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故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4

金融危机遗留下的“最后历史问题”

2019年9月10日,华盛顿特区,德克森参议院办公大楼(Dirksen Senate Office Building)538号会议室。

委员会主席麦克·克拉珀身后,不断有人拿着咖啡推开那扇镶嵌着墨绿色大理石的木门进入,呼扇呼扇的风让主席先生屡屡忍不住咳嗽。但是,毕竟木刻国徽高悬于墙,两盏紧贴罗马柱的巨型金属壁灯像卫兵一样岿然不动,这大概就足够严肃整齐了。

主席台环抱的区域里,一群带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在墨绿色的地毯上席地而坐——他们是这屋里唯一一群不用穿西服打领带的人。

主席台对面,两位重量级人物神色淡定,一位是财长姆努钦,另一位是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部长,本·卡森

这里正在举行参议院银行、住房及城市事务委员会(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听证会。

议题之一便是听取财长姆努钦关于房利美房地美私有化的改制提案。用委员会主席麦克·克拉珀(Mike Crapo)的话来说,这两家公司依然“太大而不能倒”。

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这“二美”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08年之前,它们在美国住房行业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然而今天,它们被称为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遗留下的“最后历史问题”。

房利美(Fannie Mae)曾作为一个政府机构,成立于1938年。当时适逢大萧条,百业凋敝,全美至少20%的老百姓无力偿付房贷,因此美国国会创立了房利美,旨在为地方银行提供联邦资金,以扩大住房贷款业务。

房地美(Freddie Mac)成立于1970年,其业务与房利美相差无几,它的存在主要是为打破房利美一家独大的局面。

几十年来,两家公司为住房市场提供流动性、稳定性和购买力,圆了不少美国人的住房梦。其30年固息抵押贷款政策不仅在美国是独一份,而且深受购房者的欢迎。

它们的业务模式是这样的:一方面,它们购买银行等原始贷款机构的抵押贷款,承诺在借款人违约之时向银行支付本金和利息,通过这种方式为原始贷款机构提供抵押贷款资金流,从而鼓励银行的抵押贷款业务。

另一方面,房利美房地美把购进的抵押贷款打包成按揭抵押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向国内外投资者出售,以较低利率筹集资金,从而赚取利差。简单来说,两家公司通过这种传导机制,把资金从华尔街导流到老百姓手中。

作为美国政府资助型企业(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 GSE),它们与联邦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董事会均由18名董事构成,其中5名由美国总统任命

·为确保两家公司的资本流动性,财政部有权分别从两家公司购买不超过22.5亿美元的证券

·两家公司均可免除国税和地方税

有了联邦政府加持,房利美房地美在几十年间慢慢变成了巨无霸。同时市场更加确定,“二美”发行的有价证券暗含着政府的担保,万一它俩有个闪失,政府一定会出手相救。因此也难怪两家公司可以以超低成本筹集资金。

虽然两家公司担负着公共使命——“为公众提供稳定且廉价的抵押贷款资金”,但毕竟也是利益驱动的。它们的利润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担保费收入,另一部分是自有投资组合。

据时任财政次长罗伯特K·斯蒂尔(Robert K Steel)称,2006年末,两家公司为2.9万亿美元的抵押担保证券(MBS)做了信用担保,自有抵押投资组合共计1.4万亿美元。

几十年来,房利美房地美在美国住房金融系统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但是,两家公司体量之大,又过度集中了大量的信用和利率风险,为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系统风险隐患。一旦“二美”的风控和投资组合管理出了问题,连带的后果不堪设想。

2006年末,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约为4.3万亿美元,差不多是全美抵押负债总额的40%。2007年4月,根据时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测算,两家公司集聚的债务和未偿付的抵押担保债券(MBS)共计5.2万亿美元,而当时美国政府的公共债务不过4.9万亿美元。

2008年7月11日,作为美国第四大抵押贷款原始贷款人的因迪美银行(IndyMac Bank)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轰然倒塌。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试图安抚大众情绪,称美国银行系统仍然运营良好,一切尽在监管机构掌控之中。

然而,房利美房地美早已处于风暴中心。

2008年9月6日,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FHFA)宣布即日起接管房利美房地美

次日,保尔森财长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房利美房地美太大、太重要了,两者与美国金融系统深度交融,它们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给国内和全球的金融市场制造混乱”。

接管计划包括:财政部为两家公司共注资1900亿美元,并保证使“二美”的净资产为正数;注资后,政府可以得到一种新的高级优先股,年分红为10%;同时,财政部获得购买两家公司80%普通股的权证。

2010年6月16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发表声明,要求“二美”从纽约证交所和其他全国性证交所退市。

“二美”的经营境况在2012年得以好转,使得财政部修改了救助计划,要求房利美房地美自2012年起必须向财政部上交全部的利润,而不再是之前“优先股分红”那么简单了。

财政部给出的理由是,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纳税人免遭损失。而这项被称之为‘Profit Sweep’的规定无异于要求两家公司偿还之前的政府救助金。

然而,自2008年起,房利美已经向政府偿还1810亿美金,房地美归还了1200亿美金,与08年接受的1900亿注资相比,“二美”一共向政府多还了1110亿美金。

它们大部分的缓冲资本也上交了政府,目前,两家公司各自的资本金不过30亿美元。

股东们不干了。憋了这么多年,这口气无论如何咽不下!

其实早在2015年5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三大股东就向地区法院提起了诉讼,状告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和财政部拿走两家公司的所有利润。

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终于在2019年9月6日落下帷幕。新奥尔良的联邦法官判定原告胜诉,之前支持政府征收俩家公司利润的判决被推翻。

法官说:“联邦住房金融局是国会在当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设立的,但是,不能因为这种特殊情况就赋予它无限的权力。”

实际上,美财政部是在9月5日就公布了关于房利美房地美私有化的方案,希望能创立一个“更加有效、透明而可靠的机制,为低收入群体、乡村居民和首次购房者提供合理支持”。

财长姆努钦在9月10日参议院听证会上也表示,“不能永远将两家公司置于政府托管之下”。

一旦不用向政府上交利润,“二美”便可以留存、积累资本。但是财政部仍要求“二美”支付政府保证金,过去3年里,“二美”年均支付的保证金费用为182亿美元,这笔费用是用于反映违约风险的。

今后,房利美房地美只要交齐了这笔费用,剩下盈余的均可自我留存。

按照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对房利美房地美的要求,它们的资本金最低须达到价值1250亿美金,按照目前这个情况,要达到这个要求还得7年——财政部要出点力也是可以的,只要减持“二美”的部分股份即可。

FHFA的局长马克·卡拉布里亚(Mark Calabria)(彭斯副总统的前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如果留存收益要积累这么长时间才能达到资本金要求,“二美”在2020年初进行IPO也不是没有可能滴。

不过,这1000-1200亿美金规模的IPO将超过阿里2014年向SEC提交的243亿美元的IPO计划。(阿里巴巴2014年9月20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收盘时,阿里市值已突破2300亿美元。)

不管怎么弄,资本重组是私有化的第一步。

财长姆努钦希望政府明确地支持住房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遮遮掩掩地予以政策倾斜。他希望房利美房地美发行的证券具有政府背书的公信力,也希望这样的政府支持能扩大到别的公司。

这些“政府资助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政府的优惠待遇功不可没。如果说特朗普政府有能力结束房利美房地美“全部利润上缴”“政府托管”的状态,他们大概也可以拉平竞技场。

但是姆努钦财长的提案毕竟需要国会批准、通过。目前2020年大选在即,国会大概不会轻易触碰这些提议。

奥巴马政府之前故意避开关于房利美房地美的改革措施,就是害怕万一一步错,步步错,不仅会打乱房地产市场,还会威胁30年固息抵押贷款的持续性。

美财政部提案公布以来,除了政府机构外,住宅权倡导人士、银行、房地产行业都十分关注房利美房地美的未来走向。他们都各自在心里打着小算盘。

之前大量投资“二美”股票的华尔街对冲基金也在赌,十分看好“二美”私有化以后能让他们大捞一笔。

然而让投资者失望的一点是,长达53页,多达50条提议的财政部提案并未在细节上进一步明确该如何结束政府对“二美”的托管。常言道:魔鬼就藏在细节里。

据美国不动产协会数据显示,美国近年来房产价格不断走高,且中低端房产供给乏力,让普通购房者很难寻找到合适的房产。

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布朗就质疑,新的“二美”改制方案有可能不利于工薪阶层的房贷计划,因为房利美房地美很有可能为了补充资本金而提高抵押保证的费用。

当巨人倒下时,最先被压垮的是穷人。

希望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大抵押按揭大怪物早日找到安身之所。

十年伤疤已忘,华尔街又膨胀了?

作者雨佳,就职于中国建投集团。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全部讨论

q6295292020-03-18 18:17

在美国。私有化就是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