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达股份(002865)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

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2喜欢:1


1、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 行业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35.9%,过去五年以上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背景下全球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行业增速保持在15%左右,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光伏作为低成本能源领域在全球范围继续扩展,尤其在新能源车、人工智能和算力时代前景良好。
· 海外市场变化:海外(中国以外地区)光伏装机增长高于中国本土,未来中国以外地区光伏装机和需求增速仍将高于中国。海外国家重视光伏产业发展,构建本土产业,率先完成组件产能建设,以美国、印度、土耳其等国为首的海外本土组件产能快速形成。因光伏电池技术难度高、工艺流程长、投资大且处于技术升级迭代中,海外对中国电池环节需求增大,为中国电池厂商带来发展机会。
· 行业去产能情况:2023年第四季度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进入去产能周期,市场通过低价竞争、企业利润下行的淘汰赛来出清产能。经过一年多去产能,行业供求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大量中小企业、非上市公司及跨界选手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近期价格回升,如电池价格从2024年最低0.27元回升到3毛甚至更高,预计2025年供求环境进一步改善,光伏企业业绩提升。
· 技术发展趋势:2024年N型技术以TOPCon为主,市场占比超60%,2026年预计TOPCon仍将占据80%以上市场。TOPCon处于技术升级、效率提升、成本下降过程。同时,银包铜技术虽被看好,但目前性价比不高,铜浆耗量比传统银浆高50%以上,效率略低,且存在氧化和电子迁移等问题,尚未达到量产程度,但量产时间可期。
2、公司公司经营情况
· 产能与出货:公司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拥有四十多个GW的N型电池厂,全部为最新一代。2024年出货约33GW,开机率80%左右(行业平均约50 - 60%),出货的N型占比90%,据第三方统计N型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
· 海外市场拓展:公司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海外销售占比大幅提升,2023年不到5%,2024年提高到24%,2025年预计继续增长。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外销售和技术服务体系,成为海外市场重要供应商。未来海外销售是重要方向,公司推动港股上市、海外资本平台形成及海外产能建设,顺应全球化布局。
· 研发投入与方向:2024年研发费用和人员大幅下降,因关停P型产品减少相关研发投入。未来三年研发投入方向主要为TOPCon优化、BC电池研发、钙钛矿与TBC叠层开发研究。TOPCon研发致力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BC电池已具备量产条件,但成本比TOPCon高,公司重点优化效率和成本;钙钛矿目前与研究机构合作追踪进展,近期不会大规模投入量产。
· 财务相关情况:2023年对P型资产做了充分减值评估,减值8.9亿。2024年录得1.3亿减值,主要来自存货跌价,商业信用减值六百多万。2025年减值情况将根据市场情况而定。
3、行业及公司未来展望
· 行业供需展望:2025年光伏行业需求增速乐观,预计为15%左右。电池环节整体供应可能仍有多余,但高效电池需求量大,对技术领先或效率领先企业利好。如210R电池因市场需求大,价格在530之前偏紧张,可能继续增长,部分高效产出比高的公司已实现净利润为正,后续盈利空间可能增大,但受硅片价格等因素影响。
· 公司技术与产能规划:公司在TOPCon产线试用银包铜技术,通过掩膜层解决铜的氧化等问题,目前在评估银、镍两种阻挡层方案。BC电池具备量产条件,因成本及综合发电效率等因素,将根据市场需求、成本和工艺等因素评估扩产时间点,现有TOPCon产线已做BC升级准备,改造产线实现量产速度较快。针对TOPCon提效技改,有望导入HJT、PERC等技术,提效幅度在1 - 8瓦不等,计划投资4 - 5000万,将结合市场需求确定技改时间和产能,尽量减少对生产影响。
· 公司海外业务规划:海外业务占比将持续提升,海外销售占比大方向保持增长,个别季度或月份会结合价格和利润情况微调。海外产能占比也会持续提升,公司有海外产能建设规划,将在合适时间披露。
· 港股项目进展:公司去年提交港股发行申请材料,目前补充2024年年报后将推动发行,希望大规模发行并成为光伏行业A + H第一股,打通国际资本市场渠道支持海外业务和产能发展。募投资金用于建设、研发中心及营销等项目,后续将按不同时点披露具体时间。
QA
Q:2025年整个光伏行业需求的增速情况如何,具体到电池环节,2025年的供需该如何展望?
A:对于整个光伏行业,预计2025年跟2024年相比,增速保持在大概15%左右。从今年上半年特别是近一个月来看,光伏市场价格有较大改善,开局情况让公司对行业增速持乐观态度。对于电池环节,从整体供需关系看,特色产能方面电池供应可能会有多余,但行业对高效电池的需求量较大,这对技术或效率领先的企业是利好。
Q:现在公司整体电池的盈利情况如何,后续电池价格的展望怎样?
A:近一个多月来电池价格一直在上涨,市场对210R的需求较大,价格也是一天一个价。在530之前,210R供应偏紧张,价格可能还会增长。对于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有效产出比高的公司,目前已实现净利润为正。按照预测的价格趋势,后期盈利空间会持续增大。不过,硅片价格可能会有变化,但电池的非硅成本会持续下降,综合影响下电池利润会更向好。
Q:公司海外销售的量、盈利情况如何,未来价差能否长期保持,海外出货量和产能建设情况怎样?
A:公司海外销售的量和盈利会持续保持增长,2025年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加仓也会持续保持。虽然海外本土产能在扩张,如印度、土耳其本土组件产能上升很快且印度装机量大幅增长,但从需求层面来讲,其增长幅度比电池扩张程度要大得多,整体情况向好,公司对维持在可预见范围内很有信心。
Q:公司对于铜镀银、银包铜等金属化技术目前的进展和未来判断如何?
A:公司一直对银包铜等技术进行跟进和实验。目前银包铜技术性价比不高,铜浆耗量比现有传统银浆耗量高很多,存在成本劣势;在效率方面,通过优化基本能与银浆持平或略低一点,公司正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铜浆的氧化、电子迁移等问题,目前能够有效控制。从长远看,金属化占电池制造很大一部分非硅成本,铜浆或银包铜技术是未来较大的趋势,但现阶段还未完全达到量产程度,不过量产时间可期。
Q:公司现在银浆的耗量和目前试的银包铜的耗量大概在什么水平?
A:现在公司银浆耗量在80以内,在行业里有一定竞争力,且解决了可靠性问题,处于成本效率和品质的平衡点。银包铜实验耗量比银浆高出50%以上,若再降低耗量对效率影响较大,公司正和合作伙伴想办法解决该问题。
Q:2024年研发费用和人员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A:早期公司有P型产品和A型产品,2024年对比2023年,公司关停了P型产品,减少了P型的研发投入。另外,公司研发布局分长期、中期、短期,不同阶段研发投入成本和成本结构不同,但公司作为专业化电气电子厂商,一直很注重研发投入,不仅体现在费用方面,在资本市场投入也较大,即便在市场下行通道,目前在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方面投入也很多。
Q:未来三年主要的研发投入方向有哪些?
A:未来三年主要有三个研发投入方向。一是在现有的TOPCon基础上进行更多优化,持续提高其效率并降低成本;二是在BC方面,因其三线全部做在了背光面,产品较有潜力;三是在叠层电子市场,特别是钙钛矿与TBC的叠层开发和研究。
Q:2024年减值情况来自哪里,2025年减值情况如何展望?
A:2023年公司基于P型资产的经济有效性、盈利能力及未来有效性问题,对P型专有资产做了充分评估并做了8.9亿的减值。2024年报表录得1.3亿减值,最主要是存货跌价,公司会在盈利处于不同阶段时进行全面的资产减值和重复的跌价测算测试。商业信用减值方面,因行业结算为现款进货,海外业务规模与2023年无太大变化,减值较小,仅六百多万。2025年的情况需根据市场情况而定。目前公司资产结构中更多是TOPCon资产,还有少量P型房屋建筑,管理层对房屋建筑物按照会计准则做了资产减值测试,结合独立第三方评估,长期资产和商誉资产不存在减值情况。
Q:公司在TOPCon产线使用的银包铜与过去HJT使用的银包铜相比,做了哪些改进,当前烧结工艺温度大概是多少?
A:现在的银包铜主要做的是铜浆技术,由于铜离子迁移度问题,活性很高,在印刷前会设置一个掩膜层或阻挡层,用银或者镍来做,有效解决了铜的问题。烧结采用的是TOPCon的烧结,是一种欧姆接触,并非结欧姆接触。
Q:公司在银种层或者镍种层路线方面会如何选择?
A:目前公司还在评估这两个方案,尚未完全确定。要先保证可靠性和效率,其次再考虑降低成本。
Q:公司在IBC电池方面的最新进展如何,目前与TOPCon的成本差距是多少,未来有没有扩产计划?
A:公司团队在BC方面布局较早,在2016 - 2017年就开始进行储备,目前钧达已具备BC的量产条件。从非硅方面来看,BC成本比TOPCon大概高出五分钱左右。BC虽然正面功率增加了,但背面功率因双面率降低不少,对综合发电效率有影响,导致BC和TOPCon在使用环境上有差异。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成本和售价的性价比以及功率这三个因素评估扩产的时间点。在现有的TOPCon产线基础上,车间设计时已做了BC升级准备,可改造产线实现量产,速度会比较快。
Q:公司在钙钛矿方面有哪些布局和最新情况?
A:公司在钙钛矿方面有一定涉猎,主要与中科院宁波所等研究机构及一些高校合作。目前认为现在投入太多资源或进行量产还为时尚早,只是在追踪钙钛矿实际进展,与高校做了一些小面积钙钛矿叠层。此前公布的实验结果显示,叠层电池效率可达32%左右。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看,近期不会对钙钛矿做太多制造或量产投入,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Q:公司TOPCon电池非硅成本降到多少钱了?
A:具体非硅成本不方便透露。目前非硅成本已降到80以内,未来仍有较大下降空间。例如采用0BB技术取消主栅和pad点可节约成本,公司还在开发其他更进一步的金属化方案,包括从材质和图形上进行优化,如路面技术可在不影响可靠性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降低引浆耗量。
Q:对于TOPCon技术,以2382版型组件功率衡量,今年预计能做到多少瓦,有多大提升?
A:目前与客户做出的210R66片组件功率可达645 - 650瓦,这不是终点,今年目标是争取做到655瓦左右,组件效率冲着24%以上推进。
Q:目前行业自律的执行情况如何,价格起来有利润后公司预期是否会有企业不遵守行业自律,若不遵守会有怎样的惩罚措施?
A:目前自律圈的企业执行起来相对比较遵守规则,大家认同控制产能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价格起来有利润后企业是否会再开产能不太好说,从目前行业对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和企业自律程度来看,相对比较乐观,但最终结果有待观察。
Q:从公司角度看,光伏行业目前现状是否会有相关政策措施限制供给,未来政策预期如何?
A:公司会了解和执行政策,但更关注自身。认为不管政策如何变化,行业发展永远追求高效率、低成本。提效和自身能力提升对产能出清影响更大,随着组件功率大幅提升,一些公司因技改投入资金不足或投入后效果差异凸显,会加速产能出清,而政策很难直接让企业停止生产。
Q:今年有望导入TOPCon电池量产的提效技术有哪些,分别的提效幅度和对应的资本开支大概是多少?
A:N型TOPCon的提效技术中,HJT(异质结)是比较大的提效点,提效幅度在3 - 8瓦之间;PERC要配合其他工艺,提效幅度大概在1 - 4瓦之间;还有表面处理技术、图形优化技术等。做到更高效电池计划的投资大概在4000 - 5000万。
Q:今年要做技改的产能在量上有什么预期,大概会在什么时间点做大量技改,如果技改影响生产,是否会延后动作以保证出货量?
A:技改对现有产线生产的影响不会太大,inline的技改影响大一点,offline的影响小一点,具体选择要看情况。技改的时间和量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做改造或升级,因为投入不小。
Q:您说的银包铜还是铜浆在实验室的耗量水平比银浆高50%,指的是纯铜浆的浆料还是银包铜的技术?
A:指的是铜浆,这是钧达或者捷泰现在做的水平,改善空间很大。
Q:过去几个季度海外销售占比逐季提升,四季度达50%,往后这个比例会怎样规划?
A:大方向是持续海外增长,今年整体海外销售占比还是会持续上升,但个别季度或月份会结合价格、利润情况做细微调整。如果海外价差能持续保持,大方向不变;若国内市场价格突然增长很快,因海外接单和国内在时间及价格调整上有差异,可能会有部分结构调整。
Q:产能出海的最新进展和后面的规划是怎样的?
A:光伏行业全球方式有改变,海外国家在构建自己的产业链,但电池研发和产能建设中国企业具备全方位优势。公司一方面对海外出口服务于海外组件的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海外国家欢迎和支持产能建设,这也是未来方向。公司海外业务和产能占比会持续提升。公司有一些规划正在准备中,到披露时间会进行披露,总体方向上海外产能是增长的。
Q:目前港股项目进展如何,发行节奏怎样,预计的发行规模是多少,除了阿曼项目以外,资金用途主要在哪些方面?
A:去年公司披露了港股计划并提交了申请材料,目前进展比较顺利,正在补充2024年年报,补充完成后会推进发行。公司希望能有较大规模的发行,成为光伏行业A+H第一,率先打通国际资本市场渠道以支持海外业务和产能发展。港股募投资金项目包含建设、研发中心以及营销等方面。公司在积极推动项目实施,具体时间会按不同时点进行披露。

全部讨论

03-22 16:24

03-22 08:52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