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龙头本色,谁与争锋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读22年年报:

收入189亿,同比增长47 %;

扣非净利14.4亿,同比下降32.5 %;

毛利率:15.6 %,去年25 %,同比下降38 %;

扣非净利率7.6 %,同比去年16 %,下降50 %;

应收应付库存与营收对比,比较正常;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26亿,长期的储备原材料,以应付原料涨价,这块现金流从没好过,但也为企业增强了原料抗风险能力;

净资产140亿,同比增长15 %(来自于利润和转债);

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共30亿,占净资产21 %,算不上重资产企业。

R O E:12.3 %,由于原料大幅上涨导致,随着原料波动平稳下降,预计净利润率从9 %恢复到13 %左右,应该没问题,这样R O E仍可恢复到20 %左右,这个实现应该不难;

分季度看,前三季均保持扣非净利率9.5 %,最后一季则为0 %,可推测前三季随原材料涨价而涨价,有部分成本转嫁给了客户,最后一季因高价原料库存未消化完,而产品售价已随原料下降而降低,导致0利润。

说明公司不具有定价能力,同行竟争非常激烈,行业整体产能过剩。

9 %的净利率是公司十几年来最低的一年,而原料波动总是几年会来一次,以往公司都能适当转嫁成本,所以9 %的净利率,说明了公司定价权进一步由于竞争而削弱了,我想未来公司10 %-13%的净利率将是常态。

由于同行技术的提升,产能的扩张,公司基本已经只剩了规模优势而无定价权,技术门槛已被打破,(这个认识有待商榷,可能公司还是有技术优势的),从赚钱的角度来看,公司的规模技术优势很难长期保持,一旦行业增速下降就变得负重低效企业了,属于差的生意。公司在未来两年内,因行业仍处高速增长,扩张期还可有业绩恢复增长,随着行业降速,必然走上重资产而少利润的平庸企业之路,因此该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应清仓。

未来有几个关注点:1:自身及与同行的毛净利率对比;2:市占率能否保持;3:行业增速是否降速。

再来看下福斯特的现有及未来的产能情况:

福斯特22年胶膜销售13.2亿平米,胶膜营收168亿元,即12.7元/平米,产能利用率达93 %,(说明有必要扩产)市占率保持不变,预计23年底设计产能在25亿平米,可封装260 G W,公司认为:扩产能,保50 %以上的市占率,即保持规模优势,同时产品结构优化,发展海外巿场,扩大在泰在越的产能,保持海外市占率,紧跟下游客户的产品创新而相应研发,要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这么看来,管理层也认为公司的主要优势是研发创新能力和规模优势及成本管控能力,这点我认同,根据后面同行数据,目前公司在这点上还是比较突出的。

背板销量1.23亿平米,同比增长80 %,收入13.4亿,占总收入7 %。其他新产品如电子感光膜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4 %,毛利率20.5 %,增长4 %,增长保持同比持平,这个膜在P C B产业链中属于国产替代和行业空间在不断扩大的两个逻辑当中,具有确定性的前景。功能膜即铅塑复合膜, R O支撑膜都有新的增长。这些是未来增长的重要补充,这个看后续发展,目前几乎可忽略。

行业增长方面:22年新增光伏装机量230 G W,相当于新增光膜20亿平米,预计2030年新增450 G W,即复合增速10 %,这应该表现为前高后低的增速,因此公司近两年发展可看,未来未必好。

公司22年研发费用化投入6.5亿,占营收3.4 %,处于行业绝对领先。

光伏膜在产业链的产品寿命和光效上起重要作用,但其成本在整个光伏板中微乎其微。因此公司一贯的策略是:

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保持超级占有率,对客户形成品牌依赖,再利用规模成本优势打击对手。(因为整体光伏高速发展,技术大致都掌握了,导致了各同行纷纷扩产能,目前可能处于白热化,又一个行业洗牌阶段了)。

还是要说,公司具有的护城河还在起作用,在对手的不断攻击下,在技术上规模上,护城河在变浅。公司也在专业领域内尽量开辟第二战线,在做对的事情。

总之公司商业模式不好,竞争力在削弱,但管理层非常优秀,这两年可以因规模扩张而保持增长,两三年后必须要看新的增长点有没有规模量化,这个过程可以预见:为保持适当的增长而投入了大量的资本,这就是 to B企业靠规模技术领先的最后的宿命。

这类企业在行业高速发展期,因公司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并不断扩产能,保持绝对的技术研发,处于绝对领先,这个价段是可以持有的,鉴于行业特征,待上涨到合理价格后再透支一两年即可清仓。

根据光伏膜11元/平米预计(去年平均12.7元/平米),在22年13.2亿平米基础上复合年均增长25 %,即24年达到20.6亿平米(这个产能有可能23年就达到也可能,保守算两年达到),即25亿平米的产能的82 %,即可得到营收227亿元,若净利率10–13 %,则净利22.7亿–30亿,其它膜同比预增年均30 %,则达到营收35亿,按净利率13 %算,即净利4.5亿,合计24年净利27.5–34.5亿元,25倍算,则市值为700–860亿,若年均收益率达25 %,则23年初448亿—550亿可买入,即24–30元可买入,离今天33元的股价还需下跌10 %,也就是说现在的价格很有吸引力了。

接着往下看且与同行对比着看下:

深圳燃气22年度数据:斯威克22年营收63亿,同比增长65 %,净利2.2亿,净利率3.5 %,与福斯特9%对比少5.5 %,营收约等于福斯特的三分之一,增速较快,说明下游客户在高速扩张,高速扩张期扩产能抢市占率又要比拼资金实力,技术实力,成本管控能力,这点福斯特远优于第二三名。(斯威克2 2年前三季度净利率7.8 %,福斯特12.5%,分季度或整年度净利率均相差约5%。)。

22年前三季度海优新材应收账期3.3个月,扣非净利率3 %,毛利率9.27 %,福斯特2.6个月,扣非净剩率10.6 %,毛利率19.4 %,从竞争力,绩效比及强势地位来看,福斯特第一,威斯克第二,海优第三,这个行业苦哈哈,第二第三更难做。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光伏装机4.3 G W,同比增长33.7 %。

说明未来两年还可以吃一波行业增长的红利,福斯特在这个充满竟争的行业里,由于管理者非常优秀,一直在积极发展第二增长点,且做的都是同一护城河里的事,所以从行业,从企业优势,从管理者水平,可以相信未来几年的公司是无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