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三次被罚,合规问题背后是华泰证券的困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7日,上海证监局披露3张券商资管罚单,海通资管、华泰资管被罚。罚单显示,华泰资管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问题包括,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二是对交易对手方尽职调查不充分,华泰资管在为个别客户办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证监局决定对华泰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这并不是华泰证券今年第一次被罚。就在距离本次被罚不久的5月15日,华泰证券云南分公司因未能及时妥善处理投资者投诉和纠纷,被云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4月19日,华泰证券因存在部分自营业务合规风控把关不到位、对部分客户适当性管理及督促义务履行不到位、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不到位、跟投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等四项问题,被江苏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有分析认为,随着4月12日新“国九条”公布,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更加严格,华泰证券若不加强内部管理,可能会遭到更多处罚。也有观点认为,合规问题反映出华泰证券正面临发展的困境。

根据业绩报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65.78亿元,同比增长14.19%;归母净利润127.51亿元,同比增长15.35%。营收和利润规模排名均位于行业第二。

乍一看,华泰证券的业绩还可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华泰证券业绩下滑,营业收入320.3亿元,同比下滑15.50%,归属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下滑17.17%。而在2021年,华泰证券的营业收入就达到379.1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33.5亿。换言之,2023年对于华泰证券只是“回暖”,且仍没有回到2021年的历史峰值。

2024年一季度,华泰证券没能维持住2023年的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1.05亿元,同比下滑32.11%,实现归母净利润22.91亿 元,同比下滑29.39%。

具体来看,2023年华泰证券回暖主要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2年的-32.14亿回正至9.745亿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大幅上升,一些重要业务板块却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华泰证券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66.7亿元、162.4亿元、146.1亿元,利息净收入为37.51亿元、26.33亿元、9.523亿元,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而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从2021年的78.79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59.59亿元。

另一个能直观呈现华泰证券业务能力下滑数据指标则是投行业务,特别是IPO保荐业务。2023年,华泰证券现投行业务收入30.37亿元,同比下滑24.5%。2021至2023年,华泰证券IPO承销规模分别为378.96亿元、330.58亿元、170.21亿元。

2023年华泰证券的IPO承销规模保荐质量也存在瑕疵。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由华泰证券保荐2022年9月上市的华宝新能,华宝新能原计划募资6.76亿元,最终募资58.29亿元,高达762.23%,并在上市当日以237.5元/股高价发行。然而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华宝新能就来了个“大变脸”,2023年实现营收23.14亿元,同比下降27.76%;归母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下滑160.55%;扣非净利润亏损2.63亿元,同比下滑197.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同比下滑186.41%。至目前,华宝新能的股价较发行价下跌超七成。

类似的案例还有华盛锂电,2022年7月,华盛锂电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98.35元。根据招股书,华盛锂电原计划募资7亿元,最终募资27.54亿元。但是华盛锂电在上市后同样表演了业绩跳水。2023年现营业总收入5.26亿元,同比下降38.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34.49万元,同比下降109.33%。

近日,还有媒体曝光称华泰证券在IPO“一鱼四吃”。根据报道,华泰证券在2021年保荐诺唯赞时,旗下子公司华泰大健康一号、华泰大健康二号突击入股,推高申报价格。在股价暴跌后,2023年该公司IPO前的股东均将股权变现,让245家基金公司接盘。(内容来源|海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