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呵护生物医药全图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息差持续缩窄、资本市场波动的环境下,我行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初步成果正在显现。目前,我行围绕生物医药企业全生命周期,形成10大金融服务场景、16大科技金融系列产品的服务体系,以全图景方案赋能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培育与科技创新,陪伴生物医药企业共同成长。

以善为本,

深耕生物医药千亿赛道

生物医药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也是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我行已在这一领域深耕近十年。2016年,我行推出全国首个以高层次人才为精准服务对象的“人才银行”金融服务品牌,聚人才之力,助科技创新;2021年整合迭代科技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推出“星火计划”科技金融专项服务行动,向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浙江华医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医健康”)正是其中一个缩影。位于桐庐的浙江华医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肿瘤治疗技术的医疗企业,研发成本高,资金需求大,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在最困难的时候,浙商银行以一张人才证书和一份商业计划书,为我们及时提供了信用贷款,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华医健康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杨光华介绍。当时,杭州分行主动联系杨光华的公司,在经过尽调和快速流程后,给华医健康发放了首笔500万信用贷款。

同年,杨光华带领团队发明的“纳米枪”恶性实体肿瘤治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的全球首例针对晚期肝癌的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社会意义重大。

活水滴灌,

破译初创企业融资难题

初创期的生物医药企业,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高风险、高成长的发展模式,轻资产、缺抵押、缺担保、难评价等融资特点,都意味着生物医药企业需要更加专业化、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我行以“人才银行”服务破题,通过聚焦“人力资本”这一核心资产,创新推出全国首个以高层次人才为服务对象的“人才银行”服务品牌及人才贷系列产品,根据人才资质等要素直接提供信用贷款,为生物医药企业解决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问题。

截至5月末,我行通过“人才银行”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服务生物医药企业超1300户,“人才银行”已经成为我行科技金融创新领域的“金名片”。

“多方共担”是我行找到的另一种解法。为助力初创期、成长期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我行创新推出“科创共担贷”,通过引入政府补偿基金、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构建“多方风险共担模式”,破解生物医药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题,为“轻资产”科创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贷款融资服务。苏州神曦兴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神曦生物”)的案例,验证了信贷“滴灌”解法的效率。神曦生物在美国和中国均设有子公司,其创始人陈功教授是国际上最早在成年哺乳类动物上运用大脑内源性星形胶质细胞原位直接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的先驱者之一。

神曦生物CEO盛健博士介绍,神曦生物基因治疗产品管线覆盖多种常见病及罕见病,前期基础研究投入大、研发产出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疫情影响下,公司现金流承压。面对神曦生物的融资需求,苏州分行成为首家放款银行。盛健博士表示:“从响应快速、资料提交到额度审批,效率都非常高。”

顾问护航,

全链条呵护产业成长

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效益产出,我行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自2022年我行创新性提出“金融顾问综合化服务科创企业新模式”,以客户为中心,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链接起担保、券商、保险、创投、基金、律所、创业孵化等“N”种合力,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跨越金融牌照的综合金融生态服务,满足企业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浙江同源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源康”)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开发差异化癌症靶向疗法。陪伴企业成长多年,我行金融顾问数次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不同阶段的核心金融诉求。得知企业需要投资机构支持后,我行联合证券、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力,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完成多轮融资。目前,同源康已经获得美国FDA同意开展临床试验的通知。多年来,我行以“善本金融”服务理念,不断完善特色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供给,践行金融顾问制度,助力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

截至5月末,我行共服务科创人才企业超1.5万户,融资余额近2300亿元,其中服务生物医药企业超1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