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哈会议的“无疾而终”谈原油周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原油市场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来说具有着不同的意义。戏剧性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多哈会议结果(无任何实质性冻产协议达成)和随后的市场反应再一次强调了任何公开交易标的物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共识+共识之外的意外
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谈下原油在过去100多年间的大周期,以期对未来有所指引。
简而言之,我们现在正处于自1900年开始的第四个原油(投资)大周期中。本次周期虽然在某些方面较前几次有特殊之处(特别是投资转换为产出的速率),但其内生逻辑和原理是基本一致的。
一个典型的原油(投资)周期一般会以如下的结构和步骤演化:
首先,宏观经济需求增长导致原油供不应求,供求缺口出现,原油价格开始上升。之后,供求失衡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capital expenditure)。当价格持续上升,原油生产商的利润率扩大,利润增加,从而积累了大量现金。持有大量现金的原油生产商开始预期更高的原油价格,并投资于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以扩大产能和产量。在此阶段,随着资本投入(capital expenditure)的加速,原油生产商的行为会客观上支持经济增长和通胀.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宏观经济对原油实际需求开始下降,政府开始鼓励寻求替代品或提高能源效率;该阶段原油生产商的大量资本投入使新供给上线;供求失衡逐步缓和,原油价格开始稳定下来.
供求失衡逐步缓和后,供求关系开始转向: 迈过平衡点后,逐步变为供过于求。此阶段往往伴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价格的回落压缩着原油生产商的利润率并迫使他们做出反应:包括大幅削减投资,暂时性或永久性关闭生产设施。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将市场重新带回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点。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能力和投资的大幅削减,将为下一个大周期的开始埋下种子
我们无疑处在这个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预计在2016年剩下的时间里,我们还将处于相对严重的供过于求状态。投资和产出之间的时滞决定了任何激进的投资削减都只会逐渐逆转产出趋势。因此,除非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原油价格急剧上升,否则我们将最早在2017年重新目睹供求平衡(或甚至进一步的供给稀缺)。
在现今这个时点,原油的远期价格看上去并不足以刺激潜在的原油投资需求。我们预计,原油价格在低位保持的时间越久,未来出现的供给稀缺程度就会越大,其价格的反弹速率和幅度将越大,且爆发的时点会更具有突然性。
让我们再次回到本文章的开头,重要的事情如何再三强调都不过分:公开交易标的物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市场共识和市场共识之外的意外。
希望大家都可以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