果是不习惯它的味道可以加点冰糖。

  6、用量,三七粉每人每天不要超过10克,一次不要超过5克,外用止血除外。

  7、注意三七粉的生吃和熟吃,三七粉生吃和熟吃效果和功效侧重点不一样;例如骨折前期用三七粉主要是化瘀血的作用,血药生吃;中后期熟吃三七粉具有补血和促进骨骼愈合的作用;如果是外伤出血,直接用三七粉敷于出血处,流血即止。

 

 

 

天冬

 

 

「复方」

  1.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2.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5]

  3.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4.治肺痨: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麦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5.治吐血、咯血:天门冬(水泡,去心)一两,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6.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保命集》天门冬丸)

  7.治百日咳:天门冬、麦门冬各15g,百部根9g,瓜蒌仁6g,橘红6g。煎两次,1~3岁每次分3顿服;4~6岁每次分2顿服;7~10岁1次服。(《中医杂志》)

  8.治肾瘅真阴不足:天门冬、怀地黄、知母、黄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冲玄武胶收膏服。(《症因脉治》家秘天地煎)

  9.治诸不足,暖五脏:天门冬、熟地黄、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远温酒调化服。(《简便单方》)

  10.治心烦:天冬、麦冬各15g,水杨柳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1.治健忘:天冬、远志、茯苓、干地黄各等分。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千金要方》)

  12.治心血燥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天门冬(去心)二两,熟地黄(九蒸,曝)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用熟水人参汤任下,不拘时候。(《济生续方》天地煎)

  13.治上消:天冬(去心)二钱,麦冬(去心)三钱,花粉一钱,黄芩一钱,知母一钱,甘草五分,人参五分,荷叶一钱。水煎服。(《医学心悟》二冬汤)

  14.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9g,甘草6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5.治口疮连年不愈: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玄参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外科精义》玄参丸)

  16.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门冬八两,麦门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之。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17.治夜盲:多儿母60g,水皂角30g。炖肉吃。(《贵州草药》)

  18.治目能远视,不能近视:天门冬(去心)、地黄(焙干)各四两,枳壳(去穰)、菊花各三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清茶送下。(《御药院方》万寿地芝丸)

  19.治肺火鼻红,年久服诸药不效:天门冬(去心),侧柏叶、细茶各一两。上三味和捣一处,每日用一撮于罐中,以滚水冲入,闭气勿泄,少时用汤当茶吃,日五七次,一月全愈。(《古今医统》天柏茶)

  20.治面上黑气不退:天门冬和蜜打烂为丸。日日洗面。(《古人集验方》)

  21.治症瘕积聚:大门冬不计多少,去心皮,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经验后方》)

  22.治瘰疬:天门冬浸酒服,药滓敷疮。(《卫生易简方》)

  23.治诸般痈肿:新掘天门冬一味,约三五两。洗净,入砂盆内研细,以好酒荡起,滤去渣,顿服。未效,再服。(《医学正传》)

  24.治疝气:天门冬五钱,乌药二钱五分。水煎,临服加酒少许。(《童婴类萃》交消饮)

  25.治五淋痛甚久不愈:生天门冬捶汁半盅服。(《疑难急症简方》)

  26.治女子白带:天门冬捣汁,井花水调服。(《普济方》)

  27.催乳:天冬60g。炖肉服。(《云南中草药》)

  28.急、慢性气管炎:天冬、麦冬备等份。水煎浓缩,加蜂蜜收膏,每次服1汤匙,每日3次。对本病表现为干咳无疾者有效。

  29.功能性子宫出血:生天冬15~30克(鲜品30~90克)。水煎,每日1剂,红糖为引,口服。

  30.恶性淋巴瘤:天冬、白花蛇舌草各180克,水煎服。

 

天冬的禁忌

  1、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天冬。

  2、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天冬。《本草正》

  3、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本草经集注》

  4、贝母为使。《日华子本草》

 

 

 

 

锁阳

 

 

「复方」

  1.治痿:黄柏半斤(酒炒),龟板四两(酒炙),知母二两(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二两,琐阳一两半,虎骨一两(炙),干姜半两。上为末,酒糊丸,或粥丸。(《丹溪心法》虎潜丸)

  2.治阳弱精虚,阴衰血竭,大肠燥涸,便秘不运:琐阳三斤。清水五斗,煎浓汁二次,总和,以砂锅内熬膏,炼蜜八两收成,入磁瓶内收贮,每早、午、晚各食前服十余茶匙,热酒化服。(《本草切要》)

  3.治肾虚遗精,阳萎:锁阳、龙骨、肉苁蓉、桑螵蛸、茯苓各等分。共研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早晚各一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4.治阳萎,早泄:锁阳五钱,党参、山药各四钱,覆盆子三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治老年气弱阴虚,大便燥结:锁阳、桑椹子各五钱。水煎取浓汁加白蜂蜜一两,分两次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6.治泌尿系感染尿血:锁阳、忍冬藤各五钱,茅根一两。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7.治胃溃疡:锁阳、珠芽蓼各三钱。水煎服。

  8.治消化不良:锁阳五钱。水煎服。

  9.治白带:锁阳五钱,沙枣树皮三钱。水煎服。

  10治二度子宫下垂:锁阳五钱,木通三钱,车前子三钱,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大枣三个。水煎服。

  11.治胃痛,胃酸过多:锁阳四两,寒水石(煅)五两,红盐一钱,龙胆草一两,冰糖十两。共为细末,每服三钱。

  12.治心脏病:锁阳,冬季采集后用猪油(或奶油)炸后,经常冲茶服,二十日为一疗程。

 

 

锁阳禁忌

  阴虚火旺,脾虚泄泻及实热便秘者禁服。长期食用,亦可致便秘。

  1.《本草从新》:"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之。"

  2.《得配本草》:"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秘,阳道易举,心虚气胀,皆禁用。"

 

 

 

百部

 

 

「复方」

  (1) 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150克(炒),麻黄,杏仁四十个。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

  (2) 治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令人咳:桔梗-钱2.5克,甘草(炙)2.5克,白前7.5克,橘红5克;百部7.5,紫菀7.5克。水煎服。(《医学心悟》止嗽散)

  (3) 治卒得咳嗽:生姜汁,百部汁。和同合煎,服二合。(《补缺肘后方,)

  (4) 治暴嗽: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成膏咽之。(《续十全方》)

  (5) 治暴咳嗽: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张文仲)

  (6) 治久嗽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脚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病必危殆:百部、薏苡仁、百合、麦冬各15克,桑白皮、白茯苓、沙参、黄耆、地骨皮各7.5克。水煎服。(《本草汇言》百部汤)

  (7) 治三十年嗽: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煎如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8) 治遍身黄肿:掘新鲜百部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也。(《杨氏经验方》)

  (9) 治牛皮癣:百部、白鲜皮、萆疏子(去壳)、鹤虱。黄柏、当归、生地黄各50克,黄蜡100克,明雄黄末25克,麻油400克。先将百部等七味入袖熬枯,滤去渣,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端起锅来将雄黄末和入,侯稍冷,倾入磁盆中收贮,退火听用。(《外科十法》百部膏)

  (10) 治蚰蜒入耳:百部(切、焙),捣罗为末,以一字,生油调涂于耳门上。(《圣济总录》)

  (11)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12) 遍身黄肿。用新鲜百部根,洗净,捣烂,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一、二天之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

  (13) 熏衣虱。和百部、秦艽,共研为末,烧烟熏衣,虱自落。用上两药煮汤洗亦可。

  (14) 治喉癣:百部50克,款冬花50克,麦冬150克,桔梗15克.各为细末 蜜炼为丸如芡实大.噙化 日三丸.(《洞天奥旨》) (15)治绣球风:百部根、赤螺(烧存性)、露蜂房(烧存性)各等分.上为细末 用醋并酱相和涂之[8] .(《新本草纲目》)

  (15)当归贝母苦参丸:处方: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用法与用量:服上方5剂后,咳嗽、气急已减大半,黄稠痰、黄腻苔已除,上方加减共服10剂,诸症消失,病告而愈。疗效:证属痰热蕴肺,气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逐瘀。

 

百部的禁忌

  1、脾胃有热者慎用百部。

  2、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百部。《得配本草》

 

 

羊蹄根

 

 

「复方」

  1.治大便卒涩结不通:羊蹄根一两(锉)。以水一大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温顿服之。(《圣惠方》)

  2.治产后风秘:羊蹄根锉研,绞取汁三、二匙,水半盏,煎一、二沸,温温空肚服。(《本草衍义》)

  3.治赤白浊:羊蹄根每用三钱至五钱。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4.治湿热黄疸:羊蹄根五钱,五加皮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5.治疬疡风:羊蹄草根,于生铁上酽醋磨,旋旋刮取,涂于患上;未瘥,更入硫黄少许,同磨涂之。(《圣惠方》)

  6.治白秃:羊蹄草根(独根者,勿见风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疮令去,以敷之。(《补缺肘后方》)

  7.治疥:羊蹄根(捣),和猪脂涂上,或着少盐佳。(《姚僧坦集验方》)

  8.治细癣:羊蹄根于磨石上以苦酒磨之,以敷疮上;当先刮疮,以火炙干后敷四、五过。(《千金方》)

  9.治癣疮久不瘥:羊蹄根捣绞取汁,用调腻粉少许如膏,涂敷癣上,三、五遍;如干,即猪脂调和敷之。(《简要济众方》)

  10.治瘙窟温癣痒,浸淫日广,痒不可忍,搔之黄水出,瘥后复发:取羊蹄根去土,细切捣碎敷上一时间,以冷水洗,日一敷,若为末敷之亦得。(《履幢岩本草》)

  11.治头风白屑:羊蹄草根曝干,捣罗为末,以羊胆汁调,揩涂头上。(《圣惠方》)

  12.治汗斑初起:硼砂研末,用鲜羊蹄根蘸擦之;或单用鲜羊蹄根擦患处。初起者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13.治跌打损伤:鲜羊蹄根适量,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14.结肠(便闭)。用羊蹄根一两,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温服。

  15.治女人阴蚀疼痛:羊蹄煎汤揉洗。(《本草汇言》)

  16.治喉痹卒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亦,敷之。(《千金方》)

  17.肠风下血。用羊蹄根洗净,切细,加连皮老姜各半碗,是炒赤,以酒淬过,去渣,适量饮服。

  18.喉痹。用羊蹄根,在陈醋中研成泥。先以布把喉外擦红,再把药涂上。

  19.顽癣。用羊蹄根绞出汁,加轻粉少许,调成膏涂癣上,三、五次即愈。又方:用羊蹄根五升,在桑柴火上煮开四、五次,取汁洗癣,同时以羊蹄汁和矾末涂搽。

  20.湿癣(痒不可忍,出黄水,愈后易复发)。用羊蹄根捣烂,和醋调匀涂搽。过一阵,用冷水洗去。一天治一次。析采得的羊蹄磨醋涂癣,有奇效。

  21.治热郁吐血:羊蹄草根和麦门冬煎汤饮,或熬膏,炼蜜收,白汤调服数匙。(《本草汇言》)

  22.治肠风下血:败毒菜根(洗切)、连皮老姜各半盏。同炒赤,以无灰酒淬之,碗盖少倾,去滓,任意饮。(《永类钤方》)

  23.治内痔便血:羊蹄根八钱至一两,较肥的猪肉四两。放瓦罐内,加入清水,煮至肉极烂时,去药饮汤。(《江西民间草药》)

  24.治肛门周围炎症:羊蹄根(鲜品)一两到一两半。水煎冲冰糖,早晚空腹服。(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羊蹄根的禁忌

  【注意】《本草汇言》:"脾胃虚寒,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