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预测房价跌到2026年,楼市还要加速暴跌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5

这几天有朋友问我,中信建投预测中国房价跌到2026年止跌回稳,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有几分靠谱?如果要买房的话,什么时候上车合适?

我看了看,中信建投的研究结论大致如下:

①美国、日本、俄罗斯等5个国家,房价下行周期大约为5-10年,跌幅大约在20%-40%。

②这5个国家在房价下行期,全都出台了救楼市政策。政策出台后,房价大约2年左右见底。

③中国房价目前连续下跌3年,跌幅近15%,接近国际平均水平。今年操盘手出台了一系列救楼市计划。参考国际经验2年左右见底,那么中国房价大约在2026年前后见底

以上就是中信建投预测中国房价2026年见底的核心逻辑。

这个观点靠谱吗?

我们认为,这份研究有一些价值,但也有需要警惕的观点。

积极因素是,世界多国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房价下跌,但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化解危机。

换句话说,房价下跌是经济发展的“必修课”,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规律,不必将其妖魔化。

其他国家应对房价危机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有其独特的国情,国际经验只能用来参考。如果用国际经验推断中国房价走势,则有刻舟求剑之嫌疑。

因此,“2026年房价见底”的算命观点,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如果想探讨中国房价什么时候见底,就先要搞清楚一个大前提:这轮房价从2021年开始下跌,核心原因是什么?

我们只有搞清楚本轮房价下跌的利空原因,再分析这些利空是否消除、何时消除,自然就能知道,房价什么时候止跌回稳。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V观点,喜欢拿“新生人口”说事。

他们的逻辑是:这几年中国新生人口断崖式下跌,暴减50%。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购房者越来越少,因此未来几十年,中国房价都会保持下跌趋势。

这类观点,想必大家都听过。

但我们认为,“人口论”完全站不住脚。

因为我们查下数据就知道,新生人口从2017年就大幅跳水。

如果新生人口下降导致本轮房价下跌,那么中国房价从2017年开始就应该大跌, 而不是2021年。

再一方面,新生人口买房,那是30年后的事情。

30年后的需求下降,导致现在的房价大跌?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人口可能会影响房价,但绝不是本轮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因此,喜欢用“人口论”谈房价的大V,多是半吊子。跟随这些韭菜大V做投资,大概率被收割得渣都不剩。

如果“人口论”站不住脚,那本轮房价大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两大原因。

1、操盘手精准爆破。

2020年疫情后房价大涨、进入过热状态。因此操盘手紧急出台一系列紧缩政策,对炒房客重拳出击,坚定打压房价。

①对房企:

2020年8月,操盘手出台了“三道红线”政策,限制房企贷款。

地产是高负债行业。房企贷款受限后,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危机。2021年,恒大等高负债房企官宣爆雷。

由于房企爆雷留下大片烂尾楼,购房者信心受到冲击,因此新房需求大降,房价自然见顶回落。

②对购房者:

2021年,操盘手不断出台限制政策,包括提高房贷利率、清查经营贷、二手房指导价等。

房贷利率方面:当时商业房贷利率提高到6%以上。用高额房贷劝退普通购房者。

经营贷方面:严查中小企业,打着“经营贷”名义套取银行资金投入房地产。炒房客资金紧张,炒房热度下降。

指导价方面:限制新房楼盘的最高价格,用低价新房,限制周边二手房炒作热度。

2021年,操盘手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限制老百姓买房。但凡看懂政策听点劝,也不至于高位接盘。

③对舆论:

2021年,操盘手封禁“深房理”“水库论坛”等头部炒房大V,擒贼先擒王。

综上,在操盘手严打炒房的铁腕政策下,2021下半年楼市降温,房价见顶回落、由涨转跌。

我对这一系列政策记忆深刻,因为当时我正在看房。

2021年“指导价”政策出台后,一些房产大V还在无脑鼓吹房价。

他们提出了一些反智言论,比如指导价只会让业主惜售、让好房子更稀缺、让房价涨得更高、让刚需客买房更难,限价政策,是在打击刚需客等等。

一些中产听信这些韭菜大V的观点,2021年高位接盘,现在已经亏光首付、白打十年工。

当时,我跟朋友在股市赚了些钱,正在看房中。

“指导价”政策出台后,我们窥见了操盘手调控房价的决心,因此立即看空楼市,认为房价很可能见顶回落。

现在回过头来看,从2021年高位算起,我们当初看的二手楼盘至今普遍下跌40%-50%。

本轮房价由涨转跌的关键点,是操盘手铁拳出击。我们正是窥见了调控房价的决心,才成功躲过本轮房价暴跌。

那些韭菜大V口中所谓的“人口论”,压根没搞懂本轮房价下跌的核心逻辑,纯属脑补意淫。

当然,操盘手的调控政策只是一方面,这几年经济低迷、居民收入下降,是房价下跌更重要的原因。

2、经济低迷

2020年疫情冲击,经济走向低迷,爆发了一轮就业危机。

2022年疫情反复,再度爆发就业危机。

更重要的是,高薪行业集体遇冷。地产调控、教培行业全面取缔、互联网“无序扩张”、金融行业破除“精英论”,行业利空纷至沓来。

甚至连体制内“铁饭碗”,也在降低薪资过紧日子。

我们要知道,地产、教培、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体制内铁饭碗,都是收入较高的行业,也是一二线城市买房主力军。

基础行业受疫情冲击,高薪行业受政策调控,导致居民收入下降。因此,2022年以后爆发断贷潮,法拍房数量飙升,房价进一步下探。

房价走低、财富缩水,购房者信心跌入谷底。

政策调控、收入下降,这才是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要预判房价何时见底,那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政策放松了吗?

第二,收入增加了吗?

3、评估现状

政策方面:毫无疑问,目前操盘手对楼市的态度,从打压变成支持。

今年9月,操盘手不再提“房住不炒”,而是罕见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新口号。

这意味着,操盘手对楼市的态度180°大转弯,从打压变成支持。

这两个月来,操盘手降首付、降利率,还推出了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计划,可谓利好频出。

这是不是意味着,房价要大涨了?

我们认为,不容易。

上个月,我们在星球发文解读了操盘手的利好政策。

我们测算发现,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房,只占市场规模的1%左右,规模实在有限。

以目前的救市规模,不足以推动房价触底反弹、深V反转。因此我们看平房价,并不急于看涨。

如果操盘手后续有更加猛烈的救楼市政策,我们才会转为看涨。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也没有明显改善。

只有经济强势复苏,企业赚钱变容易大规模招工,中产收入才有可能增加。中产口袋有钱,才有买房信心。

但可惜的是,从10月最新数据来看,出厂价格依然为负。这意味着产品卖不上价,企业赚钱仍然不容易。

因此,我们短期内很难看到房价报复性反弹。

那些鼓吹房价将要大涨的炒房大V, 恐怕又要打脸了。

最后,房价什么时候可能见底?

我们不必算命,只需要跟踪两方面信息差,就可以较为精准把握这轮房价的底部,对后知后觉的中产实现楼市收割计划。

第一,作为普通投资者,要跟踪经济信息差

如果经济数据变、企业盈利改善、居民收入增加信心回升,那房价就有机会止跌回稳。

我们会在个人号提醒经济数据的变化。

第二,作为前瞻投资者,要根据政策信息差

如果想提前预判楼市涨跌,一定要跟踪政策。

以2021年房价下跌为例。

我们作为前瞻投资者,2021年看见“指导价”政策出台后,就知道房价可能见顶回落,从而躲过房价大跌。

那些普通投资者,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看见房价下跌数据,再做出反应。

我们跟踪政策信息差,可以领先半年-1年时间。

如果一套房子价值300万,领先1年多出10%收益,那跟踪政策信息差的价值就是30万。

由于政策解读类文章较为敏感,我们每月解读只发布内部“房产分析”栏目。有买房卖房需求的朋友,可参考。

因此,我们不必猜测房价是2025年见底,还是2026年见底。

我们只需要评估操盘手的政策力度、跟踪最新的经济数据,就能掌握楼市最新信息差,实现低买高卖。

很多中产和散户不具备金融分析能力,因此他们误以为投资靠运气,赌赢赚钱、赌输赔钱。

但对于我们而言,投资是科学的金融分析。只要找对时机,就能实现“弯腰捡钱”。

我们连续做对2-3个投资决策,财富就能向上跃升一个阶级。

比如2021年高位接盘的那些人,现在已经亏光首付变成负资产。我们当时选择观望,再加上这几年的积累,足以付清全款。

三年时间,1个投资决策,就是一套全款房的差距。

我们不必追求暴富。一步一个脚印,每个投资决策都争取做对,我们自然会慢慢变富~

--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支持一下吧。#房地产#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万科A(SZ000002)$

全部讨论

2024-11-28 19:35

说实话,老牌的深圳人,这30年就觉得房价会跌是个笑话,这次炒的太离谱了,只是价值回归,最近的垃圾地段,新盘7.5万,好的地段房子太稀缺了,价格依然坚挺,后面肯定还会涨的,没房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