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中小银行落实“五篇大文章”要走差异化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新华财经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吴丛司)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后,相关内容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五篇大文章”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强调要完善机构定位,中小金融机构要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中小银行如何将“五篇大文章”落到实处?如何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小银行在落实“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不一定强求面面俱到,可以结合自身禀赋优势进行特色化经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新华财经:中小银行落实“五篇大文章”面临哪些难点?

王剑“五篇大文章”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后的科学研判,都是针对眼下较为紧迫的发展任务。

科技金融有助于支持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助力解决先进技术领域的关键问题。因此,需要鼓励更多金融资源有效地流向科技企业。目前,中小银行在科技金融方面已有不少实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中小银行缺乏足够的人才队伍来准确评估专业领域的企业价值;中小银行的多元金融牌照一般较少,在投贷联动的过程中面临股权投资等限制问题。

绿色金融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并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据人民银行统计,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中小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业务经验相对缺乏,人才队伍配备也比较滞后,使其对绿色金融的理解不够深入,相关业务机制的建设也较为滞后。

普惠金融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契合我国全面小康之后的发展任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贷款余额达到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2023年末六大国有银行普惠贷款余额占全部普惠贷款余额的39.8%,同比增速为34.6%,明显超过其他银行的普惠贷款增速。我们认为,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大型商业银行科技实体较强,可以依靠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而中小银行科技实力相对薄弱,更多依赖传统的“人海战术”,单个员工的产出存在上限,也受限于员工招聘、培养等周期,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二是大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明显低于中小银行,给中小银行展业带来较大压力。

养老金融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中小银行在养老金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对线下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在线上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手机银行等。不过,从总体来看,中小银行目前能提供的养老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还较为简单,缺乏综合化的服务能力。此外,中小银行在开展相关业务的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较小,比如首批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的试点银行以大中型银行为主。

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底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我们认为,中小银行发展数字金融主要面临成本问题。由于数字化领域存在明显的规模效应,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体量较小、产出投入低,限制了其数字化转型进程。此外,大量中小银行所处地区难以吸引科技人才。对此,中小银行可以与大型银行、科技公司、政府部门等加强合作交流,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来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

整体来看,中小银行业务仍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在落实“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面临业务转型带来的新问题。比如,要进一步服务科技、绿色等新兴产业,扩大普惠业务规模,增加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业务投入等。这些都对中小银行的专业化经营能力、风险控制水平、科技系统投入、员工组织管理等带来挑战。我们认为,中小银行落实“五篇大文章”不一定强求面面俱到,可以结合自身禀赋优势进行特色化经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也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的要求。

新华财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发展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王剑:金融业的发展始终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因此把握实体经济需求变化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老产业发生交替和升降,经济结构转型的重点是培养新质生产力,这将成为银行未来主要的新增需求来源。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新兴产业以创新驱动,发展风险相对更高,且新兴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普遍缺乏抵押品,传统信贷业务难以满足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这意味着中小银行面临的金融服务需求发生了变化。其次,中小银行需要尽快创新业务模式,探索投贷联动、资产管理等业务,来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

在加快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中小银行将迎来新的客群需求。在银行业务流程、内部赋能等方面,中小银行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业务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的生产力,降低服务客户的成本,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那些能够抓住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发展需求,建立特色化经营机制,并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数字化转型推动业务效率提升的中小银行,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新华财经:当前,我国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明显提速,但合并重组并不意味着沉疴顽疾的破除。您如何判断中小银行未来发展态势?

王剑:过去十几年,除国有行、股份行外的中小银行总资产在银行业总资产的占比不断提升,中小银行对于提高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深化金融服务层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也有少部分中小银行在前期积累了一些风险,如盈利能力弱、风险敞口大、公司治理不健全等,部分地区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来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使得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明显提速。

尽管少部分中小银行存在风险,但整体可控。从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中披露的最新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来看,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高风险机构数量及其占比较2018年明显降低,高风险银行数量降至337家,占银行总数的8.4%,资产规模6.63万亿元,资产规模占比1.72%,整体影响可控。

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实现净利润总额2931亿元、2388亿元,同比均增长14.8%。2023年末城商行不良贷款率1.7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5%,同比上升超过3个百分点。农商行整体资产质量压力相对大一些,但较最差时期也有所改善。2023年末农商行不良贷款率3.34%,较2018年二季度末峰值下降0.9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34%,较2020年二季度末最低值回升16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五篇大文章”为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中小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遇。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客户需求变化,中小银行本身也需要“相时而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调整业务模式,以便更好地抓住业务机会,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

编辑:刘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