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比较分析,各大流域主要库水文数据来水情况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7喜欢:26

一、为了更好了解各种发电站的建设情况,以下对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各方面比较分析:

1、水电:大型水电站初始投资极高,约1万-1.5万元/千瓦,需建设大坝、水库等大规模土建工程,建设周期长。 设计寿命: 大型水电站设计寿命通常为 50–100年,核心设备(如发电机组)约30–50年,大坝等土建结构寿命更长(可达百年以上)。度电成本低,约0.07-0.15元,运营成本极低,无燃料成本,维护占比小,但有移民安置、生态修复等隐性成本。

实际影响因素: 泥沙淤积:库区泥沙堆积会缩短有效库容,影响发电效率,需定期清淤维护。

生态与地质风险: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可能威胁大坝安全,需长期监测。

设备更新:水轮机组等机电设备需定期检修或更换,部分水电站运行超50年后可能进行技术改造。

典型案例: 美国胡佛大坝(1936年建成)已运行超80年,仍在发电;我国三峡水电站(2003年投产)设计寿命100年。

2、火电: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约5000-8000元/千瓦,建设技术成熟,周期较短,设备和材料易获取。 度电成本约0.25-0.45元,燃料成本占总成本60%-70%,受煤价波动影响大,还有运营维护和环保成本。

设计寿命: 常规燃煤火电厂设计寿命约 30–40年,燃气电厂略短(20–30年)。

实际影响因素: 设备损耗:锅炉、汽轮机等高温高压设备长期运行后磨损严重,需频繁检修,部分部件寿命仅10–15年。

环保政策:碳排放限制、脱硫脱硝改造等可能缩短老旧电厂实际运营周期(如中国要求2030年前煤电逐步退出)。

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替代加速,部分火电厂可能提前退役(如德国计划2022年关停所有硬煤电厂)。

典型案例: 中国大唐托克托电厂(2005年首台机组投产)已运行近20年,正推进节能改造;英国德拉克斯电厂(1973年建成)于2020年转为生物质电厂。

3、核电:初始投资最高,约1.5万-2万元/千瓦,建设需先进技术和严格安全标准,设备材料昂贵,建设周期5-10年。 度电成本约0.3-0.4元,运营期长,度电成本稳定,燃料成本占约20%,但运维与安全成本占30%-40%,核废料处理和环境影响成本通常未包含在常规发电成本内。

设计寿命: 压水堆核电站设计寿命一般为 40–60年,部分通过延寿可运行至80年(如美国多数核电站已申请延寿至60年)。

实际影响因素:核岛老化:反应堆压力容器等关键设备受中子辐射影响,材料老化可能引发安全风险,需定期检测评估。

政策与技术:公众接受度、放射性废料处理技术进展会影响延寿决策(如法国计划将核电站寿命延长至50年以上)。

退役成本:核电站退役需数十年时间,成本高昂(如日本福岛核电站退役预计耗时40年)。

典型案例: 美国奥科尼核电站(1973年投产)已运行50年,计划延寿至2030年后;我国秦山核电站(1991年投产)设计寿命40年,正评估延寿可行性。

4、风电:陆上风电约6000-8000元/千瓦,海上风电因施工难度大等因素成本更高,需安装风力发电机组、输电线路等,且要选合适地理位置,常占用较大土地面积。度电成本约0.2-0.35元,受风速和风向影响大,若需配储成本增加20%-30%。

设计寿命: 陆上风机设计寿命约 20–25年,海上风机因环境严苛略短(15–20年)。实际影响因素:

机械磨损:齿轮箱、轴承等转动部件长期受强风冲击,故障率随年限上升,维护成本增加。

技术迭代:新型风机效率更高(如单机功率从2MW提升至10MW以上),老旧机组可能因经济性提前退役。

环境侵蚀:海上盐雾、陆上沙尘加速设备腐蚀,需定期防腐处理。

典型案例: 丹麦Vestas早期风机(1980年代安装)多数已退役;甘肃酒泉风电基地(2010年建设)首批机组即将进入退役期。

5、太阳能发电:成本约4000-5000元/千瓦,需购买光伏电池板、逆变器等设备,虽设备价格随技术进步下降,但仍需一定资金投入。度电成本已低于煤电,约0.2-0.3元,依赖光照资源,储能配套会增加成本。

设计寿命: 光伏组件设计寿命约 25–30年,逆变器等电子设备寿命10–15年(需中途更换)。

实际影响因素: 组件衰减:光伏板发电效率每年衰减约0.3–0.8%,25年后效率可能降至80%左右,影响收益。

土地利用:光伏电站占用土地可能因规划调整(如农业、基建需求)提前拆除。

技术更新:PERC、TOPCon等高效电池技术普及,老旧多晶硅组件可能因效率低被替换。

典型案例: 加州太阳能电站(1980年代建成)部分已升级为新型电站;西部大型光伏基地(2015年后建设)组件仍在运行,逆变器已进入更换周期。

6、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本和度电成本:对多个在建及规划的抽蓄电站核算发现,平均每瓦投资规模为6.2元,各项目差距较大,最低4.2元/W,最高8元/W。早期“十一五”“十二五”投产的抽蓄电站,平均成本多在3-5元/W,而目前在建的抽蓄电站平均成本已超6元。

度电成本为(年投资成本+年运维成本)/年发电量,若将使用年限提升至40年,基准折现率降至7%,运维费率降至1.5%,度电成本可降至0.33元/千瓦时。 成本优势: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成熟,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且损耗低,其度电成本显著低于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其他方案。目前全国多数省份或直辖市的一般工商业峰谷价差已超0.3元/KWh,抽水蓄能应用的经济性较好。

总结:水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度电成本较低,火电和风电的度电成本适中,核电的度电成本相对较高。在建设成本方面,核电最高,水电次之,然后是风电、火电,太阳能发电相对较低。但各种发电方式的成本会受资源条件、技术水平、项目规模、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影响。

长寿命代表:水电、核电设计寿命最长,但需持续投入维护或技术升级。

短寿命代表:风电、太阳能受技术迭代和设备损耗影响,实际运营周期较短,更依赖产业更新。

趋势影响:能源转型背景下,火电、核电可能因政策加速退役,而可再生能源电站(风电、太阳能)的技术升级将推动“退役-替换”循环加速。

关于核聚变发电,目前还在实验阶段,估计还有二十年才会实现商用,前期成本肯定相当高,如果要能做到量产降低成本估计要到下个世纪了,在此不作讨论。

综合上述分析,本世纪成本相对较低的发电站是水电,其次是太阳能发电。个人认为随着环保和碳排放交易推进,火电将渐渐淘汰,新能源装机会不断扩大,水电更加珍贵。因核电潜在的风险和成本问题,核电产生的核废料并非清洁能源,个人不会投核电,未来还是看好水电和太阳能发电。

二、水文数据报表更新至2025年5月:由于发文篇幅受限,以后只展示当月数据,4月份数据请参看上一文:大渡河(2)长电六大库和雅砻江主要库水文数据来水情况分析

长电六座水电站和雅砻江主要库水文数据报表:以下报表日更或周更,对来水了如指掌,增加投研预判精度!由于时间仓促,数据难免有差错,仅参考,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数据收集整理不易,请关注并给纬班长点个赞,谢谢大家!
1、长电主大库水文数据报表:2025年5月份

2、雅砻江主要四库水文数据报表:2025年5月份(先只找到这四库的数据,后期有再继续更新其它库)如图表:

3、大渡河主要库水文数据报表:2025年5月份 本月加入大渡河主要库的数据,如有就发布如果没有就停更了

4、澜沧江水文数据报表:2025年5月份 澜沧江水文数据报表(2025年4月)

三、根据气象台预报图

1、24小时降水量预报图表:

澜沧江金沙江上游有小部分地区10毫升以上降水量。澜沧江、长江上游大部分地区近日降水量偏低。

2、气象台近30降水量实况图表:(已降水量)

提示:数据可能有差错,请批评指正 [抱拳] 关注官方公告及水利部门汛期降水报告,以获取实时蓄水与调度动态。若需精确数据,可查阅三峡集团或水利部发布的月度水文公报。感谢关注!下期见。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太阳能(SZ000591)$ $吉电股份(SZ000875)$ $节能风电(SH601016)$

全部讨论

05-13 08:53

班长,4、风电(里面把火电内容写进来了)

05-12 11:20

感谢关注

07-27 23:10

1

06-21 20:24

1、核电的度电发电成本是2毛, 即使考虑核电公司层面的财务费用、研发等也不到3毛; 2、2022年陆上风电的投资成本为5000-6000元/千瓦,2024年已经降到5000以下了;3、要考虑一下利用小时

05-12 07:33

班长,锦屏一级和官地为啥流出那么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