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通常来说,参数下调意味着境内企业跨境融资敞口空间进行压缩,相应地将减少跨境资金流入、减少我国整体外债规模;参数上调,则是在扩大资本流入,其中包括境内机构借用外债空间进一步扩大等,属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大笑]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的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上调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将直接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的上限,进而放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杠杆率。本次将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上调至1.5, 意味着在“全口径外债”的融资模式下,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外债额度提高了25%。此举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和现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另一方面进一步释放了稳汇率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大笑]跨境融资上限的提升不代表实际资本流入对等程度的增加,企业的实际融资量可能仍需结合市场需求、企业资质、行业监管等方面的因素。

目前受欧美央行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企业跨境融资成本高、意愿低,该参数对汇率的逆周期调节效果可能比较有限.

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2021年1月将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降低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

2022年12月25日 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