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化学系列研究(十二):兴泰纤维增资新视角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3喜欢:4

$中泰化学(SZ002092)$ 

上一篇文章(附录11)发表后,大佬又给了回复,因为大佬不希望被打扰,所以这里就匿名引用。市场里纷纷扰扰,看法各行其是,重点是探讨数据支撑来源和思路逻辑已扩充自己的能力,与之相对结论对错与股价涨跌反而显得不很重要。

前期大佬的评论里,学到几件事:

a.长期跟踪,仔细阅读每一份涉及资产的公告,思考其经营目的

b.有债券公司,其发债信息里很可能隐藏着年报中未曾说明的经营状况

c.涉及巨量债务利息的公司,还要关注央行的加息降息影响。

这一次大佬又给了评述,针对上篇所说的兴泰纤维增资的研究做了反向评价,引用于下:

收获:

需要思考一次性巨额收益是否是正常的,要与当年的行业现状相联系,最少参考母公司公告,前文在研判这点时因为引用历史数据,就假定这项收益属于行业景气所致,未作详细研判,未查询互动调查等信息做参考。

这里有一点,是上篇文章想说未说明的:在行业底部周期开始扩产扩大产能来博弈未来的景气周期确实是一种经营方式,特别是企业并非私人企业时,更有“远见”的行为经常出现奇效。(奇效不只指正向效应)

股市里总是在景气周期的顶点开始增发扩股,结果时融资比较容易,但是参与融资的投资者肯定很伤。

而周期底部增资,肯定是原股东觉得卖的贱。

至于到兴泰的投资,只有一种逻辑下是合理的,就是卖碱液只需要35%股权锁定,但是如果预期未来一年或两年会出现上升周期,又或者符合国企发展的五年规划长远目标,是会有这样的行为的。

但后果,要等后果出现后再谈。(因为真的存在大佬说的可能,就是哥俩好顺水推舟,而且这种类型还并不罕见)

就如研究的前几篇就说的,中泰融资进入纺织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从行业走下坡路进行的,去收购不收购就要危险的公司,用市场的钱为实业解套,然后强行用一体化拉平成本生存下来,从企业角度看就是利润大幅度降低,但是从新疆全局来看存在保就业的价值。这和过去几十年里不断出现的一帮一,结果帮到好企业破产的行为模式类似,但是就目前来看结果不同。

这一点很简单,完全赞同,前述所说,中泰进,银鹰退,接收的公司净资产少的7亿就是银鹰拿走的现金。同时经营额为0,意味着是完全干净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原本都是亏损的。也就是说没有现金流了。

收获:

还要调查相关公司的背景与近期经营行为,炒股真是太难了[吐血]

结论不重要,过程思考是重要的,特别重要的是其他人的思考逻辑是否有参考价值,及那些是自己欠缺的。

还是那句话,中泰在我个人看来可以不玩,如果一定要玩的话,只能极小仓位搏周期底部,这点来说,等于是在一系列氯碱企业里寻找最大“弹性”的工作。不要只拴在一棵树上,做研究例外。

附录:

1.中泰化学种草系列(一)大幅增持事件分析

2.中泰化学种草研究(二)上市以来产能与成本变迁

3.中泰化学种草研究(三)控股股东股权演变

4.中泰化学种草研究(四)投资思路及误区

5.中泰化学种草研究(五)一些指标数据汇总参考

6.中泰化学种草研究(六)资债转换利润释放假设

7.中泰化学种草研究(七)收尾:同业对比

8.中泰化学种草研究补遗(一)反思与进步

9.中泰化学种草研究补遗(二)景气预期与扩产项目追踪

10.中泰化学系列研究(十):季报数据看高一线

11.中泰化学系列研究(十一):兴泰纤维增资始末

全部讨论

2023-06-06 20:37

中泰是我见过最黑的上市公司,上面管理层完全独裁。

#缘富读中泰化学# $中泰化学(SZ002092)$ 中泰化学公司,成立20多年,中间的实际控制人在2009年的时候由中国化工换为了新疆国资,其后控制人的地位一直没变,国资的持股量有增加。
上市以来融资10050多亿的资金,向股东分配了20多亿,上市公司总的掌融资132亿,现在的净资产243亿,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为上市公司赚了110亿的净资产。
这个公司上市多年来效益确实比较差,但是国资的脸面还是在维持的,就是挣的少分的少,每年都有分红,当然这个分红也差不多,就是股东自己的左口袋掏右口袋而已。

2023-06-06 20:03

就一个黑洞,苦了散户

2023-06-06 19:26

就想想老二周奕疯宁愿破产,也要在股东大会上摔桌子,跟大股东鱼死网破,这里面的水有多深,老王又是谁举报被抓的,太复杂了

2023-06-06 19:23

1.天泰纤维收购、2.美克股份贱卖、3.定增、4.转融通、5.增持(联塑公元跑路)还有就是一系列的担保,离不开利益交易,就看巡视组查导那一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