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再度向副董事长追债,频频踩雷背后是低迷的业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1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北京分行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泛海系”公司和卢志强等提起诉讼。

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泛海集团偿还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币合计42.66亿元、判令被告泛海控股偿还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币合计12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和复利,合计金额超54亿元。民生银行表示,该行连续12个月内发生的诉讼和仲裁事项涉案金额累计达到本行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

民生银行此前披露的2023年财报显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该行4.12的股份%。截至报告期末,泛海控股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在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87.26亿元。卢志强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同时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领取薪酬93.25万元。

这不是民生银行第一次将自己的副董事长告上法庭。在2023年1月,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就起诉了卢志强及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涉案金额包括:借款本金分别为人民币39.72亿元和30.46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以及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的利息、罚息,实现债权和担保权利的全部费用,合计超70亿元。

2023年11月,民生银行公布的诉讼情况显示,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被判决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偿还贷款本金39.72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复利。

但是卢志强和他的“泛海系”是否有能力赔偿还需要打一个问号。自2022年以来,中国信达光大银行、杭州陆金汀投资合伙企业等企业就先后向卢志强追债。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还被挂上ST,面临退市风险。5月11日,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一致行动人因未履行增持承诺等涉违规行为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处分。

“泛海系”日子不好过,追债的民生银行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2020年,恒大被辟谣的求援文件显示,民生银行在恒大的贷款为293亿元,是所有银行中最高的。而在恒大爆雷后,民生银行的业绩也急转直下。

2020年,民生银行实现营收1850亿元,同比微增2.50%;实现归属净利润343.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25%。这是因为民生银行集计提了计提了高达 929.88 亿的信用减值损失。2021年至2023年,民生银行连续三年“增利不增收”。2023年,民生银行实现营收1408亿元,较2020年大幅下降23.89%;同期,民生银行的归属净利润为358.2亿元,较2020年仅微增4.40%,远不及2019年的历史峰值538.2亿元。

2024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收342.7亿元,同比下降6.80%,没能维持前两个季度营收正增长的态势;实现归属净利润134.3亿元,同比下滑5.63%。民生银行的业绩状况进一步恶化。

具体来看,民生银行业绩下行主要受息差下降影响。202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民生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024.31亿元,同比减少50.32亿元,降幅4.68%,净息差为1.46%,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商业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9%,民生银行与行业平均有较大差距。

财报还显示,2023年民生银行实现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865.71亿元,同比增加1.85亿元,增幅0.10%,主要是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增长的影响。同期,民生银行利息支出为1646.95亿元,同比增加92.21亿元,增幅5.93%,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增加的影响。2023年民生银行的利息支出增速超过利息收入的增速。

所幸的是,民生银行的风险指标有所好转。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650.9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2.90亿元;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总额1185.2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1.93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2.70%,比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民生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总额为170.38亿元,同比增加14.93亿元,不良率4.92%,较2022年上升0.64个百分点。房地产的不良贷款依然是民生银行的“痛点”。(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