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免税业务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6喜欢:6

上海机场:免税业务

原创 公众号:上角里 9月22日

目前,国人购买的免税商品,主要是进口商品,当前这些进口品牌商品在国人心智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消费能力提升、品牌认可度高的前提下,国人开始更多消费这些进口品牌。

购买进口商品的主要渠道有以下三种:

一是免税店,包括机场免税店、离岛免税店、机上免税、边境免税店、外轮供应免税店、客运站免税店、火车站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市内免税店、邮轮免税店等类型,其中机场免税店和离岛免税是主要购物渠道,市内免税店在政策的指引下也将迎来更快的发展。

税率:免税店销售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口环节税(增值税和消费税),销售的国产商品实行退(免)税(增值税、消费税)。

额度:当前口岸进境的免税购物总额度是8000元人民币,其中包括5000元人民币的境外免税购物额度。在购物数量上也有限制,比如烟不超过2条(合计不超过400支),酒不超过2瓶(合计不超过1.5升),婴儿配方奶粉应符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第152号令〕的要求,限购4件且合计重量不超过5千克。

离岛免税, 2020年6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将离岛免税额度由3万提高到10万,部分商品单次购物数量也有所增加。

二是跨境电商,主要有速卖通、亚马逊、eBay、洋码头、天猫国际、苏宁云商海外购、网易考拉海购、顺丰海淘等网络平台。

税率:在额度限值以内,当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额度: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26000元。

三是一般贸易,主要是各种有税零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

税率:按国家规定,征收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在上述三种渠道中,免税店的商品价格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在进出境的情况下才能购买免税商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乘飞机出境的需求一直在增加,给机场免税店带来了更多高价值客户,具体可参考下图数据:

随着国人出境游的增加,2017-2019年浦东机场、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的免税商品销售都大幅增长,这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是:机场提供的免税商品相对其他渠道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人们会主动、充分利用一年中为数不多的一次或几次进出境机会,购买他们想要的免税商品

如果未来国人依然有搭乘飞机进出境的需求,只要机场提供的免税商品具备价格优势,机场依然会是人们购买免税商品的主要渠道之一。

但是,国内免税政策以及免税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都会对机场的免税业务产生影响。

随着免税专营政策的变化,中国中免利用政策窗口期采取了一些列动作加固自己在国内免税市场一哥的地位:

•集团公司获得海免51%的股权,深耕海南离岛免税市场。

•上市公司收购日上中国、日上上海51%股权、拿下大兴机场免税店经营合同,掌控了国内核心枢纽机场的免税店经营权。

•青岛、厦门、大连、北京、上海这五个城市的市内免税店相继开业,布局了核心城市的市内免税店。

•香港机场免税店实现收入同比增长,香港市内免税店顺利开业,柬中免营收、 利润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海外市场持续发展。

线上免税业务成立新零售事业部,加速推动重点机场线上预订业务,北京、上海、杭州、海南、西安、广州等免税店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

通过上述动作,中国中免俨然已经成为国内免税市场的绝对龙头,按照其年报的说法,中国中免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柬埔寨设立涵盖机场、机上、边境、外轮供应、客运站、火车站、外交人员、邮轮和市内九大类型的200多家免税店,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免税物流配送体系。

免税牌照是稀缺资源,在牌照申请放开一个小口子之前,中国免税牌照数量是7张,中国中免手上有3张(中免、日上、海免),其他分别是珠免(格力地产收购)、深免、中出服(凯撒旅业)、中侨,随着2020年6月9日王府井获得免税牌照,总数达到8张,未来还有可能增加,但中免一家独大的局面,未来几年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

上海机场而言,目前可以预期的、对上机免税业务可能产生分流的是离岛免税、市内免税和线上免税。

海南离岛免税,对上机的影响程度可能是最轻微的,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放宽到10万,可能会吸引一小部分人经常去海南岛旅游购物,同时,也可能吸引很多代购人士从境外或机场转战海南岛代购,但是从更多大众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不会年年去海南岛旅游,更可能的情况是今年去海南岛旅游并购买免税商品,第二年就计划去别的地方旅行了,包括出国旅行。

市内免税店,目前市内免税店只为即将离境的境外游客提供 “店内购买,口岸提货”的服务,还没有向即将出境的国人开放,如果市内免税店的商品价格比机场免税店更便宜,那么,有可能会分流一小部分机场的客户,当前政策下,对机场免税的分流应该很小。

目前浦东机场免税店的面积(T1+T2+S1+S2), 总计约1.7万平米,其中出境店面积1.5万平米,入境店面积0.2万平米,出境店面积是入境店面积的7.5倍,这个店面安排可以推断免税购物的行为大部分应该发生在出境的时候。

如果以后市内免税店也对国人开放,国人可以在出境前到市内店直接购买或者预定免税商品,那么,对机场店一定会产生分流,只是不知道分流的程度会多大,这个取决于出境国人提前去市内店购物的便利性、时间安排、市内店的价格是否有优势、市内店的免税商品品类齐全度等因素。

目前浦东机场从中免手中拿得到的租金不少,中免有以更优惠的免税价格吸引原本计划在机场购买免税商品的客户到市内店消费的内在动力,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势必削弱机场的地位,具体对机场免税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无法量化,只能持续观察。

2019年8月开业的中免上海市内免税店的面积是874平米,是中免在上海市内店的战略布局,以后和同样是中免控股的日上机场免税店形成怎样的竞合关系,目前不好判断,同时,市内免税店还可能迎来其他运营商的竞争,比如已经获得免税牌照的王府井,或者已经提出免税牌照申请的百联集团,如果有其他免税运营商在上海市内开出一家或几家免税店,一定程度上会和目前的中免上海市内店形成竞争,在销售端的竞争如果使得免税商品价格低于机场店的价格,那么,机场店存在被市内店分流的可能。

线上免税中免的各个机场店基本都已经有了线上预定模式,方便出境旅客提前预定免税商品。

如果日后市内店对国人开放,同时也允许国人出境前通过线上模式在市内店提前预定免税商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市内店的网上商城提供的商品和机场店相比品类更齐全且价格更便宜,那么,会对机场免税店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上机的投资者必须关注市内店的政策变化情况,以及市内店在商品品类和价格定位上与机场店的差异。

疫情期间,中免推出的线上直邮模式,应该是疫情影响下的特殊销售方式,以日上直邮为例,通过日上直邮购买的商品不涉及机场提点,而且该项业务是中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缴纳完相关税款后,以优惠的价格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并为消费者邮寄到家,预计全球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国际航班恢复正常后,这样的特殊销售方式应该会退出。

以上是对浦东机场免税业务不利的一些因素(不考虑疫情),都是从定性角度出发的简单分析(不一定对,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交流),下面几点是对浦东机场免税业务有利的方面:

•疫情过后,随着卫星厅的投入,国际航班数量和旅客数量在2019年的基础逐渐增加,带来更多免税商品潜在购买客户。

•如果未来口岸进境8000元的免税额度有所提高,将释放更多的购买力。

•卫星厅投入后,免税店面积达到约1.7万平米,为箱包、首饰配饰、服饰、手表这些单价更高的精品提供了更多的营业面积,如果配以口岸进境免税额度的提高,将会显著提高浦东机场免税商品销售额。

从中免和浦东机场签订的7年合同保底销售提成来看,中免看好浦东机场未来免税商品销售的增长,2019年浦东机场的免税商品销售额超过了重大合同中最低销售提成对应的销售额,表现出了很好的持续增长趋势,但是新冠疫情打乱了这一切,将支撑上海机场内价值的进出境旅客数量打到历史冰点,如果依然看好疫情过后上机免税商品销售的潜力,那么,这次疫情给了投资者一次很好的介入机会。

不考虑疫情的影响,投资上机出现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我能想到的有:地震、海啸等巨大自然灾害将浦东机场的设施摧毁,或者出现大规模战争导致机场失去民航功能。

以上是对国内免税行业和上机免税业务的一些简单思考,欢迎对上机感兴趣的朋友留言探讨。


上角里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投资分析记录,文中观点可能完全是错误的,请读者独立思考,切不可以此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全部讨论

2021-07-09 14:14

很好,对免税渠道梳理得很清晰

2020-10-29 20:55

分析的太好了,要是早看到,就不急着买这也多上机了

2020-10-28 08:05

分析的很好

2020-10-11 16:51

分析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