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财务造假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是虚增利润,因此虚增资产是财务造假最常见的手段。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年虚增利润,那么资产负债表上的某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就会虚增,例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数字会注入水分。这一逻辑就是识别财务造假的基本方法。

几种财务造假的情况:

一. 虚增利润,虚增资产类项目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鉴别此类方法主要是:

1. 关注应收票据增速,会大于营收增速

2. 收现比(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 营业收入)长期 < 1

3. 现金流和利润长期背离

二. 虚增利润,虚增现金流,同时虚增资产类项目为货币基金

鉴别方法:

虚增的货币资金无法产生利息收入,可以通过计算利息收入和货币资金的匹配性

三. 虚增利润,同时真实增加现金流入,实增资产项目为货币资金,虚增的资产类项目为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鉴别方式:

行业内公司对比数据,关注预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项明显异常高的,需要有公司给出合理解释

四. 虚增利润,真实增加现金流入,实增资产项目为货币资金,虚增资产类项目为存货

特征是存货等流动资产科目余额持续增加,然后等待财务洗澡,通过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将旧账一笔勾销

农业企业存货难以核查,也是造假重灾区:蓝田股份、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獐子岛。所以农业企业可以不投,宁可错杀

五. 虚增利润,真实增加现金流入,实增货币资金,虚增资产类项目为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

实际是虚增了投资性现金流流出,转移到了更难审查的非流动资产,如固定投资、在建工程。比较难核实。这种会虚增大量资产。较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