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满仓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5喜欢:3
$长春高新(SZ000661)$ 生物制品向来壁垒森严,一款药没个十年下不来。安科长效都被卡了多少年了,估计是失败了。国际上研究长效的原来都失败了,因为他们步子太大,想搞4周一次,2周一次的。

热门回复

研究的深可以,最怕就是臆想,把自己带偏了,贴主22年吹能到600,不知道现在有何感想。说实话靠单品干到几千亿市值,A股有是有,但真是极小概率事件,跟买500万彩票差不多

这个我反思过,过于乐观是肯定的,但是重来一次,估计还这样。
1.生物制药历史估值都在40倍左右,高新一直偏低。赚的钱和恒瑞都差不多。就像现在的兴齐一样,眼药水也有人憧憬万亿呢!
2.高新的产品梯级结构合理,不惧集采,事实也如此,管理层也明确说集采提高了市占率。
3.金磊的万亿大饼,强生之类
4.疫情影响不大,那疫情总会结束。
以上就是乐观的原因
回头看,广东省的出尔反尔是致命一击;经济如此之差,消费降级如此之快绝想不到;金磊离婚。再重来一次估计我还这样,最多也就是600改到500。就是这样的认知,亏钱也是躲不开的。

它不是想靠单品,但新药研发至少15年,生长激素成功已经很难了,国内没有一家药企真正能做到!再研发一个新品需要15年,还不一定能成功,试问国内哪家药企有这个魄力?恒瑞医药只是仿制药做得好而已!说实在话,假设这个公司是美国医药公司,至少可以给予30倍市盈率,不就是千亿市值了吗?国内的事情非常复杂,怎么说都有人质疑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研发成功一个新药需要15年,赚回成本需要5年,之后积累现金又需要5年(同时回报股东),25年过去了,再成功开发下一个新药15年,加起来共需要40年,假设这个人30岁博士毕业,要研发成功两个新药至少70岁过去了…这还是很顺利的情况下,万一第二个新品失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