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投资研习录阅读有感(12)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1995-1996

整体收购与部分买入

这段描述里巴菲特再一次表达自己对在一级市场买下公司和在二级市场买股票的差异。主要是一级市场整体买入或卖出公司,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购买者都是行家,所以出价往往不会偏离内在价值太多。也就是购买者很难因为对方的出价赚到便宜。但是二级市场就不一样了,有更多机会买到价格离谱的股票。当然一级市场好处就是一次性可以买到大量的股份。

其中有个叫山不语的小伙伴形容的特别好,二级市场因为不懂行的外行参与的人比较多,所以往往更加容易出现乱出高价或低价的机会。

确实在整个商业领域,大多数情况都是内行赚外行的信息差的钱。股市也同样还是内行赚外行的钱。

但仔细想想,我们普通人如果想投资的公司并不是我们所擅长的行业。那么大概率我们即使非常努力,也只是不过稍微好点的外行。特别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科技行业,业务模式复杂的企业。即便你能够研究的很深,也依然有些行业内真正的专家能够比你更内行。

那么普通人因该如何弥补这个劣势呢?我认为冯柳以前说的一个观点特别对,就是在日常能接触到的消费品公司和大企业中找机会。这些公司有足够多的研报和信息被公开,那么我们普通人即使有信息的劣势,但也不会比内行差距太大。那么我们只需要付出努力,去赚那些连努力都不愿努力的懒人的钱就可以了。

盖可保险

这段章节描述了盖可保险当年是家非常优质的企业,但是因为贪大求快,结果差点濒临破产。直到后面老巴的介入才重新拯救了这家公司。里面有一个叫MR chen的小伙伴一段陈述,让我想聊聊。他说过去优秀并不代表未来一定优秀,所以我们要长期跟踪持仓,从中发现经营的变化,当有盐碱化的趋势时,果断离场。

是的,就拿老唐之前投资洋河的例子来说。洋河过去确实很优秀,但是再好的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对手的模仿。过去的优势被慢慢抹平,而自己却遇到新的管理层问题。所以最终洋河并没有符合老唐的投资预期,最终下车。

而我自己也考虑过像茅台这样牛的企业难道就没有变坏的可能吗?当然有!我自己就给茅台定了三个不同程度可能会犯的错误,以及我的应对。

1贪污变得严重,新任领导为了维护经销商的利益,不惜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加大直销比例,不再提价,明显的利益输送。

如果是这种情况出现,我会选择呆坐,看看舆论是否会对其有所制约。

2更恶劣的是茅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拿账上闲置的钱瞎投光伏,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项目,或做些典型的接盘行为。

如果资金占比小,我就捏鼻子忍忍了,如果金额高达上百亿,且越来越多,我会愤然离场。

3最恶劣的情况莫过于多远恶化了,乱做些和白酒没关的东西,或是做啤酒,威士忌之类的。这些行为对品牌是一种巨大伤害,茅台只要恪守本分几乎是无敌的。

但如果发生上述情况,我会离开,等某一任英明的管理层来做手术。

以上的做法都是出于贝叶斯思维,长期跟踪茅台的变化。毕竟过去的好公司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会不会作死还是要不断跟踪。每一张新牌打出后,我们都需要重新计算赔率和胜率。

1995年股东大会回复

这个章节有人问老唐,唐氏估值法可以给行业估值吗?其实他问的就是,是不是什么行业都通用,直接三年后净利润乘以30,再打个折。

我之前对这个就有困惑,按老唐的估值方法,其实很多制造业,比方说家电什么的。算下来就感觉明显低估了,感觉这个方法对很多普遍低估的行业不适用。

结果老唐的回复还是让我理解了他的意思:有些行业不行,问题在于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是否相差不大,且不需要大额的资本投入。

换句话说,有些行业的盈利能力并不为真,当下赚的钱可能未来又要投到设备里面去。所以其实很多企业本就不适合用他的估值方法。唐朝的估值方法更适用于符合他三大假设的企业。

1996

凡人巴菲特

老巴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非常谦虚的,随着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我能理解他的自谦,因为在投资领域没有完美的人。老巴事实也经常犯错。

他需要不断给自己的股东们打预防针,降低大家对他的期待。芒格就说过,获得快乐的方法就是降低预期。所以老巴的谦虚是一种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注定会赢和大概率能赢

巴菲特:注定会赢得企业注定是稀缺的。查理和我花了毕生精力,只能找到很有限的几家。

至从自己脚踏实地一家家企业翻找和研究以后,我不断对自己的潜在投资公司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真正咱们这的好公司真的少之又少。而好公司又有好价格,还要能够被自己理解,能通过努力建立能力圈覆盖的企业更少风毛菱角。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中持股是必然的选择。不是我不想通过适度分散比方说十家不同行业的优质企业来降低风险。

而是能被我能力圈覆盖筛选后,真正能投资的也就三四家。就目前我个人理解来看,能力圈是最重要的,至于有的公司再怎么有诱惑力,如果能力圈没有覆盖,我坚决不会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