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见闻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春节和朋友及家人交流,发现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1.身边的人拿不住现金(包括储蓄、货币基金等类现金)。

有个朋友,去年卖了一套房,手里有大概100万,一开始说要等孩子毕业在外地买房用。没想到春节一聊,已经所剩无几了,重新装修了自住房,换了一辆中级车,买了几件奢侈品,100万就剩10多万了。

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好几个都是如此。

无论是卖房的钱,还是年底发的大额奖金,或者是其他途径赚到的外快(劳务报酬,意外收入),很快就会变成消费,大到汽车、装修,小到衣帽、旅游。
家庭收入与家庭持有现金的比例几乎100%小于10,也就是说家庭现金(活期和定期储蓄)或者类现金(货币基金、高流动性理财)总额小于家庭十年收入,竟然还有很大比例人群小于1,家里的现金还没有一年收入多。
有人会说现在谁还拿现金呀,都投资了。其实这几年很多人都说“现金为王”,结果还是没多少现金。
那么是不是都投资了呢?
2.看投资就会发现,身边的人一样拿不住资产。
除了自己要住的房子外,其余的房产或者股票、基金,在价格涨涨跌跌中几乎都卖掉了。尤其这几年行情不好,几乎所有人都视波动为风险,无论涨跌,而且涨了反而更拿不住,怕再跌下来。
以前很多人下跌套牢就不管了,这几年也变了。三年房产的下跌让很多人低价卖房,无论盈利还是亏损。两个多月来股市的快速下跌也让很多人割肉离场,这波大跌击溃了心理最后一道防线。
3.家庭聚会亲人间所谈论的,对于年轻人成长几乎没有帮助,甚至对于情感的交融帮助也不大,更多的是重复多次的回忆、泛泛的说教,不恰当的“指点”。
拿不住现金和资产是“中产”(用这个词汇是没有更好的词汇形容,或者说“大部分人”更恰当)的大问题,这就是导致“大部分人”抗风险能力低的原因。
有点钱不用掉心理不舒服,不投资怕贬值;但是用掉了又要去苦哈哈的赚,投资往往犯各种错误导致损失。

普罗大众挣钱似乎没有那么难,最更难的是守住财富(资产与现金),绝大多数人一生财富就象个正弦曲线,顶点30-50万,清零,再上,再清零,直至闭眼。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家庭资产和现金流才是真正的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在经济上就会有风险!
如果说拿住资产需要十年去学,拿住现金就需要二十年去掌握。
投资中最难的是“持有”,就是拿住资产!
现金管理中最难的是“持有”和“买入”,不乱花钱、不乱得瑟、不随意买入、不恐慌性买入,而是耐心等待恰当时间点买正确的资产。
至于第三点,聚会没有收获,亲情纽带也许会越来越松,“断亲”似乎成为一种趋势。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不发表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