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得很顺畅,阐述很清晰,也解决了很多盲点,谢谢分享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0,也推荐给你。
隆基是垂直一体化企业,生产环节包含了光伏行业的全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各个生产环节。
硅料:
隆基不自己生产硅料,而是参股通威的,占乐山硅料基地7.5万吨的15%,以及保山硅料基地10万吨的49%,合计权益产能约6万吨。保山一期5.1万吨(包括1000吨电子级硅料)本月已经投产,为紧张的硅料增加了供应。今年是硅料的大年,整个产业链一多半的钱被硅料企业赚走了,去年上半年硅料还是最惨的环节,今年转眼富得流油。一如今年的煤炭价格,3月600元,10月1800元/吨,硅料的价格波动极大。硅在地球上的储量极大,不存在资源制约,唯一决定供应量的是产能。展望光伏未来前景,以及受近期高利润率的诱惑,计划上马产能极大,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三年产能将增加五倍!这就是原材料行业的典型特征,在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之间来回切换,在暴利与亏损之间来回穿越。现在硅料产能已经开始逐步释放,明年下半年将集中释放,届时光伏行业又将有一波飞速发展。
这么大的规划产能供过于求是一定的,谁会出局呢?按行业规律谁家的成本高谁出局。保利协鑫颗粒硅计划产能60万吨,如果对颗粒硅的质量成本描述是真实的,改良西门子法出局就是一定的。但是,光伏行业风气不正,吹牛说谎成风,诚实的企业凤毛麟角。市场对某些说法真假难辨时,投资者表现比较克制,跟风的不多。最终谁出局,还是会在硅料市场充分竞争时,看谁先挺不住。
隆基高层并不认为硅料紧张会成为常态,所以并没有自建硅料厂,只是参股硅料龙头通威股份的几个项目,隆基对成为一个原材料供应商毫无兴趣。
硅片:
隆基起家于硅片,现在30%+的毛利率仍然是行业最高的,按一般的思维是积极扩产,进一步提高硅片市占率,挤掉竞争对手来维持高的毛利率。实际上隆基对硅片的扩产极为克制,即使今年的利润大部分来自硅片。
据不完全统计,明年硅片产能将是今年硅片实际销量的两倍以上。由于今年硅片供不应求,利润率非常高,不但中环股份晶澳科技上机数控京运通等老牌企业扩产,很多没听说过名字的新势力也在新建硅片厂,产能过剩是一定的,价格战是必然的,谁出局呢?按行业规律应该是毛利率低的,以及不了解行业发展规律的新势力。
隆基并没有对硅片这一起家的环节增加多少投入,可能是预测硅片环节的竞争即将足够精彩,就不愿过多参与了,而是把资本金大量投入一向不赚钱的电池片和组件,硅片充分竞争可以为电池片和组件拉开利润空间。
电池片:
隆基的投资原则是:“不领先不扩产,不卡脖子不介入”。这次建立N-TOPCON产线的量产转化率将高达24%+,即使是核算综合成本并不比现行产线低,但是技术革新的步子不能停下来,这体现了隆基的本色,只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降本是必然的。
一直能看到新闻这家上了HJT产线了,那家又上了HJT产线了...好像隆基又要被HJT颠覆了。其实按他们的技术,1GW电池片铟的需求,就可以把铟的价格炒上天,完全没有实用价值。
日前隆基HJT的转化率又创世界纪录,高达26.3%,而且更重要的是:无铟HJT的转化率也超过25%!我们可以期待了,期待一个消息:隆基大规模上HJT产线!
隆基可能还差一小步,这将是光伏行业的一大步!
组件:
从营收看,隆基已经是一个组件企业了,组件收入已占营收的2/3。隆基从一个硅片企业一举成为世界第一的组件企业,让很多人没有回过神---1.为什么这么快?2.为什么高毛利的硅片不做而去做低毛利的组件?
我只回答第二个问题:隆基引入金刚线切片,为光伏行业迅速降低成本,再继续降本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新老势力介入硅片环节产能已经过剩。保持硅片自己够用再卖一部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扩大硅片产能。将来降本的手段将聚焦于电池转化率以及HJT电池片的制造工艺,组件与电池片一脉相承。组件企业能更好的服务终端客户。
隆基组件市占率是数十家小组件企业之和,隆基的成功可以说是给小组件企业带来灾难也可以说是给组件行业带来了繁荣,无序竞争没有了,单纯拼价格而不顾质量服务没有了,更多的出现以最高价中标,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极大的改善。可以预见的是组件行业未来是寡头竞争格局,是有品牌溢价。电池片和组件是整个产业链竞争格局最好的环节,一个科技为先,一个资本和服务为先,专利、资本、服务成为新势力难以进入的壁垒。
电站:
隆基的电站不多,主要用来体验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不以电站赚钱不代表将来也不,当碳达峰之后再拥有大量光伏电站,和现在的长江电力一样躺着赚钱,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
其他:
逆变器、电缆、支架、光伏玻璃、胶膜等,都不是隆基的兴趣点。比如说逆变器,属于电网设备,没有什么壁垒。光伏玻璃与硅料类似。
BIPV
BIPV,这应该是个过渡性产品,因为它不如单纯的建材便宜,度电成本也不如集中电站低。现阶段工商业用电贵,给它提供了生存空间,以后用电便宜了,BIPV降本有限,应用场景不多。隆基在这一领域只参股森特股份是适当的,由森特提供设计并下订单,由隆基生产,再由森特建设安装,整个过程隆基只做生产环节。
氢能
氢能是终极储能方式。在这一领域怎样的预测都是对未来的低估,氢能的利用远远未被开发,我们以后将如何利用氢能也是不可以预见的,比如说家用载人飞行器AirCar等等。隆基的制氢设备已经有订单且第一台装置已经下线,这一领域的超前布局显示出领导者的大视野。
$隆基股份(SH601012)$ $宁德时代(SZ300750)$ $比亚迪(SZ002594)$
梳理得很顺畅,阐述很清晰,也解决了很多盲点,谢谢分享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0,也推荐给你。
本文核心观点:
硅料、硅片
硅料硅片今年大赚,明年下半年产能过剩凸显,一部分厂商面临出局。
电池片
电池片技术线路决定企业的未来,包括N-TOPCON、无铟HJT等高转化率的先进技术将对落后技术企业进行取代,研发能力强的厂商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组件
组件竞争格局日益优化,大型电站对后期维保能力更加看重,更多的小组件商正在出局。硅料硅片即将到来的价格战将为组件拉开利润空间。
BIPV
BIPV是过渡性产品,长期来看应用场景不多。
氢能
氢能是储能的终极方式,且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前途无量。
$隆基股份(SH601012)$ $通威股份(SH600438)$ $爱旭股份(SH600732)$
隆基YYDS
光伏是一个以技术领先为核心的行业,隆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用我的底仓支持隆基
转
很大概率,保山二期要么优后建设,要么保山二期就重新建立项目公司。感觉通威和隆基越来越不亲近。
说说不足吧
“可以预见的是组件行业未来是寡头竞争格局,是有品牌溢价”,这句话值得商榷。光伏电站运营商龙头都是年营业额几百亿的大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和质检能力。未来应该是电站运营商按需求设定组件参数并面向全球采购,价低者得,组件龙头企业品牌溢价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