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明了地解释自由现金流折现?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13

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完美逻辑:投资的本质


投资的信仰是什么?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啊!

现金流折现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DCF 模型)旨在通过将所有未来的现金流折成现值来求得资产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在逻辑上无可挑剔,是一个完美的思维框架。

你想,啥叫投资,投资就是牺牲眼前的现金流出作为代价来期待未来更多的现金流入的行为。现在有一种滑头的营销方法就是故意混淆投资与消费这两个概念,比如他不会推销你“买”一件貂皮大衣,而是会鼓励你去“投资”一件貂皮大衣,你还感觉这种说法听着很暗爽。但这显然就不是投资行为,因为你这一袭貂衣未来又不能产生现金流,除非你买来就是为了做倒爷。还有更过分的诸如号召“为你的爱车投资四个XXX牌轮胎”,这简直侮辱我智商啊不能忍,要么你是做租车生意或者开Uber的,不然我投四个胎的行为横竖都是仅仅是拿它们来轧马路的消费罢了。

这只是让你听着爽然后多一个借口来消费而已,比如“投资” 一个LV,或是“投资”一辆特斯拉,不要再骗自己。不过又有一些看似消费的行为确实可以归为投资,比如你买去一块劳力士。如果放在保险柜里不去“耗”,在1957年你花 150 美元买的一块劳力士 Submariner No-Date,到了2014年已经涨到7500美元;即使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块劳力士也从150美元涨到了1265美元,收割下750%的通胀调整后投资收益。这表现其实已经非常牛逼,轻松跑赢黄金的大约400%,而要知道同一时期内标普500通胀调整后的收益大概也就只有900%。当然标普在其中还有无数涓涓的分红细流,这是仅有一笔未来现金流的劳力士所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所以有时候不止是投资与投机不好区分,投资与消费也是傻傻的分不清呐;但是只要我们眼里一往情深地紧紧盯住“未来的现金流”,只要我们理解了某个模式未来如何能有充分确定性地收回现金流,一般而言这就应该是投资行为。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就能看出 DCF 模型仅从逻辑上的靠谱性:她很理解投资的本质,绝不会把消费当做投资。要回答某个资产到底值多少钱(也就是想要知道内在价值),这不就是我现在为了占有你而要牺牲的眼前的现金流,而我占有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要获得未来更多的现金流吗?那我把未来所有有可能产生的所有的现金流加一加不就知道值多少钱了么。

这里我们还要接受一个小小的不方便:现金流有时间价值。我让你选,要么现在给你100块,或者是一年后给你100块,按正常套路出牌的人肯定会选择前者;甚至我让你选现在给你100块或者一年后给你110块,你都很有可能选择要现在给。一来由于通胀的存在货币有贬值的预期;二来现金流有潜在的获利能力,哪怕你只是拿去存银行;三来从人类心理上而言肯定是一鸟在手要胜过两鸟在林,或者说咱的本性都是要及时行乐的,有钱不花要老子留到明天,那你必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未来的现金流我们都要给它们一个折扣,从而来知悉这笔未来的现金流的现值(present value)。

那要如何进行折扣?我们可以考虑一个机会成本。比如我的钱放在全宇宙最稳最安全违约风险最低的瑞士政府国债里每年能收割2%收益(仅仅是假设,瑞士国债目前远低于此),又比如我现在有个机会去投资一家山西煤矿,投100块钱一年后能赚到20块,也就是一年后我能收回120块现金流;那我不能用这个120块跟我一开始的100块比,而应该拿它跟我如果不作死的话本来买瑞士国债一年后收回的102块比,这个2%就叫做无风险收益率(risk-free rate)。但除了无风险收益的折扣以外,我们还要给这笔煤矿投资再加一个风险溢价(risk premium)作为折扣,毕竟投钱给山西煤矿和投钱给瑞士国债给我造成的心理扭曲程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会让我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低落性功能紊乱,所以必须要再加上一个折扣来补偿我额外的痛苦。

所以从最朴素的概念上来讲,折扣率(discount factor)= 无风险收益率 + 风险溢价(安全边际)。而与DCF模型一样,这个公式从理论上而言也是完美得无可救药。

我们一手有了所有的现金流,另一手又有了完美的折扣率,于是通过现金流折现模型我们就可以来求索资产的价值了。

资产的价值(内在价值)等于未来所有的现金流经过折现后的总和。

全部讨论

2021-04-24 10:13

感谢庖丁解牛式的分解分享,更容易理解了!感谢感谢[跪了]

2021-04-13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