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隆

瑞隆

孤独的思考者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葱儿为了个收购案准备了80页的材料,直接把对方搞崩溃了,也算规避了一些风险,理解一下

讨论

一个人出来说话就行了,咋还每个人都讲两句?是不是就剩下扫地的没发表意见了?

讨论

竞业限制很正常啊;我身边就有人把公司一卖,带管理层(也是原始股东)出来另起炉灶,又开一家同样业务的公司,弄起来以后再卖一次[呵呵]

讨论

我刚刚关注了股票$美元债LOF(SH501300)$,当前价 ¥0.993。

讨论

回复@学生军林: 而且科华已经签了收购合同,合同里面还规定交割完成之前不能转让已持有天隆股份。基蛋这个根本都没签收购协议,差的码子大了//@学生军林:回复@我只想小赚:科华子公司的利润占比太大了,景川这不一样,才3%,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讨论

基民

讨论

回复@我只想小赚: 科华和这个完全不一样//@我只想小赚:回复@木风pg9:上一次这种案例发生在科华生物上,个跟鸡蛋基本类似,也是子公司和董事会之间的官司。

讨论

回复@小黑屋资深VIP: 另外看了你的以往发言,觉得没有必要和你讨论,拉黑了//@小黑屋资深VIP:回复@瑞隆:哪来产业大量转移美国?只是延缓铁锈区的速度,当时大量工业资本转移到低成本的第三世界,打压日本不是让工业回归美国,而是减少贸易逆差,不能让日本掌握美帝经济命脉,其实和现在这里一样。...

讨论

回复@小黑屋资深VIP: 中国不是当年日本,中国是个主权国家,不像日本是个可以随时可用的血包,这是一个重大条件缺失。另外,打压不了的情况下,它科技就一定能突破吗?完全没有确定性。这次危机才刚刚到序曲,内在压力还没有显现出来,且看着吧//@小黑屋资深VIP:回复@瑞隆:哪来产业大量转移美国?...

讨论

回复@小黑屋资深VIP: 当时已搞定石油美元,里根上来成功打压日本汽车产业,废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签了广场协议,产业大量转移到美国,从而换来了美国的新产业和新就业;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了,靠虚无缥缈的生成式AI吗?里根最牛的是成功忽悠了戈尔巴乔夫那个二货,意外吃到了苏联解体的红利,后来...

讨论

回复@柏舟cc: 里根上任时,GDP负增长//@柏舟cc:回复@罗宾逊遨游:经济增速高吗?

讨论

目测现在美国处境比里根时期可凶险多了,美元结算占比、制造业全球占比、军事实力对比、国内政治稳定性、国债GDP占比等等都和当时没法比,当年里根能用的招数放到现在可能就没有条件用。里根把美国从滞涨中拉了出来,而现在美国可能才刚刚进入滞涨周期,救世主还没影呢

讨论

100以下我来挖坟

讨论

回复@乐天的回报小宽厚: 在这胡说八道,我要拉黑你了,大家在交流信息,你扰乱视听[狗头]//@乐天的回报小宽厚:回复@长期投资9:机器不免费,每套5000万,迈克用募集的15.6亿自己出的,后面可能要暴

讨论

回复@钢蹦888: 人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很难的,监管水平也达不到能预判,而且以前发一堆也是某种任务吧。现在能问这一点,多少也说明监管意识到了现在的问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钢蹦888:回复@阔强哥:可以说ipo 定增才是导致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的元凶,也是资金胡乱审批,投入资产收益率下降,...

讨论

$英伟达(NVDA)$ 这就是一鲸落万物生吗?

讨论

回复@菜菜不爱财: 即使明知道它告不赢,还是尽早出表更有利,扯清楚了再并回来就是了。很可能你一出表,它也不想告了//@菜菜不爱财:回复@瑞隆:就拟了协议又没签字画押,要是签了协议早告赢了

讨论

都这样了,能做的努力都做了,既然已仁至义尽无法挽回,为什么还不出表?难道收购协议中有规定不允许转让股权吗?控制方股权转让也不需要经过被控制公司董事会啊。老苏真TM有耐心,有这必要吗?[滴汗]

讨论

现在西方电力基建普遍很拉胯,尤其是英联邦国家,相比国内系统基本属于裸奔[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