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药企、医院宣布破产了!还有大批制药企业或面临破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2020年至今,已有一批药企、医院申请破产清算!还有大批企业在2020年或将面临破产!

近日,药械网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了解到,6个月以来已有5家药企由于无法经营申请破产清算。其中包括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控股丽水有限公司、浙江双溪医药有限公司、天津儿童药业有限公司、云南腾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生药业借贷款过多破产

据了解,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生产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原料药及其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生物制品、第二类精神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罂粟壳,中药毒性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中药材、消毒用品、化妆品,中医学与中药学研究服务等等。

2019年12月26日,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以无法收回应收款和无法获得融资,企业现有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申请进行破产重整,2017年起,申请人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因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重庆文化担保公司、重庆新世纪小额贷款公司、陶建等企业和自然人之间人的借款、股权增资、买卖合同等纠纷多次被诉至法院,涉及待偿资金1亿多元,导致企业无法获得融资。经申请人自查,截至2019年12月31日,申请人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的账面资产(主要为应收账款、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等)总额为96429503.09元,负债(主要为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和税费等)合计230722027.48元。法院于2020年3月正式受理该药企的破产重整申请。

天津儿童药业因不当管理破产

据了解,法院查明,天津儿童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11月21日,成长公司为其股东之一。

2016年5月1日,成长公司与儿药公司签订《最高额借款合同》,约定2016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成长公司向儿药公司提供两亿元额度内的借款。此后,成长公司、儿药公司多次对账,并出具《对账函》。2018年6月4日,成长公司、儿药公司签订《垫付协议》,约定成长公司替儿药公司垫付员工工资。2019年11月13日,申请人成长动力(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长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本院申请天津儿童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儿药公司)破产清算。儿药公司认可经营状况不佳,同意成长公司意见。

云南腾药生物无法经营破产

法院公告显示:2019年12月20日,云南腾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强制清算清算组向法院提交《关于提请人民法院裁定终结云南腾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算程序的报告》,要求终结云南腾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强制清算程序。具体原因并没有公示说明,但是医药资讯地方台注意到该企业曾因拒不执行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纠纷被法院列为失信黑名单,可见该企业早已无法持续经营了。

双溪医药、国药控股丽水共同破产

据了解,浙江双溪医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中成药,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麻黄碱复方制剂的批发(有效期至2015年4月7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要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的产品)的销售等等。

对于破产的原因是法院执行局在执行涉及浙江双溪医药有限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系列案件中发现双溪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故移送进行破产审查,同时双溪公司的债权人国药控股丽水有限公司也向本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对于两家药企的情况法院于1月正式受理破产清算申请。

多家医院无法经营也破产

近来除了药企受市场、政策、频繁监察等影响难以经营宣布破产,也有不少医院申请破产的案例。

4月2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长沙昌恒康复医院有限公司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破产民事裁定书》。2019年12月23日,长沙昌恒康复医院有限公司以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为由申请破产清算。公开资料显示,昌恒康复医院是上市公司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长沙昌恒康复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恒康复医院)成立于2014年11月,注册资本4900万元,经营范围为综合医院。裁判书显示,截止2019年12月,昌恒康复医院资产总计9883851.72元,负债合计24004785.21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4120933.49元。

3月,大型三级耳鼻喉专科医院昆明康生耳鼻喉医院由于通过宣传免费住院、免费接送病人等方式,诱导、组织参保人员住院以达到骗取医保基金的目的。医保部门查处后责令退回违规费用1478.56万元,扣除服务质量保证金52.93万元,合计追回费用1531.49万元。

在医保处罚后,医院已无法再维持。医院原本就处于亏损状态,再加上医保处罚,医院已经破产清算了,损失惨重。

2020年大批药企会面临破产!

生物制药行业网站BioPharma Dive近日发布的一项分析发现,有31家陷入困境的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破产的风险最高。尽管破产在制药行业内很少见,但在法律、政治和市场压力不断加大的推动下,2019年申请破产的公司数量已有所增加,2020年可能有更多的公司归零。

其中包括像梯瓦制药(Teva Pharmaceutical)和博士康(Bausch Health)这样的大型制药商,也包括Clovis Oncology和Puma Biotechnology在内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

梯瓦制药去年就“麻烦不断”。在2019年5月,44名州检察长在一宗诉讼中对梯瓦进行了点名,声称该公司与其他仿制药商一起人为地抬高药品价格。

尽管梯瓦面临的法律麻烦频频使其登上新闻头条,但华尔街分析师同样也对该公司的高债务水平表达了担忧,截止9月底,梯瓦的债务水平接近270亿美元。

目前,梯瓦在药物市场中不断退步,其股价也从2015年的每股约70美元暴跌至最近的不足10美元。没想到今年还碰上了疫情,按照目前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来看,产品研发以及仿制药收入会受到大大的影响。31家或面临破产的名单如下:


本文由药械网分享,欢迎关注。

全部讨论

2020-05-29 16:21

行业集中度变化开始,制药企业太多,谁都吃不饱,无序竞争,相互杀价。所以无竞争力小企业退出对行业利好。

2020-05-29 15:07

没有眼光,在深圳搞房地产肯定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