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中国酒产业如何走向现代化?看国台酒的实践故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数字化是白酒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要把酿酒大师的经验上升到科学,把关键控制点变成数据,把控制交给电脑。这方面来讲,国台在生产中设置了数百个控制点,并交给电脑控制,是白酒生产现代化的一个典范。”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一场活动上如此表示。

近年来,白酒现代化、智能酿造热度越来越高,引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坚定投入,灯塔工厂、全智能酿造车间等层出不穷,少数先行者已经成为享受智能酿造带来品质升级红利的品牌。

国台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特别是2023年,国台酒业发布了《国台智能酿造标准体系》,这是中国酱酒首份智能酿造工艺标准,可以视为国台为酱酒智能酿造提供了解决方案,意味着酒业的智能酿造进入了质变时代。

不过,行业与市场对智能酿造的好奇心和疑问并未消散,面对“白酒是传统制造业”的大众认知,如何完成产业的现代化?什么样的酿造方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智能酿造从哪些方面证明了它的优越性?智能酿造酿的是更好喝的酒吗?

面对上述趋势和关切,国台酒业集团技术总监卢君向XN知酒详述了智能酿造带来的品质优势。

5000年持续进化

走向现代化是中国酒的必然阶段

与手机、汽车等行业文明比,白酒酿造被贴上了“传统”“手工”“落后”等标签,但真相是,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进步,根本不会有中国白酒的存在。

简单地看,中国酒经历了发酵酒到蒸馏酒的提升阶段,其中发酵酒有5000年的历史,蒸馏酒的历史不到800年,谷物蒸馏酒(白酒)则稍晚一些。可以看出,蒸馏技术的引入是中国酒因技术升级而出现的关键转折。

不止蒸馏技术,如果没有从散曲、小曲到大曲的曲艺升级;地缸、泥窖、条石窖池的发酵容器升级;从葡萄等水果、秫米等米类到高粱等杂粮的原料扩容……就不会有清香白酒、浓香白酒、酱香白酒的缤纷。

著名中国酒史专家王赛时曾这样归纳白酒因技术升级带来的发展历程:从米烧到高粱烧,清香型白酒诞生;从地缸发酵到窖池发酵,浓香型白酒诞生;从窖池发酵到晾堂堆积,酱香型白酒诞生。

也就是说,酿酒的发展本身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来的,除了技术的不断升级,还包括对酿造生产要素的理解和研究越来越细,如发酵温度、方式、容器等,随着研究的深入,酿造逐渐形成可遵循的标准。

上世纪“茅台试点”“汾酒试点”“泸州老窖试点”的三大试点,推动了酿酒核心技术从经验传承到科学的升级。

因为这些积累,中国白酒酿造进入了标准化时代。虽然酒师们仍然依托口传心授的师徒制传承技艺,但在现代信息交互等技术升级和工业制造设备发展的条件下,智能化生产已经在制药、汽车生产、食品生产等多个行业广泛运用,白酒智能酿造便是在技术积累和科学技术发达的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宝国

5月9日,在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分享了对白酒生产如何迈向现代化的看法。孙宝国表示:“白酒生产现代化是时代的需要,坐在中控室里操作电脑,或者用手机来操作,这是现代年轻人向往的。同时,白酒现代化也是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来讲,国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

▲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 闫希军

“现在由数字化、数智化的发展所形成的冲击力,正扩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汹涌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面貌,数智化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作用,以及对新兴产业的创造性作用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表示:“在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平台上,近几年,我们大力推动数字化、数智化的进程。在传统白酒基础上,我们正推动酱香白酒智能酿造迭代升级的工程,构筑数智国台酒的技术创新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流程体系。希望能在这些拥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行业,走出一条数智发展的新路。”

从制药领域“跨界”而来的国台酒业,带着天士力对传统行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经验,对智能酿造有着天然的敏感,通过二十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形成了完整的智能酿造体系。

从国台创立之初至2011年,10余年学艺,积累茅台镇正宗大曲酱香型白酒各个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工艺参数;2011年至今,国台以智能化酿造提升传统产业,探索酱香型白酒产业工业化,将传统工艺以及30道工序、165个环节,细化为30道工序269个环节并提炼出1071项工艺指标标准。这是国台酒业智能酿造产业化的探索与创新经历的两个阶段。

事实表明,国台智能酿造不仅降低了能耗和劳动强度,有办法保证酒体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升出酒率和优质品率,更推动着白酒行业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公布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国台成功入选该名单,成为全国酱酒唯一、贵州白酒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余年探索与实践

国台如何引领酱酒走向智能酿造

国台智能酿造是如何推动白酒产业升级的?酱香酒酿造涉及30道工序、165道工艺操作环节及数千个工艺点,智能酿造如何全面引领?从细节看,卢君从高粱蒸煮糊化度、生物传感器分析仪、指纹图谱相似度三个切面的揭秘,让我们有了切身感受。

2021年,国台技术团队撰写的《一种评价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高粱蒸煮程度的技术研究》,在《中国酿造》核心期刊上发布。在这篇论文中,卢君带领的技术团队重点提出“糊化度”模型来评价高粱蒸煮程度。

我们都知道,酱酒的“12987工艺”里的“2”是指两次投粮,卢君表示:“投的高粱必须经过蒸煮,蒸煮的程度会影响酿酒过程,尤其是对于前两轮次酒(要求严格控制)的出酒比例,以及三四五轮次优质基酒的产量有很大影响。”

酱酒酿造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酿一瓶好酱酒的秘诀:“一曲二火三功夫”。一曲就是大曲的质量,二火就是高粱蒸煮的好坏,三功夫就是酿酒工匠的精耕细作。

▲国台酒业集团技术总监卢君博士(第一排·中)及部分技术团队成员。

怎样去判定高粱蒸煮程度?长期以来,评价酱酒酿造过程高粱蒸煮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有经验的酿酒工人手捻、鼻闻、眼观的感官判断,评价标准多见于“七分熟、八分熟、柔熟”等主观描述。

2018年以来,国台技术团队在酒师提供感官评判支持的基础上,收集感官经验数据和糊化度检测数据,录入数百份对比数据,经过4年多的数据收集和跟踪,国台发现高粱粉碎度、润粮温度、粮醅酸度、蒸煮压力和高粱硬度等指标均与糊化度指标之间有关联,最后探索出数据模型,计算出样品糊化度,建立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高粱蒸煮程度(糊化度)评价标准。

简单来看,根据国台建立的糊化度模型,在实际下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确定蒸煮程度的标准为“10%≤糊化度≤ 16%”,对应传统主观判定标准“七分熟”;糙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确定蒸煮程度的标准为25%≤ 糊化度≤32%,对应传统主观判定标准“八分熟”。

“国台对生产班组有严格的一、二轮次基酒产量KPI考评,过去因为高粱糊化度靠人工掌握,不同班组完成的情况各不相同,现在有科学手段评价和调控,所有班组都能达标。”卢君对比了糊化度模型投入生产前后的生产结果,优质基酒和优质轮次酒产量都得到了最好的保障。

另一个依靠酒师经验但对基酒质量影响深刻的环节——发酵,也是卢君团队重点进行智能化探索的领域。

白酒领域有着“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的话术,发酵的本质是一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生化反应过程。发酵程度不足,则酒体单薄;发酵过头(如酵温度过高),焦煳味和酸味等邪杂味会带来酒体不谐调。

▲国台国标酒

过去,酱酒糟醅发酵程度主要依托成熟酒师闻香、手捻来感知发酵温度和水分,以此判断发酵程度。但在卢君看来,依靠感官判断可能会导致不同车间、不同班组所生产的基酒品质存在差异。

国台技术团队在2020年引入生物传感器分析仪,结合生产实际需求,选择了葡萄糖、L-乳酸、乙醇三种指标作为常规检测指标,尝试应用。经过2年的研究,2022年12月,国台技术团队依照上述三种指标完成方法验证,建立基于传感仪检测的酱香型白酒出入窖糟醅质量标准,进而有力保障了国台基酒质量。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一直强调,中国白酒是“天人共酿”的过程,作为“人”的部分,利用好生态环境、微生物等独特生产要素决定了美酒的诞生。很显然,国台酒业无论研究一粒粮食的蒸煮程度,还是科学控制糟醅发酵程度,都是为微生物更好参与发酵创造条件。也因此,凭借茅台镇核心产区优质酱酒的品质,国台酒能长盛于市场。

建立酱酒智能酿造的品质标杆

一瓶好酱酒诞生并不只由酿造环节决定,随后的勾调、品评等环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1965年,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就发表了《我们是如何勾酒》的演讲,引起行业震动,作为茅台进入科学酿造的领头人,他提到酱酒有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不同轮次、不同储存年份的酒需要经过勾调才能锻造出一瓶酱香典型的好酒。

国台的酒体设计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消费者的反馈来完成的,那如何评判勾调是否达到了要求?

在很多大厂,都有着庞大的品酒师团队对每批酒进行品质鉴定,对批次口感稳定性负责。国台酒业在则上了“双保险”,除品评委员会通过感官品评对标标准酒外,还设立了气相色谱标准指纹图谱,只有与标准指纹图谱相似度达90%以上的产品才能出厂。

所谓指纹图谱,是国台技术团队找到一种客观且可量化的整体评价酒体质量的标准,从整体成分上进行综合评价,使感官品评和客观数字化评价相结合。具有采样精度高、操作方便、快速且识别能力强等优点。

卢君表示,这个技术借鉴了天士力制药的理念和技术,在中药行业有一个技术叫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经运用多年了,把这个技术借鉴到酒行业里边,能够将酒样中的风味成分、成分比例及关系体现出来。

据了解,从2021年以来,国台每批酒出厂都需要经过“感官品评+气相指纹图谱相似度检测”的评价。这为国台酒产品的生命力提供了保障。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事实,酱酒行业有着中国白酒最高的进入壁垒。这个高壁垒,一方面来自于产区,一方面来自于技术。

酱酒的高壁垒在于,高品质酱酒的产量是有限的,普遍认可的优秀酱酒产区基本上都集中在赤水河流域,而最接近茅台、最有特色的产区则集中在茅台镇产区。

国台依托长期以来的战略布局,坚持只在核心产区建厂酿造,牢牢把握住高品质酱酒的产区优势,利用有限的土地扩大产量、提升质量,奠定了基酒的品质优势,这也是其推动智能酿造的原因。

如今,在技术壁垒方面,国台智能酿造将酱酒酿造的核心工艺“12987”细化为30道工序、269个环节,提炼出1071项工艺指标标准,细分为A、B、C三类予以精细化控制。历经十余年6次创新迭代,建造了贯穿高粱种植、机械制曲、智能生产的智能化酿造产业链。

当一个企业有条件、有实力也有信心在传统制造行业连接智能化,它就有机会成为新的标杆,引领行业发展。知酒君认为,国台酒业对智能酿造不仅有饱满的热情,也将创新理念内化于心,正在开创其品质表达的新时代。

知酒君将在近期前往国台智能酿造生产车间观摩,届时将带回探厂报道,敬请关注。

内容来源:XN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