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2回复:0喜欢:10

燕云研报之六:欧普泰(最新版)


欧普泰是国内光伏检测行业龙头公司,是光伏检测行业中唯一一家集硬件和软件为一体的企业,属于新质生产力中的人工智能+:AI光伏检测。
一、 光伏产品终检外观AI大模型
公司研发成功光伏产品终检外观AI大模型,属于AI带来的新应用场景,在原来的产品基础上实现了大升级,涵盖电池片、电池串、组件的AI检测,帮光伏厂实现减员和提升产品品质两大目标。产品性能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已有两家头部企业(隆基晶澳)在批量推广使用,多家客户已开始试用,预期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在传统的光伏产品检测领域(光伏检测设备+视觉缺陷系统),公司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客户涵盖众多业内头部企业。
2021年光伏组件检测设备方面,公司的全球市占率达到43.44%,国内市占率更是高达53.22%;同年公司的电池串检测设备全球市占率约为25%,国内市占率约为32.77%。组件检测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中,欧普泰为唯一一家独立上市企业,且在跟友商的技术指标对比中占优。
同时,公司的优势在于,公司的设备/AI大模型的兼容性很强,可以涵盖所有的光伏形态,包括PERC、Topcon、HJT、IBC、BIPV、钙钛矿等各种技术的电池片,可应对未来光伏行业的技术革命。
公司目前针对头部企业的存量设备进行软硬件的AI智能化升级改造,给部分企业提供AI智能工厂改造,正好踩中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风口。
二、光伏电站的整体检测和运维(无人机自动运维系统)
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电站检测以无人机红外检测和人工EL抽检这两种模式为主,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这两种检测模式已无法满足电站端的需求。
公司用两年多时间研发成功无人机检测+数据AI分析云平台自动运维系统,填补了市场空白,能有效帮助客户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同时对电站的健康度进行预警和管理,能帮助业主提升发电效率2-4%。
这一巡检流程主要分为以下8个步骤:航测地图建模、标记组件位置信息、航线规划、自主巡检、数据传输云储存、AI分析识别缺陷、一键生成报告、导航消缺。
人工巡检效率低,而且无法满足渔光、山地、海上等特殊场景的检测,还存在准确率低、漏检等情况,更不能做到定位消缺,而公司的AI运维系统可以完美地解决以上问题。
效率方面,人工巡检一天约能巡检0.2MW组件,而无人机一天可以巡检10-20MW,运维效率优势显著。
场景方面,公司产品可以实现光伏电站场景全覆盖,越复杂的场景、人工拍摄无法完成的场景、越大的容量,公司产品体现的优势也越大。
跟市场上已经存在的那些无人机红外检测进行比对,公司存在以下核心优势:
1、 无人机+EL相机填补了市场空白,可以实现暗光拍照、自动对焦,可与无人机飞控系统集成,可实现实时图传、远程操控等功能,且成像效果优异。
2. 绝大多数无人机红外检测企业仅能提供外观与红外图像并据此进行粗略判断,具体情况仍需人工察看;而公司可提供红外和EL的AI自动识别分析缺陷功能,并针对AI已识别的缺陷为客户提供可见光、红外、EL三光图像,方便客户从三个维度对人工识别的缺陷进行二次确认,进一步确保缺陷分析的精确性。
3、 云平台可创建与电站实际编码一致的数字孪生二维电子地图。相较于市场上目前只能编号到组串,公司的电子地图编号精确到组件,且电子地图带GPS定位,解决了业内难以精确定位到组件的难题。
4、 自动生成报告,可预览,可下载,节省了客户写报告的时间。
5、 导航消缺,通过移动端APP的实时定位功能引导操作人员至缺陷具体位置进行作业,解决了市场消缺难的问题。
6、 该检测业务已获得CNAS权威认证。
传统认知中,光伏电站要运行数年后才会出现大面积缺陷问题,依靠公司的无人机运维检测系统,已发现多个刚建1-2年的年轻电站,甚至刚新建完成的电站,存在大量的隐裂和破片的缺陷,为业主方帮了大忙。
欧普泰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它的运维系统,公司产品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随着数据量越来越丰富,利用大数据模型,还可以实现对电站端的健康情况及发电情况进行预测、预警和管理,尽可能地保障电站安全和电站效益。
产品目前处于前期宣导和市场培养、提升客户认知的阶段,订单量暂时还不大,公司预测电站端的检测/运维收入将在2024年第二季度后逐步体现。
整体来看,电站检测业务较组件检测的市场规模更大,预期每年有20-30%的需求增长。
三、工业机器人
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包含上电工装的自动安装与完成IV检测、绝缘耐压测试、EL检测之后工装的自动拆卸,以及工装缓存系统、工装回流线、工装及工装电阻检测系统,帮助客户做到完全无人化,同时降本增效。
在该领域,相较于友商,公司提供了自研的整套解决方案,利用AI技术进行的视觉引导实现工装成功率居行业领先地位,除晶澳批量使用之外,已经有多家客户在洽谈中。
四、 智慧能源
公司最近新设控股子公司欧普泰智慧能源,主营业务为小型家用光伏储能设备,提供小功率家用设备的一体化改造方案及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能源的智能监控,提高光伏能源使用效率;主要面向国内外小型光伏储能一体化产品应用,针对小功率电气产品的光伏储能改造,满足绿色环保的低碳需求。
五、出海
公司境外客户的营收占比约7%左右,增长趋势明确。
组件端检测设备随国内客户在海外建厂而外销,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欧洲和美国等地区。
电站端检测/运维,公司在积极拓展和布局海外项目,针对全球市场进行推广。
总体上,公司在积极融入全球光伏产业体系,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渐次攻城掠地,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的增量。
对于东南亚拉美等国,技工的素质通常远远比不上我国,人工巡检模式下漏检、误检的可能性和比例大增,而欧美诸国的问题是人工成本高企,这些国家的光伏电站客观上对公司的产品存在较大需求。
六、远期展望
公司表示,无人机AI检测和运维业务,将在成熟阶段考虑拓展至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等应用场景。
七、行业定位和常见问题
市场上的欧普泰投资者,通常把它归为光伏板块,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
它是人工智能+检测行业,检测的对象是光伏组件产品和光伏电站,跟光伏相关,但并不是光伏产业,而是不折不扣的人工智能+,属于AI给光伏检测行业赋能。
大多数投资者还存在一个疑问,今年光伏企业业绩普遍下降,是否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光伏厂商短期业绩下行,跟存量和新增的光伏电站检测需求间没有任何对应关系。
光伏产品短期内供过于求导致单价下跌,厂商业绩变脸,但下游的光伏电站呢?该检测还是得检测,对于检测的需求并不会减少,出于向运营要业绩的角度,电站对于智能化检测和运维的需求甚至会比以前更高。另一个角度看,光伏组件单价下跌,而电价基本保持不变的形势下,组件单价下跌对于下游客户新建电站来说反而是不小的利好,同样的营收之下,成本低了,利润不就相应高了?
即使对于光伏组件而言,也不存在厂商亏钱就跳过组件检测环节的可能性。
八、公司业绩
2023年年报显示,跟去年同期相比,营收增长35.42%,扣非净利润增长28.07%,增长强劲。
公司净资产连续四年实现大幅增长:2020年净资产4117万;2021年净资产1.33亿,2022年净资产2.94亿,2023年净资产3.14亿。
随着光伏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连续高成长。
公司预计:
1. 组件检测方面,2024年的营收和利润会较上年小幅增长;
2. 电站检测业务一季度已经全面开展并实现了部分收入,预计较去年有大幅增长,今年将实现目标收入;
3. 电站运维业务,将在6月份发布产品,在三季度投放试用,第四季度体现业绩。
九、技术面
目前股价处于底部区域,成交明显缩量,公司股东人数大幅缩减,筹码日趋集中。
十、公司估值
1. 光伏组件检测:
因为A股没有可以完全对标的公司,我们只能拿同是做视觉缺陷的几家小盘股公司来对照分析:
天准科技,市值69亿,市盈率33倍。矩子科技,市值49亿,市盈率54倍。
我们保守预测公司24年在组件产品检测方面的扣非净利润跟去年大致持平或略有增长,约为2500-3000万,以30倍市盈率估算,在光伏组件产品检测这一块,合理估值约为7.5亿+。
2. 无人机运维电站检测系统:
这是全新的项目,A股市场找不到对标公司,我们只能基于公司目前提供的一些数字进行粗线条的推算:
公司表示,电站的检测和运维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年按每GW满配收取2000万的费用,之后的四年内以年费的形式收取,公司没有讲年费的具体金额,但提到了五年内平均每年的费用不超过1000万元,那我们假定每年的服务费是200万好了,这样五年的总费用是2000+4x200=2800万,摊到每年的平均收入就是每GW实现营收560万。
我国目前的光伏装机存量是560GW,按五年内总共取得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计,公司每年可新增营收560x10%x560万=3.1亿。
如果出海战略成功,那在全球光伏装机存量1180+GW的背景下,营收有望在3亿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按20%的净利率计,每年新增净利润有望达到6000万+。
按30倍市盈率计算,这部分可以提升估值约18亿。
以上是非常保守的估算,假想的是五年内只接到10%的市场份额,接下来,让我们畅想一下更有可能接近现实的数字。假设四年内每年平均接到5%的市场份额(4年累计20%),那么每年收到的首次配置费+年服务费大约(只是大约,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搞得太精确)是:
560x5%x(2000+200)万=6.16亿
按20%净利率计,每年可新增净利润1.2亿。
按30倍市盈率计算,可提升公司估值约36亿。
3. 工业机器人,暂忽略不计。
4. 光伏储能设备,暂忽略不计。
公司前期研发已经基本完成,后续以销售和管理费用为主,进入收获阶段。预期今年业绩有提升,2025年会有爆发性增长(公司自述,光伏企业结算周期偏长,通常发货一年后完成验收和结算)。
综上,公司2024-2025年度的近期估值保守算法为7.5+18=25.5亿,乐观一点的算法为7.5+36=43.5亿。
公司目前市值6.1亿,股价存在较大的向上空间。
以上内容除估值部分之外,皆来自公司不同渠道权威发布。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