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效应说到比特币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7

在价值投资中,最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公司或系统的一种属性,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时,网络对每个用户的价值就会成倍增加。这是一个系统对抗竞争对手的最强护城河之一。下面来看看几个网络的例子:

电话网络

电话是网络效应的早期例子之一。单一的电话是无意义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话开始存在,电话成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而我们可以从数学上推导出,为什么随着使用电话的人越来越多,电话网络的价值会变得呈平方增长,而不仅仅是线性提升。

如果网络上有两部电话或 “节点",它们之间只有一种可能的连接。如果有三部电话(A和B和C),则有三种可能的连接(A到B,A到C,B到C)。如果有四部电话,则有六种可能的连接。如果我们跳到10台电话机,就有45种可能的连接。如果有100部电话,就有4950种可能的连接。

梅特卡夫定律:c = 0.5 * n * (n-1),其中"c"代表连接数,"n"代表节点数,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学过算法的就知道,连接数与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世界上有数十亿部移动电话,它们之间就有千万亿种可能的连接。

支付网络

电话网络里每个节点是相同的,互相都可以连接。但支付网络里有两种不同的节点,一个节点通常不与同类节点相连。网络中可能的连接数等于一类的节点数乘以另一类的节点数。

一个例子是买家和卖家。如果你有2个卖家和4个买家,买家和卖家之间有8个可能的连接。如果你有10个卖家和20个买家,你有200个可能的连接。可能连接数的公式是c = a * b,其中 "c"代表连接数,"a"代表一边的节点数,"b"代表另一边的节点数,

随着用户数量增长到数百万,可能的连接数量也随之达到数万亿,卖家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买家,或者买家为自己想买的东西找到卖家的几率就会增加,即使产品是稀有或小众的。到了某个临界点,网络就变成了 "一站式服务",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东西,这就是它的价值和优势所在,也是小规模的网络难以取代的。美国的易贝和中国的淘宝最早都是通过让超过临界数量的买家和卖家进入其在线平台,使其价值暴增。

快递网络--失败的颠覆

在美国,主要的商业快递网络是UPS和联邦快递FedEx,他俩由于其广泛的基础设施--航运中心、卡车系统和航空公司以及操作它们的训练有素的人员而具有网络效应,这种现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使每个货物的运输成本非常低。

2002年,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公司德国邮政(DPSGY)试图打入利润丰厚的美国市场,收购了DHL,它的规模比UPS和联邦快递都要大,但其网络中心主要在欧洲。 

到了2008年,德国邮政宣布了进军美国的失败。它关闭了包裹运输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它雄心勃勃的试图进入一个由UPS和联邦快递主导的价值600亿美元的市场,历时5年,耗资100亿美元,但它的市场份额始终无法上升到前三,甚至不如美国邮政USPS。

“美国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双头垄断市场。”DHL快递全球首席执行官约翰-穆伦说。“尽管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成为可信的第三选择,但对比UPS和FedEx,DHL缺乏规模、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现实,使我们不可能在经济上可行。”

社交网络--成功的逆袭

网络颠覆成功的例子是Facebook绕过MySpace成为美国领先的社交网络。

MySpace成立于2003年中。它的用户数一度达到1亿多,2007年达到120亿美元的最高估值。此后迅速崩盘。

Facebook成立约半年后的2004年初,在几年内就超过了MySpace,并继续达到了数十亿的月度用户,到目前为止达到了估值超过8000亿美元。他们还收购了Instagram、WhatsApp等其他社交网络。

人们自然会好奇,尽管MySpace有先发优势,但Facebook为什么能够超越Myspace?

第一个原因是,Facebook最初是一个小众网络,Facebook让用户列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而不是匿名,并在一开始让网络专供大学生使用。它迅速在这个小众网络中取得了主导地位。从那里开始,它扩展到了所有人。这有点像二战时盟军的诺曼底登陆,让他们获得了一个立足点,开始扰乱纳粹控制的欧洲西线,Facebook对大学场景的入侵让他们获得了一个立足点,开始扰乱MySpace更广泛的网络。

第二个原因是,MySpace对移动端的布局速度很慢,而Facebook则很快。MySpace的估值峰值是在2007年。这一年,iPhone问世,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这颠覆了很多行业。当年Facebook的估值和MySpace差不多,为150亿美元,并继续成倍增长,而MySpace的估值则迅速崩盘。

《The Price of Tomorrow》的作者杰夫-布斯认为,Facebook的移动战略是他们的 "10倍时刻"。该观点认为,要想让现有网络被破坏,新的竞争对手必须比现有网络好10倍。因为现有网络给在位者提供了如此大的根深蒂固的优势,新网络不能只是好一点,甚至是好两倍,它必须要好一个数量级,才能说服达到临界数量的参与者向它转移。

Facebook的实名制、主导大学场景、迅速适配智能手机的组合拳使得Facebook在网络的病毒式扩散方面比MySpace强10倍以上,从那时开始,差距就无法弥补了。

比特币网络

比特币主要是一种储蓄和支付结算网络。它的算力--哈希率已经创造了历史新高,而很多其他加密货币的哈希率的历史高点还在2018年。

这种高哈希率使得黑客如果想攻击比特币网络是极其昂贵的,这需要能供应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级别的电力,以及满载专用矿机的矿场,这些矿机芯片都是供不应求的。

相比之下,攻击莱特币、比特币现金或其他币种所需的资本要低得多,因此这些币的安全性也要低得多。

很难衡量有多少人使用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或者网络的集中程度,因为一个网络地址不一定对应一个人。大地址往往是数百万用户的托管账户,大用户往往将他们的比特币存储在多个地址中。不过,小地址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加密交易所Coinbase拥有超过4000万用户。保守估计,将所有交易所加在一起,全球的用户数量超过1.2亿。

围绕比特币打造的生态系统

越来越多的公司专门针对比特币开发了各种应用:

Swan Bitcoin是一个比特币定投平台,专注于让小型投资者长期低成本的投资比特币。

Coinkite推出了针对比特币的专用硬件钱包,具有强大的安全功能,适用于专业开发者和企业用户。

Strike Global应用基于比特币协议上的闪电层进行法币的转移支付,这对于完全不关心比特币的人也很有意义。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该应用可以将美元兑换成比特币,通过闪电网络将比特币发送到接收地址,然后将比特币兑换成美元、欧元、日元、稳定币等,同时不会受到比特币本身价格波动的任何影响。

Blockstream为比特币提供了卫星备份,正如其描述的那样,"这是来自太空的比特币区块链。不需要互联网。Blockstream卫星网络24小时免费向全世界广播比特币区块链,保护网络中断,并为没有可靠互联网连接的地区提供使用比特币的机会。

BlockFi推出了比特币信用卡,让用户可以在购物时赚取比特币奖励。

层出不穷的各式应用无时无刻不在加固着比特币网络的护城河。

以太坊的挑战

比特币专注于做好一件事:做一个去中心化和安全的价值存储和支付结算层。以太坊Ethereum并没有为成为价值存储而优化,而是旨在成为一台为大量去中心化应用运行智能合约的世界计算机。在很多人眼中,以太坊是更先进的区块链技术,有足够强大的网络挑战比特币的地位。

市值达到2400亿美元的以太坊,作为无数其他代币的平台,是除了比特币之外目前唯一具有巨大网络效应的区块链协议。

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John Pfeffer在一篇论文《一个机构投资者眼中的加密资产》中 网页链接,解释了为什么以太坊或其上的代币,本身不太可能长期累积很多的货币价值。

那篇论文一直充满争议,但到目前为止,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事情进展确实大部分如文中所写,由于以太坊被广泛应用于高频的稳定币交易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以太坊的交易额几乎翻了三倍,在交易额峰值上超过了比特币,但以太坊的市值却没有以同样的比例增长,依然落后于比特币,还曾短暂的被瑞波币超越。

以太坊作为一个实用的智能协议也具有价值存储的属性,目前比特币和以太坊在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中共同占据主导地位,但如果以太坊相对于比特币不是10倍的优势,那么超越比特币的机会就很渺茫。

 $Facebook(FB)$   $eBay(EBAY)$   $联邦快递(FDX)$  

 @刘志超  

全部讨论

2021-04-07 01:37

比特币开创了web3.0互联网金融,你能想象只需要3个程序员就能维护一家银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