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定全年?如何用“1月效应”赚到全年30%的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关注:财经身边事  作者:淼淼姐

#基金创作者激励计划#    @蛋卷基金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动荡波折的2021年即将余额不足,充满复苏希望的2022年等待开篇。

今天淼淼姐和大家聊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1月效应”,分析下能否有一些赚钱机会。

 01 

什么是“1月效应”?

年中的时候淼淼姐讲过市场古谚语“五月离场”,可回看文章《五月要到了,这个投资理财古谚语听过的举手!》。同理,“1月效应”也是无数市场人士总结出来的一种现象。最早被发现是在美国的股市中,后来其他国家的市场人士和学者也陆续发现,他们市场的股市也存在“1月效应”。

在行为金融学中给这个著名的“1月效应”释义是:1月定全年,具体是指每年的1月股市的涨跌通常预示着全年走势,如果1月份股市上涨,该年全年股市有较大机会上涨,若1月股市下跌,那么全年股市下跌的概率较高。

为什么会有这个“1月效应”呢?大家都知道美国等国家,一年的终结期,类似于中国的“过年”基本都是在12月底,新的一年开始就是公历1月了。

每年12月底1月初,员工的年终奖金、税务安排等都在这个时候;节日氛围浓厚,美国年末的重要假期(圣诞节、元旦)也在这个时期……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美股1月份的回报率往往是"正数"。

 02 

中国股市也有这个效应吗?

看起来这个“1月效应”可以好好用一用,曾经有投资高手就利用1月的时间,获得30%的投资回报,算下来1个月的时间年化收益120%。他们甚至把全年80%左右的时间和精力和资金放在捕捉“1月效应”上,剩下的时间里保持按兵不动或者小亏小赚就好。

那中国市场也是这样的规律吗?淼淼姐找到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

从图片中来看,近十年,满足1月大涨,且占全年涨幅较大比重的这个规律的年份只占50%。但缩短为近五年即2017年来看,“1月效应”稍明显一些。

根据淼淼姐观察,分析认为这个“1月效应”在中国金融市场也应该有理由存在的。说一个小秘密:A股中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一年一度的考核一般是在12月结束。那么到了1月份,他们已经铆足了劲实施新一年的投资方向和策略,假如机构投资者定的新一年策略是看多,那么在1月份会进行大笔买入,资金进来了,市场随之上涨。从这个层面看,1月份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年的方向。

 03 

我们怎么利用这个“1月效应”?

姿势一:逢低买入特定股票或资产

在年底的时候,有些股票/资产可能下跌,可以抓住这类人为压制的超卖的股票/资产的机会。人为压制股票/资产价格的主要是两类人群在进行操作:第一类人群:普通中小投资者对部分股票/资产做止损处理,卖的愈多,越压低这些股票的价格。第二类人群:基金经理不希望在自己的报告里让投资者看到他们持有的表现不佳的股票/资产。他们会卖出那些股票/资产,从而人为地进一步压低其股价。

当然有经验的朋友们会认为,这种效应仅适用于小市值股,但淼淼姐认为或许还适用于价格受到了压制的股票/资产。

姿势二:12月多听听各种金融机构策略报告

盲目追逐价格从来都不会成功,而想要成功的话,那就要多多调动五官,比如眼睛和耳朵,多看多听。

既然机构会在每年年底制定出第二年的新方向和热门板块,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多获取相关信息。

淼淼姐提供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比如我们可以去关注机构都会转向看多哪些行业,你提前做好准备。另外一个思路就是我们可以去用大数据看过往哪些行业的“1月效应”更明显,做个数据统计。比如有人就发现传媒、计算机、电气设备、通信等行业“1月效应”更显著。

高手就在民间,相信聪明的你们也会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今天先到这里,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请为淼淼姐留言,您的留言将是我下期撰写的动力~欢迎您的留言,淼淼姐等待您的答案~

本文相关资料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欢迎关注:“财经身边事淼淼姐”,我们将为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