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另外,投资一个公司往往很大程度上是投资在公司的文化和主要领导人身上,如果这帮领导人还有一堆别的事在干,就有点不太靠谱了。


1:

网友B:大概是因为不少人没有真正的拥有过公司,中国股市的参与者,也比较少地享受股东的待遇,所以还不习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看问题。换句话说,还没有进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未来现金流”的思维。

段:非常有趣的是,如果人们不是买“未来现金流”的话,那他们到底买的是什么呢?不是买“未来现金流”的实际上很可能是在加入一个零和游戏中,大家互为猎手和猎物,比的就是“技术”了,而且“高手”也可能随时被“菜鸟”从后面干掉的。

把投资看成“种田”的人心态会好很多,因为他们大致知道自己在干嘛,虽然也有天气不太好的时候。互为猎物的游戏好像就有点紧张了。我看到很多人在玩这种游戏时有时候会想起电影里王城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的情景,有时候也会想起电影里看到的那些互相寻找对方的狙击手们。

2:

02. 网友:段老师,你好,昨晚重新看了一遍“美国虎牙”的例子,忽然明白了现金流折现的概念,我的理解是:每年现金流的折现总和加上投资标的期末的价值折现,如果是房子的话,就是每年租金的折现加上期末(卖房子时)房子价格的折现。是这样理解吗?由于可变因素很多,所以这只是一个思维方式,只能用模糊的精确来衡量,很难精准。当投资标的价格相对于毛毛估的折现有很大的折让(安全边际)时,就是我们投资的机会。请问段老师,是这么理解吗?谢谢了!(2010-06-16)

段:呵呵,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比如:租金减成本后的)(博文:《现金流量折现法》2010-05-27)


3:

网友J: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投资都是相通的,投资房产也是算租金折现的,否则怎么下手。不过我周围大多数人买房子是猜未来会涨多少去买的。

前些天看了一遍阿甘正传,我们缺少的是阿甘“傻”的精神,人都喜欢自己是“聪明人”,毕竟天才还是少,普通人其实只要认真的把每件事做好,不去投机取巧,结果应该不会太差。还有段总你推荐的阿甘正传和功夫熊猫很受教育,另外穷查理宝典真让人爱不释手。

段:呵呵,投资说来说去确实就是这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的现金流。(博文:《大师赛》2013-04-13)

4:

网友H:“其实任何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那就是公司自己。”突然想明白这句话了,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段:未来净现金流就是这个意思啊。


5:

网友T:这里说到的东西值得反复琢磨,很精炼。我是用非上市公司来帮助理解这里说到的一些概念的,比如说是三个人共同持有一家非上市公司的情况,觉得理解起来有可能容易些。看这个博客,一个慢字,对我来说越慢好像常常越快。有时候就停止不动了,静静的想,会有帮助。

段:用非上市公司的办法非常好,不然容易忽略本质的东西。


6:

B.估值内涵:未来现金流(未来自由现金流)

01. 网友:对中国人来讲,您的书肯定比老巴的书更能把价值投资讲清楚。我记得“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这个问题,两年来我从老巴那里都没能弄懂,但您讲了后,一下子就弄懂了。(2010-05-29)

段:这个该财务讲,巴菲特以为大家都知道。(博文:《Omaha》2010-05-04)


7:

63、电影公司的事,的确感觉不太好,这一点没有研究过,所以不好说啥?只是为啥您觉得他们对网游公司的业务没有信心呢?我感觉他们去收购工作室,就是一种有信心要深挖的做法。否则这种事费力还不一定讨好,谁去做呢?

答 有信心为什么会拿钱去投资别人而不是自己呢(回购)?想吧鸡蛋多放几个篮子的意思就是担心自己这个篮子靠不住,对吧?

我这里说的拿钱投资别人指的是去建立投资公司,不是买工作室。买工作室属于战术问题,我不想说什么。

另外,投资一个公司往往很大程度上是投资在公司的文化和主要领导人身上,如果这帮领导人还有一堆别的事在干,就有点不太靠谱了。

希望你什么时候能明白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其实是有效提高风险的最好办法,虽然能明白这个东东非常不容易。"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其实是有效提高风险的最好办法,虽然能明白这个东东非常不容易." 绝对不是笔误!不过有点调侃的意思。不是说“一定会”,但很多情况下会的,有兴趣你可以看看有多少“多元化”的公司最后都遇上大麻烦了。有本书叫《Focus》,也许你可以找来看看,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公司把鸡蛋放多几个篮子最后鸡飞蛋打的例子。

8:

99、:不过难道人不需要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吗?还是说不要刻意的去拓展,那又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拓展呢?人也在成长,20岁和40岁的认识应该会有很大的变化,能力圈总是会拓展的吧

答: 我大概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我老觉得没有一定的能力圈就不应该开始投资。芒格讲没见过40岁以下的价值投资者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说一个肯定会有例外的看法: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圈在40岁以前大概就定了,之后恐怕很难扩展。好像打golf也有点类似的东西。我有个球友,球一直打得不错(很稳定),个子还比我高大概7-8cm,就是开球距离比较短(大概比我短50码),所以和我打球时总是要输5-6杆给我。5年多以前在我的一再鼓励下,他下决心一定要把距离提上去。当时我跟他的教练聊过,我说一定要帮他把距离提高个20-30码啊。教练说,这个很难。我说,10码也好啊。教练说,这个也很难。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是很相信教练的话。我的球友也确实很勤学苦练。5年多过去了,现在一开球,我的距离一般还是要比他远50码。有时候觉得这个东西很神奇,有时候又觉得很离奇,但就是搞不懂为什么。

对行业和企业的了解(和理解有一点点不一样)总是可以提高的,但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非常难改变。比如说有人认为股市就是赌场,那他们就会一直这么认为下去,怎么说都是很难改的;又比如习惯了看图看线的人们,怎么说都会时不时看一下的。以我这10年投资的经历来看,我还真没有见过谁真的变了。

大概是要亏钱以后才会明白吧。别人不知道,我自己一般是要亏钱以后才会真正明白的。多看看老巴的东西确实有些帮助。

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或大或小的能力圈,而且不管发生什么,一般最后大家都会回到自己的能力圈内的。我只是觉得主动在里面呆着比被打回来要好很多而已。
另外,你说的善于聚焦大概是源于习惯。凡事喜欢想明白所以然的习惯其实是可以学的,至少40岁以前可以学哈,也许养成坏习惯后就不容易改了。

9:

100、我没有质疑阿里巴巴和淘宝的生意,我只是认为马云不是一个投资人的好朋友,特别是二级市场。不尊重股东的人,也得不到股东的尊重!我比较敬重的生意模式是附加值,好比苹果。本人在香港承销过一家企业上市,叫谭木匠,我也很敬重。

答:我倒是见到许多许多“股东第一”的公司,由于不停地为了取悦“华尔街”而采取短期行为,最后业绩差导致股东利益都没有了。马云这种实际上是最尊重股东利益的那一类了。我个人投资时比较喜欢这类“股东第3”的公司,最害怕那种”股东第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