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复方辑录之二十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药材复方辑录(果实类)之二十一



大腹皮

「复方」
  1、大腹皮治三焦气逆,解大便秘滞,下胸胁胀满:大腹皮、紫苏、独活、沉香、木瓜、川芎各3g,白术、木香、甘草、槟榔各1g,陈皮0.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传家秘宝方》大三脘散)
  2、大腹皮治脚气冲心,胸膈烦闷,得效:大腹皮3g,紫苏、干木瓜、甘草、木香、羌活各0.3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传家秘宝方》木瓜散)
  3、大腹皮治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若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
  4、大腹皮治病喘手足皆肿,脾病横泻四肢:大腹皮60g,蓬莪术、三棱各30g,槟榔0.3g,木香15g。上为末,炒麦捣碎,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生姜汤下。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为君药。(《苏沈良方》无碍丸)
  5、大腹皮,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也。《药性类明》
  6、大腹皮治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若治脚气肿痛,二便不通,可与桑白皮、木通、牵牛子等同用。
  7、大腹皮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日华子本草》
  8、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本经逢原》
  9、大腹皮治虚肿者,用大补气之味,而少入腹皮。又见有治痰火者,常以此味少少入健脾之剂,或皆取其能导壅顺气而不甚酷烈乎?用者审之。《本草述》
  10、大腹皮治小儿腹内痞结;二便不利。(《太平圣惠方》大腹皮散)大腹子散:《赤水玄珠》:风毒脚气。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癫狂;疏凿饮子《世医得效方》:大小便不利。
  11、大腹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纲目》
  12、大腹皮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开宝本草》
  13、大腹皮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本草再新》


  大腹皮催生饮
  组成:当归、川芎、大腹皮(洗)、枳壳(麸炒)、白芷各等分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功效:理气活血,催生下胎,
  主治:难产属于气滞血瘀,产时腰腹胀痛剧烈,按之痛甚,宫缩虽强但间隙不匀,久产不下,阴道下血量少,色黯红,面色青紫,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胸闷脘胀,时欲呕恶,舌质黯红,脉涩滞。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瓜蒌大腹皮炖猪肚
  配方:瓜蒌20克、大腹皮25克、猪肚1个、姜5克、葱5克、盐5克、大蒜10克
  制法:
  1、把大腹皮洗净,瓜蒌洗净;猪肚洗净,放沸水焯透,捞起待用。
  2、姜切片、葱切段,大蒜去皮切段。
  3、把猪肚放炖锅内,大腹皮、瓜蒌放在猪肚内,加水1500毫升,放入盐、姜、葱。
  4、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l小时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猪肚50克,随意喝汤。
  功效:宽胸散结,利水疏肝。肝硬化,兼糖尿病患者食用。

   大腹皮汤
  组成:大腹皮5枚(细锉)、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芍药(锉)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干)3分、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3分、郁李仁(去皮)半两(炒)。
  主治:产后热毒气结燥,大便不通,壅滞气闷疼痛,腰重胁胀。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得利为度。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沉香大腹皮散
  组成:连皮大腹子、沉香(锉)、槟榔(锉)、桑白皮(锉,微炒)、乌药(锉)、荆芥穗、陈皮(洗,去瓤,焙干)、茴香(炒)、白茯苓(去皮)、木通(锉)、紫苏子(微炒)、紫苏叶、甘草(炒)各30克、干木瓜75克(去瓤)、枳壳(麸炒,去瓤)45克
  用法:上药十五味,研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萝卜5大片,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十日之后,每日服一次,病愈即止。
  主治:湿气郁滞经络,脚气肿满,沉重疼痛,经脉不利。
  来源:《御药院方》卷三。

  朴果四皮饮
  组成:川朴1钱5分、广皮1钱5分、猪苓1钱5分、渐苓皮3钱、大腹皮3钱、草果仁1钱、青皮1钱。
  用法:用冬瓜皮子各1两,煎汤代水。
  主治:湿热郁积于中而成胀满。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大腹皮的禁忌及副作用
副作用
  大腹皮一般情况下使用无明显毒副作用,但曾有大腹皮复方汤剂引起过敏性休克及严重荨麻疹各一例的报道(福建中医药,1989,5:11)。
禁忌
  气虚体弱者慎服。




刀豆
「复方」
  1.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2.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3.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4.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5.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刀豆禁忌与副作用
 禁忌
  《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副作用
  食用刀豆时,必须注意火候,如火候不够,吃了有豆腥味和生硬感,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等。故一定要炒熟煮透,但要保持碧绿,能煮成黄色。



刀豆壳
「复方」
  (1)治膈食呕吐,不能吞咽:刀豆壳五钱,咸橄榄三粒,半夏三钱。煎汤服。(《泉州本草》)
  (2)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3)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方》)
  (4)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刀豆壳焙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经验广集》)
  (5)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6)治喉癣: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张氏秘效方》)
  (7)治牙根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医方一盘珠》)
  (8)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一两,鸭蛋一个。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9)鹅口疮:刀豆壳,烧灰,搽患处。
  (10)牙周炎 刀豆壳10克,冰片少许。将刀豆壳烧炭,加入冰片研末,然后将药涂沫于患处。
  (11)胃寒呕吐:刀豆壳30g,水煎后加红糖,每天两回分服。
  (12)鼻炎:刀豆带壳,研为细粉,每回6g,以黄酒调服。
  (13)腰疼:刀豆荚,绵瓜茎各15g,烧存性,以温黄酒调服,此为一回服用量,每天需要服两回。
  (14)小儿小肠疝气:将刀豆研细,每回3g,以白糖,生姜汤送下,每天3回。
  (15)怀孕期腰疼:带壳刀豆30g,同猪腰子一个共同煮食。
刀豆壳禁忌
  《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桑椹子
「复方」
  1、治贫血:鲜桑椹子60克,桂圆肉30克。炖烂食,每日2次。
  2、治产后体弱,头晕乏力:桑椹膏,每次10-15克,每日2-3次。
  3、治闭经:桑椹子15克,红花3克,鸡血藤30克。加黄酒和水煎,每日分2次服。
  4、治自汗、盗汗:桑椹子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5、治须发早白,眼目昏花,遗精:桑椹子30克,枸杞子18克。水煎服,每日1次。或桑椹子30克,首乌30克。水煎服,每日1次。
  6、治肺结核,阴虚潮热,干咳少痰:鲜桑椹子60克,地骨皮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
  7、治淋巴结核:鲜桑椹子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8、治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桑椹子30克,酸枣仁15克。水煎服。每晚1次。
  9、治血虚腹痛,神经痛:鲜桑椹子60克。水煎服。或桑椹膏,每日10-15克,用温开水和少量黄酒冲服。
  10、治便秘:桑椹子30克,蜜糖30克。水煎服,每日1次。

临床应用
  1.桑椹蜜:桑椹蜜浸膏500g,蜂蜜500g。取桑椹,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的浸膏。将蜂蜜与浸膏混匀,煮沸,加入苯甲酸钠3g和适量的香精,搅匀,制成1000ml,分装。为深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酸、甜。比重应为1.33以上。功能滋润,补肝,生津,利水。用于神经衰弱症。口服,每次10-20g,每日2次。(《湖北省药品标准》1980年)
  1.2.桑椹膏:取新鲜成熟桑椹,压榨取汁,静置,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等量水稀释液的相对密度1.168-1.173),每稠膏350g加蔗糖615g的转化糖液适量,搅拌均匀,浓缩至稠膏状,制成1000g。每1g含桑椹膏0.35g。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香,味甘、微酸。功能补肝益肾,养血安神。用于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血虚便秘,遗精失眠。开水冲服,每次15g,每日2次。(《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
  1.3.桑椹冲剂:桑椹500g。取桑椹水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制粒或压块,干燥即得,每袋(块)重15g(相当于总药材10g)。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或长方块,味甜、微酸。功能滋阴益肾,补血润燥。用于阴亏血燥引起的腰膝酸软,眩晕失眠,目昏耳鸣,肠燥便秘,口干舌燥,须发早白。开水冲服,每次1袋(块),每日1-2次。[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1990年]
  2.{药论}:论桑椹子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2.1.缪希壅: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阴,益阴故利五脏。阴不足则关节之血气不通,血生津满,阴气长盛,则不饥而血气自通矣。热退阴生,则肝心无火,故魂安而神自清宁,神清则聪明内发,阴复则变白不老。(《本草经疏》)
  2.2.刘若金:乌椹益阴气便益阴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阴血,还以行水,风与血同脏,阴血益则风自息。(《本草述》)

桑椹子酒的做法
桑椹子性寒,入肝、肾经。(黑色入肾)既滋补肝肾又能生津止渴,润燥滑肠。所以适用于阴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目涩、耳鸣腰酸、失眠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等症。(只要对症,不论男女,也可以做给爸爸喝的哦)而用桑葚来做酒,正好中和桑葚的寒性。但脾胃虚寒的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少吃桑椹子。
  用料 :桑椹子 250g 白酒 500g 冰糖 40g 枸杞 15g

桑椹酒的做法

  桑葚酒的做法 步骤1
  1 桑葚挑去烂的,发霉的,剩下的放在一边备用,我没有清洗,如果你觉得心里不舒服,可以用酒洗一洗,但一定记得动作要轻柔,桑葚很容易破
  桑葚酒的做法 步骤2
  2冰糖适量,我用的是老冰糖还需要拍的碎一些,容易化,如果你用的很整齐的冰糖,不需要拍
  桑葚酒的做法 步骤3
  3需要准备一瓶白酒,度数在50度左右,不建议用黄酒或米酒,高度酒易保存
  桑葚酒的做法 步骤4
  4还需要一个干净的无水无油的可密封的玻璃瓶
  桑葚酒的做法 步骤5
  5一层桑葚,一层冰糖,不要全放满
  桑葚酒的做法 步骤6
  6然后倒入白酒,没过食材
  桑葚酒的做法 步骤7
  7在阴凉处密封保存,一周后即可饮品,你也可以继续保存到秋冬季节,更适宜


做法指导
  洗净鲜用,亦可晒干或略蒸后晒干用。
  1.桑椹汁:新鲜桑椹200克,洗净,捣烂如泥,用纱布绞汁,以温开水送服即可。
  2.桑椹酒:新鲜桑椹150克,低度烧酒150毫升。新鲜桑椹洗净,捣烂后绞汁,将果汁倒入烧酒,搅匀服用。
  3.桑椹膏:新鲜桑椹1000克,蜂蜜300克,桑椹搅汁,煎熬成稀膏,加蜂蜜一同熬至稠厚,待冷服用。

桑椹膏的做法
  制作桑椹蜜膏需要的原料有300克,干桑葚500克,如果选用的是鲜桑葚则需要1000克。
  先将桑葚淘洗干净,然后倒入盛有清水的砂锅中,用大火煎30分钟后把煎汁倒出,再往砂锅里续上适量开水,盖上锅盖再煎上30分钟后再把煎汁倒出,续上开水,再煎一次,30分钟后,把第三次的煎汁也倒出来,接下来再把刚才的三次煎汁一起全部倒回砂锅,再用大火煎煮,等到煎汁浓缩黏稠时再加入蜂蜜,继续熬煮,沸时关火,这样桑葚蜜膏就做好了,还可以等到它冷却之后装入瓶中备用,以便长期服用。如果想完全做成块状的,还可以在熬煮时加点琼脂。
  服用时,家用的汤勺,半勺到一勺,早晚各一次,最好饭后吃,建议服用三周以上,可以有效治疗失眠或神经衰弱。
  但是,因为桑葚生湿生痰,而蜂蜜糖分又高,所以糖尿病人不宜吃。有些人脾胃比较虚弱,尤其脾虚腹泻的时候,食用桑葚蜜膏偏寒,所以也要慎服。
  熬桑葚蜜膏的时候也有讲究,最好不用铁锅和铝锅来熬,选择陶瓷或者是不锈钢的器皿更好。

桑椹子的禁忌
  脾胃虚寒便溏者禁服。
  1.《杨氏产乳》:“凡子不得与桑椹子食,令儿心寒。”
  2.《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3.《本草省常》:“多食致衄,孕妇忌之。”
  桑椹中含有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因此小孩不宜多吃桑椹。
  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且性质偏寒,故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病人应忌食。
  桑椹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瓜蒌皮

「复方」
  1.治温病初起,热重咳嗽:栝楼皮、杏仁、前胡、蝉蜕、大力子、甘草,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2.治咽喉语声不出:瓜蒌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半钱绵裹,噙化咽津亦得,并不计时候,日三、两服。(《御药院方》发声散)
  3.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或浓痰,肺痈:瓜蒌皮二至四钱,大青叶三钱,冬瓜子四钱,生苡仁五钱,前胡一钱五分。煎汤服。
  4.治胸痛、肋痛:瓜蒌皮四钱(胸痛配薤白头五钱,肋痛配丝瓜络三钱,枳壳一钱五分)。煎汤服。
  5.治乳痈肿痛:瓜蒌皮四钱,蒲公英五钱。煎汤服。(③方以下出《上海常用中草药》)
  6.治牙齿痛疼:瓜蒌皮、露蜂房,烧灰擦牙;以乌臼根、荆柴根、葱根煎汤漱之。(《世医得效方》)

药膳吃法
  黄芩陈皮瓜蒌皮汤
  秘方:黄芩、陈皮、瓜蒌皮、元胡、甘草各10g,桔梗12g,薤白、没药各5g,金银花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慢慢呷服。
  方解:清利咽喉,主治吞刺、烫伤等引起的食道炎,局部有异物感,干咳等,效果极佳。

  瓜萎薤白桂枝汤
  组成:瓜蒌壳15克,厚朴15克,枳壳15克,桂枝12克,薤白12克,法半夏12克,白术12克,淡竹叶20克,甘草3克。
  功用:温通心阳,补气活血,利水除肿。
  适应证:慢眭心功能不全属心阳虚衰、心血瘀阻者,症见胸闷或胸痛、心悸、气促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腰酸尿少,全身水肿,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发绀,舌淡暗,边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腻,脉结代。
  方源:杨旭.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128例.四川中医

瓜蒌皮的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虚湿痰不宜。
  《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




瓜蒌

「复方」
  1.治小儿膈热咳嗽痰喘甚久不瘥:瓜蒌实一枚。去子,为末,以面和作饼子,炙黄为末。每服一钱,温水化乳糖下,日三服,效乃止。(《宣明论方》:润肺散)
  2. 治痰嗽:黄熟瓜蒌一个。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鲁府禁方》)
  3. 治喘: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煅存性,为末。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普济方》:栝蒌散)
  4. 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50克,半夏(洗)250克,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5.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两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
  6.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实一枚(捣),薤白150克,半夏250克,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栝楼薤白半夏汤)
  7. 治肺痿咳血不止: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热,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济总录》)
  8. 治吐血:瓜蒌取端正者,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子,煅存性,地坑内合一宿,去泥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黑神散)
  9. 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黄肥栝楼一颗,以酒一中盏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50克,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
  10. 治时疾发黄,心狂烦热闷不认人者:大瓜蒌实一枚黄者,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硝八分,合搅令消尽,再分服。(《海上集验方》)
  11. 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并治酒黄:瓜蒌青者焙为末。每服5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普济方》:逐黄散)
  12. 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栝楼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热,为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本草衍义》)
  13. 治乳肿痛:栝楼(黄色老大者)一枚熟捣,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一升,日三服。(《子母秘录》)
  14. 治乳痈及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瓜蒌一个(研烂),生粉草、当归(酒洗)各25克,乳香、末药各5克。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妇人良方》:神效瓜蒌散)
  15. 治酒癖,痰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饮食:瓜蒌瓤50克,神曲末25克(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葱白酒调下10克。(《圣惠方》)
  16. 治肠风下血:栝楼(烧为灰)、赤小豆各25克。上二味,杵罗为末。空心酒调下5克。(《圣济总录》)
  17. 治热游丹赤肿:瓜蒌末100克,酽醋调敷之。(《产乳集验方》)
  18. 治便毒初发:黄瓜蒌一个,黄连25克。水煎连服。(《永类钤方》)
  19.成熟瓜蒌里面的部分可当香皂使用,有助于皲裂皮肤的恢复。

  瓜蒌饼
  原料:瓜蒌200克、面粉600克、白糖75克、清水适量。
  做法:瓜蒌去籽,放在锅内,加水少许,加白糖100克,以小火煨熬,拌成馅。另取面粉750克,加水适量经发酵加面碱,揉成面片,把瓜蒌夹在面片中制成面饼,烙熟或蒸熟。
  吃法:佐餐或随意服用。
  功效润肺化痰,散结宽胸。适用于肺癌胸痛。
  《症因脉治》卷一:瓜蒌汤
  【处方】 瓜蒌仁、枳壳、青皮、苏梗、桔梗。
  【功能主治】 感冒胁痛,表已散,里气不和作痛,审知是燥痰结饮,胁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一

  《妇人良方》卷五:瓜蒌汤
  【别名】 栝楼汤
  【处方】 枳壳4个,厚朴1两,薤白1两,瓜蒌1个,桂枝1两(有热除此1味)。
  【功能主治】 胸痹疼痛,痰迷,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 栝楼汤(《普济方》卷一八七)。《普济方》有生姜半两。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五

  《传信适用方》卷三引周子明方:瓜蒌汤
  【别名】 栝楼汤
  【处方】 瓜蒌1个(去皮,将瓤与子锉碎),没药1钱(研),甘草半两(生,锉)。
  【功能主治】 五发:发脑、发须、发眉、发颐、发背;痈疽;瘭、痼、癌。
  【用法用量】 栝楼汤(《普济方》卷二八八)。
  【摘录】 《传信适用方》卷三引周子明方

  《伤寒总病论》卷三:瓜蒌汤
  【别名】 青竹茹汤、瓜竹汤
  【处方】 瓜蒌根4两(无黄脉者),淡竹茹半斤。
  【功能主治】 病未平复后劳动,致热气攻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瘥后劳复,阴阳易病,卵肿疼痛,手足不能动。
  【用法用量】 青竹茹汤(《活人书》卷十七引《百问方》)、瓜竹汤(《医学入门》卷四)。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三

  《产科发蒙》卷四引《赤水医案》:瓜蒌汤
  【处方】 瓜蒌仁6两,桑白皮1钱,杏仁1钱,半夏1钱,桔梗1钱,紫苏子1钱,枳壳1钱。
  【功能主治】 产后咳嗽,痰不易出,左胁疼痛,内热气壅,不能伏枕。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产科发蒙》卷四引《赤水医案》

  《济阳纲目》卷三十三:瓜蒌汤
  【处方】 瓜蒌根(薄切,炙)5两。
  【功能主治】 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4升,随意饮。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三十三

瓜蒌的禁忌及副作用
禁忌
  脾胃虚寒,食少便汤及寒痰、湿痰者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瓜蒌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副作用
  内服过量瓜蒌仁可引起胃部不适,恶性呕吐和腹痛泄泻。瓜蒌霜的这些反应较轻。瓜蒌片可使个别病人月经过多。还有人报道用瓜蒌注射液静滴413例,有7例发生副反应,表现症状有胸闷。血压下降、下腹疼痛、畏寒、低热、头晕等。但所有肌注者无不良反应。



山楂
「复方」
  1.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术四两,神曲二两。上为末,蒸饼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
  2.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3.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方脉正宗》)
  4.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医钞类编》)
  5.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6.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纲目》)
  7.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百一选方》)
  8.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


临床应用
  1.治疗绦虫病
  用鲜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时吃完,晚饭禁食。次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有大便感觉时尽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冬天应坐在温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完整排出。观察40例均有效。
  2.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服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两煎服,治轻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愈或好转。或用生热山楂片各1两,加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分2次服(小儿酌减),4~6天为一疗程,亦有效果。
  3.用于降低血清胆甾醇
  每日用山楂1两,毛冬青2两,分2次煎服。观察2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胆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认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毛冬青降低血清胆甾醇的效果,各地观察结果颇不一致,目前尚难肯定;而本组病例中有4例曾单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药前血清胆甾醇平均为259.7毫克%,服药至第6周时复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将山楂的花和叶制成浸剂服用,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山楂降血压偏方
  1、山楂红糖水:鲜山楂120克,红糖50克。先把鲜山楂洗净捣碎,然后和红糖一起放进锅内,加入清水500毫升,用中火煎煮30分钟。去渣用器皿装好,饭后饮用。宜隔天服用一次。有消化道溃疡、胃酸过多者或糖尿病者不宜饮此糖水。
  2、山楂枸杞子粥:山楂30克,枸杞子15克,大米50克。将山楂、枸杞子、大米洗净后一同放进锅内,加进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者,再用文火熬成粥,待温随量食用。有溃疡病、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低血压患者也不宜食用本粥。
  3、山楂丹参粥:山楂30克,丹参3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将丹参片、山楂片、大米洗净。然后将丹参、山楂放进锅内,加适量清水煎取药汁。药汁煎成后,去除药渣,加大米煮粥。粥成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有溃疡病、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此粥。此粥较酸,不宜空腹时食用。
  4、山楂荷叶茶:山楂30克,荷叶15克,槐花9克,白糖少量。把山楂、荷叶、槐花洗净,然后同放进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然后去药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调味,用器皿装好,代茶饮用。有溃疡病、胃酸过多者或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 大山楂丸:山楂960g,麦芽、神曲各140g。共研为细末,用白糖840g,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温开水送下。源于《中药制剂手册》。本方所用三物都长于消化食积。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
  5、山楂汤:山楂60g,打碎,加水煎汤,用少许红糖调味。空腹时温服。源于《朱丹溪方》。本方专取山楂活血化瘀(含收缩子宫的作用在内)。用于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产后血瘀腹痛。
  6、楂香散:山楂、小茴香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3~6g,以少许盐、酒调合,温开水送服。源于《百一选方》。方中山楂能活血,小茴香能行气,二者共用,有活血行气、消除瘀滞肿痛的良好效果。用于疝气,睾丸肿痛。
  7、山楂决明汤:山楂30g,决明子60g。加水煎汤服。山楂、决明子都有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的功效,饮用也较适口。用于高血压和高血脂症。

山楂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
  1.《纲目》: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
  2.《本草经疏》: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
  3.《得配本草》:气虚便搪,脾虚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参者忌之。
  4.《随息居饮食谱》: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火麻仁

 「复方」
  1.治妇人月水不利,或至两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桃仁二升,麻孑仁二升,合捣,酒一斗,渍一宿,服一升,日三夜一。(《肘后方》)
  2.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3.治妊娠损动后腹痛:冬麻子一升,杵碎熬,以水二斗,煮取汁,热沸,分为三、四服。(《食医心镜》)
  4.治寸白由:吴茱萸细根一把(熟捣),火麻仁三升(熬,捣末)。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旦顿服之,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且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千金方》)
  5.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6.治小儿头面疮疥: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敷之。(《千金方》)
  7.治小儿疳疮:捣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
  8.治金疮腹中瘀血:大麻子三升,大葱白二十枚。各捣令熟,著九升水,煮取一升半,顿服之。若血出不尽,腹中有脓血,更合服,当吐脓血耳。(二物汤)
  9.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摩上良。
  10.治赤流肿丹毒:捣大麻子水和敷之。(⒆方以下出《千金方》)
  11.治汤火伤:火麻仁、黄柏、黄栀子,共研末,调猪脂涂。(《四川中药志》)
  12.治聘耳,脓水不止:麻子一合,花排脂一分。都研为末,满耳塞药,以绵轻拥。(《圣惠方》)
  13.治伤寒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于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炙、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伤寒沦》麻子仁丸)
  14.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15.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
  16.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粥)
  17.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18.治五淋,小便赤少,茎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滤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医心镜》)
  19.治脚气肿渴:大麻子熬令香,和水研,取-大升,别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纳麻汁,更煎三、五拂,渴即饮之,冷热任取,饥时啖豆亦佳。(《外台》)
  20.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生姜、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21.治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者: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干,炒,待香热,即入木臼捣极细如白粉,平分为十帖。每用一帖,取无灰酒一大瓷汤碗研麻粉,旋滤取白酒,直令麻粉尽,余壳即去之,都合酒一处,煎取一半,待冷热得所,空腹顿服,日服一帖。(《箧中方》大麻仁酒)
  22.治白痢:麻子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孟诜《必效方》)
  23.治小儿赤白痢,体弱不堪,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子母秘录》)

火麻仁的禁忌及副作用
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②《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③《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副作用
  大量食用火麻仁会导致中毒。如食炒火麻仁60~120g,大多在食后1~2小时内发病,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精神错乱,瞳孔散大等。



龙眼肉
「复方」
  ①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归脾汤)
  ②大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一钱,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至多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一名代参膏)
  ③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④治脾虚泄泻:龙眼干十四粒,生姜三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⑤治妇人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泉州本草》)




龙眼肉的禁忌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
  ②《药品化义》:"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橘络

  1.败毒抗癌的作用,用于癌瘤积毒:
  骨血管瘤 橘络、骨碎补、龙骨、牡蛎、续断、黄精、海藻、昆布、狗脊寄生、忍冬藤各60克,三棱、莪术、丹参、虻虫、乳香、没药各30克,杜仲、夏杜草各90克,石斛180克,蜈蚣15条 共捣碎,水煎3次,煎液合并,加蜂蜜500克,重汤文火熬成稠膏,每服30克,日4次。能使肿瘤缩小,压迫症状缓解。可结合放射线治疗。
  脑瘤 橘络、桃仁、苍耳子、辛夷、全蝎各30克,青黛12克,海灌、昆布、生地、白芷、牡蛎、石决明各60克,紫草、金银花各90克,石斛、夏枯草、玄参、旱莲草各120克,瓦楞子180克,蜈蚣20克条 捣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入蜂蜜2.5斤,熬膏,每服9克,日3服。同时外敷:金剪刀适量 用鲜根洗净,加食盐少量,捣烂,敷于肿瘤处,药厚2厘米,24~36小时取去,如见起泡,再敷应酌情。能使抽搐、头痛消除,肿瘤缩小,神志逐渐清醒。
  2.理气化痰的作用,用于气逆痰滞:
  气逆痰喘 橘络、陈皮、川贝、法半夏、炒苏子、桔梗各36克,茯苓、杏仁、瓜蒌(蜜炙)各48克 为末,炼蜜和丸,丸重6克,每服2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
  胸痞气逆 橘络、枳实、陈皮各30克,白术60克为末,蜜丸。每服9克,日3次,温开水送服。
  用法用量:煎剂:3~30克(膏同)。丸散:2.7~9克。
橘络的食用方法
药膳吃法
三七藕蛋橘络羹
  原料
  三七粉3g,鸡蛋2只,鲜藕汁50ml,橘络1g,食盐、猪油少许。
  制法
  鲜藕汁加水适量,煮沸后将三七末、生鸡蛋打破后冲人汁内搅匀,放人橘络、食盐及油煮沸2分钟即成。
  食用提示
  分2次服完,连服15日。
  功效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运动损伤具有辅助疗效。具体表现为局部肌肉突然剧痛,如针刺刀割,部位不移,按之痛甚,或关节活动受限,伤处可见肿胀青紫,或皮损流血。

橘络炖蹄筋
  配方:橘络15克,红花6克,猪蹄筋300克,料酒10毫升, 盐、姜各4克,味精、胡椒粉各2克,葱8克,香油25毫升。
  制作:
  1、将猪蹄筋用温水发涨,切成4厘米长的段;橘络、红花择去 杂质;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段。
  2、将猪蹄筋、料酒、姜、葱同放炖锅内.加人水;置武火上 烧沸,再用文火炖50分钟,加入红花、橘络煮沸,调人盐、味 精、胡椒粉、香油即成。
  食法:每日1次,适量食用。
  功效:化淤,通络。适用于淤阻心络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宜忌:便溏者忌食。


橘络的禁忌
  橘络药性平和,适合绝大多数人服用。注意不要将橘络与茶叶放在一起冲泡,因为茶叶中的一些物质可能与橘络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此外,还可以将橘络、陈皮、川贝、茯苓等煎服,能有效治疗气逆痰滞。




茺蔚子
「复方」
茺蔚子配伍天麻 茺蔚子甘辛性凉,入心包、肝经,活血调经、疏风清热;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平肝息风止痉.茺蔚子功擅活血,通络止痛;天麻长于行气,平肝息风.二者合用,共奏平肝息风止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以及中风之头痛头昏、语言蹇涩、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1.治子宫脱垂 茺蔚子15g,枳壳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头昏晕,目赤肿痛 茺蔚子10g,菊花10g,白蒺藜10g,川牛膝1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0年)
3.治高血压 茺蔚子、黄芩各9g,夏枯草、生杜仲、桑寄生各15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乳痈恶痛 用茺蔚子捣敷及取汁服。
5.治小儿疳痢痔疾 茺蔚子煮食之。
6.治耳? 茺蔚子汁滴耳中。(4~6方出自《普济方》)
7.活血祛瘀:茺蔚子辛散苦泄,主入血分,善活血祛瘀通经,为妇科经产诸证药。《本草经疏》曰:“茺蔚子.为妇人胎产调经之要药。此药补而能行,辛散而兼润者也。”朱震亨曰:“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己殆前产后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故临床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下,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作用。
8.凉肝明目:茺蔚子辛苦微寒,偏于行血祛瘀,行中有补,有明目益精,清泻肝热之功。常用治疗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9.利水消肿:茺蔚子辛散、苦泻、通络逐水。故有利水消肿之功。临床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10.清热解毒:消肿 茺蔚子辛散,苦泻苦燥,寒能清热,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临床可用治疗无名肿毒,皮肤痒疹。
11.活血降压:《本草纲目》载:“茺蔚子,白花者入气分,紫花者入血分。治妇女经脉不调,胎产一切血气诸病,妙品也。”清代何本立《务中药性》明确指出,本品“去瘀生新”。
茺蔚子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都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可用本品煎剂,酊剂或水浸出液均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茺蔚子用药禁忌
肝血不足,瞳子散大及孕妇忌服。
1.《经效产宝》:忌铁器。
2. 李杲:瞳子散大者禁用。
3.《本草经疏》:血崩禁用。瞳子散大禁用,惟热血欲贯瞳人者,与凉血药同用则不忌。
4.《本草从新》:非血滞、血热者勿与。




褚实子

「复方」
1.楮实子可以补肾清肝
楮实子是一种很好的滋补性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能,对于日常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肾虚的患者来说有不错的疗效。而且楮实子的毒副作用很小,不会损害肝肾功能,对身体具有保健的作用,不会因为效果而带来损害。
2.楮实子可以利尿消炎
随和着年纪的增加,人们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食用一些楮实子,楮实子可以利尿消炎,促进排尿,作为一种可以利尿消肿的药材,楮实子的药用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我们去推荐使用。
3.楮实子可以缓解疲劳
亚健康带来的一个显著症状就是容易腰膝酸软,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中。腰膝酸软不止是反应在骨骼的老化上,也是人整体身体健康的一个反应。所以如果出现经常疲劳的情况,就要予以重视,可以经常食用一些楮实子,起到固本培元的目的。
4..治脾、肾、肝三脏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楮实(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本草汇言》)
5.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仁斋直指方》楮实散)
6.治水气臌胀,洁净府: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子丸)
7.治喉痹喉风: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濒湖集简方》)
8.治石疽,状如座疖而皮厚:捣谷子敷之。亦治金疮。(《千金方》)
9.治目昏:荆芥穗、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儒门事亲》)
10.治耳鸣,眼雾: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重庆草药》五泡酒)

医名药方 : 楮实子丸
【来源】《普济方》卷三二一。
【组成】川牛膝60克(酒浸,焙干) 川萆粟30克 楮实子90克(焙) 山药 白姜(炮) 川芎各30克
【用法】上为末,另用大北枣蒸去皮取肉,研为膏,同上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蜜丸亦可。
【主治】妇人忧思伤脾,水湿不化,带下赤白,淋沥不干。

褚实子的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慎服。



白芥子
「复方」
1.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外用白芥子为末,醋凋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3.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4.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
5.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没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6.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7.治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8.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9.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边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边,即吹左鼻中,仍先净洗鼻中,吹药。(《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白芥子用药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1.《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2.《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急性子
「复方」
1.治月经困难:凤仙子三两。研细蜜丸。一日三回,每回一钱,当归三钱煎汤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2.产难催生:风仙子二钱。研末,水服,勿近牙。外以蓖麻子,随年数捣涂足心。(《濒湖集简方》)
3.治胎衣不下:凤仙子炒黄为末,黄酒温服一钱。(《经验广集》)
4.治小儿痞积:急性子、水红花子、大黄各一两。俱生研末。每味取五钱,外用皮硝一两拌匀,将白鹁鸽(或白鸭)一个,去毛屎;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净,将末装入内,用绵扎定,砂锅内入水三碗,重重纸封,以小火煮干,将鸽(鸭)翻调焙黄色,冷定。早晨食之,日西时疾软,三日,大便下血,病去矣,忌冷物百日。(《孙天仁集效方》)
5.治噎食不下:凤仙花子,酒浸三宿,晒干为末,酒丸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下,不可多用。(《摘元方》)
6.治骨鲠:金凤花子,嚼烂噙化下。无子用根亦可,口中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鸡骨尤效。一方擂碎,水化服。(《世医得效方》)
7.牙齿欲取:金凤花子研末,入砒少许,点疼牙根取之。(《摘元方》)
8.治单、双喉蛾:白金凤花子研末,用纸管取末吹入喉内,闭口含之,日作二、三次。(《闽南民间草药》)
9.治肾囊烂尽,只留二睾丸:取凤仙花子和甘草为末,麻油调敷,即生肌。(《岭南采药录》)
10.治跌打损伤,阴囊入腹疼痛:急性子、沉香各五分。研末冲开水送下。(《闽东本草》)

急性子用药禁忌
内无瘀积及孕妇忌服。
1.《中药志》:虚弱及无瘀积者忌用。
2.《闽东本草》:妊娠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