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日本国内电视机面板生产将结束!面板产业或新一轮洗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日本面板大厂夏普公布财报,并宣布,生产电视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堺市10代面板厂(SDP)将在9月底之前停产,而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将进行减产,并考虑出售相机模块事业以及传感器等半导体事业部分。##面板#

夏普是日本国内唯一生产电视机面板的企业,随着SDP停产,日本国内的电视机面板生产将结束

5月14日,夏普公布财报显示,上年度(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净亏损近70亿元人民币,液晶面板是亏损的“重灾区”。

公开资料显示,夏普从1970年开始就进入半导体领域,其从电子计算机上使用的大型集成电路(LSI)起家。至今夏普在光学、照相镜头模组、图像传感IC、面板驱动IC、红光激光等具有深厚技术实力。$夏普(SHCAY)$

据了解,夏普历年的亏损和SDP密切相关。自2009年夏普成立SDP以来,夏普由于SDP业绩不佳在2012年到2016年期间陷入财政危机,最终不得不向鸿海出售。

摆在夏普更为残酷的事实是,海外资产也将散尽。2024年2月份,韩媒称,夏普或将出售旗下位于中国广州市增城区的海外资产,即总投资610亿元的超视界G10.5 TFT-LCD面板厂,而意向买家则有可能为TCL华星光电。

业内人士认为,SDP连续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竞争力的不足。群智咨询TV事业部研究总监张虹接受采访时称,2022年夏普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1250万片,在全球排名第八。而此时(2022年第四季度-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面板价格陷入下行周期的谷底,夏普2022财年的业绩也在第四财季(2023年第一季)亏损扩大,当季净利润亏损2518亿日元。

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认为,夏普堺工厂10代线的关闭对今年的供给影响甚微,预计将使2025年液晶电视面板供给减少近500万片,占整体液晶电视面板供给比重约2%。夏普堺工厂10代线的客户以$三星电子(SSNLF)$ 、LG电子和兆驰为主,预计这些客户将重新分配面板采购规划,三星电子可能将增加对中国面板厂的采购量。

另外,近期,LG Display(LGD)广州8.5代液晶面板厂也在筹划转让事宜。

集邦咨询预测,不排除面板产业掀起新一轮洗牌,今年下半年至2025年的电视面板市场供需将出现新格局。

属于中国面板的时代?

据媒体报道,面板技术本身发迹于美国,产业化却在日本。此后,中、日、韩三国混战僵持了多年,一直都没有胜负结果:

第一阶段:CRT时代,美国RCA(美国无线电公司)引领全球(1950~1972);

第二阶段:LCD崛起,日本垄断全球(1972~1994);

第三阶段:LCD辉煌,韩国三星、LG为代表,中国台湾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广辉电子、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五虎反超日本(1995~2009);

第四阶段:LCD变局,OLED成主流,中国大陆登顶领跑(2009~2022)。

近年来,面板市场竞争已经发生了巨变,尤其是LCD。随着三星、LGD、松下、JDI等日韩厂商接连退出LCD业务,揭示着一个现状——中国面板企业在LCD面板领域的产能、产量及市占率不断提升,LCD业务利润空间已经无限挤压甚至亏损。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大陆LCD电视面板厂的市占率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70.4%,$京东方A(SZ000725)$TCL华星、惠科稳定保持前三,供给的持续集中化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大陆面板厂的话语权。

据Wit Display预计,在未来的5~8年,LCD面板仍将是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产品,LCD面板产能扩张到达尾声,低世代产线退出。而且,LCD面板的周期属性正在减弱。也就是说,LCD市场,未来几年仍然属于中国厂商。

当然,未来必然是属于OLED等高端技术。而对OLED来说,要降到与Min LED背光的LCD相同生产成本,需要份额快速拉升才有机会,但当前机会渺茫。此外,OLED上游产业链呈现高度垄断,门槛较高,对OLED面板产能供应相当不利。

不过,国内厂商已经在O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领域逐渐崛起,换道领跑,力争转型更高端的市场,以改善经营能力。

当然,即便日本的夏普和JDI已经在时代洪流中覆灭,但在显示产业链上游环节,日本的设备和材料环节依旧顶尖,比如佳能尼康的光科技,佳能OLED蒸镀机、日立金属的铁镍合金等。

正如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此前在采访中说的:“过去二十年,我国发展显示产业,要解决的是‘有没有、有多少’的问题,而未来二十年,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之后,我国要解决的就是‘好不好、领先多少’的问题了。”【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