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济川药业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3喜欢:10

此文是写给自己留底用的,如果顺便还能帮到他人,那就更好了!

1.先说为什么会选上它,这家公司2019年、2020年、2022年三年产品整体毛利率分别为84.07%、81.74%、83.04%,毛利率真是相当的惊人;再看它2019年、2020年、2022这三年净利率分别为22.6%、20%、22.6%。2019年、2020年、2022年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65亿、12.34亿、20.29亿。很多没做过实业的人都不知道20%以上的净利率究竟意味着什么,疫情三年很多企业都要撑不下去了,大名鼎鼎的伊利股份2022年净利率才7.59%;早几年新闻上让年轻人卖肾的苹果净利率好像也才25%左右,这样说来心里多少有点底了吧,而且这公司2022年度的股票分红的股息率约为3.3%左右,现在5年期的存款利率都在3%以下了,香不香呢?自己细品!2022年公司总资产为150亿左右,其中现金类资产就有78亿,超过一半的资产为现金,负债中的有息负债仅为短期借款4亿,有息负债率3%都不到,还有其他很多数据我就不说了,有心人自己去看。

2.来看下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首先这家公司是生产和销售药的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儿科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消化科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呼吸科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这三大科药在2022年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8.71亿、17.68亿、24.25亿,在2022年相对于疫情前的2019年这三大科药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2.3%、10%、59%,这三大科药的毛利率相比2019年都有轻微的下滑,这三大科药的营收占比为78.71%,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这家公司就靠这三大单品在冲业绩,三个单品随便哪个销售出问题,那公司业绩就出大问题了,所以我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应该是要有新的后备产品,不然这业绩后面能不能持续稳定那就要打个问号了,后备产品从哪来呢?我认为有三个渠道:1是自行研发,这个难度蛮大,费时费力见效没那么快。2和药物研发机构合作研发,这个也是需要时间的。3直接购买。这个见效快!信立泰的泰嘉就是直接购买的。公司的研发费用从2019年的2.1亿上涨到2022年的5.53亿,说明公司也意识到要加强研发了,可能需要时间吧。

3.来看一下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2023年一季度,公司手握现金类资产91.5亿,总流动资产为120亿,扣除现金类资产后应收账款约22.46亿,存货5亿,看到应收账款比较大,我又特别看了下2022年年报中的应收账款总额为28亿多,绝大多数为一年期内的,所以也不必担心!总资产为157.7亿,总负债为37.36亿,公司2023年一季度固定资产类有33.31亿,看到这资产负债表,我在想公司是不是在憋什么大招,不然这么多钱放在公司干嘛,完全可以多分点红啊!

2.公司在2020年有增发股票,但为什么在2019年却大比例分红10亿呢,而2020年公司却只分红约4亿,如果我是老板,对公司增发股票的所得款项投资项目有信心完全可以在2019年也只分红4亿,留下6亿在公司,这样原来需要增发募资15亿是不是变成只需增发9亿了?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时的大股东也对所投项目没信心呢?或者说是变相的减持手中的股份呢,闭上眼好好想想。

3.就目前而言,2020年增发股票募资所投项目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有可能试产,业绩释放估计要到2024年了。

4.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是2023年净利润22亿,2024年净利润25亿。

5.公司7月初有回购部分公司股票,回购均价为27.5左右。

6.公司股票行权价格为25元.6公司2023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0%左右,这是因为去年12月疫情放开管制,今年1月份左右大量人员感染,导致药物销售增长,这个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有待8月14日的半年报来观察。

7.公司与天境合作的伊坦生长素已进入临床三期,我个人认为是公司看点之一,长春高新凭借"金赛"生长素干到市值500多亿。

8,公司的拳头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已经在2022年年中被移出省医保目录,业绩是否有影响还有待观察。

最后想说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来写这篇文章,如果球友认为对您有帮助,欢迎评论,转发,如果能不吝打赏,更是感激不尽!

$济川药业(SH600566)$ $招商银行(SH600036)$$中炬高新(SH600872)$

全部讨论

2023-07-23 21:21

老师,你分析的比较有见地,我这几天一直在关注济川药业,我感觉从行业估值从市盈率市净率财务分析,我感觉现在正是买入阶段时机,老师,你说是吗?

2023-07-23 23:07

信立泰的泰嘉不是买的哦!
去坐坐功课,哈

2023-07-23 22:58

不看好,中药基本靠骗,药效存疑。卖的单品说不行就不行了,风险太大

2023-07-23 20:34

中药,除了少数几个老字号,基本上靠带金销售。刚刚宣布的医药领域为期一年的反腐行动,才是它们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