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泡沫不算泡沫

发布于: 雪球转发:71回复:111喜欢:99
每次路过惠州,看到很多荒芜的地方建起了一个个崭新的楼盘,总让人起来泡沫。没错,惠州的房地产有泡沫,现在许多银行已经停止了惠州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贷款。就算是有抵押的民间借贷,现在很多公司也点名“除了惠州都可以做。”

反回来看,惠州的房地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热?首先,它临近深圳,发展潜力很大;其次,它有很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它的海滩并不太输给三亚,这点它的泡沫有点类似于海南。惠州的开发商对项目的定位,基本上是面向深圳的客户,但以投资居多,因为你在深圳上班,不可能晚上回惠州住,还有那些楼盘都不成熟,周边的配套没跟上,生活上很不方便。因为楼盘的供应过多,所以近两年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反应了大家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就是“现在的房子好卖,未来的房子会升值。”在这个时候,如果这个预期是对的、理性的,那么适当高一点的房价会促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建设领域。供给多起来了,满足了未来的有效需求,这是一个健康的经济现象。相反,如果这个预期是错的,或者变成估计过高的非理性狂热,那么就会造成像90年代初的海南房地产泡沫,这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有效的调控意义就在于此。

惠州房地产这个道理放到全国也是一样的,大家都希望房价下跌,能让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没那么大,所以寄希望于政府的调控。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让房价下跌,首先你要搞清楚房价为什么上涨。我认为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和城镇化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它背后其实是中国的GDP和M2的增长。以上这些只是房价的推动因素,而真正使房价上涨的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供需。房子的供应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房价就会上涨。需求大致可分为两种:居住和投资。

现在投资性购房已经基本被政府堵死了,市场上现在支撑房价的是居住性购房者,刚性需求不可否认是存在的,需求大而供应不足房价就会上涨。经过以上的讨论,降房价的思路慢慢清晰了,城镇化、GDP、M2这些是没办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土地的供给制度,如何能合理、公平的将土地成本降低,房价自然会下降。

为何任志强这个房价的“死多头”能“永远正确”,就是因为他看透了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和制度,看透了房子在通胀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保值、增值功能。我们的税收双轨制决定了房地产是地方政府的GDP增长和收入来源,银行也成为这种模式下的关键一环。

从长期而言,真正能让房价下跌的是房子的充足供给,而房价的泡沫恰恰会促使资本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从而满足潜在的购房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房价的泡沫不算泡沫,它会使得市场上有更多的房子供应,从而把房价降下来。

可能有人会疑惑,中国的房价难道还不够高吗,为什么供给没有满足到位?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控制着所有的土地资源,没有地你怎么盖房子,所以房价上去了,却没有供应的大幅提高,而上面所说的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却是那么强烈,房价不涨才是不正常的。

有时候大家看到房价在下跌的时候,突然一夜之间交易就冷清了。从这个现象得出不存在刚性需求的结论。这只是看到其一,没有往深处想。刚需是什么?不是没房子住的人要买房子,而是有房子住的人想住更好的房子,或是租房子住的人想要有自己的房子。每个购房者买房之前都不是露宿街头,他只是换了个地方住,所以当他看到房价在下跌的时候,他会选择先住在原来的地方,暂时先看房价会不会再跌多一点,毕竟这一点可能就是十几万。

说到这里我想说本文的主题是:房价暂时高一点的“泡沫”不是真正的泡沫,房子供大于求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泡沫。举个例子:20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和美国的房价都出现了大幅的下跌,我们的房价08年跌了一年,到了09年2月开始反转,10年的时候已经又出现过热了,而美国的房价到现在都起不来。究其原因有我们上面说到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供需关系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中国现在的房地产供求已经处在相对平衡点,现在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30平方米,具体30多少我就不去查数据了,反正就按30算吧,一个三口之家平均可以居住在120平方米的房子里,已经够了,再大也是浪费。

从以上这个基本事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在中国的房子已经不紧缺了,关键是房子的分配问题,有人没房子,有人手里拿着几十套房子,这才导致了刚需看起来依然旺盛,这个刚需可能被专家错误的以为房子不够分,其实是房子已经相对够了只是没给到需要的人而已。

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明年底前中国的房屋所有权数据要联网,现在手中有很多房子的人很多钱的来路是不正的,在联网前房子要被处理掉,市场的有效供给正在被释放。同时我才想到一个事情,政府出台的房屋所得20%交个税,这个政策乍看起来是限制房子流通,不利于降房价,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但只有跟联网这个事联系起来一看,就明白了。现在很多人要卖房子,政府希望在降房价的同时,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此外,政府十二五规划的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也会在根本上改善供应的情况。

综合以上所言,我对房价的看法是:现在是房价最辉煌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大概是三到五年,过了这个时间点,房子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暴露无遗,这就将房价上涨的根本动力给灭掉了。很多人以为房子最能保值、增值,长期看是理想的投资工具,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香港,其实这个想法也是不够全面的。

香港的房价能长期上涨有它的特殊性,这个国际都城的面积只有深圳的一半,1000平方公里,本身土地就很珍贵;同时香港的人口一直都是稳步增长的,一家人挤一间小隔楼现在都有很多;这30年来中国的发展为它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90年代后广东的崛起为后工业时代的香港房价接力,让它成功转型做高端服务业。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跟一个弹丸之地的香港没有可比性,我们14亿的人口不可能再有大的增长,老龄化会使得未来有很多空出来的房子。时间大概在20年后,8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会开始渐渐老去,他们空出来的房子只能够让子女继承,一对夫妻有两对父母,上面可能还有爷爷奶奶辈留下的房子,这些房子到时让谁来住?

所以说,20年后的房子根本不值钱,达不到长期保值、增值的目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那时候房价的绝对价格可能会比现在高,但相对于货币的购买力而言肯定达不到现在的水平。比方说现在一套100万元的房子,到时可能会卖到300万或500万,但那个时候一个普通上班族的收入可能每年就达100万,况且你这套几十年的房子根本达不到改善性住房的要求,人家要买也去买新房,为什么要买这套几十年的老房子。再者说中国的房屋是有产权年限的,顶多70年的房屋已经只剩下20年或30年,别人就更不会买了,说是值500万其实也是有价无市。

今天晚上心血来潮,突然想将最近对房地产的一些思考写下来,作为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点小看法以后可以回顾,也算是给别人的一点小参考。以上观点只代表我个人并且不一定对,我把它写出来只是抛砖引玉。说白了我是做股票的,说PE已经有点跨界了,说房地产其实跟我没什么关系。在潮州这个安静的小城市,码字成为了消磨时光的一种方式,仅此而已。

                                                                             Jake 2013年4月4日凌晨于潮州

全部讨论

2013-08-23 20:48

不谋而合!眼光放得长远些,商品房形势其实一目了然,谢谢Jake的文字。

2013-08-23 12:17

能分析下汕头的房地产市场吗?我刚在那里买了套小房子。。。。

2013-08-07 22:46

假设啊,在京有五套,
那房价还在蹭蹭涨啊,你说我要不要再来一套?
什么叫刚需,欲望就是最大的刚需,几套房叫够?
那要是跌呢,那我肯定比别人卖得快啊,这边卖一套湾区买俩,不卖我傻呀?

2013-08-07 20:33

一线城市应该长期上涨, 二三线城市就不看好。

刚路过汕头, 很多地方都是黑乎乎的, 感觉这类城市会逐渐遗弃了。

2013-08-04 17:03

房价下跌的话,穷人会更买不起房,工作也没了,租房不如买,买房的合法性基础不存在了,而且老旧房子很难脱手,无法改善,所以,让穷人买得起的唯一方法是上涨。

2013-08-04 16:47

昨天,听了秦虹的一个讲座,感觉很不错,她的一些观点和数据给大家分享一下。
1、全国城镇人口人均面积已经达到了 38平米,是世界历史上处于中国目前阶段的数据中,除了美国之外(人口少地多)算很大的,因此,中国目前住宅处于总体平衡状态。

2、中国目前住宅处于总体平衡状态,不会再像过去全国同涨同跌的状态,会出现地区和城市的不均衡,有的涨有的跌。

3、决定住房价格有两个要素,人流和钱流,缺一不可。联系你说的惠州的房子,就是缺乏人流,钱倒是有,没有人,很容易成为鬼城,因此,后势不乐观。

4、中国城镇化已经超过50%,根据世界历史的特点,未来人口会向大城市集中,因此,大城市房价不容易跌,容易升。也预示这,大部分的城市可能无法享受到新增常驻人口的好处,那些地方的房价会不乐观。

5、以北京为例,北京每年有60万常驻人口增加,持续了10年,而,北京的开发地产新增建设面积在下降,房价能够不涨吗?

2013-04-17 12:11

我想房价的拐点不会到了完全供过于求的时候才显现出来  可能提前十年先知先觉的资金就出来了   恰如周期股股价的拐点可能要先于业绩的拐点

2013-04-17 11:02

赞!不过有两点有:其一房地产市场都是局部市场,总体过剩和局部短缺可能长时间并存。毕竟远水不解近渴,江水再多和沙漠关系也不大。其二需求和价格是密切相关的。价格走高本来就容易促使市场平衡。因此香港的楼市在目前的价格下,其实并不存在巨大的需求。其量是历史最低,而且有下降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