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演变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5喜欢:7

$牧原股份(SZ002714)$ $赛力斯(SH601127)$ $中文传媒(SH600373)$

一个基本的认识

生猪产能的去化逻辑链条:
现金流盈余>生猪产能扩张>生猪价格低迷>现金流衰竭>生猪产能去化>生猪价格企稳与回升>现金流盈余>生猪产能扩张>。其核心是现金流,那么现金流的根源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养猪内生的现金流,股东的出资和债权人的借款,这三个现金流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其表现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作为长期投资者,养猪企业的内生的现金流是企业存亡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那么养猪企业的内生的现金流的源泉是什么?我认为是同质化竞争背景下的成本领先,如果没有成本领先就没有企业自由现金流,长期而言就没有股东和债权人的融资和信心,那么企业就会面临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枯竭,也就没有企业内生产能的扩张,所以我始终认为:成本领先是养猪企业的生命线,有现金流才有产能扩张。

一个基本的判断

通过前面2年的养猪企业和散户整体亏损或盈利持平,很多人预期2023年会有产能大幅去化,现在回过头来看是错误的,为什么市场普遍看错了?其中主要原因是:2019年和2020年养猪行业暴利了2年,积累了丰厚的现金储备,再者有资本对于养猪行业乐观的预期和加持,企业和社会资本大干快上,在企业和社会资本看来,他们也预期到2021年和2022年的猪价的周期低迷,大概率会迎来2023年的猪价的企稳回升,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兜里有自由现金流却忽视了友商兜里也有自由现金流,最不同的是现在的养猪是工业化养猪,股东对资产的支出远远高于传统的大棚猪圈养猪,这种升级是基于经营的需要,比如:提升集约化规模管理能力和防疫能力,因为传统的防护根本防不住猪瘟,所以前期投入大和烧钱快,既然我们的固定资产成本投下去,相对传统养猪而言退出就没有那么快了也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只要不亏损企业现金流,仅仅是亏损还是不能迫使企业去产能(就像我们出国购物,发现商品贵,还是要买点,因为来都来了),只有深度亏损和长期亏损才能有效去化低效产能。这其实就是一个猫鼠博弈的过程。

现在再去博弈猪周期我认为大概率会死得很惨,目前市场的玩家大部分是老兵,相互博弈的结果就是我预期到你的预期,这时候周期会变形,如果企业的产能投放没有采准周期再叠加疫病,那结果就是灾难性的,得到的结果就是毁灭价值!

2024年产能去化的基本条件

我认为目前的环境非常有利于产能的去化:

-生猪价格较长时间维持在15元/kg,大概率这个价格低于社会平均完全成本的价格,甚至低于部分养猪企业的现金成本。

-疫病增加了养猪成本也阻挡和淘汰无力防护疫病的产能。

-资本泡沐与幻想破灭,资本回归理性,流入行业的热钱逐步退潮。

-连续3年的猪价低迷,市场充斥着悲观与绝望,即使看到了市场行情在不久的将来拐头趋势向好,可此时一者负债累累或者家底没有余钱,二者养猪伤人太深,又担心市场预期到自己的预期,那就……

养猪只有一条命

同质化竞争背景下的养猪行业,成本领先是养猪企业的生命线。成本输,满盘皆输;成本胜,满盘皆活!养猪只有一条命,那就是扎扎实实的做好经营管理,聚焦基于质量的成本领先。

你有什么不同观点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献花花][献花花][献花花]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能繁明年下半年预计能加速去化不?

2023-11-11 13:38

那你为什么清仓了牧原?

2023-11-12 08:46

牧原股份的困境在于虽然成本低,但是短债太高,短期流动性差的一塌糊涂,是牧原股份心善不借长债吗?还是没人借给牧原股份长债呢?如果短债真的压得牧原股份去变卖资产的话,牧原股份的千亿猪圈价值几何呢?很显然,千亿猪圈没法变现,那就只能卖猪或者借利率很高的贷款了?长期来看,牧原股份确实强,但是牧原股份现在的困境就好像当初的温氏股份一样,只不过当时是猪瘟,温氏股份的代养模式最怕猪瘟,一次猪瘟元气大伤。牧原股份是自繁自育,最怕资金断裂,因为,猪圈的变现能力太差,一旦资金断裂,元气必然大伤,看吧24年、25年,牧原股份大概出栏不增反减的。

2023-11-11 17:01

老师,中小养殖户,2023年他们平均完全成本是多少?

2023-11-11 14:58

都在预期明年猪肉涨价养殖盈利,那么盈利机会就不一定如期到来。

2023-11-11 18:12

现在明确的有几点:
1.现在正在去化
2.截止上月去化在加速
3.明年7月前猪价都没有反转的迹象,规模场现在得想办法熬过最少八个月的低价期
感觉没必要悲观

2023-11-11 17:13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0,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