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四十年前的巴菲特(总第39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10年6月20日

文/杨天南

题记:

中国超过一半的股市参与者即便取得了

如同巴菲特一样杰出的投资成绩,也毫无意义。

 正文:

夏天来了,南方的暴雨仍未停歇,不断引发最高级暴雨预警。世界杯在热闹地进行着,但投资界人士热衷的仍是巴菲特的一举一动。

最近的新闻是第11次巴菲特年度午餐拍卖刚刚结束,被人以262万美元的价格拍走,再创历史新高,据传得主是位华人,有人大呼“物有所值!”出于这么多年对老巴的理解,我个人推断,现年80岁的巴菲特四十年前绝对不可能花200万美元跟人吃午饭,无论对方是谁!

上月,巴菲特在家乡奥马哈再次召开了全世界最大的股东年会,据报道有3.7万人参加,再创新记录。从北美回来,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去参加巴菲特的股东会了,看来奥马哈年度盛会的影响已经走向世界。

我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去参加过两次,当年的与会人数分别为1.2万和1.4万人。巴菲特的股东会越来越像一个热闹的嘉年华节日,老巴也越来越像一个投资教育的传播家。一个怀揣梦想,虽百折而不挠的人,看着万人敬慕,听到热烈的掌声,一定心有所感。如果我还有一个机会问一个问题,那么我会问:“您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吧?”

但是,如果你指望现在买巴菲特公司股票而发财的话,可能要失望了。

巴菲特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发行了A、B两种股票,人们平时提到的天价股票指的是其A股,由于多年来伯克希尔A股从没有进行过10送10之类的股本游戏,也几乎没有派发过红利,所以推算起来没有除权复权的麻烦。

最新股价(2010年06月19日)是12万美元/股,两年前是12.4万美元,十年前是5.7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两年前买了巴菲特的股票,到今天尚有亏损;如果十年前买了他的股票,到今天翻一番,折合年回报率为7.7%。

相信很多人对于这回报率并不满意,所以尽信巴菲特不如没有巴菲特,真正信服巴菲特的人也未必将全部身家用于购买伯克希尔的股票。

神重于形,例如受巴菲特精神启发的段永平,当年如不是将200万美元买入网易,而是死脑筋地买老巴的股票,那么现在的身家将差距百倍。同样,巴菲特从来没有回购过自己公司的股票,这至少说明他不认为自己的公司股价被低估至吸引人的地步。现在多半买了老巴股票的人是作为一种对于信仰的珍藏,而不再是发财的手段。当年我在美国购买巴克希尔股票之后,专门花钱从纽约交易所提取了一股真正的纸张股票(见附图)。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舆论普遍看空中国前途之时,我指着这张纸质的股票说:“多年之后人们会发现,这张股票上至少有两个名字,一个是WARREN BUFFETT ,一个是TIANNAN YANG .”

尽管近十年来,买了巴菲特股票的人并没有累积令人炫目的财富,但将时间段放宽至四十多年来的历史,情况将大为不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巴菲特入主以来,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上升了约2万倍。如果我们能找到四十年前的巴菲特,就可以休息了。1万能变成2亿,为什么要自己干呢?!所以,现在找到巴菲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四十年前的巴菲特。

巴菲特慨叹以前是“想法”多于“资金”,现在是“资金”多于“想法”。随着规模的越来越大,业绩的增长也是越加困难。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著名的投资家彼得•林奇身上,他当年主持麦哲伦基金,在名气并不大因而规模较小的前7年中,年复合收益率为26%;在其名声大噪资金趋之若鹜的后5年里,年复合收益率只有2.2%。

2007年的牛市中,有统计表明中国约70%的投资者的资金在5万元以下,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大熊市,估计今天投资的资金不会比当年更多。当巴菲特被人冠以“股神”的名号顶礼膜拜时,不要忘了其半个世纪以来的年投资回报率是21%左右,这个成绩远远胜过同一时期同业的10%回报率。以每年生活成本3万元计,中国一半以上的股市参与者若以此为生的话,就算是取得了与巴菲特相同的投资业绩,也毫无意义。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因人而异、因时而化、因地制宜将成为重要的原则,我见过做生意非常成功、而投资却总是失败的人,也见过买房投资很成功、而买股票却总是亏损的人。所以建议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是将自己本职和擅长的工作过好。

拍下天价的午餐会或参加万人空巷的嘉年华股东会成本太高,若能找到当年巴菲特那些种土豆的邻居们,听听他们当年如何用格雷厄姆的价格购买了费雪的股票,听听他们如何发现千里马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将1万变成亿万的故事,或许更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