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善守君: 做甲方不是好策略,至少当下是。你本来是打工的,你手里那么多数据和研究成果,这些都是甲方花钱让你搞得,你做创新药只要和他们业务重合,后面会有无穷无尽的官司等着你。创新药上市审批和最大市场在美国,美国大药企肯定不会放过你的,还是立足做成全球最大的CXO是上策,相信他们管理层比我们想的深入,即使最坏的情况也有plan B,毕竟中美脱钩大趋势人尽皆知,22年就搞过一次uvl名单,公司不至于没有防备。//@善守君:回复@相伴前行:哥们 估计你还没完全用底层逻辑思考,就算是退一万万步来说,药明可以完全做BPI,要知道国内的群众基数足够大,药明生物目前在手订单高达200亿美元(包括潜在的里程碑款项),这些订单是不可撤回的,这一庞大的订单储备完全可以支撑公司慢慢的转型。正好国内目前也开始大力支持发展创新药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公司拥有众多的人才储备,和各种数据,如果转型做BPI不见得比国内的大药企差。其实CXO的风险并不大,不象某种行业一年没工开立马就倒闭,询单问价就是CXO的温度晴雨表,CXO是可以根据订单情况,来作出业务的调整。$药明生物(02269)$
引用:
2024-03-09 12:39
$药明生物(02269)$ 趁着周末有时间,谈谈最近热门的话题(脱钩)脱钩是一道伪命题,既然这么热门,哪们就谈谈吧[捂脸][捂脸][捂脸]其实脱钩将首先影响国内创新药的出海。虽然创新药在某些特殊方面具有疗效优势,但其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仍需进一步观察。若全面脱钩,将导致CN的创新药在US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