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企商管“沉浮”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7

更多原创内容请关注物业大爆炸(wuyedabaozha)

商管赛道,一直是上市物企的“王牌”之一。

因其远高于住宅业态的毛利率,可以说手握商管,物企盈利水平都要增色不少。

如历届年报业绩,毛利率前10队列中,商管物企就占了几乎一半。

星盛商业以超50%的水平多年霸榜,开超市、便利店的祈福生活服务紧随其后,再之后便是华润万象生活宝龙商业中骏商管等。

所以,单从盈利水平看,商业物管还是很香的。

不过,商业物管真正刺激到市场神经的,并不是第一家上市的商管物企宝龙商业,而是华润万象生活

01

2020年,华润万象生活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按理说有华润置地背书,三道绿线加持,华润万象生活相当于含着金汤勺出场,理应被夹道欢迎。

但其110.72倍的发行市盈率、逐年下滑的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行业均值的毛利率等指标,并不被市场看好。

因为,彼时物业股独立行情结束,当年上市的物企多有破发,所以超百倍的发行市盈率多少限制了韭菜的想象。

雪球大V称华润万象生活将成为物业股的终结者,有小散则表示鉴于华润在万宝之争的表现,不会打新。

市场有小情绪,但没扭过华润万象生活的粗大腿。

12月9日,华润万象生活敲锣,盘中涨幅一度超过45%,最终收涨25.56%,市值616亿港元,位列港股上市公司第三位,PE(TTM)高达109.87。

同日一起大涨的还有宝龙商业,涨幅8.18%。

预期中的破发并没有出现,这让市场此前看衰者懵逼。

匠朴研究所分析表示,宝龙商业华润万象生活同时大涨,皆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故事:

商业物管。

虽然当时二者商管规模相当,盈利水平也相差无几。但加上央企属性,华润万象生活就一骑绝尘了。

如2020年中报数据,华润万象生活有51个在管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为5.6百万平方米。而宝龙商业也有51处在管零售商业物业,总建筑面积为7百万平方米。商业毛利率都在30%以上。

由此,“住宅+商管”的双轮驱动模式被其它物企争相模仿。有商管的卯足了力气,没商管的积极捯饬。

02

华润万象生活之后,带商管标签上市的物企是星盛商业中骏商管

其中星盛商业多次递表后,终于在2021年1月26日敲开了港交所的大门,以纯商管身份坐上了效率之王的交椅。

中骏商管,2020年还表示没有“暂没计划分拆物业上市”,可7个月刚过,便向港交所申请递表。

在勿爷看来,主要还是关联方“债务危机”刺激了中骏商管改口。加上商管赛道正酣,中骏大佬黄伦选择追风。

客观来讲,以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中骏商管“住宅+商管”的双轮驱动成色不差。

如,商管收入逐年增长,住宅收入逐年递减,毛利率水平也是商管吊打住宅业态。

不过,中骏商管有难以避开的硬伤,对关联方太过依赖。如中骏集团开发项目及共同开发项目贡献其在管面积的96%,贡献收入的98%。

也就是说,万一中骏出点什么问题,物管板块都将被被动承受亿点点暴击。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骏违约,中骏商管不得已上演儿子救父,大额计提减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绩。

如果说宝龙商业星盛商业中骏商管还算是幸运的,那么万达商管和瑞安新天地就有点点背了。

万达商管多次递表未果,王健林最终失去了控股权,而瑞安新天地递表一次后,再无动静。

商管赛道虽香,但有的物企并未咂出个中滋味。

03

相比本身含有“商管业态”的物企,那些上市时没有装入商管资产的也在积极捯饬。

如,碧桂园服务融创服务正荣服务远洋服务等。

2021年4月,碧桂园服务以2000万收购碧桂园旗下的4家商管公司(其中两家亏损);

2021年5月,正荣服务8.91亿收购正荣商管99%股权;

2021年6月,远洋服务正式引入关联方商管业务;

2021年11月,融创服务以18亿收购融创商管运营板块;

可以说,通过收购以上几家物企补上了商管短板。据2021、2022及2023年业绩数据显示:

远洋服务商管板块收入增速是28.2%、14.5%、-0.4%;

碧桂园服务商管运营收入增速是--、96.4%、-21.2%;

正荣服务商管收入增速是--、151.1%、2.6%;

融创服务商管板块收入增速是6526.7%、-15.9%、--;

从数据面看,除了正荣服务,其它3家商业业务都出现了负增长。

特别是融创服务,除了2021年爆增65倍之后,随后两年业绩逐渐归0,曾经花18亿收购的资产暂时打了水漂。

业内人士表示,物企收购关联方商管资产,大概率都是地产缺钱物企支援,地产补了血,物企补充了看似很香的商管板块。当时看是双赢,目前看好像只有地产得益,物企亏了。

至于融创服务商管板块收入归0,有评论表示,融创服务是把商管业务外包方便走账,疫情之后可能已经束之高阁。而2023年报业绩中,融创服务并没提及商管板块消失的原因。

商管不香了吗?当然不是。

商管物企中,业绩相对稳定的是华润万象生活宝龙商业,近三年商管板块业绩都是正增长,而星盛商业中骏商管只有2022年出现负增长。

商管板块是香,只不过有的物企品出了黄连的味道。

结语:

综上所述,商管板块曾被物企认为是新的业绩引擎,纷纷效仿。

但相比住宅业态,商管板块稳定性不足,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周期影响,如消费降级,就会让商管物业残血。

因此,勿爷觉得,在动机纯正的前提下,不是商管物业不香了,而是逃不过经济周期。

对染指商管的物企来说,除了关联方因素外,难题可能又多了一个。

更多原创内容请关注物业大爆炸(wuyedabaozha)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