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来源人形机器人。还是有点高估
会议要点
1、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业务发展与营收占比:汇川技术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工控龙头,营收连续20年增长,近十年复合增速达33%。其三大支柱业务为通用自动化、新能源车和智慧电梯,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收入109、104和36亿元,占比约40%、40%和20%,相较于2023年,新能源车业务占比明显提升10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略微提升1个百分点。
· 人形机器人业务战略地位:公司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最大增长点,判断其未来市场数倍于新能源车领域。2023年成立人形机器人团队,2024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汇川,开启专项招聘,以灵巧手为重心,从电机伺服控制器、旋转执行器等产品切入,定位先在工业场景应用类人型机器人。
2、工控业务核心优势
· 产品定义与市场地位:具备产品定义能力,在通用伺服、低压变频和小型PLC三大核心产品上位居内资第一名,2024年上半年伺服市占率达28%,低压变频达20%,小型PLC整体排名第二,仅次于西门子;工业机器人2024年上半年市占率达9%,位列内资品牌第一名,整体排名第三。还打造出电梯一体化控制器等标杆产品。
· 供应链韧性:集成供应链采用ISC架构,具有全球布局加多工厂加数字化车间的特征,供应模式多层次多结构,以计划驱动资源准备,以订单拉动生产制造。在2022年上半年行业缺芯供货紧张时,通过多种措施保证可持续生产和交付,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远超整体市场规模2.9%的增速。
· 高效研发与制造:基于IPD2.0和ITLTC双轮驱动进行体系化建设,推动管理思维向数据驱动转型。构建技术中台等形成创新体系,支撑产品市占率攀升。推出EO quick pro标准化工艺平台,开发效率平均提升30%,且大部分核心零部件自研自制,保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3、新能源车业务发展历程与优势
· 发展历程:2009年布局新能源车业务,组建新能源技术团队;2015年订单爆发式增长,实现收入6.42亿元,并开始乘用车电机控制器试制销售;2016 - 2020年上半年技术储备和客户绑定;2020年下半年至今进入兑现阶段,2023年正式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超100亿元,同比接近百分之百。
· 核心优势:一是卡位早,2009年就将工业自动化驱动和电机技术向新能源行业渗透;二是绑定头部客户,自2016年起与多家乘用车企业深入合作,定点项目不断增加;三是研发体系领先,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力,实现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2023年正式盈利。市场份额方面,多项产品位列前列且市占率稳中有升。
4、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情况
· 发展阶段与成果:2014年布局机器人产业,从零部件供应商逐步发展为核心部件加整机、加视觉加工艺的解决方案提供商。2016年工业机器人成为四大战略业务之一,2017年步入推广元年。2020年整机销售订单超4000台,SCARA内资销售台数第一;2021年订单超1万台,首次盈利;2023年实现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43%,市场份额提升至6.5%,SCARA机器人份额达20.8%,排名第一,近五年复合增速高达57%,大六关节机器人通过12万小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认证。
· 发展策略:产品上加强技术平台建设,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市场拓展聚焦3C和新能源,深化大客户战略合作;内部运营升级核心物料供应平台,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质量。
5、人形机器人业务竞争力与前景
· 竞争优势:具有场景优势,作为工控龙头深耕四十多个下游行业,贴近一线客户真实需求,在寻找应用场景上具备稀缺壁垒;拥有平台优势,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与工控主业和工业机器人设备相似度高,具备零部件能力占价值量50% - 60%,且具备系统定义和集成能力,可针对需求定制开发。
· 市场前景:人形机器人未来是数倍于新能源车的新兴产业,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和家政业人形机器人需求超200万台,空间超3000亿元人民币,核心零部件未来三年市场空间超千亿,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141%。公司计划2025年发布驱动电机、关节模组等核心产品,先打磨产品再拓展客户。
6、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达376、455和546亿元,综合毛利率略有下滑,因组织改革费用率继续下降,研发费用率保持稳定,归母净利润约49、58和69亿元。
· 估值情况:选取国内自动化行业及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对比,2025年行业平均估值水平66,汇川技术2025年约29,当前应提高对其重视程度,上调评级为买入。但需注意制造业复苏、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产业技术开发及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等方面不及预期的风险。
增长来源人形机器人。还是有点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