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复方辑录之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药材复方辑录(草药类)之七

青黛

「复方」

1.治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2.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3.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4.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5.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6.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症因脉治》青黛海石丸)

7.治小儿惊痫: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8.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9.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10.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11.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12.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验方选集》)

13.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田氏保婴集》青金散)

14.治瘰疬未穿: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简便单方》)

15.治耳疳出汁:青黛、黄柏末。干搽。(《谈?翁试验方》)

16.治烂弦风眼:青黛、黄连。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17.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青黛的禁忌    《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石见穿

「复方」

1.治疗急、慢性肝炎    取紫参2两,或加糯米稻草1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半)。治疗205例,治愈150例,进步33例,无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愈126例,平均治愈日数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

2.治疗赤白带下    取石打穿2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7天。治疗800多例,有效率80%。

寻骨风

「复方」

1.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全草五钱,五加根一两,地榆五钱。酒水各半,煎浓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2.治疟疾:寻骨风根长约四市寸,剪细,放碗内,加少量水,放饭上蒸出汁,分三次连渣服。每隔四小时服一次。最后一次在疟发前二小时服下。(《江西民间草药》)

3.治痈肿:寻骨风一两,车前草一两,苍耳草二钱。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4. 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

5. 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6. 此外,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将寻骨风制成多种剂型使用。㈠流浸膏:每20毫升相当于原生药5钱,每日20~40毫升,分2~3次饭后服;㈡浸膏片:每片0.3克(相当于生药3.75克),每日6~12片,分2~3次饭后服;㈢注射液:每2毫升含寻骨风总生物碱20毫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2次。对风湿性关节炎一般4周为一疗程;对风湿热、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1~2周;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后停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以3个月至半年为一疗程。总计观察306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2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痊愈20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者68例,症状减轻并有关节功能改善者143例,无效75例;有效率75.5%。又据141例风湿性关节炎和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结果,用药2周以上的有效率分别为88.7%和75%。实践中观察到,活动性风湿多数在用药1周内症状体征就有改善,血沉在1~2周内下降,抗链球菌溶血素"O"在2~3周内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在1~2周内疼痛减轻,1~3月关节肿胀改善,部分强硬的关节活动度增大。治程中发现,有些活动性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开始服药时有疼痛加重的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使用激素治疗过的患者反应较重,并且延续时间较长(可能与停用激素有关)。一部分已发生关节强硬的患者,服药后先是疼痛加重(个别还有关节发热和发痒感),其后逐渐减轻,且活动度亦逐渐增加。因此,对风湿性关节炎开始服药1周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2~3周内疼痛加重者,应视为治疗有效的征象,不能以为无效而停药。副作用:部分病例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不思食,头晕痛,乏力,心慌,咽干等,一般仍宜坚持用药。但对少数病变发展迅速,汗出甚多,阴液亏损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

②治疗胃痛

取寻骨风根3钱煎服,或将生药放口内嚼烂吞服。每天1剂,服至痊愈。治疗各种胃痛400多例,效果尚可。如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6剂后疼痛即止。数月未发。

③治疗钩蚴皮炎

每次用寻骨风0.5~1两,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稍凉后用纱布蘸洗患处。一般初起者洗搽1次即退,较重者经治1~2次亦可退肿止痒。

寻骨风的禁忌    《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

马兰头

「复方」    1.治吐血:鲜白茅根四两(白嫩去心),马兰头四两(连根),湘莲子四两,红枣四两。先将茅根、马兰头洗净,同入锅内浓煎二、三次滤去渣,再加入湘莲、红枣入罐内,用文火炖之。晚间临睡时取食一两。(《集成良方三百种》)

2.治衄血不止:蟛蜞菊鲜叶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烂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福建民间草药》)

3.治肺结核:蓑衣莲根四钱。炖猪心肺服。(《云南中草蓟》)

4.治小儿热痢:鱼鳅串二钱,仙鹤草三钱,马鞭草三钱,木通二钱,紫苏二钱,铁灯草二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5.治打伤出血:竹节草、早莲草、松香、皂子叶(即柜子叶,冬用皮)。为末,搽入刀口。(《摘元方》)

6.治诸疟寒热:赤脚马兰捣汁,入水少许,发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圣济总录》)

7.治传染性肝炎:鸡儿肠鲜全草一两,酢浆草、地耳草、兖州卷柏各鲜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8.治水肿尿涩:马兰菜一虎口,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各一盅,煎一盅,食前温服,以利小水。(《简便单方》)

9.治绞肠痧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寿域神方》)

10.治胃溃疡、结膜炎:马兰鲜根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开。(《孙一松试效方))

12.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一、二两。水煎频服。(《江西民间草药》)

13.治乳痈:毛蜞菜叶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14.治外耳道炎:马兰鲜叶捣汁滴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5.治急性睾丸炎:马兰鲜根二至三两,荔枝核十枚。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6.治疔疮炎肿:蟛蜞菊鲜叶一握.洗净和冬蜜捣匀涂贴,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17.治缠蛇丹毒:马兰、甘草。擂醋搽之。(《济急仙方》)

18.治腮腺癌:马兰头根(白),野胡葱头各适量捣烂外敷。(《中草药治肿瘤资料选编》)

19.诸疟寒热。用马羊兰捣汁,再加一点水,发病日早晨服。药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0.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将汁咽下。

21.打伤出血。用马兰、旱莲草、松香、皂树叶(冬日无叶,可用树皮)共研细,搽入伤口。

22.喉痹口紧。用马兰根(或叶)捣汁,加几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邮,口自开。

23.水肿尿涩。用马半、黑豆、小麦,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药一杯,饭前温服。

24.丹毒。用马兰、甘草,磨醋搽患处。

25.痔漏。春夏取生马兰,秋冬取干马兰,白水煮食,连汁喝下。又方:马兰,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米汤送下。另用马兰煎水,加一点盐。每天熏洗患处。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马兰鲜草4两或干品2两,洗净后加水200毫升,煎煮过滤,浓缩至45毫升加糖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15毫升,6天为一疗程。治疗328例,痊愈5例,显效67例,好转167例,无效89例,总有效率为72.9%。马兰的镇咳作用较好,对祛痰、平喘、消炎也有一定效果。服药后仅极少数在1~2天内出现上腹不适、胸闷、呕吐等副作用。

马兰头禁忌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马兰头?

气郁体质,特禀体质,阳虚体质。

食用禁忌

孕妇慎服。

六月寒 「复方」

1.治百日咳:六月寒三钱,五皮草四钱,兔耳风四钱,肺筋草四钱,青蛙草五钱。各药先经蜜炒,然后以水煎煮。一日作三次服完,药渣重煎,可再供一日服用。(《药学通报》7(8):276~276,1959)

2.治烫伤:路边梢研粉,调香油或蛋黄油敷。若有溃烂,可加冰片少许。(《陕西中草药》)

3.治已溃的淋巴结结核:路边梢鲜叶适量,捣烂加白糖外敷;或干叶研粉,凡士林调敷。(《陕西中草药》)

刘寄奴 「复方」    1.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煎酒服。(《卫生易简方》)

2.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刘寄奴、知母(焙)各一两,当归(切,焙)、鬼箭羽各二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3.治产后百病血运:刘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入药煎至一盏,再入酒一盏,再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4.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千金方》)

5.敛金疮口,止疼痛:刘寄奴一味为末,掺金疮口,裹。(《本事方》刘寄奴散)

6.治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圣惠方》)

7.治汤火疮: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用鸡翎扫伤著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伤著,急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敷之。(《本事方》)

8.治赤白下痢: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如宜方》)

9.治霍乱成痢:刘寄奴草煎汁饮。(《圣济总录》)

10.治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口服芦蒿(狭叶艾)煎剂,观察黄疸型及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5例,均获效果。其中近期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肝肿大恢复正常或无改变,肝功能检查正常)23例,明显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肿大恢复正常或无改变,肝功能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进步,其它项目正常)2例。平均治愈时间20天。对症状及体征的疗效比较满意,尤以食欲恢复最为迅速而显着,平均治疗2天后食欲好转,9天后恢复正常。肝功能的恢复,以转氨酶下降较快,平均16.5天恢复正常;黄疸型病人(19例)血清胆红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3.8天;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在异常的12例中有10例平均24.7天恢复正常。治愈病例在出院后3个月内有13例进行了肝功能复查,其中12例正常;1例在出院后1个月复查,谷丙转氨酶在119单位以上(可能与过早停药及立即进行强体力锻炼有关),再用芦蒿治疗后又恢复正常。制剂及用法:芦蒿全草(干品)洗净切碎,水煎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至每500毫升药液含生药500克,加适量防腐剂。成人日服2次,每次50~100毫升,儿童酌减。同时辅以维生素B1、维生素C及酵母片口服;高热患者或少数初期不能进食者则给予适量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入1~3天。个别患者短期服用上述剂量的芦蒿煎剂后,肝功能恢复不快,经加倍服用后则很快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在治疗效果不显著时,成人剂量可加大到每日200克(生药),未发现不良反应。曾有1例患者日服煎剂250毫升,亦无副作用发生。

②治疗烧伤

取刘寄奴(品种未详)全草40克,冰片1克,分别置灭菌孔钵中研细。混合后再加入干热灭菌处理过的香油适量(约60毫升),调成稀薄糊状外用。用时搅匀,如有块状凝结必须搅拌、磨细后再使用。治疗第Ⅱ、Ⅲ度烧伤24例,有的敷2~4次,经3~5天即愈,有的换药6~10次,历时2~3周始愈。对严重烧伤患者应注意全身合并症的处理,如输液、输血、输血浆,及抗菌素的应用等。

刘寄奴的禁忌    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①《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②《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北刘寄奴

「复方」    1.黄疸型肝炎:北刘寄奴、金丝桃、地柏枝各50克,老萝卜根9克。水煎服.    2.胆囊炎:北刘寄奴、地耳草、大青叶、海金沙、白花蛇舌草、穿破石各15克。水煎服。    3.烧烫伤:北刘寄奴、炉甘石各等量。共研细粉,香油适量调敷患处。每日一次。    4.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单用研末以酒调服;亦可配伍骨碎补、延胡索等。    5.治血瘀经闭,可配桃仁、当归、川芎等。    6.治食积不化,腹痛泻痢,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山楂、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北刘寄奴的禁忌    孕妇禁忌

落地金钱

「复方」

主痢疾;肠炎;肺热咳嗽;咯血;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疮疡癣疹

三白草

「复方」

1.治疔疮炎肿:三白草鲜叶一握,捣烂,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绣球风:鲜三白草,捣汁洗患部。(《浙扛天目山药植志》)

三白草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虎耳草

「复方」

1.治中耳炎:鲜虎耳草叶捣汁滴入耳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荨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药志》)

3.治风丹热毒,风火牙痛:鲜虎耳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4.治风疹瘙痒,湿疹:鲜虎耳草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5.治湿疹,皮肤瘙痒:鲜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湿,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处。(《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6.治肺热咳嗽气逆:虎耳草三至六钱,冰糖半两。水煎服。

7.治百日咳:虎耳草一至三钱,冰糖三钱。煎服。

8.治肺痈吐臭脓:虎耳草四钱,忍冬叶一两。水煎二次,分服。

9.治吐血:虎耳草三钱,猪皮肉四两。混同剁烂;做成肉饼,加水蒸熟食。(6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10.治血崩:鲜虎耳草一至二两,加黄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痔疮:虎耳草一两,水煎,加食盐少许,放罐内,坐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12.治冻疮溃烂:鲜虎耳草叶捣烂敷患处。(《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虎耳草的禁忌

本品有毒、勿过量。

中药菥神,拼音读:Xī Mín?,别名又叫败酱草、遏蓝菜.

「复方」    1.治肾炎: 菥神鲜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产后子宫内膜炎: 菥神干全草五钱。水煎,调红糖服。 (《福建中草药》)

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②《药性论》:苦参为使。

独脚柑

「复方」

1.治小儿疳积、夜盲:独脚柑三、五钱。和猪肝煮熟服,日服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2.治小儿伤食:独脚金干全草、截叶铁扫帚各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3.治夜盲:独脚金干全草五钱至一两。配家禽家畜肝脏煮服。(《福建中草药》)

独脚柑的禁忌    不可过量使用。

肾经草

「复方」

1.《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壮阳。治阳萎,疝气。

2.《荆州中草药》:治小儿遗尿。捣敷。

伸筋草

「复方」

附方    1.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2.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4.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5.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6.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风湿关节疼痛:伸筋草30克,穿山龙15克,老鹤草15克,防己10克,水煎服。

8.颈椎病:伸筋草20克,羌活12克,葛根12克,桑枝15克,水煎服。适于头晕目眩、手指发麻者。

9.腰痛:伸筋草30克,五加皮20克,冂莶草20克,木瓜20克,研为粗末,加入白酒500毫升中浸泡7日。每次15毫升,每日服两次。

10.四肢浮肿:伸筋草15克,石见穿15克,白茅根15克,槟榔6克,水煎服。

11.痛风发作:伸筋草30克,寻骨风15克,冂莶草15克, 虫10克,水煎服。适于尿酸过高者。

12.细菌性痢疾:伸筋草15克,马齿苋15克,白芍15克,黄连6克,水煎服。

13.硬皮病:伸筋草20克,透骨草、刘寄奴、穿山甲各15克,艾叶、桑枝各30克,红花、苏木各9克,共研粗末,装入纱布袋内,蒸热后敷于患处,或水煎外洗。亦用于下肢静脉曲张。

14.跌打损伤:伸筋草15克,骨碎补15克,红花10克,没药10克,水煎服。(洪文旭)

15.治胃寒痛:小伸筋草每用二钱。研末,一次服。

16.治肾虚:小伸筋草五钱,炖肉二两。分二次服。

17.治毛囊炎:小伸筋草二钱。水煎服。(选方出《云南中草药》)

伸筋草禁忌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透骨草

「复方」

1.治风湿性关节痛。透骨草9g,防风9g,苍术9g,牛膝12g,黄柏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透骨草9g,制川乌、制草乌各3g,伸筋草6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腰扭伤。透骨草根(鲜)适量,加盐少许,捣烂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透骨草、茜草、赤芍、当归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5.治中风口眼?斜。透骨草、老樟木、小茴香、苍耳子、桑枝各9g。将上药倒入脸盆,加半盆水,煮沸30分钟。患者用棉被或棉袄将头蒙上,伏在盆上以热气熏蒸。待水能入手时,再用药液洗脸部两颊,洗后即入睡,严禁风寒。每剂药洗3次(3日),一般10次即愈。[《江苏中医》1989,(10):46]

6.治闭经。透骨草根30g,茜草15g。水煎,加红糖、黄酒冲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7.治疮疖肿痛。透骨草根30g,双花30g。水煎,黄酒送服。或水煎外洗。(《青岛中草药手册》)

8.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一二日即消。(《纲目》引《杨诚经验方》)

9.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鲜皮、艾叶。煎水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0.治疠风,遍身疮癣。透骨草、苦参、大黄、雄黄各五钱。研末,煎汤。于密室中席围,先熏至汗出发雨,淋洗之。(《纲目》引《孙氏集效方》)

透骨草的禁忌    孕妇服禁忌

卷柏

「复方」

1.治妇人血闭成瘕,寒热往来,子嗣不育者:卷柏四两,当归二两(俱浸酒炒),白术、牡丹皮各二两,白芍药一两,川芎五钱。分作七剂,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每早服四钱,白汤送。(《本草汇言》)

2.治跌打损伤,局部疼痛:鲜卷柏每次一两(干五钱)。每日一次,煎服。(《泉州本草》)

3.治腹痛、喘累及吐血:卷柏、小血藤、白花草、地胡椒。用酒泡-周,中午空腹服。(《四川中药志》)

4.治胃痛:垫状卷柏二两。水煎服。

5.治哮喘:垫状卷柏、马鞭草各五钱。水煎服,冰糖为引。

6.治癫痫:垫状卷柏二两,淡竹叶卷心一两,冰糖二两。水煎服。

7.治吐血、便血、尿血:㈠垫状卷柏(炒焦)一两,瘦猪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㈡垫状卷柏(炒焦)一两,仙鹤草一两。水煎服。(4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8.治大肠下血:卷柏、侧柏、棕榈等分。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酒下;也可饭丸服。(《仁存堂经验方》)

9.治肠毒下血:卷柏、嫩黄芪各等分。为末,米饮调。每服三钱。(《本草汇言》)

10.治血崩、白带:卷柏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1.治汤火伤:鲜卷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卷柏的禁忌     【注意】 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疏》:"孕妇禁用。"

②《本草汇言》:"非血有瘀蓄,或不因瘀蓄而致疾者,不可轻用。"

积雪草

「复方」    1.治湿热黄疸:积雪草一两,冰糖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2.治中暑腹泻:积雪草鲜叶搓成小团,嚼细开水吞服一、二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砂淋:积雪草一两。第二次的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4.治血淋:积雪草头、草益根各-把。捣烂绞汁和冰糖一两,一次炖服。(《闽东本草》)

5.治小便不通:鲜积雪草一两,捣烂贴肚脐,小便通即去药。(《闽东本草》)

6.治肝脏肿大:崩大碗每次约八两至一斤。煎水服。(《岭南草药志》)

7.治麻疹:积雪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8.治乳痈初起:老公根茎叶和槟梅衣一个。酒煎服。(《岭南采药录》)

9.治疔疮:㈠鲜积霄草,洗净,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㈡鲜积雪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0.治缠腰火丹:鲜积雪草,洗净,捣烂绞汁,同适量的生糯米粉调成稀糊状,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11.治跌打损伤:积雪草八钱至一两,和红酒半斤至十二两,炖一小时,内服;渣捣烂后贴伤部。(《福建民间草药》)

12.治刀伤出血:崩大碗,酌量,捣烂外敷伤口。(《岭南草药志》)

13.治臁疮:鲜积雪草洗净,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江西民间草药》)

14.治目赤肿痛:鲜积雪草捣烂敷寸口处,或捣烂绞汁点患眼,一日三、四次。(《江西民间草药》)

15.治麦粒肿:鲜积雪草洗净捣烂,掺红糖敷之。(《泉州本草》)

16.治咽喉肿痛:鲜积雪草二两。洗净,放碗中捣烂,开水冲出汁,侯温,频频含咽。(《江西民间草药》)

17.治百日咳:崩大碗三两,瘦猪肉一两。同煎一小时,分两次服,连服数天。

18.治误食砒霜或其他食物中毒:老公根四两,胆矾一钱。煎水服。此方亦治钩吻及蕈中毒。

19.治骨鲠:老公根煎水内服,服时须慢慢咽下。(17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20.解大茶药中毒:取崩大碗捣烂,加茶油灌服。

21.解木薯中毒:取崩大碗捣烂,温开水冲服。

22.解毒蕈中毒:崩大碗四两,片糖二两,煎水内服;或崩大碗四两,萝卜一斤,捣烂榨汁内服。(20方以下出《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23.治咳血、吐血、鼻出血:鲜积雪草二至三两,水煎或捣汁服。(《福建中草药》)

24.治跌打肿痛:鲜积雪草捣烂绞汁一两,调酒,炖温服;渣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用于止痛

取积雪草晒干研细,每日1~1.5钱,3次分服。治疗胸、背及腰部外伤性疼痛42例,27例止痛,14例好转,1例无效。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鲜积雪草4两,加水500毫升,浓煎成25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2两溶化,分2次空腹服,7天为一疗程。治疗10例,服药4天黄疸消退、食欲改善、恶心呕吐消失者3例,服药1周黄疸消退、消化道症状好转、胃纳增进者5例。肝肿大于服药二疗程消退2例,三疗程消退5例,四疗程消退3例。

③处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

取积雪草(干)1000克,水煎2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0毫升,加防腐剂,pH调至8左右。每服10毫升,5岁以下儿童减半,每日3次,空腹服,连服3天。处理30例流脑带菌者,3天后连续3次作鼻咽分泌物采样培养,结果转阴24例,较磺胺噻唑对照组的转阴率高。

【备注】 江苏、浙江等地区以本品作"落得打"使用。

积雪草的副作用及禁忌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大鼠腹腔注射2g/kg不引起死亡。积雪草苷灌服小鼠皮下注射0.04――0.05g/kg能产生中毒症状,0.1――0.25g/kg可引起出血。口服lg/kg,小鼠和兔都能耐受。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60g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禁忌     《植物名实图考》:"虚寒者不宜。"

墨旱莲 「复方」

1.治吐血成盆:旱莲草和童便、徽墨春汁,藕节汤开服。(《生草药性备要》)

2.治吐血:鲜早莲草四两。捣烂冲童便服;或加生柏叶共同用尤效。(《岭南采药录》)

3.治咳嗽咯血:鲜旱莲草二两。捣绞汁,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4.治鼻衄:鲜旱莲草一握。洗净后捣烂绞汁,每次取五酒杯炖热,饭后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5.治小便溺血:车前草叶、金陵草叶。上二味,捣取自然汁一盏,空腹饮之。(《医学正传》)

6.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旱莲草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家藏经验方》)

7.治热痢:旱莲草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8.治刀伤出血:鲜旱莲草捣烂,敷伤处;干者研末,撒伤处。(《湖南药物志》)

9.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髭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

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洒服。(《医方集解》二至丸)

10.治正偏头痛:鳢肠汁滴鼻中。(《圣济总录》)

11.治赤白带下:旱莲草一两。同鸡汤或肉汤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2.治白浊:旱莲草五钱,车前子三钱,金银花五钱,土茯苓五钱。水煎服。(《陆川本草》)

13.治妇女阴道痒:墨斗草四两。煎水服;或另加钩藤根少许,并煎汁,加白矾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14.治肾虚齿疼:旱莲草,焙,为末,搽齿龈上。(《滇南本草》)

15.治血淋:旱莲、芭蕉根(细锉)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旱莲子汤)

16.治白喉:旱莲草二至三两,捣烂,加盐少许,冲开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    ①治疗白喉

取新鲜旱莲草的根、茎、叶,用凉开水洗净,捣碎绞汁,加等量蜂蜜;儿童每日100毫升,分4次口服。同时根据全身情况,对症处理。如并发支气管肺炎者,加用青、链霉索;并发心肌损害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及激素(或采用能量合剂);阻塞严重而有窒息症状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等。最初观察轻型白喉92例,治愈84例,死亡8例;继之又观察37例,治愈35例,死亡2例。治愈病例中约近半数于24小时体温降至正常,其余部分于48~72小时降至正常。除18例行气管切开术外,其余多在2~3天内呼气通畅。鼻咽假膜及扁桃体充血一般于3~5天内消失。涂片检查多数在2~6天内转阴。白细胞计数亦随体温下降而转为正常。旱莲草宜新鲜配置,久贮常变质失效。

②治疗肺结核咯血

取旱莲草全草、白茅根茎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早莲草0.5克,白茅根0.5克。每天肌注2~3次,每次4毫升;对大咯血患者,可用注射液4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中静注,每天2~3次。用药时间一般为4~5天或稍长些。副作用偶有寒战、高烧,待出汗后即消失,多为制剂不纯所致。

③治疗痢疾

取旱莲草4两,糖1两,水煎温服。通常服1剂后开始见效,继服3~4剂多可全愈,无副作用。

④防治水田皮炎

取墨旱莲搓烂涂擦手脚下水部位,擦至皮肤稍发黑色,略干后,即可下水田劳动。每天上工前后各擦1次,可预防手脚糜烂。对已经糜烂的也可使用。据2000余例的试用,有一定效果。

墨旱莲的副作用及禁忌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     LD50:旱莲草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l63.4g/kG±21.4g/kg,说明其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旱莲草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剂量过大在脾虚便溏者有滑肠反应。

禁忌    脾肾虚寒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泽兰

「复方」

1.治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痛,日就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泽兰叶三两,当归、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泽兰汤)

2.治经闭腹痛:泽兰、铁刺菱各三钱,马鞭草、益母草各五钱,土牛膝一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3.治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酸汤下。(《随身备急方》)

4.治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再入枯矾煎洗之。(《濒湖集简方》)

5.治小儿褥疮:嚼泽兰心封之。(《子母秘录》)

6.治疮肿初起,及损伤瘀肿:泽兰捣封之。(《濒湖集简方》)

7.治痈疽发背:泽兰全草二至四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握,调冬蜜捣烂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8.治蛇咬伤:泽兰全草二至四两,加水适量煎服;另取叶一握捣烂,敷贴伤口。(《福建民间草药》)

泽兰禁忌    【注意】 无瘀血者慎服;孕妇禁服。

《得配本草》:血虚枯秘者禁用。

广藿香

「复方」    1.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    2.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禹讲师经验方》)    3.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4.广藿香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5.广藿香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    6.广藿香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    7.广藿香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8.广藿香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9.广藿香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 中药配伍    10.广藿香配伍半夏: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11.广藿香配伍砂仁: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或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12.广藿香配伍佩兰: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广藿香的禁忌

《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飞扬草

「复方」

1.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2.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3.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把,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

4.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5.治乳痈: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另取鲜草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加热水外敷。

6.治小儿烂头疮、黄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飞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涤。

7.治小儿疳积:大飞扬草一两,猪肝四两。炖服。

8.治带状疱疹: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五分调匀,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9.治脚癣:鲜飞扬草三两,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云南)

临床应用    一、治疗急性肠炎及菌痢

飞扬草每日1-5两,水煎分3次服;或制成片剂,每次5片,日服3-4次;或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次。也有用飞扬草8钱,火炭母、凤尾草各5钱组成复方,煎水浓缩成膏状,再烘干研细装入胶囊(每粒含药0.6克),成人每服3粒,小儿7-12岁2粒,7岁以下1粒,每日4次,5天为一疗程。据2000余例急性菌痢及肠炎用各种不同剂量及剂型治疗观察,治愈率约在90%左右。根据1743例菌痢的分析,脓血便消失最快为1天,最慢为9天,在3天内消失者78%;退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为4天,在1天内退热者占68%;粪便转阴时间最短2天,最长10天。如粪检几次为阳性者,药量可加倍,往往可使粪检迅速转阴,亦未发现副作用。

二、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飞扬草4两,桔梗3钱,加水煮沸2小时,滤汁再煎,将两次药液合并过滤浓缩到6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飞扬合剂对慢性气管炎的咳嗽,咳痰及肺部干湿性罗音疗效较好,但平喘作用不够理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体质越弱,疗效越差;单纯型比喘息型疗效较好;属于中医分型之虚寒型效果较差。如个别病人有头晕、便溏及感冒者,仍可继续服药。

飞扬草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用飞扬草。

鬼箭羽

「复方」

1.治产后败血不散,儿枕块硬,疼痛发歇,及新产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快,脐腹坚胀(痛):红蓝花、鬼箭(去中心木)、当归(去苗,炒)各一两。上为粗散。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粥食前温服。(《局方》当归散)

2.治产后血运欲绝:当归一两,鬼箭羽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酒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相次再服。(《圣济总录》当归饮)

3.治恶疰心痛,或?刺腹胁,或肩背痛无常处:鬼箭羽、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赤芍药、鬼臼(去须)、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当归(锉,微妙)、桂心、柴胡(去苗)、朱砂(细研)各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研,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入朱砂,研令匀。每服,不计时侯,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鬼箭羽散)

4.疗乳无汁:鬼箭五两。水六升,煮取四升,去滓。服八合,日三服。亦可烧灰作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广济方》单行鬼箭汤)

5.治疟疾:鬼箭羽、鲮鲤甲(烧存性)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字,搐在鼻中,临发时用。(《圣济总录》一字散)

6.治肾炎:鬼箭羽茎皮60g。水煎取汁,用药汁打鸡蛋茶喝。(《河南中草药手册》)

7.治鬼疟:鬼箭羽、鲮鲤甲(烧存性)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与细散。每服一字,(口畜)在鼻中,临发时用。(《圣济总录》一字散)

8.治风湿痛:卫矛茎(连翅)60―9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干咳:卫矛、红枣各30g。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9.治感冒:卫矛茎枝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0.治跌打损伤:卫矛50g,赤芍25g,红花、桃仁各15g,大黄5g,共研细粉,每服5g,日服3次。(《东北药用植物》)

11.用于正骨手术局部麻醉:麻药(卫矛)60g,黑老虎30g,牛耳枫30g,珍珠盖浪伞30g。浸酒适量外用。(《粤北草药》)

12.治漆性皮炎:鬼箭羽枝叶适量,加白果叶等量,煎水洗患处。或单用本品枝叶亦可。(《陕西中草药》)

13.治全身时痛时痒:卫矛9―12g,穿山甲6g,大蒜50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4.治风疹:卫矛、蝉蜕、刺蒺藜各9g,防风6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15.治烫火伤:鬼箭羽木栓质翅研成细粉,撒患处,或蛋黄油调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16.治风入心腹挛急:鬼箭羽如鸡子大一块,甘草一尺(炙,锉),麻黄四两(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石膏如鸡卵一块。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临卧各一服,慎外风。(《圣济总录》鬼箭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鬼箭羽汤    【处方】 鬼箭羽2两,当归(切,炒)2两,白术(锉,炒)2两,桂(去粗皮)2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血气不散,攻心腹刺痛,胀满气喘。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酒各半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鬼箭羽汤    【处方】 鬼箭羽1两,木香1两,当归(切,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芎?1两,白术1两,芍药1两1分,大黄(锉,炒)、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49枚,土瓜根1两,刘寄奴1两,虻虫49枚(去翅足,糯米同炒,米熟去米)。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室女月水不通,肌肤不泽,日觉瘦瘁,滑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下槟榔、朴消末各半钱匕,更煎1沸,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鬼箭羽汤    【处方】 鬼箭羽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60枚(炒),芍药2两,鬼臼(削去皮,微炒)1两,陈皮(汤浸,去白,焙)2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柴胡(去苗)1两,大黄(锉碎,醋炒)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腹(疒?) 痛,或暴得恶注。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破),同煎至1盏,去滓,加麝香末1字匕,丹砂末、朴消末各半钱匕,再煎1沸,温服,每日2次,以快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鬼箭羽汤    【处方】 鬼箭羽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干姜(炮)1分,甘草(炙,锉)半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芎?半两。    【制法】 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心疼中恶,绕脐刺痛,自出汗。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鬼箭羽用药禁忌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马鞭草

「复方」

1. 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 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3. 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4. 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5. 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6. 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百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7.   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8.   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9.   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10. 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11. 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12. 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13. 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14. 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15. 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16. 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17. 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18. 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19. 阴囊肿痛(肿大中升,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20. 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21. 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22. 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23. 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24. 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两。

25. 脾脏肿大:马鞭草20克。鳖甲10克,白背叶20克,水煎服。

26. 内外痔疮:干根30克。猪大肠一段,开水炖服,1日一次,连服2~3天。

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据数百例的观察,对控制临床症状,有效率在90%左右。其中以针剂的疗效较佳,丸剂的疗效略低。对久疟或慢性疟疾,经其它抗疟药物治疗无效者,亦往往能收到效果。马鞭草对杀灭疟原虫有一定作用:36例患者症状消失后48小时,血检疟原虫均阴转;另据31例观察,除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恶性疟生殖原虫3例未消失外,其余基本上控制了症状的发作和原虫的繁殖。经验证明,控制现症疟疾,复发病人的效果似优于新发病人;治疗前发作次数多者疗效优于初次发作的患者;对间日疟比恶性疟疗效好。有人认为马鞭草除对恶性疟生殖原虫无效外,对其它各型疟原虫均有杀灭作用。有的认为,马鞭草的抗疟作用,只对红血球内型疟原虫有效,相当于氯喹的作用,也有用于抗复发治疗而取得了较好效果者。制剂、剂量及用法:㈠煎剂:新鲜马鞭草2~5两(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毫升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或于发作前后1~2小时各服1次;或每日3次,连服2~4天,每次按年龄大小用干品全草1~5钱。抗复发用马鞭草1~1.6两,马蹄金1~1.3钱,休止期煎服,每日2次,连服3天。㈡丸剂:马鞭草研末,水泛为丸,成人每次3钱,日服1次,连服3日。儿童剂量酌减。㈢注射剂:规格不一。用3毫升相当于干生药24克的注射液,成人每次3毫升,儿童2毫升,于发作前2小时肌肉注射。或用每2毫升含干草2克的注射液,每次按年龄大小用2~4毫升,于发作前4小时肌肉注射。此外,有用鲜马鞭草嫩叶,洗净捣烂,捏成小团,于发作前2小时塞入鼻孔,有时亦可控制发作。实践证明,鲜草比干草效果好。用药时间宜在发作前2~4小时,过迟则不能奏效;煎剂药液要浓,并需足量,否则无效。副作用较少,部分患者服药后有水泻、腹痛等反应。

②治疗白喉

取干马鞭草(全草)1两,浓煎成300毫升左右。剂量:成人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连服3~5日。儿童8~14岁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连服3~5日;8岁以下每次50毫升,每日3~4次,连服3~5日。治疗咽白喉60例,全部治愈,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5.3小时,假膜消失时间2.2天,咽拭培养转阴时间2.4天,平均住院时间4.6天。临床曾试用片剂、注射剂,但效果不及煎剂显著。鲜草较干品效果更好,奏效迅速。服药后无明显中毒反应,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停药后即消失。

③防治传染性肝炎

㈠预防:用马鞭草6钱,甘草1钱,加水150毫升,煎2小时,制成药液40毫升,为成人1次剂量,饭前服,每天3次,连服4天。在流行期间对74例有可能感染者进行服药观察,4个月内未见1人发病,而对照组35人中有3人发病。㈡治疗:1)取马鞭草1斤制成煎液800毫升,成人40~50毫升,小儿20~30毫升,均日服3次;或用100%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5毫升,每日2次。共治疗80例,77例痊愈,2例显效,无效1例。黄疸消失时间平均15天;各种消化系统症状3~12天消失;肝肿大72例于14~35天消失,8例未消失;肝功能及转氨酶检查,79例在10~30天内恢复正常。住院日期平均23.6天。临床上发现用药后有些患者有夜汗现象,此类患者黄疸消退比较迅速。此外,患者可有轻度腹痛或腹泻,但可自行消失。在应用中口服效果较针剂为快。2)用马鞭草、溪黄草、人字草(均为干品)各5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大部分辅以维生素乙1、丙,小部分加用葡萄糖或其它中药,极少数曾加用强的松。观察200例,治愈190例,治愈率95%,平均治愈天数31.5天。服药后黄疸指数平均14.4天恢复正常(最短6天,最长49天),谷丙转氨酶平均18.4天恢复正常(最短6天,最长59天),其它如麝浊、麝絮、脑絮等恢复正常时间均为26天上下。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在黄疸消退,谷丙转氨酶等恢复正常前消失。肝肿大大部分在谷丙转氨酶恢复过程中恢复,触痛消失。

④治疗流行性感冒

用马鞭草1两,青蒿、羌活各5钱,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或研末加面粉做成茶剂冲服。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⑤治疗丝虫病

以马鞭草为主,配合苏叶、青蒿,治疗血检阳性但无明显体征的丝虫病人81例,经过一个疗程后复查,微丝蚴阴转率达90%,45天后复查阴转率为81.4%。另观察118例,经治疗后3天和1个月的复查,微丝蚴的阴转率仅为11%和22.1%。用法:马鞭草0.6~1两,苏叶5钱,青蒿4~5钱,加水煮沸浓缩至50~8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1~10岁和11~15岁的儿童,剂量约为成人总量的1/3和2/3,连服10天为一疗程。服药后无严重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可自行恢复。

⑥关于治疗血吸虫病问题

曾报告用马鞭草研粉或制成丸剂内服,每日3次,每次1钱,8~10天为一疗程,治疗早、中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例大便复查阴转。但另据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认为马鞭草既不能杀灭或影响血吸虫虫体,又无保护机体肝功能的作用,因此对治疗血吸虫病无效。

马鞭草的禁忌及副作用 禁忌    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②《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副作用    服用后若有口乾舌燥、大腿微微发热或酸的现象,是正常反应,可多喝水补充水份。喝这帖茶不会拉肚子,可当水喝,每日喝足2,000cc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