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储能、林业碳汇…浙商银行金融助力企业唱好“上春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三月四月,歌曲《上春山》红遍网络,寄托人们对春天的希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浙商银行牢固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点“绿”成“金”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东台黄海森林位于江苏省盐城市,自1965年创建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承担生态保护、环境绿化的职责,68000亩的茂密林地,年吸收二氧化碳量高达28792吨。

“碳汇”,成为这片森林的巨大潜在价值。

“碳汇”顾名思义,即“汇聚、固定二氧化碳”。

去年下半年,东台黄海森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因森林维护和规模扩大等原因,急需增加流动资金,却很难获批贷款——许多金融机构仍尚未设计出对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广袤无垠的“绿肺”巨林无法视作押品。

在充分调研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与需求后,浙商银行走出了创新一步。南京分行咨询了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盐城市生态环境局及当地人行等政策指导机构后,进一步确认“林业碳汇”作为碳资产质押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给予 6000万元融资额度用于购买树苗和林场日常维护,并追加该公司所有林场的碳汇收益权质押的授信方案,为金融支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探索新路径。

此外,在长江流域,浙商银行还支持了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域的河道采砂、河道疏浚和江西省九江市绿色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综合运用项目融资、银团贷款、供应链金融、银租联动等金融服务提供融资近百亿元。

▲松阳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库址

在浙江,山区26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有高山,有流水。较好的地势落差和取水条件,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天然资源禀赋——以水为储能介质、以山的高低落差为势能来源,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

作为当下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抽水蓄能项目投资总额大、建设周期长,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

▲抽水蓄能电站效果图

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竹源乡境内,电站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燃煤消耗量约26万吨。该抽水蓄能电站投资额超80亿元,是松阳县历史上投资最大项目,已列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

为支持本项目,浙商银行组建了总分联动的专班化服务团队做好全流程金融服务,在项目评审环节开辟评审绿色通道,成为同业中首家完成项目审批的银行,有效推动项目银团贷款组建。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提供融资9000万元。

近年来,浙商银行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和“双碳”战略部署,将善本金融理念嵌入绿色金融服务场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政策激励、深化专业经营一系列组合拳,扎实开展绿色金融工作,全力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00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过500亿元,增速39%;全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超过170亿元,较年初增加超过40亿元,增速37%,绿色贷款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