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复方辑录之三十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药材复方辑录(根茎类)之三十五

 

 

 

黄芪

 

 

 

 

黄芪验方证治

 

  

小便不通。

  绵黄耆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总微论》。气虚白浊。黄芪盐炒半两,茯苓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经验良方》。

  

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

  用绵黄耆箭杆者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一两,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

  

老人便秘。

  用绵黄耆、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

  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肠风泻血。

  用黄耆、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宝方》。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

  以好黄耆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点汤服。《席延赏方》。

  

肺痈得吐。用黄耆二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惠方》。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

  用黄耆、川芎合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人良方》。

  

痈疽内固。

  用黄耆、人参各一两,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

  

消化性溃疡

  黄芪、党参、乌贼骨、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白及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表虚自汗,容易感冒

  生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长期服用。

 

 

黄芪经方典方

  1.黄芪建中汤: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2.黄芪补肺饮: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乌梅各6g。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

  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3.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赤芍、桂枝各15g,生姜10g,大枣10个,煎汤饮。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黄芪须多服久服方能见效,黄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g甚至更多。生黄芪走表,偏于固表止汗,托毒排脓;炙则走里,重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

注意事项

  凡表实那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宜慎用。

服用方法

  ①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食用禁忌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西方最新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服用黄芪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安道生,是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否则互相会相克。另外,有一些品种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随便服用,服用量最好根据医生的医嘱。

 

 

 

 

 

大蒜

 

 

「复方」

  1.治心腹冷痛:蒜,醋浸至二、三年,食至数颗。(《濒湖集简方》)

  2.治夜啼腹痛,面青,冷证也:大蒜一枚(煨、研、日干),乳香五分。捣,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世医褥效方》)

  3.治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便漩而下。(《稗史》)

  4.治臌胀:大蒜,入自死黑鱼肚内,湿纸包,火内煨熟,同食之。忌用椒、盐,葱,酱。多食自愈。(姚可成《食物本草》)

  5.治脚转筋:急将大蒜磨脚心,令遍、热。(《摄生众妙方》)

  6.治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独蒜一枚,黄丹半两。上药相和,同捣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发时以茶下二丸。(《昔济方》蒜丸)

  7.治疟病:独头蒜,于白炭上烧之,末,服方寸匕。(《补缺肘后方》)

  8.治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饮之。(《姚僧坦集验方》)

  9.治脏毒: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本事方》蒜连丸)

  10.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简要济众方》)

  11.治鼻衄,咯血,呕血,尿血。独头蒜两个,捣成泥状,分成两份。一份用八层麻纸包裹,置于百会穴。另一份用七层麻纸包裹,置于涌泉穴,然后在包裹之药上用热铁烙加温。(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2.治肺结核:新鲜大蒜,每次一至二头,捣碎后以深呼吸吸其挥发气,每日二次,每次一至三小时。(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13.治小儿百日咳:大蒜五钱,红糖二钱,生姜少许。水煎服,每日数次,用量视年龄大小酌用。(《贵州中医验方》)

  14.治脑漏鼻渊: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元方》)

  15.治金疮中风,角弓反张:大蒜一升,破去心,无灰酒四升,煮蒜令极烂,并滓服一大升以来,须臾汗如雨出,则瘥。(孟诜《必效方》)

  16.治小儿脐风:独头蒜,切片,安脐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气即止。(《简易方论》)

  17.治背疽漫肿无头者(用湿纸贴肿处,但一点先干处,乃是疮头):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钱许。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

  18.治一切肿毒:独头蒜三、四颗,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食物本草会纂》)

  19.治神经性皮炎:蒜头适量,捣烂,以纱布包裹,外敷患处。另用艾条隔蒜灸患处到疼痛为止,隔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20.治妇人阴肿作痒:蒜汤洗之,效乃止。(《永类钤方》)

  21.治蜈蚣咬人,痛不止:独头蒜,摩螫处,痛止。(《梅师集验方》)

      

 

大蒜的禁忌

适宜人群:

  适宜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

  适宜食积、脘腹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白秃癣疮、蛇虫咬伤以及钩虫、蛲虫等患者。

禁忌

  阴虚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和时行病后均忌食。

  ①《本草经疏》:"凡肺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沾唇。"

  ②《本经逢原》:"脚气、风病及时行病后忌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胎产,痧痘,时病,疮疟血证,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咸忌之。"

大蒜养生视频

 

 

 

 

百尾笋

 

 

「复方」

  1.治咳嗽痰中带血:百尾笋五钱,蒸冰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2.治肺气肿:竹林霄、白鲜皮、鹿衔草,炖鸡服."四川冲药志》)

  3.治病后体虚遗尿:百尾笋一两,岩白菜一两,大苋菜一两。炖肉吃。(《贵阳民间药草》)

  4.接骨:百尾笋、水冬瓜、野葡萄根、泽兰,加酒共捣烂包伤处。(《贵阳民间药草》)

 

 

 

紫竹根

 

 

「复方」

  1.治疯狗咬伤毒发,心腹绞痛,心无依赖,乱抓乱咬;或被咬衔衣,感触毒气,知觉畏风畏锣声:真纹党、红柴胡、甘草、羌活、独活、前胡、生姜、茯苓各三钱,枳壳(炒)、抚芎、桔梗各二钱,生地榆一两,紫竹根一大握,用水浓煎温服。煎药时需大罐多水,俾能透煎浓汁为妙。设被好犬咬,于未发之先,亦用此方,再加乌药一两,煎浓拌饭与食,孕妇亦可服。(《梅氏验方新编》)

  2.治狂犬病:黑竹根二两,白花柴胡一两,搜山虎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3.治骨节痛:紫竹根30g,黄松节15g,桑枝15g,桂枝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闭经:紫竹18g,丹参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筋骨疼痛,闭经和犬咬伤等。

 

 

白鲜皮

 

 

「复方」

  1.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50克,黄苓(去黑心)1.5克。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2.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3.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4.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150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5.治鹅掌风:用白鲜皮入口嚼烂 手搓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6.治急性肝炎:白鲜皮9克 茵陈15克 栀子9克 大黄9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白鲜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证忌服。

  1、《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粟。"

  2、《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土茯苓

 

 

「复方」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防风

 

 

「复方」

  1.治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风、荆芥、葛根。(《症因脉治》防风汤)

 

  2.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风湿热上塑损目,及脑痛不止:川芎五钱,柴胡七钱,黄连(炒)、防风(去芦)、羌活各一两,炙甘草一两五钱,黄芩三两(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兰室秘藏》清空膏)

 

  3.治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白芷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如牙风毒,只用茶清为丸,每服一丸,茶汤下。如偏正头风,空心服。如身上麻风,食后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4.治风热拂郁,筋脉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等症: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宜明论方》防风通圣散)

 

  5.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防风一(二)两(去芦头,微炒),地龙二两(微炒),漏芦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防风散)

 

  6.治痈疽最难收口者:防风、白芷、甘草、赤芍、川芎、归尾各二钱,雄猪蹄一节。加连须葱白五根,用水三大碗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毛笔洗之。(《外科十法》防风汤)

 

  7.治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防风(去叉)、蝉壳、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各一两半,天麻二两。上四味捣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荆芥酒或茶汤下。(《圣济总录》防风丸)

 

  8.治破伤风及打扑伤损:天南星(汤洗七次)、防风(去叉股)各等分。细末。如破伤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一钱。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二钱,童子小便调下,或因斗伤相打,内有伤损之人,以药二钱,温酒调下。(《本事方》玉真散)

 

  9.治自汗: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10.治盗汗: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人参一钱二分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防风散)

 

  11.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简便单方》)

 

  12.治崩中:防风去芦头,炙亦为末,每服二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面糊、酒投之。(《经验后方》)

 

  13.治霉菌性阴道炎:防风、大戟、艾叶各五钱。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

 

防风方剂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芦.一钱) 麻黄(去节.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桂心(一钱) 黄蓍(一钱) 赤茯苓(去皮.一钱) 酸枣仁(一钱) 白术(一钱) 独活(一钱) 桑皮(一钱) 羚羊角(一钱) 甘草(五分)

  【功能主治】 治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志意恍惚,身体沉重,宜服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处方】 防风(二分) 羌活(二分) 当归(二分) 川芎(二分) 肉桂(去皮.二分) 薏苡仁(一两) 仙灵脾(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牛膝(一两) 骨碎补(一两) 细辛(半两) 枳实(麸炒.半两)

【功能主治】 治风,身体疼痛,转侧不得。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三分) 枳壳(麸炒.三分) 沙参(半两) 秦艽(去苗.一两半) 犀角屑(一两) 升麻(一两) 木通(一两) 羌活(一两) 甘草(炙.一两) 茯神(去木.一两) 龙齿(一两) 前胡(一两)

【功能主治】 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三分) 枳壳(麸炒.三分) 沙参(半两) 秦艽(去苗.一两半) 犀角屑(一两) 升麻(一两) 木通(一两) 羌活(一两) 甘草(炙.一两) 茯神(去木.一两) 龙齿(一两) 前胡(一两)

【功能主治】 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30克(去芦头)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主外感风热,头痛掣动。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30克(去声头)白及30克 柏子仁30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主小儿囟开不合。

【用法用量】 以乳汁调和,涂头上,以合为度。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宣明论方》卷一:防风散

【处方】 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摘录】 《宣明论方》卷一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防风散

【别名】 圆翳防风散(《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处方】 茺蔚子 防风 桔梗 五味子 知母各60克 黑参 川大黄 细辛 芒消 车前子 黄芩各30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 主圆翳内障。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薄烟轻雾;渐渐加重,继则黑睛上出现一点青白,宛如油点浮于水面,暗处视之,其翳青白而大;明处视之,其形差小。不痛不痒,渐至失明。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甘菊花半两,芎?半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痰,头目昏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葛根1两(锉),独活1两,茵芋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芎?1两,细辛1两,白术1两,麻黄1两(去根节),羚羊角屑1两,人参1两(去芦头),石膏2两,汉防己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风,口噤不开,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更煎1-2沸,放温,不拘时候,拗开口灌之。

【摘录】 《圣惠》卷十九

 

《魏氏家藏方》卷一:防风散

【处方】 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酸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1大盏,煎7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一

 

《直指》卷十七:防风散

【处方】 麻黄1分半(去节),牵牛1分半(炒,取末),甘草(炙)1分半,杏仁1分(去皮),防风1分,半夏1分(制),芍药1分,辣桂1分,白芷1分,防己1分,当归1分,川芎1分,羌活1分,独活1分,槟榔1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风肿皮粗,麻木不仁,或时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4片,紫苏3叶,煎服。

【摘录】 《直指》卷十七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2两(去芦头),甘草3两(炙微赤,锉),独活3分,当归1两,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茵芋半两,桂心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血痹,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 防风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2两,川升麻1两,桂心1两,芎?2两,羚羊角屑3分,麻黄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薏苡仁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风口面?僻,手足不遂,风入于脏,则语不得转,心神昏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重煎1-2沸,不拘时候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衣盖之,汗出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二十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芎?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独活1两,细辛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霓退风,肌肉虚满,肢节缓弱,皮肤不仁,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三

 

《杨氏家藏方》卷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芦头)、川芎、香白芷、甘菊花、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祛风明目。主时性时疫温病,嗽喘烦渴,头痛体疼,眼目涩多睡,肌肉蠕动,痰逆忪悸。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荆芥汤调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叉),母猪肉2两。

【制法】 上同煮数沸,去猪肉,取防风焙干,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一切癣。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白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圣惠》卷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虎杖1两(锉),石膏2两,葛根1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阳痉,壮热不歇,筋脉拘急,牙关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赤箭1两,当归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半两(去苗),麻黄2两(去根节),桂心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中风不语,两目不开,手足抽掣,发歇往来,昏塞涎潮。

【用法用量】 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五)。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六: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芎?3分,木香2分,天麻3分,羌活3分,桂心3分,甘菊花3分,细辛3分,附子3分(地裂,去皮脐),麻黄2分(去根节),藁本3分,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中风,气攻背痛项强,皮毛焦枯,头疼鼻塞,四肢不利,遍身瘙痒。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热面、鸡、猪、鱼等。

【摘录】 《圣惠》卷六

 

《圣惠》卷五:防风散

【别名】 防风麻黄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麻黄3分(去根节),人参3分(去芦头),芎?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羚羊角屑3分,黄耆3分(锉),赤茯苓3分,酸枣仁2分(微炒),白术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智意恍惚,身体沉重。

【用法用量】 防风麻黄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摘录】 《圣惠》卷五

 

《圣惠》卷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麻黄2分(去根节),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半两,赤茯苓1两,芎?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当归半两(锉,微炒),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肝风,筋脉拘挛,四肢疼痛,心膈痰壅,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有人参半两(去芦头)、牛膝一两(去苗)、薏苡仁一两、羚羊角屑一两。

【摘录】 《圣惠》卷三

  

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惠》卷七十四: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8分,葛根8分,芎?8分,干地黄8分,麻黄(去节)6两,甘草6两,桂心6两,独活6两,汉防己6两,杏仁5个(去尖)。

【功能主治】 风疰。

【用法用量】 防风汤(《普济方》卷三五○)。

【注意】 有汗者,不可服。

【摘录】 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惠》卷七十四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1钱半,大粉草1钱半,川芎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连翘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身疮。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有天花粉,无大粉草。

风丹,加薄荷。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泽泻1两,天门冬1两(去心),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生地黄1两,白术1两,山茱萸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卒中瘫痪风,手足不遂,身体拘急,神思昏沉。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叉,炙令黄),黄耆(炙,锉)2两,甘草半两(炙,锉),人参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肠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前粟米饮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叉,生用)不以多少。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经受风,留伏不散,以致血得风而溢泄,倒经,或发咳微甚,缠绵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芦头)、甘草(炙草)、柴胡(去苗)、连翘、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5分,煎3分,去滓温服。1岁儿1服可分4次;3岁儿可作2服饮之。

【摘录】 《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防己、葛根、秦艽、当归、川芎、乌药、甘草、羌活、独活、白术、杏仁、黄芩、白芍、前胡、川断、菊花、天虫。

【功能主治】 妊娠中风。

【各家论述】 中风一症,男妇老少皆有之,重者中脏,轻者中腑,又次中经络。治妇人独难,以妊娠耳。二防、二活、秦、芎、根皆治风药也;风必生热,故用黄芩、白芍、甘菊以凉之;风必多痰,故用前胡、杏仁、天虫以豁之;风盛则气必喘急,故用乌药以顺之,甘草以缓之;而当归、白术、川断配以川芎,佐以黄芩、白芍,皆可以安胎也。但此方风药太多,风能胜湿,且有防己、独活直达下焦,恐伤胎气,用者审之。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千金》卷十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泽泻1两,细辛1两,附子1两,薯蓣1两,茯苓1两,天雄1两,白术2两半,桂心1两半,干姜半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风头眩,恶风,吐冷水,心闷。

【用法用量】 方中泽泻,《千金翼》作泽兰,天雄作人参。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风眩恶风,吐水心闷,此阳虚水停心下。故用五苓散中之四并雄、附、姜、辛以散水逆,薯蓣以疗虚风,防风以祛风湿也。至于方后服法,岂非宿有成验而为详述如此。

【摘录】 《千金》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四: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猪苓1两(去黑皮),泽泻1两,赤茯苓1两,麻黄1两(去根节),泽漆1两,白术1两半,大戟1两(锉碎,微炒),黄耆1两(锉),独活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利小便。主风水,通身肿,皮肤欲裂。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煮赤小豆汁1合,煎至5分,去滓,每日早晨温服。良久,当小便极利;不利,晚再服之。

【摘录】 《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半两(去芦头),芎?半两,川升麻半两,犀角屑半两,羚羊角屑半两,赤芍药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细辛1分,秦皮1分,朱砂1分(细研),甘草(炙微赤,锉)1分,牛黄2钱(细研)。

【制法】 上为散,入牛黄、朱砂,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 退上焦壅热,止痛消肿。主眼赤肿痛,多眵泪。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煎地黄汤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五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牛蒡子1两(微炒),白附子1两(炮裂),前胡1两(去芦头),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以生姜茶清调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七:防风散

【处方】 黄柏半两,牡丹半两,桂心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阴?,卵偏大,有气上下胀肿,或行走便发肿大。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七

  

《圣惠》卷四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小荆子1两,栀子仁1两,荠企1两,枸杞子1两(微炒),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肺脏风毒,及过饮生酒隳。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以温水调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

  

《圣惠》卷四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赤芍药2两,石膏4两,葛根1两(锉),柴胡2两(去苗),蔓荆子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焦风壅头痛,口干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2-3沸,不拘时候温服。

【注意】 忌炙爆、热面、大蒜等。

【摘录】 《圣惠》卷四十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芦头),犀角屑2两,羚羊角屑2两,川大黄(锉碎,微炒)2两,前胡2两(去芦头),黄芩2两,玄参2两,地骨皮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睑生风粟,及生珠管。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半,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别名】 防风饮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葳蕤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炙微赤,锉)1两,栀子仁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眼冲风多泪;目偏视。

【用法用量】 防风饮(《圣济总录》卷一○七)。

【注意】 忌油腻、热酒、湿面。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决明子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木通1两(锉),甘菊花3分,赤芍药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毒攻眼,睫落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 忌毒鱼肉、炙爆、热面。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萆粟1两(锉),薏苡仁1两,杜仲1两半(去粗皮,炙微黄),牛膝1两半(去苗),海桐皮1两(锉),桂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续断3分,鼠粘子3分,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羚羊角屑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虚劳,筋脉拘挛,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3-4次。

【注意】 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 《圣惠》卷三十

 

 

  

《普济方》卷六十五:防风散

【处方】 川乌头1两,防风1两(去芦),白芷1两,川芎1两半,草乌头半两,细辛(去苗土)7钱半,苍术2两(去皮实者)。

【功能主治】 牙痛。

【用法用量】 上先用盐搽,后方用药末搽上。

【摘录】 《普济方》卷六十五

  

《千金翼》卷十六: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蜀椒(去目、闭口者,汗)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雄(炮,去皮)5分,附子(炮,去皮)5分,人参5分,当归5分,五味子3两,干姜3两,乌头(炮,去皮)3两,细辛3两,白术3两,柴胡半两,山茱萸半两,莽草半两,麻黄(去节)半两,桔梗半两,白芷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所为,猝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走,或身体偏枯不遂,口吐涎沫出,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摘录】 《千金翼》卷十六

  

《千金》卷十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白芷1两,白术3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头面遍身风肿。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摘录】 《千金》卷十三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酸枣仁半两,芎?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牛膝1两(去苗),狗脊1两(去毛),萆粟1两(锉),薏苡仁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羌活2两,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桂心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半身枯细,筋脉抽掣,心神烦闷,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普济方》卷五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2分,轻粉2分,荆芥2分,密陀僧1钱,乳香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面上风刺、粉刺。

【用法用量】 每夜遇晚,用药1钱涂面上,以乳汁调敷之,次日空心,再用盐、荆芥汤洗之。

【摘录】 《普济方》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十六:防风散

【处方】 防风半两(去叉),羌活半两(去芦头),甘菊花半两(择去梗),白附子半两(炮),山芋半两,藁本半两(洗,切,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蒺藜子(炒,去角)半两,麝香(研)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头眩,目昏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茶清调下。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茶、酒任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叉),天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诸疮癣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圣惠》卷二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2两(去芦头),独活2两,芎?1两,赤茯苓1两,当归1两,葛根1两(锉),桂心1两,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汉防己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奄忽不能言,四肢?曳,皮肉不知痛痒。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别名】 防风汤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白术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桂心1两,汉防己1两,芎劳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癔。

【用法用量】 防风汤(《圣济总录》卷六)。

【注意】 服后有汗,宜避风为妙。

【摘录】 《圣惠》卷十九

  

《普济方》卷一○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叉),龙骨1两,远志1两,铁精(别研)1两,紫石英2两(别研),丹砂(别研)2两,熟干地黄(洗,切,焙)2两,人参2两半,干姜1两(炮),细辛1两(去苗叶),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 上除别研外,为末,再和匀。

【功能主治】 定心。主中风惊悸,心虚恍惚,言语失常,或策或怒,志意不乐。

【用法用量】 每服1钱许,加至2钱,煮取枣汤调下。

如风热盛者,去干姜,加玄参1两。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二

  

《普济方》卷三六一:防风散

【处方】 山药半两,白茯苓半两,白附半钱,甘草2钱,全蝎1钱,人参1钱,防风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变蒸潮热,焦啼(??)乳,欲发疮癣。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或半钱,钩藤同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一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防风散

【处方】 防风。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肝经有风,以致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妊娠卒然下血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最岳全书》引作“一味防风散”。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医统》卷八十八:防风散

【处方】 防风5分,羌活5分,白芷5分,当归5分,黄耆5分,甘草5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脐风。

【用法用量】 灯心汤少许调下。

【摘录】 《医统》卷八十八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防风散

【处方】 羌活、防风、枳实、川芎、粉草、大黄(煨)、赤芍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风热痰壅,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上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准绳?幼科》卷六:防风散

【处方】 荆芥穗、当归、川芎、防风、赤芍药、防己、栀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痘疹后风热上攻,目赤肿流血及痘风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茶清调下。作汤煎服亦可。

【摘录】 《准绳?幼科》卷六

  

《圣惠》卷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山茱萸3分,蔓荆子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肝脏不足,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加大枣3枚,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三

  

《圣惠》卷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白术1两,芎?1两,细辛1两,羌活1两,茵芋1两,牛膝1两(去苗),狗脊1两(去苗),萆粟1两,薏苡仁2两,麻黄4两(去根节),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箭1两,桂心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湿痹,及偏风身体手足不遂,筋脉挛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九

  

《圣惠》卷六十九: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羌活1两,赤芍药1两,薏苡仁3两,羚羊角屑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八十三:防风散

【处方】 防风1分(去芦头),川升麻1分,桂心1分,羚羊角屑1分,麻黄1分(去根节),羌活1分,芎?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中风,口?斜僻,手足不遂,风入于脏,或语不得,心神昏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1-2沸,分温2服,如人行10里再服。衣盖令汗出为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肤),干姜半两(炮裂,锉),肉挂1两(去皱皮),羌活1两,细辛1两,当归1两,干蝎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破伤风,伤刀中箭,筋脉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沙参半两(去芦头),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木通1两(锉),羌活1两,秦艽1两半(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两(炙微赤,锉),茯神1两,龙齿1两,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薏苡仁1两,羌活3分,细辛半两,当归3分,仙灵脾1两,芎?3分,肉桂3分(去皱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骨碎补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身体疼痛,转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8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1两(锉,微炒),羌活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赤箭半两,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细辛半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去芦头),白芷半两,莽草3分,麻黄1两(去根节),山茱萸半两,丹参3分,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偏风顽痹,心神冒闷,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一:防风散

【处方】 防风3分(去芦头),白术3分,芎?3分,白芷3分,牛膝3分(去苗),狗脊3分,萆粟3分(锉),薏苡仁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侧子1两(地裂,去皮脐),当归3分(锉,微炒),羌活3分,麻黄3分(去根节),石膏2分,桂心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偏风。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油腻,猪、鸡、犬肉。

【摘录】 《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1两(去芦头),川升麻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蔓荆子1两,石膏1两,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头痛掣动。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淡竹沥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圣惠》卷二十:防风散

【处方】 防风半两(去芦头),茯神1两,羚羊角屑半两,芎?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半两,桂心半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天麻3分,山茱萸3分,龙齿1两,甘菊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虚恍惚,多痰晕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羊肉、饴糖。

【摘录】 《圣惠》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