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辞旧迎新,一年比一年过得快,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写日期时刚刚熟悉2023就要换成2024了,这跟刚刚接受自己已经过三十岁年轻不再时转眼间就要到四十岁了,父母渐老,对待事情已经显着力不从心,孩子也转眼间从满地爬到现在俩人边看电视边聊天。

2023年整年的投资是主账户是盈利的,利润在8.66%,另外一个平安账户利润在5.42%,相较于去年的亏空还没有补齐,2022年主账户-13.8%,小账户-19.27%,显然经过对比,同一个行业赛道中优质企业的盈利性绝对大于“小而美”,经济下行周期下只有大而强,没有小而美,在同质化严重的金融赛道,大家的核心技术就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小银行、小券商很难对抗大的金融公司,2023年郑州银行业绩排名预计排在42家上市银行的倒数后三位或者倒数第一,这家身边的银行我也一度认为H股的股价便宜,几度准备入手港股郑州银行,现在看来自己对经济周期的认识还是不够清楚到位。2023年的经济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期盼的经济复苏没有到来,反而比疫情期间更难,当然,回头看最容易,疫情期间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收入不变,衣食无忧,但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说,疫情代表着失业、断供、甚至家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医疗保证都没有,疫情结束初期短暂的消费反弹只是一小部分衣食无忧的群体报复性消费,对于中国这人口大国来说,复苏的主体还是超过12亿没有交过公积金的底层群体,这部分人经过疫情的洗礼对经济的低潮实在是怕了,跟经历过饥荒年代的人一样,对食物有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占有欲,现在只是表观形式变了,道理没有变。所以经济的低迷是一定的, 再怎么刺激也会有个过程。而回头看上证指数,其实按照市场的基本规律来走,2023年是应该往下跌的,甚至不应该出现疫情初始结束时的反弹才是正常的市场规律。

说下投资的标的物,回顾下这些年做的出正确的事情就是保持了投资的初心,拒绝炒作和纯粹的投机,保持价值投资的初心,这让我避开了一个又一个的险坑,对于我这种喜欢重仓投资两三个甚至一两个标的物的投资习惯而言,如果遇到了险坑,将会是致命的,会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期间有让人难以不得不信服的大V,也有身边人推荐,甚至有自己的价投原始导师的推荐,都没有所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李驰推崇的宁王,如果按照当时的说法购入现在已经折损过半了,推荐该公司时的逻辑也很简单,大家都认为锂电池的是稀缺资源,电动车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欣欣向荣的企业,而当时多家造车企业都在抢占锂电池的份额,从而对产业的瓶颈及极高的估值视若无睹,我就感觉这个企业贵的离谱,超万亿的市值超出了我的认知。当然,现在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占有率比值已经很高,而且接下来好日子也不会太久,而传统汽车厂商的反扑可能很快就要到来,而按照目前的锂电生产线的数量来计算,未来的锂电池是有两到三倍产能过剩的,那么显然,后面的锂电生产企业处在红海是必然的。而其推荐的小公司也有拿极低的仓位尝试购入的,但后果可想而知,当然留着当个警示柱是值得的,为了避免大仓位的踩雷。

目前投资的券商和创业板指数,投资券商的时间已经久远到了忘记这个行业是牛市的杠杆之王了,甚至不清楚这个行业还能不能持续下去,中信的估值低了再低,历史上已经很少出现头部券商的估值可以低到10倍PE,分红率5%的时间了,而投资的小券商更是惨不忍睹,因为没有规模效应,业绩一低再低。今年银行业也是一样,今年的日子难过,大银行吃不饱就开始进行市场下沉,处在中不溜的股份制最尴尬,船大难掉头,业务不灵活,但这个船也没有大到能够抗衡巨浪的地步,随着大行的下探市场,股份制的日子在灵活的城商行和巨无霸的大行之间艰难求生,越来越难,只分给股份制这么大一块蛋糕,所以接下来上演的就是股份制之间的惨烈肉搏了,在这种环境下,做为市场营销人员来说,是工作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一点也不为过,每天的焦虑抑郁,每晚醒来三次以上看时间,年底季度底无比焦虑,收入剧减,经历过这些,我想接下来日子再难也能坦然面对吧。

此外今年也有亮点,投资了理想汽车,但只是小仓位,短短不到一年投资收益率超过了100%,但是目前再让投资新能源,我的认知是股价虽然都在地板上,但没有资金,更没有胆识卖掉持有的券商和创业板指数来更换新能源。

明年,2024年,一半熊一半牛,我的猜测是上证指数不会一次涨上去,即使涨上去也会跌下来,需要反复的波动后才会迎来折返式的上涨,但总归会涨上去,对待2024年的后半年我还是充满了希望,届时低估值的创业板指数基金和券商也会迎来一波自己的行情,可能翻翻,也可能继续磨底。

2023年12月29日 支行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