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白酒行业研究很浅、发表的评论基本充满个人的主观臆想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因此愿意再展开来讲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避免任何预测股价的行为,股价是不可预测的,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当初港股四大行跌到3倍多市盈率的时候,依然还可以再来一个跌停,你去哪里讲道理去。
如果看股价,毫无疑问会很失望,但是要是这时候抛开股价看别的东西,比如我们想一下四大行会破产吗?
那么第一个结论来了,大概率不会破产。
然后你再追问,四大行3倍多市盈率,30%的分红率就有10%+的股息率了,这个股息率满意吗?
是不是结论就有了。
因此,如果你在2023年8月份左右买四大行,现在不管股价涨跌,每年股息就至少有10%+的收益。
这时候你啥也不干,长期躺赢就可以超过90%以上的投资者了。
你看,投资说起来,也很简单。
知道这个,就可以了。
不仅是四大行,其他行业也是适用的, 比如我昨天提到的陕煤、神华、长江电力、招行等这些公司,亦是同样的逻辑,不管股价,只要股息率跌到你满意,这些在行业具有成本(效率)优势是公司,行业盈亏平衡线大致就是公司的保底收益。
这也是安全边际的重要思维方式。
我们再回到白酒这个话题。
我在去年底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就提出了上面相同的表述,即是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和对行业数据的跟踪,2025年除了茅台以外,应该是全行业负增长才对。
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
因为白酒的经销商模式,导致了财报和真实销售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延迟,也就是说,市场的真实销售情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传导到上市公司的财报上面。
事实上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白酒的销量和价格都处于下滑的状态,典型的量价齐跌,2025年一季度价格继续下滑,目前依然处于探底的状态,并未反转。
但是白酒公司的报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利润下滑,是因为经销商这一环还没有传导到公司上市公司,也可以说上市公司通过财技还能调节一段时间。
最大的头部白酒经销商华致酒行2024年的利润表现,才是经销商当前处境的真实反映,血最厚的公司尚且如此,其他中小经销商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因此,菜头更希望头部白酒公司的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的悲观处境,以及真实的销量和利润下滑的真实数据。
利润下滑并不可怕,白酒企业经过这几年的超常规发展,无论是产能还是价格,都有等待社会平均消费力提升的需求。
一旦这个需求重新匹配,白酒依旧是为数不多的最优秀的商业模式。
长期看,给予白酒行业头部公司15~25倍区间的市盈率,是合理的,因为这个行业的自由现金流太丰富了。
但问题是,利润要真实,需求要真实反馈,估值才会有效。
因此,菜头的逻辑很简单,除了茅台外,只要其他头部白酒公司的报表利润没有下滑,就说明并没有反映行业这几年超常规增长的虚假繁荣的真实基本面,即有联合经销商调节利润的嫌疑。
含有水分的行业,就没法给予客观的估值,只要还有水分存在,菜头个人就不太愿意去碰。
大致如此,补充这些。
接下来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到年报公布期。
通常来讲,很多公司会把年报和一季报同时公布,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会提前公布年报,然后再公布一季报。
不管怎么说,在年报期间,总有一些公司的业绩是超预期的,同时也有很多炒得高的公司开始暴雷,原形毕现。
因此对于被错杀的公司来讲,年报之后出现估值修复的补涨行情,是很正常的。
只是对于喜欢用股息复投的人来讲,这种上涨对于复投并不友好,因为年报公布和分红通常会有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差。
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经常用股息复投别的公司的原因,也就是不管哪家公司的股息,最后还是尽可能投在估值更低,赔率更高的公司。
按照菜头当前的持股仓位,2025年平均股息5%应该问题不大,也就是说,计算2025年公司的估值的时候,还包含了5%的含权收益。
即便是公司收入不变,相当于分红以后2026年估值又降低了5%,这就是确定性,也是优秀的公司不可能一直不涨的底层原因。
当估值低到一定程度,股息就会高到一眼可见的诱惑,这时候就再也跌不下去了。
跌不下去,大概率就要涨了。
这就好比前些年的神华和四大行,就是类似的情况。
以上为菜头的个人思考和总结,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取属于你自个儿的那份成长和认知。
原创首发 | 菜头日记(ID: CT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贵州茅台(SH600519)$ $泸州老窖(SZ000568)$ #白酒#
既然15-25倍真实市盈率是合理估值,那么前一段时间老窖和古井B在10倍PE左右,已经充分反应了不合理利润,那个时候就应该买入持有。因为不知道何时股价上涨,所以观望很可能错失机遇,而10倍买入,下跌再加仓即可。
水井坊,母公司帝亚吉欧控股,你可以看看这只股票业绩,他可以代表,并且业绩不做假。
茅台下滑也是可以接受的啊
另外其他行业没有财技么?我从事的芯片行业,让我们故意提高价格下单也可以操作的。
本来白酒就在扩大直营渠道。不能只用经销商利润。倒退酒企。酒企加大直营,消费端减少。消费者也更愿意去直营渠道。
反过来想,有没有可能,凡是在产业链有较强话语权的,都是预收款模式,也就是最终反应到财务报表上的这种能力。这也解释为啥华致酒行的报表更能体现当前的情况,经销商的动销确实反应了行业的衰退迹象,但茅台在14年的时候业绩也没有负增长。这大概也是一种“财务调节”
学习转发
“股价是不可预测的,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当初港股四大行跌到3倍多市盈率的时候,依然还可以再来一个跌停”,喜欢这段话,这才是真正的等待的投资机会
非常认同,不论是不是财技,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跟经济周期正相关是一定的,经济低谷需要时间扭转,白酒会滞后一些。现在觉得白酒就要反转,一定是有个前提,那就是看到经济好转,或者大家觉得挣钱变容易了。现在来看,还早。不要把反弹当反转,不具备基础。
学习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