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致富(1)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一年多没写点东西了,趁着五一,我也来思维劳动一把。

七年前接触股票、四年前接触期货和数字货币,市场给了我太多超凡的体验,有过一个月资产翻3倍的疯狂,也有一星期就亏掉一年收入的绝望,天堂和地狱,虽身未至,但我的情绪早已到过了,总算现在已经能很平静的应对市场的波澜。

金钱对我意味着什么?社会的财富到底以何种机制来分配?何谓投资的第一性原理?优秀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转个不停,有趣的是当我感觉到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贴近客观实际时,账户总能以真金白银的形式来回馈我。当我理解错误,惩罚也简单粗暴。搭设框架、了解细节,这种一步步摸索不断接近真相的感觉让我觉得快乐,过程和结果难得如此和谐的统一在了一起。现在我想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权且把这个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以观后效。

                                               一、金钱的意义

虽然赤裸裸的谈钱显得很俗,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对钱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是我们赚钱的逻辑基础,也能防止日后在赚钱的路上失控。

长期来看,我们对钱的态度,将决定我们对钱的掌控力以及我们以什么方式赚钱。

对大部分人来说,钱能增加选择的机会,某种程度上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变得简单而丰富,我们可以去想去的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有助于增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

我觉得金钱最大的意义其实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而反过来理解可能更重要“金钱即是时间”

作为物资的一般等价物,钱更像是一个工具或者一个帮手,只要调度得当,在一个相同的时空内它可以完成你觉得繁琐、不感兴趣、不擅长的事情,它会比个体的挣钱效率更高,因为它不用休息。学会合理的花钱以节省时间,这是正确使用金钱的第一步,其次才是掌握合理的投资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对人生产生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大。但我依然认为不能对钱给予过高的期望,认为有了钱就万事大吉其实是一种短视和无知的表现。人应该有金钱之上的追求,与别人间的情感维系、内心的安宁平和、基于人性尊严的价值认同感,这些都是金钱无法给予的。

现代社会的财富分配方式决定了财富的增加,是对做正确的事情的一种回馈。把对金钱的得失心扔掉,管理好内心对钱的强烈欲望,坚持做对的事情、并力求把事情做对,财富的增加将会水到渠成。

                                                         二、财富分配

现实总是很残酷,这个世界的财富分配逻辑并不会因个体的喜怒哀乐而改变。

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想要靠自己加班加点的干活换一个美好生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教育、医疗的巨大成本足以抵消任何的辛勤劳动。

不同于农业和工业时代,如今资本已经足够充盈,充盈到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做到迅速配满产能,而资本总是要利润最大化 ,这就导致资本需要做选择。有选择就有对比,所以资本必然会流向效率更高的行业、流向更有效率的个体。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耕国家,重农轻商的意识好像已经永久的镌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了。从情理上讲,我们更容易接受按劳分配的方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上对金融从业者、演员、运动员等职业的高收入感到很愤怒,在按劳分配的社会,差距是不可能这么大的。

个体在经济中的效率很难量化,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在经济体系中,哪些行业最容易被替代或者最不容易被替代,在某一个行业中,哪些个体最容易被替代或者最不容易被替代。高效率、差异化,财富似乎总是会往这个方向流动。

一个造手机的公司、一家饭店倒了,立马能再建很多个一模一样的,几乎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一家银行倒了,却很可能导致很多企业破产,这背后牵涉的社会个体又有多少。制造业中的标准化岗位,太容易被模仿,即便再努力也不太可能造出很大的差异。而职业运动员、演员却自带巨大的差异属性,因为个体的相貌、性格、甚至经历本身就极不同,何况还要经过很多年的刻意训练才能在行业立足。即便詹姆斯、库里创造了近10年最激动人心的篮球瞬间,但依然无法取代乔丹、科比的影响力;即便德约科维奇如日中天,网球迷还是难忘费天王的儒雅从容;肖战再火,也还是有很多迷妹在缅怀张国荣。

社会的发展、财富分配是效率导向的,差异化能提供巨大的效率,因为在细分领域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一样的事情。

不得不说,财富跟文化一样都是需要传承的,很多时候财富的积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某个程度。当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不利的处境,又应该如何破局呢?与其强调木桶效应、补短板,不如坚持领头羊效应,聚焦在自己的能力圈,充分开发自己的某个长处。

曾经看过一本叫大国博弈的书,书里提到一个现象,说为什么亚洲人普便更勤劳更聪明工作时间更长,相比欧美却生活质量低很多呢?其中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亚洲的历史太长,文化传承的更好,群体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并且社会对特立独行的人给予的压力较大。这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大家选择趋于相同,进而导致亚洲整个经济体系的产业链太过狭窄,基本上就集中在低-中端制造业,而军工、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金融投资、文化娱乐等产业基本上没有完整的或者说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链,绝大多数人只能挤在这制造业的一亩三分地竞争,而高附加值的行业鲜有人涉足,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教育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我想这可能是未来需要刻意去重视的地方,不然一代一代只能继续在这个无聊的内卷游戏中耗费生命。

(未完待续)

注:微信公众号dongkaier1同时发布,您的反馈交流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