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业绩说明会:控风险、创效益、高分红 长期投资价值或显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受宏观环境变化、利率市场化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过去几年,波动成了银行业面临的经济新常态。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共同难题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如何才能熨平波动、实现高质量的稳健经营?

近日,浙商银行向市场交出了一份有辨识度的经营答卷,其中三个特点尤其突出:

一是: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成为2023年营收、利润双增的唯一股份行,且营收增速已经连续10个季度居全国股份行首位,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

二是: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在资产突破3万亿的同时,资产质量向好趋势持续巩固,风险抵御水平不断提高,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连续两年呈现“一降一升”态势;

三是:长期投资价值持续显现。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股息率维持高水平,2023年拟现金分红45亿元(含税)。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提出了‘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以‘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为指引,经营业绩跑赢大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社会形象大幅提升,全面回归股份行主流主赛道。”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在此前的香港业绩说明会上总结道。站在新起点,浙商银行通过31.98%高比例分红与境内外投资者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业绩说明会现场。

绷紧风控之弦,实现规模质量与效益平衡

4月17日,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副行长骆峰、行长助理潘华枫、行长助理(拟任)侯波等出席业绩说明会,并就经营战略、资产质量、息差趋势、分红率等外界关心的问题与投资者、机构分析师、媒体展开交流。

数据显示,在已披露年报的上市股份行中,浙商银行有三项关键规模增速指标位列第一,分别是: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9.91%,其中贷款和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12.54%,吸收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13%。

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主要得益于贷款及金融投资的稳健增长。该行发放贷款及垫款17,162.4亿元,较年初增长12.54%。

资产规模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浙商银行绷紧风险控制这根弦,降不良、控风险任务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44%,实现两年连降。与2023年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水平1.59%相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良率下降的同时,浙商银行的资产“安全垫”继续增厚。拨备覆盖率实现两年连升,2023年拨备覆盖率为182.6%,较上年末上升0.41个百分点;2023年底发行完成A+H股配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发行完成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截止2023年末,资本充足率12.19%,较上年末提升0.59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背后,离不开严控新增风险和化解存量风险“双管齐下”。业绩说明会上,该行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资产质量问题作了详尽解答。在增量维度,浙商银行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和“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严格执行对行业和客户的授信集中度管控;秉持“金融向善”理念和“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经营策略,推动全行业务结构优化,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更加稳健。同时,通过强化信贷全流程管控、推进数智化风控建设加强临期和收息管理等措施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存量维度,浙商银行推进风险防控化解专项行动,综合运用现金清收、策略转让、化解、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法,全力以赴化解存量风险。“甩开包袱”轻装上阵,浙商银行已于2023年末完成全部理财个案资产本金回表整改,提前一年完成整改任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末理财子公司正式获批筹建,未来理财业务将迈上全新起点。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回答记者提问。

经营策略精准破题,助力穿越周期、熨平波动

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转型之中,部分小微企业经营修复较慢,银行经营仍面临预期风险压力。

浙商银行主动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制定了“1+6”决策保障机制(“1”是高管层决策机制;“6”是六大资源保障:资源分配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价险审批机制、多跨协同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数字化科技支撑机制等配套保障机制),实施智慧经营、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等差异化的经营理念与策略打法,有效推动了经营规模、效益、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上述经营策略不仅颇受外界关注,更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收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净利息收入增长保持稳健,比上年增长0.99%。

在息差收窄大背景下,保持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实属不易,平安证券认为,这与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红利的持续释放相关。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202.85亿元,占营收比重的33.02%,较年初提升4.49个百分点,较提出时提升8.68个百分点,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增速20%,远超全行营收增速。此外,弱周期行业贷款不良率仅0.33%,远低于全行平均不良率,穿越周期能力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已执行两年,有投资者进一步关心,2024年浙商银行将聚焦哪些战略,有何部署打法?

张荣森表示,“2024年,将坚定不移实施智慧经营策略,持续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围绕‘五篇大文章’深化弱周期行业投放,持续挖潜绿色中收,持续提升智慧经营能力。从具体行动来看,主要包括优先投放小额分散资产,新增贷款中的70%要投向小额分散资产;提高弱周期行业资产比重;多赚绿色中收和绿色收入;坚定不移压降存款付息率等举措。争取稳步提高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和智慧营收占比,以资产结构调整牵引客户结构、收入结构调整。”

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回答记者提问。

分红比例领跑,长期投资价值或显现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下滑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作为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净息差的降低意味着存款与贷款间利差变“薄”,因此稳息差,就是稳住盈利能力。

2023年, 浙商银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01%净息差,在息差收窄的大环境下,通过构建多元化非息收入结构,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6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5%,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25.39%,较上年提升2.43个百分点,贡献了八成以上的营收增量,有效弥补了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有良好的业绩作为支撑,浙商银行持续分红以提高股东投资回报,与投资者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除2021年受配股程序影响外,浙商银行在2019年、2020年、2022年都进行了高额分红,今年计划向A股、H股股东每10股派息金额1.64元,现金分红共为45亿元(含税),分红比例达31.98%,在同业中位居前列,现金分红总金额也高于上一年度。H股上市以来,2016年度到2023年度,浙商银行累计现金分红比例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公司高管指出,“浙商银行历来重视对公众投资者的现金分红回报。在可预期的较长时间内,我行有信心将每年度的现金分红比例维持在30%及以上。”

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方式之一,股息率则是投资者判断投资回报的重要指标。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理财净值化伴随股债市场波动加大,“买定期和理财不如买银行股”的热度再度攀升。2023年,浙商银行A股股息率达到6.45%,处于同业前列;H股股息率8.88%,最高一度达到 9.30%,长期持有回报可观。

分析人士认为,2024年至今,浙商银行A股股价涨幅已近20%。整体来看,浙商银行盈利能力可持续,分红比例有望保持稳定,股息率维持高水平,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长期投资价值或正在持续显现。

内容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记者:柯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