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复方辑录之十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药材复方辑录(果实类)之十七

分心木

「复方」

1.治肾虚遗精:分心木二钱,芡实四钱,枸杞子四钱,补骨脂三钱,牡蛎八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肾炎:分心木十两。黄酒五斤,浸泡十分钟后,煮沸,去渣。每服5~10毫升,一日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疗糖尿病:将硬壳、分心木(壳肉分隔胡桃肉的部分)和胡桃肉加水750毫升,文火煎60分钟,至药汤约剩300毫升。去除硬壳及分心木,将药液及果肉分成3份,一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各服一份,30天为一个疗程。用药后一周,查尿糖一次,一个月之后查一次血糖、血脂。如果血糖、血脂降到正常,可改用维持量,即取4枚胡桃敲碎煎汤,于午饭前半小时服用,可融合降糖药长期服用,不必间断。

副作用    1.副作用都是很少的,可以忽略不计,偶尔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 心闷等现象,过一会就好的。

2.与药性相同的食用一起服用会产生反胃的效果,不宜这样的搭配。

3.治疗不同的病要按不同的比例加入搭配,要适量,不能太多或太少,如果太多对治疗的效果是不好的,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等等现象。

龙葵子 「复方」    1.治急性扁桃体炎:龙葵子三钱,煎汤含漱,吐出。(《河北中药手册》)

2.治内外各种热性炎肿 取适量龙葵实,煎汤内服或研成糊状外敷。

3.治舌炎 取适量龙葵实煎汤漱口。

4.治头痛,腮腺炎,脑膜炎,胃炎,肾炎 取适量龙葵实,研成糊状外敷局部。

5.治耳痛,眼部发炎 取适量龙葵实,挤出汁液,滴于耳道或涂眼部。(1~4方出自《注医典》)

6.治各种热性皮肤瘙痒、痈肿 取适量龙葵实,研成糊状,与喀什粉(碳酸铅)、玫瑰花油调配制成敷剂,外敷于局部。

7.治烧伤,化脓性天花 取适量尤葵实,挤出汁液,与喀什粉(碳酸铅)调配制成软膏,涂于患处。

8.治肿瘤 取适量龙葵实,捣研外敷于局部。

9.治口渴,遗精 取适量龙葵实食用。(5~8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吃龙葵的注意事项    1、龙葵性寒,脾胃虚弱者少食。

2、生的龙葵不能吃,必须成熟的才可以。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过量中毒可引起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曾有报告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实而致死亡(与发芽马铃薯中毒相同)。澳洲茄碱作用似龙葵碱,亦能溶血,毒性较大。

3、不良反应及治疗,对白血球的影响剂量过大,引起白血球下降。

4、龙葵能起到降低体内血糖的功效,低血糖者不宜多食。

无患子

「复方」

1.治双单鹅喉:无患于三钱,凤尾草三钱,煎服。

2.治鹅喉:无患子二钱,元明粉一钱五分,梅片六分,研极细末吹喉。严重者加麝香一分。

3.治哮喘:无患子煅灰,开水冲服,小儿每次六分,成人每次二钱,每日一次,连服数天。(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4.治虫积食滞:无患子五至七粒,煨熟吃,每日一次,可连服数日。(《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5.治厚皮癣:无患子酌量,用好醋煎沸,趁热搽洗患处。(《岭南草药志》)

6.治牙齿肿痛:无患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固煅研,日用擦牙。(《普济方》)

7.去风明目。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加浆水调作弹子大,取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

8.洗面去斑。用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

9.子中仁:牙齿肿痛。用肥珠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土固封,火煅,研细。每日取以擦牙。

无患子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柠檬 「复方」    1.感冒    柠檬榨汁,加入砂糖或蜂蜜,再加入温开水,感冒时一天喝上500~1000毫升,流鼻涕则减轻,感冒好得也快。尤其是感冒初起,喝柠檬汁甚至可因此不药而愈。

2.消痛    柠檬所含枸橼酸剌激味蕾可产生独特美味,剌激大脑中枢,增加消化液分泌,提高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还可有效消除运动后的疲劳感、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提高人的运动能力。如肌肉酸痛,只用一块柠檬在酸痛部位轻擦,即有舒缓疲劳功效。若脚部酸痛,把一个柠檬榨汁混入一盆热水,用来泡脚效果奇佳。

3.降糖    每日取鲜柠檬30~50克绞汁或泡水,分3次服,10~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10~15天。

1.柠檬一个,马蹄十只,水煎服,每日一次,治高血压,咽痛口干。

2.咸柠檬茶:柠檬煮熟,去皮晒干,装入瓷罐中,用盐适量腌制,贮藏日久者更佳,每次用一个,开水冲服。有下气,和胃,消炎作用。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呕吐,食后饱胀,呃逆等症。

3.鲜柠檬肉绞汁,用小火煎煮成膏状,冷却后加入白糖粉将膏汁吸干,装瓶备用。每次服用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可治热病伤津口渴,中暑呕恶,以及先兆流产腹痛,胎漏下血等症。

4.糖渍柠檬:鲜柠檬500克,去皮核切块,用白糖250克浸渍一日,用小火煎熬至水分将干时停火冷却,再加入白糖适量,装瓶备用。有生津止渴,开胃,安胎作用。经常食用,可治食欲不振,口干消渴,以及妊娠食少,呕恶等症。

5.柠檬露:一公斤凉开水,加入柠檬酸0.35克,食盐2克,白糖100克,复合维生素B溶液10毫升,食用香精0.2毫升,混合搅匀并盖好,贮存于冰箱内随时食用,是夏季良好的清凉饮料。

柠檬的禁忌    柠檬不能和海味一起吃    海味食品比如海虾、蟹、海参、海蜇等海产品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而柠檬中的果酸含量比较多。如果柠檬和海味食品同时食用,柠檬中的果酸会使蛋白质凝固,同时也会与钙结合生成不易于消化的物质,不仅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还会导致胃肠的不适,所以尽量避免柠檬和海味食品同食。    柠檬和牛奶相克    同样,牛奶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柠檬和牛奶同食也会影响胃、肠的消化。    柠檬不宜与胡萝卜同食    因为胡萝卜中含有抗坏血酸酵酶,二者同食会破坏柠檬中的维生素c。

红薯 「复方」

1.红薯含有独特的生物类黄酮成分,能促使排便通畅,可有效抑制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能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滋补肝肾,也可以有效治疗肝炎和黄疸。

2.红薯蛋白质质量高,可弥补大米、白面中的营养缺失,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对主食中营养的利用率,使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3.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阻止糖分转化脂肪的特殊功能;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防止便秘,用来治疗痔疮和肛裂等,对预防直肠癌和结肠癌也有一定作用。

4.红薯对人体器官黏膜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可抑制胆固醇的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肝肾中的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5.外用

薯敷治疮患,叶汁涂治湿疹,藤敷治蛇、狗咬伤;嫩薯苗叶、蕹菜嫩叶、红糖敷脐部,治肾炎水肿及肝硬化腹水等均有一定疗效。巴西红薯Simon 1号是临床应用中药效最高的品种,有治疗癌症、一七型糖尿病等疑难病例。

中药附方:

1.治酒湿入脾,因而飧泄者:番薯煨熟食。(《金薯传习录》)

2.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金薯传习录》)

3.治乳疮:白番薯捣烂敷患处,见热即换,连敷数天。(《岭南草药志》)

4.治疮毒发炎:生番薯洗净磨烂,敷患处,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岭南草药志》)

红薯的禁忌    ①《纲目拾遗》:"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疫疟痢肿胀等证皆忌之。"

专家指出,红薯在午餐时段吃是最好的。这是因为我们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物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到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最好是在午餐前食用红薯,这样钙物质可以在午餐前被全部吸收,而且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我们在加工红薯时,一定要蒸熟煮透,这样可以破坏淀粉的细胞膜,因为这是难以消化的物质。还有如红薯中的气化酶不经高温破坏,我们服食后会产生不适感。

红薯发芽后禁忌生食,此时的红薯称为凤凰薯,有剧毒,曾经在乡下就有农民把挖去芽后的生红薯喂猪及喂牛,出现了猪牛中毒死亡的案例。

1、不宜食用有黑斑的红薯,有黑斑的红薯黑斑里的病毒不易被高温破坏与杀灭,容易引起中毒,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2、不宜和柿子同时食用红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进食以后会产生大量果酸,如果与柿子同时食用,果酸可与柿子的单宁、果胶起凝聚作用,形成胃结石。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以上。如果感觉胃部不适,一定要去医院做胃镜,看看是否有胃出血或胃溃疡。

一定要熟透再吃

红薯一定要蒸熟煮透再吃,因为红薯中的淀粉颗粒不经高温破坏,难以消化。红薯含有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呃逆、放屁。

吃红薯“烧心”配点小咸菜

红薯含糖量较高,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使人感到“烧心”。因此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消化不良慎吃红薯

红薯的糖分多,身体一时吸收不完,剩余部分停留在肠道里容易发酵,使腹部不适。中医认为,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红薯。

红薯和柿子不宜同食

红薯和柿子不宜在短时间内同时食用,至少应相隔五个小时以上。如果同时食用,红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质、果胶反应发生沉淀凝聚,产生硬块,量多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

黄瓜 「复方」

1.治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十余枚。(《海上名方》)

2.治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于,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千金髓方》)

3.治咽喉肿痛:老黄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满,阴干为末。每以少许吹之。(《医林集要》)

4.治跌打疮?肿:六月取黄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以水扫于疮上。(《医林集要》)

5.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留点眼。(《寿域神方》)

6.治汤火伤灼:五月掐黄瓜入瓶内,封,挂檐下,取水刷之,良。(《医方摘要》)

黄瓜治病内服外用双管齐下:    1、嫩黄瓜与蜜同食,小儿消化不良可试用。

2、鲜黄瓜切片与精盐拌匀,沥干水分,将蒜泥(与黄瓜量约为1:20)酱油、味精、辣椒油、香油调成味汁,与黄瓜拌匀佐餐食之,可抑制糖转化为脂肪,用治营养性肥胖较好。

3、黄瓜晾晒瓜干陈久者,煎水服,补脾气止腹泻,治慢性肠炎。

4、黄瓜一个剖开,醋水各半煮之,俱烂,空腹顿服,可辅佐治疗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

5、夏日炎炎,每天生吃几根黄瓜,其清热利尿的作用可防中暑。

6、老黄瓜一个去瓤,入芒硝令满包好悬阴处,待硝透出黄瓜外时,即成为黄瓜霜。

(1)吹喉,治慢性咽喉炎。(2)点眼,治急性结合膜炎。(3)刷扫之,治水火烫伤。

黄瓜的禁忌    《滇南本草》:"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1、黄瓜、花生搭配,易引起腹泻。    2、黄瓜与辣椒、芹菜搭配,维生素c被破坏。    3、黄瓜中含有一种维生素C分解酶,而日常生活中,黄瓜生吃的比较多,这个时候它所含的维生素C分解酶保持一定的活性,如果与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辣椒等同食,黄瓜中的维生素C分解酶就会破坏其他食物的维生素C,虽对人体没有危害,但会降低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

椒目

「复方」

1.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2.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3.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川椒目(沉水者,略炒)为末,每一钱,姜汤调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4.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补缺肘后方》)

5.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纳耳中,一日一易。(《药性论》)

6.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见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二两。上药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续本事方》)

7.治白带:椒目末服之。(《金匮钩玄》)

临床应用    用于平喘。将椒目研粉过筛,装胶囊或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当于生药 1-1.5钱。观察103例气喘患者(绝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为一疗程。结果平均有效率为94.2%,显效以上占40.8%。对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别为82.8%、72.3%、93.2%,以平喘疗效最高,平均显效以上达64.1%。10天一疗程者其疗效比3天一疗程明显增高。药效维持时间据21例观察,最短3小时,最长24小时。副作少数有头昏、恶心、痰血、热感,但不影响服药。

椒目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白苏子 「复方」    1.下气消痰,白苏子味辛走窜,且为果实而质重,入肺经,故可降咳逆,祛痰浊。《饮片新参》曰:“平肺气,止逆。”临床对于咳逆,痰喘之证用之有效。

2.润肺宽肠,白苏子,辛散温痛,其质重且富油质,故有通降质润之性。入肺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可润肺,通降肺气,而利大肠。对于肺气失宣。清肃失司,津液不能下达,而致大便困难,或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而致肺气失降的胸满,喘咳等症,用本品即可调肺降气,又可宽肠通便,使肺气降,而腑气通,大便自利。

3.白苏子配陈皮,化痰疏风,白苏子味辛,入肺经,功善下气消痰。陈皮味辛,能燥湿化痰。二者配伍,其辛散之力,化痰之力增强。辛散入肺,故可疏风化痰。对于咳嗽痰多,又感风邪之症,用之有效。

4.白苏子配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白苏子、杏仁均有下气止咳喘、润肠燥之功,而杏仁又有疏散肺经风寒痰湿之能,故二者相合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对予外邪侵袭,痰浊内蕴,以致肺气失降,而为痰多咳喘之证及肠燥便秘之证,用之最效。

白苏子的禁忌    久虚咳嗽,脾虚便滑者不宜。

苦壶卢 「复方」

1.治水通身肿:㈠苦瓠膜二分,葶苈子五分。上二味合捣为丸,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㈡大枣肉七枚,苦瓠膜如枣核大。一服三丸,如十五里,又服三丸,水出更服一丸。(《千金方》)

2.治水臌洪肿:苦瓠瓤一枚,水二升,煮至一升,煎主可丸,如小豆大。每米饮下十丸,待小便利,作小豆羹食,勿饮水。(《纲目》)

3.治石水,四肢瘦,腹肿:杏仁(汤浸,去皮尖,炒)、苦瓠(取膜微炒)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煮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日三服,水出为度。(《圣济总录》杏仁丸)

4.治腹胀黄肿:亚腰壶卢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简便单方》)

5.治黄疸:苦胡芦瓤如大枣许,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三两食顷,取两酸枣许汁,分内两鼻孔中。(《外台》)

6.治伤寒鼻塞黄疸:苦瓠煎取汁滴鼻中,出黄水。(《本草拾遗》)

7.治黄疸:瓠子白瓤及子熬令黄,捣为末。服半钱匕,日一服,十日。(《范汪方》黄疸散)

8.治头风:苦瓠搅碎取汁,苇管之属搐入鼻。其药上冲脑门,须臾恶涎流下,稠浓,勿以昏晕为疑。(《圣惠方》)

9.治痔疮肿痛:苦壶卢、苦荬菜。煎汤,先熏后洗,乃贴熊胆、密陀僧、胆矾、片脑末。(《摘元方》)

10.治恶疮癣癞:苦瓠一枚,煮汁搽之,日三度。(《肘后方》)

11.治腋下瘿瘤:长柄茶壶卢(烧存性),研末搽之,以消为度。(《濒湖集简方,)

12.治胬肉血翳:秋间取小柄壶卢,或小药壶卢,阴干,于紧小处

锯断,内挖一小孔如眼孔大。遇有此病,将眼皮上下用手挣开,将壶卢孔合定。初虽甚痛苦,然瘀肉血翳皆渐下,不伤睛也。(《保寿堂经验方》)

13.治眼暗:苦瓠中白,绞取汁一合,以酢一升,古文钱七枚,浸之,微火煎之减半,以米许大纳眦中。(《千金方》)

14.治死胎不下:苦壶卢(烧存性)研末。每服一钱,空心热酒下。(《海上名方》)

苦壶卢的禁忌    虚寒体弱者忌服。    孟诜:"患脚气及虚张冷气人不可食,(食)之尤甚。"

陈壶卢瓢 「复方」

1.治中满鼓胀:三、五年陈壶芦瓢一个,以糯米一斗作酒,待熟,以瓢于炭火上炙热,入酒浸之,如此三、五次,将瓢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酒下。(《余居士选奇方》)

2.治大便下血:败瓢(烧存性)、黄连等分。研末。每空心温酒服二钱。(《简便单方》)

3.治赤白崩中:旧壶芦瓢(炒存性)、莲房(煅存性)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热水调服,三服,有汗为度,即上,甚者五服止。(《海上方》)

4.治汤火伤灼:旧壶芦瓢烧敷之。(《濒湖集简方》)

屈头鸡 「复方」

1.治咳汤:陈皮、川贝、罗汉果、枇杷叶、屈头鸡煲瘦肉。

2.治痰火核痄腮方:风栗壳5钱、夏枯草5钱、千层纸3钱、屈头鸡5钱、清水二碗半,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风栗壳、屈头鸡除痰降火,千层纸除痰,夏枯草散结、消瘰疬、结核、痄腮等有效。

3.小儿消化不良:屈头鸡6克、南芪6克、太子参6克、山楂6克、麦芽6克、水仙子6克、布渣叶6克、火炭母6克、共碎粉冲糖服,每次服6克。

4.慢性咽炎:屈头鸡12克、洗手果15克(烧炭存性)、千层纸12克、竹蜂10克、南芪15克、牛大力15克、百合15克、白果15克,共碎粉,每次服10克冲入蜂糖内服。

屈头鸡的禁忌    果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

西瓜皮 「复方」    中医把西瓜皮称为 “西瓜翠衣”,用于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由于瓜皮不像瓜瓤一样含有非常多的糖分,所以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夏季消暑:将西瓜皮放入水中煮开,服用煮好的汤水能有效地清热消暑。

治疗口腔溃疡:将西瓜皮绿色的部分烘干,碾成细末,敷在口腔溃疡的创面,能够有效消解溃疡。

治疗咽喉肿痛:将西瓜皮与2碗水煎成1碗服用,能有效治疗咽喉肿痛。

治疗烧烫伤:对于轻度的烧烫伤,可以用晒干的西瓜皮入药,将其碾成细末,与少量植物油或麻油调和,敷在创面,可以加快创面愈合。

暑热伤肺、身热口渴、干咳无痰或便秘

鲜扁豆、鲜蛇舌草各50克,鲜荷叶60克洗净,海蜇200克,西瓜皮500克,丝瓜250克,洗净切块,共入沙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后饮汤吃海蜇。每天1剂。

健脾消暑    新鲜西瓜皮100克,大枣10枚,共煎汤,每日当茶饮。

夏季痤疮    绿豆100克,加水1500毫升,煮汤,沸后10分钟去绿豆,将洗净的西瓜皮(不用削去外皮)500克放入再煮,煮沸后冷却。饮汤,一日数次。    方中绿豆甘凉,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西瓜皮甘寒,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

壮阳

西瓜皮切丝,开水焯后捞出,与熟鸡丝、瘦肉丝加调料食用。

消暑利尿

将去掉外层硬皮的西瓜皮切成小块或小条,入水煮沸,加番茄、鸡蛋和调料,喝汤食瓜皮。

缓解牙痛

中医认为,西瓜皮能够主治暑热、烦渴等症。除了泡茶喝,西瓜皮经过晒干后,加少许冰片,搽于牙痛处,能缓解疼痛。

附方:

1.治肾脏炎,水肿:西瓜皮(须用连髓之厚皮,晒干者入药为佳,若中药店习用之"西瓜翠衣"则无着效;干者一两三钱,白茅根鲜者二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2.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3.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本草汇言》)

4.治小儿夏季热。西瓜翠衣、金银花各15g,太子参9g,扁豆花、薄荷(后下)各6g, 鲜荷叶半张。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5.治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上以水二杯,煮取一杯,每日二次。(《温病条辨》清络饮)

6.治高血压。西瓜翠衣10-12g,草决明子10g。煎汤代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7.治气臌、水臌。大西瓜一枚,阳春砂仁四两,独头蒜四十九枚。先将西瓜蒂边开一孔,用瓢挖出瓜瓤,只留沿皮无子者,将砂仁及蒜装入,仍用蒂盖好,用酒坛泥以陈酒化开,涂于瓜上令遍,约厚一寸为度,即于泥地上挖一小坑,用砖将瓜搁 空,以炭火煅之,须四周均灼,约煅半日息火,待其自冷,次日打开,取出瓜炭及药研细,瓷瓶贮之。每服二三钱,丝瓜络二钱煎汤调服,忌盐一月。每煅一瓜约用炭二十斤为准。(《串雅内编》)

8.治心热躁,口舌生疮。西瓜翠衣15g,炒栀子6g,赤芍9g,黄连、生甘草各4.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9.治咽喉干燥疼痛或口唇燥裂。西瓜翠衣30g。水煎,每日眼2次,连服数日。(《吉林中草药》)

10.治闪挫腰痛,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11.治丹毒。鲜西瓜皮适量。捣烂,绞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12.治烧伤。西瓜皮研细末,香油调搽伤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13.治坐板疮。用八、九月的西瓜皮,刮薄存一粒米厚者,日中晒脆研细。疮有脓则干掺,无脓将自己津涎调末敷上,少顷疮中即流出水来,敷二次即愈。(《种福堂公选良方》)

14.治脱肛。西瓜皮50g,冰糖适量。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西瓜皮禁忌 中寒湿盛者忌用。

黑豆衣

「复方」

治阴虚盗汗黑豆衣15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黑豆衣的禁忌    黑豆衣有养血滋阴、平肝清热双重作用,故对阴血不足导致的肝阳上亢、潮热盗汗,有标本兼治之效。

番石榴果 「复方」

1.轻度糖尿病:每日三餐后各饮1-3杯番石榴汁;或用番石榴干果1两、苦瓜1个加水煎服,每日1-2次。

2.痢疾、肠炎:每日吃番石榴鲜果两个,或用鲜榴叶二两(干品5钱)水煎,日服2次。

3.胃酸过多、胃痛:番石榴果1两,焙干研细末,饭后每服3钱,日3次。

4.皮肤湿疹、瘙痒:用番石榴汁涂洗,一日数次。

番石榴果的副作用及禁忌 副作用    番石榴的营养物质丰富多样,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多数人都可以吃。在上市季节,买些放在家里,每天吃半个到一个,都没有问题。但是便秘的人要吃就要先区分便秘的类型,因为番石榴性温收敛,由于上火、胃肠火热引起便秘的人士吃多了就会加重便秘。

从另一个角度说,番石榴的纤维素丰富,能够增加大便的量,这对于气虚无力排便的便秘人士来说,番石榴吃多了更会加重排便的难度,使便秘更严重。”另外,番石榴特别是里面的籽,不太容易消化,所以消化功能差的人,有胃病、胃出血、肠出血疾病的人也不建议多吃。

孕妇能否吃番石榴    孕妇本身需要多种营养,番石榴可以吃,而且番石榴性温,对孕妇身体也较好。但一些因肠胃消化功能差而容易便秘的孕妇最好不要吃。

禁忌    热毒血痢禁服。

榧子 「复方」

1.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

2.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救急方》)

3.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现代实用中药》)

4.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

5.榧仁内含4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治疗和预防淋巴肉瘤有益,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杀虫能力较强;

6.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常食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

7.含较多维生素A,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

8.能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

9.治疗钩虫病

每日吃炒榧子3~5两,直至确证大便中虫卵消失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虫),皆经1月左右痊愈。治程中未见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则疗效更佳。

10.治疗丝虫病

取榧子肉5两,头发灰(血余灰)1两,研末混合调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20例,第一疗程后微丝蚴转阴4例,第二疗程后转阴9例,其余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除1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晕外,其他皆无不良反应。初步认为本品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

榧子禁忌    ①苏拭《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    ②《本草衍义》:"(食之)过多则滑肠。"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火,热嗽非宜。"

水红花子 「复方」

1.治腹中痞积:水红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忌荤腥油腻。(《保寿堂经验方》)

2.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红花子五钱,大腹皮四钱,黑丑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3.治脾肿大,肚子胀: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次一汤匙,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服。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部,每天换药一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4.治瘰疬,破者亦治: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本草衍义》)

5.治疗胁腹征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煎汤内服,用量15~ 30克,外用适量,熬膏敷患处。凡血分无淤滞者及胃虚寒者忌用。

水红花子的禁忌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忌荤腥油腻之物。(《保寿堂经验方》)

白花菜子 「复方」

1、治风湿痛痹:白花菜12克,三叉苦根15克,虎姆根30克,猪排骨水煎和酒少许服。

2、治遗精、白浊:鲜白花菜60克和猪赤肉炖服,每日1剂,连服3-5次。

3、治淋浊、带下:白花菜根15-24克,水酒各半煎服。

4、治白带:白花菜15克,猪赤肉水煎服。

5、止下痢、治跌伤:白花菜叶15-24克,水煎服。

6、治健胃、助消化:白花菜种子1-1.5克,水煎服。

7、治痔疮肿痛:白花菜全草水煎,熏洗患处。

8、治风湿痹痛:白花菜全草捣烂外敷患处

9、偏方预防月子里的疾病: 产妇第30天。取白花菜少许,熬水,取其水,打入鸡蛋7个,产妇一次服下,卧床休息一天。可预防产妇,在月子里留下的各种疾病。

绿豆 「复方」

1.解暑: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汤)

2.治消渴,小便如常:绿豆二升,净淘,用水一斗,煮烂研细,澄滤取汁,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圣济总录》绿豆汁)

3.治十种水气: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水三碗,煮熟,空心卧时食豆,次日将附子两片作四片,再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别以绿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盐酒六十日。(《朱氏集验医方》)

4.治小便不通,淋沥: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热食之。(《圣惠方》)

5.治赤痢经年不愈:绿豆角蒸熟,随意食之。

6.治小儿遍身火丹并赤游肿:绿豆、大黄。为末,薄荷蜜水调涂。

7.治痈疽:赤小豆、绿豆、黑豆、川姜黄。上为细末,未发起,姜汁和井华水调敷;已发起,蜜水调敷。(5方以下出《普济方》)

8.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

9.解乌头毒: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0.治疗农药中毒

对误服1059农药中毒者,用绿豆1斤,食盐2两,捣细加冷开水约2000毫升浸泡数分钟后,过滤饮用。尽量多喝,每天最多可喝3000~5000毫升。神志不清者可用胃管灌入。或用绿豆4两至1斤制成生豆浆,初服3~5匙,每3~5分钟1次,逐渐增加至每次半碗。曾治15例,均在24小时后临床症状消失。除个别发生呕吐外,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11.治疗腮腺炎

用生绿豆2两置小锅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2~3个,再煮约20分钟,取汁顿服,每日1~2次。治疗34例(病程3~4天),全部治愈。若在发病早期使用更好。

12.治疗铅中毒

每天取绿豆4两,甘草5钱,煎汤,分两次配合维生素C_300毫克内服,10~15天为一疗程。9例轻度中毒及28例铅吸收者,经连续治疗二疗程,基本治愈。

13.治疗烧伤

取生绿豆粉2两,和75%酒精(白酒亦可)适量调成糊状,30分钟后加入冰片3钱,调匀备用。伤面暴露,除去脱落上皮及异物,用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后,将药糊涂于创面上,约0.5毫米厚,每日2~3次。通过近百例中、小面积烧伤的观察,一般对浅Ⅱ度效果良好,对部分深Ⅱ度亦有效。平均20天治愈。用药后渗出物少,结痂快,不留疤痕,输液和抗菌素使用可大量减少。缺点是初涂时稍有痛感:若在涂药前先涂以普鲁卡因溶液可减轻疼痛。

绿豆的禁忌 正服用药物者    绿豆有解毒作用,如果服用的药物中含有有机磷、钙、钾等成分,绿豆会与这些成分结合成沉淀物,从而分解药效,影响治疗。 不过,服用中药时能否吃绿豆汤就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及所服中药性味而定。在服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师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以免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在服用黄芩、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石膏等清热类中药时,可与绿豆同服,有助疗效。     寒凉体质的人    如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这类人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诸如腹泻(严重的话引起脱水),气血停滞引起的关节肌肉酸痛,胃寒及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老、幼及体质虚弱的人    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这类人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喝冰冻绿豆汤,还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

猪牙皂 「复方」

1.治卒中风,风涎潮于上膈,痹气不通,昏昏若醉,形体?闷,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猪牙皂角四挺(削去黑皮),晋矾一两。二味同捣罗为细末,再研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是微微涎稀冷出,或一升二升,当时惺惺,次缓而调治,不可便大段吐之,恐过,伤人命。(孙用和救急稀涎散)

2.治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猪脂涂炙黄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气壮者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简要济众方》)

3.治诸窍不通,因气、因痰、因风、因火,暴病闭塞者:猪牙皂荚(去皮、弦、子,炒),为细末,吹入鼻内即通。(《本草汇言》)

4.治卒头痛:皂荚末吹鼻中,令嚏则止。(《斗门方》)

5.治脑宣:皂角(去皮、弦、子)蜜炙捶碎,水中揉成浓汁,熬成膏子,鼻内搐之,口中咬箸,良久涎出为度。(《儒门事亲》)

6.治风邪痫疾: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为末,成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永类钤方》抵柱丸)

7.治急喉闭,逡巡不救:皂荚(去皮子)生半两,为末,每服少许,以箸头点肿处,更以醋调药末,厚敷项下,须臾便破,少血出即愈。(《灵苑方》)

8.治咽喉肿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为末,每吹少许,八咽吐涎即止。(《圣济总录》)

9.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皂荚丸)

10治一切阳邪积滞,凡气积、血积、虫积、食积、伤寒、实热秘结等证:牙皂角(耖微黄)一两六钱,川大黄一斤。上为末,用汤浸蒸饼捣丸,绿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钱、或二、三钱,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为丸亦可。(《景岳全书》百顺丸)

11.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三钱。(孙思邈)

12.治霍乱转筋:皂荚末,吹一小豆入鼻中,得嚏便瘥。(《梅师集验方》)

13.治足上风疮作痒甚者:皂角炙热烙之。(《纲目》)

14.治肾风阴痒:稻草烧皂角,烟熏十余次,即止。(《济急仙方》)

15.治卒外肾偏疼:皂荚和皮为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6.治鼻?:炙皂荚,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千金方》)

17.治小儿头疮粘肥及白秃:皂角烧黑,为末,去痂敷之。(《卫生杂兴》)

18.治吹乳:猪牙皂角(去皮、弦),蜜炙为末,酒调服之。(《袖珍方》)

19.治风热牙痛:皂角一挺,去子,入盐满壳,仍加白矾少许,黄泥固济,煅研,每日擦之。(《杨诚经验方》)

20.治脚气肿痛:皂角、赤小豆。为末。酒醋调贴肿处。(《永类钤方》)

21.治痰喘咳嗽 长皂荚三条(去皮、子),一荚入巴豆十粒,一荚入半夏十粒,一荚入杏仁(苦杏仁)十粒,用姜汁制杏仁,麻油制巴豆,蜜制半夏,一处火炙黄色,为末。每用一字,临卧以姜汁调下。(《余居士选奇方》)

22.治卒中风口 大皂荚一两(去皮、子,研末下筛)。以三年大醋和,左?涂右,右?涂左,干更涂之。(《千金要方》)

23.治急慢惊风,昏迷不醒 猪牙皂角一钱,生半夏一钱,北细辛三分,共碾细末。用灯心蘸药入鼻孔,得嚏为验,不则难疗。用姜汤调少许服之,亦效。(《婴童类革)通关做}

24.治风湿手足腰腿疼痛等症 用猪牙皂角(不蛀者)一斤。锉碎为细末,用多年米醋,熬成膏子。夹纸摊贴大效。(《普济方》)

25.治偏头风 猪牙皂角(去皮筋)、香白芷、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右疼右边卧,左疼左边卧,皆疼仰卧,食后服。(《证治准绳》)

26.治头风头痛,暴发欲死 长皂荚一梃(去皮、弦、子)。切碎,蜜水拌微炒,研为极细末。每用一二厘吹入鼻内,取嚏;再用一分,以当归、川芎各一钱,煎汤调下。(《余居士选奇方》)

27.治发背内疼如刺,脓未溃,发渴狂躁,止内疼 皂角(烧存性)、生甘草。上二味,各四两。为末。每服一钱,无灰洒调下,不拘时。(《刘涓子鬼遗方》调脓散)

28.治便毒痈疽 皂角(用尺以上者)一条,捶碎,法醋煮烂,研成膏敷之。(《直指方》)

29.治乳痈 皂荚(烧存性,研细)、蛤粉等分。上研匀。温酒调下半钱,未散稍加服药,次仍以手揉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30.治小儿毒气攻腮赤肿 皂角二两(去核),天南星二钱(生用),糯米一合为末。上为细末,姜汁调涂。(《普济方》)

31.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烂、重舌、木舌、飞丝入口 大皂角四十梃。切碎,用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五钱,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渣,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汤送服一匙,或扫入喉内,以恶涎吐尽为度,后含甘草片少许。(《串雅内编》黑龙膏)

32.治失音 用皂角一梃去皮、子,萝卜三枚,切片。水二盏,煎一盏服之,不过三四服,即声出。(《卫生易简方》)

33.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 皂荚(长一尺二寸者)五梃(去黑皮,涂酥三两,炙尽为度),白羊精肉十两。上药,先捣皂荚为末,后与肉同捣令熟,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圣惠方》)

34.治大风诸癞 长皂角二十条,炙,去皮、子,以酒煎稠,滤去渣,候冷,入雪糕,丸如梧子大。每酒下五十丸。(《直指方》皂角丸)

35.治风癣疥癞皮肤麻木,死肌,风痹顽皮等症 大皂荚二十条(去皮、子、弦)。切碎,水十五碗,熬成稠膏,每日用少许搽患处;再以十茶匙枸杞子调服。(《马敬思目得录方》)

36.治(黑干)(黑曾)斑点 皂荚末半升,杏仁(苦杏仁)半两。上都研令细,每夜用唾调涂之。(《普济方》)

37.治落眉 皂角(焙)、鹿角(煅灰),等分为末。用生姜捣匀频擦眉棱骨上,则眉渐生。(《解围元薮》生眉方)

38.治白癜风 猪牙皂角四两,草乌头半两,硫黄、白芷各一两。上为末。先用生姜揩患处,如面药一般洗之。(《普济方》)

39.治食诸鱼骨鲠,久不出 以皂荚末少许吹鼻中,使得嚏,鲠出。(《圣惠方》)

40.治齿疳风(上匿下虫) 皂荚(不蛙者)二两,升麻一两,二味入瓶子内,固济,留一孔,烧令烟绝,取出细研;杏仁(苦杏仁)(去皮、尖、双仁,研)一两,凝水石(寒水石)(捣末)二两。上四味,共研匀。每用一钱匕,患处贴上。(《圣济总录》皂荚散)

41.治癣疥疮痒不可忍 皂角三枚(煨,去皮、子),黄连半两为末,腻粉(轻粉)二钱半。上将皂角为末,用米醋二大盏同煎如稀饧,用绵滤去相,入黄连末、腻粉调令匀。候癣发时恶水出便可先用构树白皮搔,破后涂药,三两上便愈。(《证治准绳》)

42.治心腹痞满,呕吐不止,破积聚者 皂荚一梃(用长一尺二寸,火烧留性,净盆合之,四面土壅合物,令出烟),巴豆十二个(白面一两二钱,同炒令黄色为度)。上为末,醋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盐汤下,食后加减。(《宣明论》五积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血吸虫病    取牙皂、五倍子,磨细后分别装入胶囊(牙皂0.45克,五倍子0.5克)。第1天每次各服4粒,第2天起每次各服2粒。均每日3次,2周左右为一疗程。据观察,对中度或轻度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对重度(高烧)患者的效果不明显。治疗9例。除1例用药四天未退热改用激素外,其余均获退热效果。退热时间一般在4~7天。退烧后改用锑剂或口服血防片根治。

②治疗急性肠梗阻    取猪牙皂2两捣开,放文火上烧烟,熏肛门约10~15分钟,即有肠鸣声;如未见效,再熏1~2次,治疗10例,9例见效。此药气味有窜透作用,刺激肠道后可引起肠蠕动亢进而有通便排气效果。

猪牙皂的禁忌及副作用 禁忌     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青葙子(一作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本草备要》:"年老气虚人忌用。"    ④《得配本草》:"阴虚痰盛,热极生风者禁用。"

副作用    皂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粘膜被破坏而吸收中毒,故用量过大,误食种子或豆荚,及注射用药均可致毒性反应。初感咽干、上腹饱胀及灼热感,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泻,大便多呈水样,带泡沫。并有溶血现象,出现面色苍白、黄疸、腰痛、血红蛋白尿及缺氧症状等。同时出现头痛、头晕、全身衰弱无力及四肢酸麻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呼吸麻痹、肾衰而致死亡。

中毒早期应立即催吐、洗胃、并口服牛乳、蛋清等以保护胃粘膜,必要时可导泻;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促进毒素排泄;有溶血征象者,应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严重者输血、给氧、酌用可的松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并作对症处理。中药解毒:以生姜9g、香芋9g、赤芍9g、乌药9g、藿香6g、羌活6g、大腹皮12g,水煎服。或以黄柏9g,甘草6g,煎服。

枣核 「复方」    1.治走马牙疳:陈年南枣核,,娆灰研求掺之。(王坫桂《不药良方》)

2.治跟疾红线锁目:取南枣核二十一粒,将核截两端去仁净,以铜绿塞孔中,仍将枣核合上,以纸封贴,一起放炉中烧红取出,以碗盖存性。每日只用七个,研极细末,谓乳汁抹三日。(《纲目拾遗》)

苦瓜 「复方」

1.治中暑发热:鲜苦瓜一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二至三钱。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2.治烦热口渴:鲜苦瓜一个,剖开去瓤,切碎,水煎服。

3.治痢疾:鲜苦瓜捣烂绞汁一杯,开水冲服。(1.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4.治眼疼:苦瓜煅为末,灯草汤下。(《滇南本草》)

5.治痈肿:鲜苦瓜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6.治胃气疼:苦瓜煅为末,开水下。(《滇南本草》)

苦瓜的禁忌    苦瓜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另外据动物实验,妊娠大鼠灌服苦瓜浆汁引起子宫出血,并在数小时死亡,因此孕妇不宜吃苦瓜.    另外,有专家表示,食苦味食品不宜过量,过量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苦瓜性凉,多食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弱的人更要少吃苦瓜。另外,苦瓜含奎宁,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孕妇也要慎食苦瓜。

郁李仁 「复方」

1.治风热气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陈皮(去白,酒一盏煮干)、京三棱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煎熟水调下。(《圣济总录》郁李仁散)

2.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一两,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二两。上四味,将二味粗捣筛,与别研者二味和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未通更服。(《圣济总录》郁李仁饮)

3.治肿满小便不利:陈皮、郁李仁、槟榔,茯苓、白术各一两,甘遂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散)

4.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郁李仁半两(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生姜汁一蚬壳。上先煮粥临欲熟,入三味搅令匀,更煮令熟,空心食之。(《圣惠方》郁李仁粥)

5.治水肿胸满气急:郁李仁(炒)、桑根白皮(炙锉),赤小豆(炒)各三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二两,紫苏一两半,茅根(切)四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三盎,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郁李仁汤)

6.治血分、气血壅涩,腹胁胀闷,四肢浮肿,坐卧气促:郁李仁、牵牛子各一两,槟榔、干地黄各三分,桂、木香、青皮、延胡索各半两。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鸡蜂普济方》郁李仁散)

7.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荷盐汤热呷之。(姚和众)

8.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一两。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同煮热,放温顿服之。(《圣济总录》郁李仁煎)

9.治血汗:郁李仁研细,每服一钱匕,研鹅梨汁调下。(《圣济总录》如圣散)

10.治赤目:郁李仁,汤去皮,研极烂,入生龙脑点赤目。(《本草衍义》)

郁李仁禁忌及副作用 禁忌    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忌牛、马肉。    ①《本草经疏》:"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    ②《得配本草》:"大便不实者禁用。"

副作用    郁李仁含苦杏仁甙遇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是剧毒物质,服后可在短时间内致死。中毒的原因有: 用量过大。过量服用可致中毒,出现口苦、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呼吸困难、重者意识不清、牙关紧闭、惊厥、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痉挛、呼吸麻痹而死亡。 煎煮不当。郁李仁生用毒性大,服用至少煎煮30分钟以上,以减轻毒性。

益智仁 「复方」

1.治疗肚胀忽泻,日夜不止:益智仁60g,浓煎饮之。

2.治疗小儿遗尿:a、益智仁3g,醋适量的。将益智仁用醋制后,研成细末,吞服。b、益智仁适量的,把其炒后并且研成粉末,用米汤放盐送服5g。

3.治疗单纯性腹泻:益智仁50g,加入清水250ml,煎为100ml,每天服一至两回。通常用药一至两日即愈。

4.治疗肾虚尿多,遗尿不止:益智仁,乌药同量,把两者共研成细末,接下来加入黄酒煮淮山(捣烂为泥)中搅与制成如黄豆大小的药丸,每回70粒,用米汤送服。

5.治崩漏下血:益智仁5g,砂仁10g(依照此比例取药适量的)。两者研成细粉末,装瓶留着备用。每回10g,每天两回。通常服药一至两天就可以康复。

6.治疗遗尿:益智仁,补骨脂(均盐炒)各60g,把两者共研成细末,并且分为6包,备用。每天早上1包,用米汤送服,6日为一个疗程。成年人药量加倍。

7.治疗男女白浊:盐水炒益智仁,姜汁炒厚朴等份,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煎服。

8.习惯性流产:益智仁9g,升麻,白术,艾叶各10g。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9.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上件为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生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局方》益智散)

10.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之。(《世医得效方》)

11.治梦泄: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去盐),乌药二两,上为末,用山药一两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以朱砂为衣。(《世医得效方》三仙丸)

12.治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乌药、益智仁等分。上为末,酒煮山药末为栅,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或米饮下。(《妇人良方》缩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13.治小儿遗尿,亦治白浊: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智仁散)

14.治妇人崩中:益智子,炒研细,米饮入盐服一钱。(《经效产宝》)

15.治疝痛,连小腹挛搐,叫呼不已: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三钱,乌头(炮,去皮)、生姜各半两,青皮(去白)二钱。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二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济生方》益智仁汤)

16.治白浊腹满,不拘男妇: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永类钤方》)

17.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姜汤下五十丸。(《纲目》)

益智仁的禁忌     宜忌: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 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 而不由于气虚肠滑, 法并禁之.”(《本草经疏》)

“益智仁, 其性行多补少, 须兼补剂用之, 若独用则散气.”(《会约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