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选择,终成了自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最近半个月,待在酒店出不去,终于读完了大道的投资问答录上下册。想来是上半年放到书架上的,后悔没有早点拜读。

书里罗列的是大道从网易博客到雪球期间的文章和回答,读完几个感受:

1、摘录的文章/回答时间跨度很久,但是大道的理念始终如一,真是敬佩。看大道10年前和10年后的发言,没有感觉他有什么“进步”,毕竟10年前他就找到本质了;

2、做投资就要以老板的心态。创办企业是创造财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生意人、或是企业家,股东获得的财富肯定是最多的(当然损失也会是最大的)。我们大多数人想必都有当老板的想法,但大多数人又没这个勇气,我们患得患失、怀疑自己的能力;于是股份制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我们可以只出钱、不出力。

只出钱、不出力,还有这等好事?当然没有,你可以不出力经营,但得承受经营的风险。那怎么才能降低风险呢,把钱花的物有所值就对了,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买了之后会怎么样。

不妨先从最本质的讲起,今天投资出去的钱,是为了将来赚回更多的钱;这应该就是所有投资的逻辑吧。那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将来能否赚钱;二是能否赚回更多的钱。

(这里的钱可不是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而是现流表的净现流。)

(1)先琢磨第一个问题,将来能否赚钱。自己的公司凭什么赚钱?那一定是客户买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为什么客户要买我们的?理由无非是物美、价廉;或者市场上独此一份;独一份可太好了,客户只能买咱的。

再仔细琢磨一下,该如何做到物美价廉?那肯定是保持品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可保持品质就需要一定投入,那就考虑降低生产成本。生搬硬套会计框架,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别来看,要想降低直接材料,要么降低采购成本、要么降低损耗;直接人工的话,要么雇佣更少的人,要么使劲压榨;制造费用方面,要么改进工艺,要么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如果我们做到了很低的生产成本,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成本优势,可是万一竞争对手的成本更低怎么办?打价格战、比谁财力雄厚?看起来有风险呢。

那就再考虑一下独一份。怎么才能做到独一份呢,那简单,市场上咱们的产品别人做不出来。凭什么做不出来呢?我们来琢磨一下,要么是别人不会,要么是别人没法做,要么是别人做出来成本太高(跟物美价廉不冲突)。

(2)第二个问题,怎么赚回更多的钱。刚刚说了,客户买我们的理由可能包括物美、价廉、独一份。这几种情况下,要想赚回更多的钱,无非是收益和时间两个因素,组合起来就是短期暴利、长期微利、长期暴利。这样看来,最好的情况就是长期暴利了,即能多赚钱,又能长久(当然短期暴利也很爽,但恐怕难度最大,并且既然暴利了,难道长期不是更好?)。

上面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并没有回答,只是我的思考框架。

框架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好的赚钱方式,即能保证赚钱,又能保证赚很多钱,至少比我投入的多,而且要比银行存款利息多。

如果我去创业,那么我会思考上述问题;如果有人要把现成的公司卖给我,那我也会思考上述问题;如果通过股票方式投资,不也应该思考上述问题么。

比起创业、买公司,买股票的方式可简单多了。市场上有人卖出,而且明码标价,一手钱一手货,不用担心交易过程被坑。方式虽然简单,可是掏钱之前,还得去思考那些问题不是!

等咱们把公司买来了,而且是一家可以长期稳定赚钱的公司,天呐,聚宝盆被我们找到了。只要这个聚宝盆可以稳定的赚钱,那咱们可得端稳喽,不能轻易丢了。

3、我想上述内容,就是投资了。看上去逻辑简单,可真的太难、太难了,知行合一恐怕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了。听从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短期内舒服很容易做到,可是要让自己在短期内做正确的事,可太难了。就像10几岁的自己,面对游戏和作业,惭愧,自己选择了游戏。跟那些选择作业的比起来,自己多酷啊,书呆子只会死读书。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之后,突然发现书呆子们居然会写这么牛的代码、会说这么流利的口语、会分析财务数据了。原来正如大道说的,一次次的选择,终究变成了现在的自己。

可投资比学习难多了,虽然照本宣科的学习深受诟病,但起码大概率可以获得正收益。那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如何才能确保自己的选择大概率对的呢?所以投资是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起码不应该去做错的事。所以要想做投资,看来还是得先罗列“负面清单”。没学会赚钱,起码先学会怎样不亏钱吧。

谢谢大道,由衷感谢、由衷敬佩。@大道无形我有型 

全部讨论

2023-03-30 14:07

自己选择的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