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到了年底真是忙得飞起,即要给今年收官,又要给新一年开启新目标。一周没写点东西感觉浑身不舒服,周末赶紧来畅所欲言一下。

先吐槽一下,我统计了一下截止今年10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偏股型基金共4084个,今年以来收益中位数在-11.04%,收益最差的跌了约44%,跌幅超30%的106个,正收益的共362个(简单瞄一眼,大约一半是主体型基金)。

公募股票型基金被锤了快两年了,在监管的不断帮助之下,眼看着就快到头了。这一轮熊市又是一次很好的市场迭代。A股从开始被大家普遍接受以来,参与者众多的牛市一共有三次,这三次每次都造就了一批财富神话,但每次的幅度也都在逐渐减小。

第一次群体牛市在07年,那时候个股普涨,好的标的短期能涨20多倍,我认识一位牛散,07年全年买了两个股票,一个14倍,一个20倍,直接200多倍收益。

等到了2014年第二次牛市,板块轮动着涨,普遍都在6-7倍左右,能有个10倍出头就是市场中最亮的仔,而显眼包“暴风影音”现在也变成了“暴风退”。

第三次牛市就是2019年核心资产行情,先是蓝筹先起了一波,随后主题小盘股跟进,这一轮普遍3-4倍的水平。

从07年的20多倍到14年的5-7倍,再到19年的3-4倍,其实不难发现波动在慢慢的减小,原因是整体市场参与者的成熟度在提升,更多人会盯着企业盈利情况,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社会竞争;而那些曾经躲藏在券商营业部,盯着神乎其神的指标的牛鬼蛇神们越来越少了,韭菜们也在慢慢变聪明,毕竟这类“大神”们最后自己也没有赚到钱,也没有给韭菜们赚到钱,只有代客理财后无尽的扯皮,当然他们永远不会消失,就像人性总是那么的有迹可循,大家应该会在此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的状态,市场上的老鸟越来越多,新韭菜随着新增人口减少,以及不断的学习进步,大家达成平衡。或许那种极度狂热的一年20倍的机会会越来越少,想通过股市爆发也越来越难(有这种感觉也许是底部的信号哈哈)。

——————

说回公募基金的收益情况,随着这两年的花式腰斩,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也都走下神坛,大家发现清北复交来做基金经理也就这么回事,亏的也不少。说实话肯定不是他们专业能力不行,只是这个行业太特殊,不像竞技体育那样第一名就是最强的第一名,那是有限游戏;而投资是无限游戏,阶段性的第一名反而可能是反向指标,因为只有短期承担了“隐性”风险才有可能有极端超额收益,而这样的“隐性风险”在未来暴露出来,极有可能是致命的。

今年算是彻底杀光了权益基金经理,明天我估计债券基金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今年债券当红的都是小型基金公司,原因是小规模基金公司对信用下沉的容忍度更高,一些网红地区的城投债他们可以接受,但是大公司的做不了,所以在牺牲信用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收益。巧在7.24之后监管的态度转变了,不再要求“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这么一来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连信用风险都不存在了,直接变身市场靓仔。

但随着时间推移,城投陆续到期,市场上没有更多的高收益标的供给,所有品类的债券收益水平都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时候原来高收益债券产品的收益率就会下降,而奔着收益率去的投资者就会考虑退出,他们这类群体对收益率的敏感程度要比想象中高的多,一旦退出就可能对债券的流动性造成一定的冲击,到时候可别发生什么风险事件,所以现在还是对高收益债券保持规避较好。

——————

周五市场发了这么个新闻。

以前一般到抓人底基本上就算结束了,现在又解锁了新底部信号。之前得出的结论,要想市场起来就两个方式,一是基本面企好,有投资价值;二是国家队直接把流动性拉起来。前者重在基本面,大家花钱投资能赚钱的资产,最朴素的道理;后者就是老乡都别走,基本面暂时不看,只有低买高卖的机会,大家都过来下注,保证市场先不枯竭,等待周期走完。

现在来看我觉得两步都已经走起来了,短期国家队接盘拉流动性我就不看了,短期跑进跑出,我工作那么忙,赚那点交易的钱实在精力跟不上,所以还是看看长期有什么能涨的呢?

就当我苦思冥想时,又蹦出一个新闻。

圈几个常见词:“有效传导监管要求”、“卡脖子”、“高水平科技”。。。。。。怎么说呢,心情比较复杂,容我消化一下。

————————

2023年还有两个月,今年混个正收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相信S总还算满意。

我屁股决定脑袋的说,后面两个月应该有机会,就是走出那种不回调的走势(好不容易聚点人气,再回调前功尽弃,如果确定政策是要呵护,那就必须先转下势头),一是美元停止加息,无论资金流向、外汇、股市都能喘口气;二是政策利好频出表明监管态度;三是市场技术上连续超跌;四是白酒为代表的消费季报凸出;五是市场上现在没有空头了。吧?哈哈。。。胆大点就拍个上上周的周线是市场上的阶段性低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