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投资研习录阅读有感(11)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1993-1994

股价和内在价值

格雷厄姆曾经说过,短期市场是一台投票机,长期角度来看市场是一台称重器。这个章节老巴就这个观点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1919年可乐美股40美元上市买入,到了1993年末,价格将超过210万美元。本意上想表达的是,短期价格可能会因为情绪和偏离价值,但长期来看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均值回归。

上一次我也分享了对这段话的感悟,但今天在次读到,觉得还是有新的收获。也就是说1919年的可口可乐买入到1993年之所以价格会涨到210万美元,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均值回归的力量。而是这几十年里,可口可乐的盈利能力一直在增长,如果可乐只是保持当初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那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的。说白了,可乐这个案例再一次让我们知道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公司才是时间的朋友。

分散策略适用场景

老巴是坚定的集中投资者,但也提了分散策略什么情况下会用。他举得例子是套利活动,如果单一风险过高,就应该分散。结合下面老唐解释套利活动是一项依赖概率的活动。

我想到了凯利判据模型,关于赌博下注多少的计算方法。如果胜率上我们只是51对上49这样的微弱胜率,那么为了减少运气,发挥概率的优势,就需要尽可能小额的多次参与。而胜率大于90%以上的,公式会给出你下重注的答案。

其实分散与否就在于确定性的高低,像老巴认为,他持有的公司大多都有90%以上胜率,再不济也能均值回归不亏本。当然愿意集中投资,因为这样的好公司本来就少,价格便宜的机会出现的更少。

而像咱们投资宽基指数大概思路就是,里面有太多不靠谱的公司了,但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反应中国的经济的话。大体上时间拉的越长,确定性越强,毕竟这些公司再怎么参差不齐,也代表了咱们国内较为成功的那一部分企业。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向上,作为一个整体,指数也能大致跑赢通胀。

1994

政策预测是干扰项

老唐说:关注政策和经济方面的预测,对许多投资者和商业人士来说是巨大的干扰因素。我们继续选择对这些预测视而不见。

对此我依然还是很难做到完全无视,一方面觉得在咱们这个政策为主导的市场。看得见的手力量太大了,之前的教培,地产,互联网如日中天,说不行就不行了。虽然现在互联网开始复苏,但中间的过程极为曲折。

而对于宏观经济周期的预测,我确实没有能力做到,自己看的书越多,越困惑,极大的占用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把我的注意力从研究企业本身给挪开了。现在我更多忽略宏观环境,聚焦优质企业,但我也确实不能确定这么做是否正确。

毕竟我也看到一些人通过预测宏观,在持股上能做到减小波动且获利的结果。而我自己不希望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或懒惰而选择鸵鸟战术。我记得之前章节芒格说过,伯格希尔能有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建立在宏观预测上的。但我相信老爷子肯定也会看宏观的东西,只是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他相信好的经济和坏的经济相互冲抵。最终还是会均值回归。不过我们一般的散户能做到和大佬一样的长期视野吗?我觉得只有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来源,才能够更好的忽视宏观带来的影响。

保持集中和简单的风格

投资一家简单易懂且明显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回报完全可能与熬夜研究一家复杂难懂,切变数庞大的公司不相上下。

这个确实,只要你查下A股投资回报最高的几只股票。你会发现大多数公司都是简单易懂的白酒,或是消费产品。只有像恒瑞医药确实复杂难懂,所以事实证明,投资并不需要到处翻山越岭去寻找金山。只是简单弯腰把地上好捡的钱,捡起来,收集起来一样财富惊人。

关注价格而非时机

芒格在每日新闻股东会上说过,你不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你完全可以换个地方爬起来。

这句话听完还是挺感慨,人在一个地方栽了跟斗总想找回场子证明自己。我以前不理解为啥巴菲特反复在航空股上反复被摩擦。不过真的到了自己操作就发现,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态。

最简单的就是当年花了很大力气研究隆基,结果也就是一个半桶水。但买入后,越跌越买,总想扳本。结果越套越深,最后忍痛割肉离场。

但故事还是没结束,在27,8的时候我又觉得价格很低了,不甘心杀了进入。好嘛,又被教育了10%,反复挨打,现在乖了。

虽然我不知道未来隆基能否暴涨,兑现我之前对其的期待。但我此时确实清楚该公司不再我能力范围,即使 有钱赚,那也不属于我。

全部讨论

06-16 12:49

集中和分散投资我觉得看个人能力。像老巴,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就不适合搞分散投资,像我这个小白至少80%的资金要用在分散投资上,比如买入一个宽基指数基金在买点货币,其余的钱可以研究一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