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这个世界上,至理的名言,都是极其朴实无华的遵循着基本的客观规律的。只是,大多需要你去经历“沉舟侧畔千帆过”“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后,才能真的明白它、觉悟它,重新又回到“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关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这句话是在刚接触到“巴菲特系列丛书”的时候,就看到过的,事实上这句话只要在关于“巴菲特投资类”的书籍里都会出现这句话,只是很少有作者去把它重点展开。今天,本着遵循基本的客观规律去展开这句话,慢慢延伸出价值投资的“万重山”。

      在展开之前,首先可以用简单粗暴的大白话去回答两个问题,以便铺垫(精准解释直接找度娘):

问题一:股票是什么?答:股票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凭证。说白一点就是一家公司100%的股权,你有多少股权比例对应的股票股数,就有多少对应的所有权。

问题二:公司为什么要上市?答:假如你有一家公司,现在因为想扩张事业版图缺钱要融资、因为想资本运作上市圈钱、因为想提升知名度、因为想更容易贷款.....无论你想干嘛,总之要你把公司的股权分割一部分出去总得换点儿什么回来。反正好处多多,当然坏处也是有的。

      言归主题,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现在,假如你手上有点闲钱,想搞点生意做,但是自己又没有时间,那么就投资吧,投资什么呢?投资买下一家公司吧,然后发现买下整家公司买不起,那就买下一部分股权(股票)吧,那么遵循着基本的客观规律,你肯定会有几个问题要思考:

第一、公司做的是什么业务、提供的是什么服务、卖的什么产品?

第二、公司现在赚不赚钱,投资回报是多少,有多少欠债?

第三、公司目前干的事情未来还赚不赚钱,有没有前景?

第四、如果我要买下它现在的价格贵不贵?

      那么,精明如你,肯定是要经过基本的调查然后找到让你安心的答案才会去投资的对吧!可是,股市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它神奇在哪里呢?在股市里你会发现他们大脑里想的不是上面的四个基本的问题,而是:一个坐地铁的去教一个坐劳斯莱斯的怎么投资做生意;会有人拿着确定性极高的货币去换那种没有一点儿确定性的资产、并且还是溢价交换;更会有人拿着货币去赌那种所谓技术分析的K线图是上还是下,尽管它的胜率连赌大小的概率都不如。可笑吧?在美国约200年、中国约30年的股市历史上,这种可笑的事情,几乎每一个交易日都会发生,从未断绝!诚如巴菲特说的——“他们宁愿死,都不愿意去思考”。也对,连死都不愿意去思考的问题,那还会在乎钱呢。

      我们接着说上面的四个问题。当你开始思考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那么就明白了巴菲特说的投资成功的基石之一“能力圈”:懂企业。懂企业,三个字,重点在懂。要弄懂一个企业是很难的,特别是像上市公司这种规模很大的企业。组织框架、部门结构,商业模式,根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你要去了解它,通过财报研报、新闻、经验、技术等等各种渠道和工具。如果你还不太懂它,那么最起码你要了解它,如果你连了解都做不到,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考虑后面的问题呢。——所以,要学习的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

      当你在思考第二个问题的时候,那么你就会明白巴菲特从“捡烟蒂”到“只买优秀”的转变了,并且也能体会到他为什么能够“夜夜安眠”。公司赚不赚钱与投资回报,这是一个程度和比率的问题,需要去对比的。为什么要对比,因为作为一个稍微正常的人,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和不确定性的因素下,投资10万赚3万和投资10万赚2万你应该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所以,要学习的第二个最基本的问题是:看懂财务会计报告,学会财务分析,最好通过财务分析得出点定性的东西。事实上,一家公司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以及做的怎么样,都会隐藏在这些数字的背后,你只要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如果你知道基本的客观规律和常识,就会发现,数字,其实是说不了谎的!比如,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是为了更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公司的客观规律如同人性的客观规律:只要赚钱,什么都好说。只有不赚钱的公司才会想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歪心思。这时你就明白了“一只蟑螂”为什么让巴菲特那么恶心了。

      当你在思考第三个问题的时候,那么你就会明白巴菲特说的“广袤的田野”“美丽坚固的城堡”“睿智的管家”“宽广的护城河”,以及为什么要对宏观经济、大盘指数、央行动向“视而不见”了。判断一个行业、一家公司未来的前景,完全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了。如果暂时没有商业的敏感,趋势的嗅觉,管理的经验,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先把自己的“刀”给磨好——比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SWOT。事实上,投资最安全、回报最好的时间,是在行业生命周期形成竞争格局的成长后期和成熟期。“后知后觉”虽然没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却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确定性。比如2015年之后的格力茅台,比如,现在....

      当你在思考第四个问题的时候,那么你就会明白巴菲特说的另外一个投资成功的基石:“安全边际”,同时也会想起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市场先生”这一伟大的寓言故事。我们买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去衡量它的价值和手上货币价值的差距,如果有便宜可图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们今天手中的1万块钱具备等值大约的购买力,在明年的今天,即使战争、瘟疫、通货膨胀依然有很高的确定性还具有等值大约的购买力。但是,资产却并不是的,明天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资产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排除短期运气的成份,拉长时间窗口长期来看,我们在把货币换成资产的时候,不仅要承担资产不确定的风险,还要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更要承担未来各种无法预料的风险,那么自然地会要求有便宜可图才甘愿冒风险。如此简单的常识性道理,但是在股市这个神奇的地方,用确定性的1万块钱,去交换确定性不如货币的大约六、七千块资产还要承担各种风险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他们还“络绎不绝”。不得不再次感叹股市的神奇!——所以,要学习的另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估值!估值、估值,估计的价值,估值是一门艺术,并非科学。就像巴菲特说的,你无须知道一个人的确切体重就能判断出他是不是一个胖子。诚然,我们必须达到如巴菲特那样懂一个企业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到判断一个企业到底“胖不胖”,但是他却给我们提供了12条“估值手册”以及唯一合理的标准——现金流折现。

      行文至此,书不尽言:当你开始信仰“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时候,就会开始信仰“巴菲特之道”,就会明白巴菲特说的“只要是投资,都应当是价值投资”。

      总会有质疑的声音:不提“巴菲特之道”就难道不是价值投资了吗?几乎所有市面上的书籍只要说到“价值投资”就必提“股神巴菲特”,好像不提“巴菲特之道”就不能做投资了,就不是“价值投资”了一样。事实上,巴菲特本人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关于价值投资的书,只是在每年都会给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写一封信,偶尔去大学客串下讲讲理念,仅此而已。而且,巴菲特也并非“股神”,神是不会错的。但是巴菲特不仅会犯错,还经常性的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光他自己公开坦言的“非受迫性失误”就非常之多。那么,为什么大家还称呼他为“股神”,只要是价值投资言必称“巴菲特之道”呢?因为两点:第一经验;第二知错认错改错。所谓经验,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在投资的领域,你经历过的事情他都经历过,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也经历过。无论是股票、股指、债券、基金、期货、衍生品等其他一些投资工具,他都投资过,几乎是一个全能型的多面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没做过的。而“巴菲特之道”正是他知错认错改错后的产物——成功之道!或者说“总结经验教训而后走向成功的道理”,这些都是他本人用真金白银经历教训之后得出来的“金玉良言”。推崇巴菲特不仅仅是推崇他的思想,更是推崇他对人和商业都遵循着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洞悉与把握,我把这种能力叫做“进化”。事实上,“巴菲特之道”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你若愿意,叫李菲特之道、张菲特之道或者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只是一个名称,仅此而已。“巴菲特之道”和“截拳道”、“毛泽东思想”一样,它们是一种伟大的思维,是道!是觉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法则之后的认知!

        学习“巴菲特之道”就是拿他的真金白银“捡”现成的成功之学。当然总会有人非要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修炼自己的“道”,这是客观规律不可思议,但是“修炼”到最后,你会恍然发现,还是没有绕开“巴菲特之道”。

        所谓“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术可求”。巴菲特在“术”的方面讲的多不多呢?“术”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术”,学术、技术。既然是投资,自然离不开财务技术。事实上巴菲特关于“术”方面的应用讲的也是非常全面的,比如:权益报酬率、财务杠杆、留存利润、EBITDA、资本支出、内在价值等。只是讲的非常简单直接,没有那种非常啰嗦的展开:为什么这样,这样是怎么来的诸如此类。在股吧有这样一个谚语:“字越少,事越大”,“字越少,事越重要”。同一个道理,越是朴实无华的简单,就越是至理的名言!

       最后,用段永平在《穿过迷雾》的序言结尾:“总而言之,在投资里,能说的老巴都说过了,我没见过谁能比他说得更简单明了!”

补充回顾:(段永平《序》)

       老巴股东信里讲的东西无非就两个:一个是“做对的事情”,就是去找好公司,关注公司长远的未来;另一个是“如何把事情做对”,就是如何找到好公司,如何看到公司的未来。

       第一个问题其实就一句话,非常典型的“大道至简”,但非常难,绝大多数人在这点上过不去,所以才会过于关注市场。第二个问题,是每个人的能力圈问题,做投资,每个人都该找自己能搞懂的好企业。老巴懂的我经常不懂,我懂的老巴也可能不懂。......对于能看懂他的东西的人来说,这些已经足够好了;对于那些看不懂的人来说,其实就算详细讲解也是没什么用的。

                         ———— 行文3850字,2021年4月21日随手小记,耗时约4小时。

全部讨论

2021-08-12 15:49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