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总结,2016年展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11喜欢:1334
本文于2016年1月1日完成,发布时略作修改。

还记得写2014年度总结的时候,我用了一张过山车的图,我认为15年市场波动会很大,杠杆牛和个股泡沫很难持续,虽然我判断的时点过早了一点,但结果和过程没有太大出入。而今年,我继续采用同一张图作为来年的判断。

虽然2015年我过早的清仓了A股(剩10%仓位),虽然也曾看准了9月中开始的反弹,但我并未对我不参与泡沫和不参与去泡沫过程中的反弹而后悔。不参与显而易见的泡沫,是我对自身投资理念的坚持,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常识和正确的投资观,最终一定能够胜出,投资本就是一场垂直马拉松,不争朝夕,只求长远。

15年4月24日我曾发帖子表明清仓A股:网页链接(当时港股仓位已经随着现在的深入研究而大幅调整了),之后6月中,我连港股也放弃加仓保持低仓位,发帖子表明彻底休息出门旅游:网页链接。直到港股跟随A股下跌后,三季度末开始,我多次发文表明自己开始加仓港股,目前我港股仓位超过65%,A股仓位在卖掉招行和重仓的万科后只剩5%左右。PS.所有具体的操作见雪球微博置顶帖子的最后一段,未来我不会再公布持仓和操作了。

去年包括港股在内,我整体的收益约为40%,其中大部分收益主要是5月份之前A股贡献的。下图为13年9月至15年9月的个人账户对比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图。9月之后由于个人wind账户到期,公司采用新的wind账户,故原有净值无法持续记录。从图中可看到截止9月我的收益并没有到40%,但随后A股和优质港股开始一波反弹(当时本人仍持有10%多一些的A股),目前个人净值回到4-5月份的水准。过去两年收益100%以上,2015年收益40%,跑赢沪深300,但跑输9月开始大幅反弹的创业板。


至于这收益率,信不信由你们了,以后随着我产品的推出,收益率开始变得可证。

接下来谈一谈我对未来中长短期的看法(大部分看法已经在平时的只言片语中表达,这里有部分逻辑和观点不再重复,或有遗漏)。

一、长期宏观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超级信用扩张周期带来了经济、资产的大繁荣,但遗憾的是,因为高债务、人口拐点、美联储政策等各方面因素这轮扩张大周期即将结束,从实体经济到资本市场全面的大调整在所难免,当然和绝大多数信用扩张周期尾声一样,中国也经历了最后的资产泡沫盛宴——虽然实体开始停滞但原有信用扩张的诉求和惯性仍在(凯恩斯主义洗脑的胜利),债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张信用维持借新还旧这越滚越大的雪球;股市楼市P2P方面则形成正反馈泡沫,资金脱实向虚带来高收益,而金融市场的高收益进一步加速资金脱实向虚击鼓传花。

或许很多人仍认为,这次看空中国和过去无数次看空中国一样,最终会失败。但我不相信感觉,只相信数据。

1.债务上限来临

下图为券商做的截止2012年的债务/GDP比,补充一下,社科院的刘煜辉的结论是:到2012年年底,全国居民债务为18万亿,占当年GDP的34.7%;政府总债务是30.8到33.8万亿,债务率是59%;企业债务是65万亿,债务率是125%,总债务率大约是221%。2015年3月,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在一个论坛上,引用了上述数字,说明刘煜辉的结论基本得到官方的认可。由此可以大致推测2015年底的债务比。


2015年中国的债务/GDP比估计在300%左右,其中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遥遥领先其他主要国家(特别是国企的大量美元债,人民币贬值后的一个定时炸弹),唯一乐观的是我们政府和居民债务比并不高,还有调整的空间(我们居民的债务少是有客观因素的,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资产应对很差的福利和社会环境),政府的地方债务置换、供给侧改革、全民创业等,就是想办法进行债务结构调整。下图为中金公司做的2014年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比:





如此高的债务,如果继续采用原有的凯恩斯主义——信用扩张后借新还旧、再举债,必然不可持续,因为债务滚动的上限已经来临,我们无法继续大规模的扩张。通过信用-债务周期可以非常明白看到日本萧条数十年的主因以及安倍经济学必然破产(企业和政府的信用扩张均已到极限,老龄化是很大的因素);美国08年次贷危机时年的债务比极高;欧猪五国的危机不可避免,即便持续QE和负利率也无法继续扩张信用。

我认为2015年之后的几年就是中国信用扩张周期的大拐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强调供给侧改革已经是最好的佐证了。我相信国家并非主观意愿收缩信用,而是债务高到不得不被动去杠杆的程度了,正常人想要壮士断腕绝不可能,只有在生死存亡之际才会奋力一搏(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电锯惊魂)。

关于债务上限的逻辑推演,我借用@newsfeed 贝勒斯的图和他的观点,

中国的M2增长率,可以大概分为三个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阶段的M2增长斜率越来越陡峭,显示出信用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也是指数增长曲线的典型特征。


如果把M2的数据细化到月,则会发现在2014年6月左右M2增长发生了暂时的停滞,原因就是外汇占款的停滞与下降。中国基础货币的94%左右来自外汇占款(注:详见补充说明)。当外汇占款停滞下降时,基础货币也受到影响,总的货币供应量M2也自然受到了影响。央行虽然短时间可以用再贷款等方式增加基础货币,但基础货币最终还是不断下降的。经过短暂的停滞后,从2014年10月左右开始,M2的增长再次恢复。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国家牛市行情。到了2015年7月,M2增长再度放缓,与此同时,A股发生了史无前例的股灾。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货币乘数,即M2与基础货币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的5.1左右,接近2006-07年经济过热的时期。由于实体经济不振,这种高货币乘数的现象更多的是反映了金融经济加杠杆信用扩张的情况。也就是说央行为了对抗外汇占款下降带来的基础货币下降,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金融经济循环,不断增加金融杠杆,从而增加了整体的杠杆水平。与实体经济的杠杆不同,金融经济的杠杆具有更多的投机特征,杠杆率也更高,更不稳定。最重要的是,金融加杠杆所持有的资产,最终来源于实体经济的股权或者债权。实体经济不振,只靠金融加杠杆扩张信用就如同建造空中楼阁。空中楼阁再高,也离不开地基,而一旦地基出了问题,楼阁越高则越危险。


为什么判断2016年是拐点?借新还旧是复利增长,数学上就是指数曲线,速度越来越快。如果达不到指数曲线,借新还旧就中断了,信用风险爆发,拐点到了。2014年和2015年的M2增长看似很快,实际上已经远低于指数增长应有的水平,所以经济增长越来越难。因为到了信用扩张的后期,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信用扩张,尤其是新增信用。2016年13%的M2增长目标根本达不到指数增长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必须更快。为了维持借新还旧的复利增长,2016年的M2增长需要达到20%以上才行。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整个金融系统的杠杆需要加到天上。


补充说明:

中美两国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去杠杆和货币宽松,一个是加杠杆和货币中性甚至偏紧。对美元持有人来说,美元利率几乎是0,愿意提供美元供给,而中国有源源不断的融资需求,供需两旺的结果就是美元流动性被创造了出来。根据信用创造理论,一笔贷款就创造了一笔存款,美元流动性被创造的直观指标是在存款准备金率几无变化的情况下,美元存款准备金从300多亿美元暴升至1600多亿美元。但美元流动性无法直接购置国内人民币资产,因此需要将美元结售汇,银行再将这笔美元结售汇给央行成为央行外汇储备,而美元持有人手里就有了人民币存款,央行就代持了美元持有人的美元。

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总结: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过去一直是根据外汇占款被动扩张的,这一点在金融危机前后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金融危机前的外汇占款是产品贸易产生的,而金融危机后的外汇占款具有投机性质,前者是国民财富,后者其实是美元债务,具有投机特征。这决定了流动性环境在金融危机前后是完全不同的,危机前贸易顺差与外储相关性为63%,而危机后则降至不到20%。

无论什么样的美元,进入境内后需要结售汇为人民币才能在境内使用,这个过程意味着商业银行在资产端多增了外汇占款,在负债端多增了人民币存款。因此,不同的外汇占款决定了金融机构不同的负债端,危机后的外汇占款更具有投机性特征。

但近几年,这种增长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异变。人口的拐点和房地产库存决定了房地产长期下行周期,反腐和财税改革措施抑制了地方政府开工意愿。过去投资驱动形成产能过剩开启了缓慢去化之旅。

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实体资本回报能够覆盖融资成本。金融危机前,A股非金融企业资本回报率在10%以上,而2004年瞧不上的钢铁行业竟高达16%。四万亿刺激计划推出后,A股非金融企业资本回报率也高达10%,能够覆盖融资成本。但现在在总需求收缩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之下实体资本回报率已经降至3.67%根本覆盖不了现在融资成本。融资已经呈现庞氏特征,伴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出(实体回报下降、利差缩小、人民币贬值),国内债务的明斯基时刻即将来到。

2.美联储和人民币

美联储7年来首次加息彻底宣告了美元信用扩张周期的结束(QE结束预示开端),美股2015年在信用扩张结束的背景下全年下跌,目前高位横盘岌岌可危。

人民币半自由流通,基本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利率对外资投资的影响很大,因此美元的信用扩张周期的结束自然会对人民币资产有很大的影响(港股资金面虽然受内地信用周期的影响小,但受美国信用周期的影响大)。美联储加息后中美利差进一步缩小,套利外资加速流出中国(企业借的低息美元债引发被动去杠杆);人民币升值预期反转后贬值加速,也会加速外资流出(越放水、越管制,越加大贬值预期,离岸和在岸形成两套价格体系,有套利空间)。

别国降息QE放水但货币是一直贬值,反观中国,放水的同时还需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坚挺,这需要十年来的外汇储备来打破“不可能三角”的束缚,理论上应该越快让人民币自由浮动越好,否则越拖未来贬值空间越大,风险也越大。但在错过了最佳市场化的时点后(我们不想或没准备好市场化),现在只能死扛汇率,不然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这就是一个博弈。

关于这个博弈详细的分析,见之前长文《克强不可能三角》:网页链接

从本质上看,降准也好降息也好,各种形式的放水也好,央行这样做的目的都是希望帮助实体经济度过债务危机的难关。从欧美走过的路来看,虽然近几年长期维持0利率甚至负利率,但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人口衰退),任何货币政策都无力回天(现在已经可以证明了),且在债务越滚越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大放水边际效应递减,资金只能流入资本市场。反观中国也是类似,水多面少,资金不断流向股市,债市,所有高收益资产几乎一夜消失。且相比较欧美,中国资产价格高估的更为严重,信用利差的消失,债市收益率越来越低;股市除部分蓝筹外整体市盈率越来越高(潜在回报越来越小),中小创泡沫明显;一二线楼市短期的暴涨,三四线楼市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泡沫依然持续。资产配置荒成了财经圈的最热门话题。

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放水来缓解实体融资成本的压力,但另一方面,资金的逐利性导致水大量流入资本市场,国内高估值资产太多后便外溢,导致人民币贬值。金融市场杠杆越高,泡沫越大,收益越高,资金就越流入(正反馈),导致杠杆进一步提高,泡沫进一步加强。而虚拟经济越泡沫对于实体经济的打压就越厉害。全民都在玩高收益率的庞氏骗局(不说P2P,前海6%的收益率就是期限错配的庞氏),期待更傻的人来接盘,谁还会去经营回报低的实业呢?因此不放水实体很差,但越放水实体可能越差。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悖论。

2015年12月官方制造业PMI 49.7,比11月上升0.1,其中消费汽车建筑较景气(双11高增长、购置税减半、地产政策),但小型制造业企业(民企)继续低迷,PMI仅有44.9;另一边,非制造业PMI创下54.4的年内新高,主要依靠金融业连续2月处于60%以上高速增长。——即便是官方数据,仍是脱实向虚的最好证明。

一边资产荒一边水汪汪。我们现在和90年代日本有点像,当时日本依靠出口赚了很多外汇,所以即便国内水汪汪资产泡沫,但依然能依靠强势日元进行全球大收购。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在境内资产泡沫的情况下,水必然往低处流,所以人民币贬值亚历山大。

所以,如果想要稳住外汇,那么资产就不能大泡沫,如果维持资产泡沫(是泡沫必定破),人民币就需要大贬值(比如811)。但现在的情况是,即便人民币贬值,资产泡沫也很难长期维持(按上文推论)。

3.人口红利拐点

关于人口问题,我分享过很多深度研究(见这篇深度 网页链接),简单来说,日本当年的崩溃和现在的债务危机说到底还是人口结构问题,大到甚至不能通过技术进步来改善,更别提用货币、财政政策等来改变了。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直升机撒钱都没用,撒小孩才有用。而中国因为计划生育,人口断层和老龄化的问题远比日本严重多,更何况我们百姓的底子、科技水平还远不如日本。这里不详细说,放几张图,大家自然明了。



4.结论

信用扩张周期已经结束,高杠杆必然无法长期维持,目前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的整体负债接近300%(最佳的时机毫无疑问是08年,当时的整体负债率只有140%),且我们没有美国这样的实力,让全球买单(通过美元的霸主地位,让全世界帮助去杠杆)。希望经济和股市都能有彻底的改革,不要再走中庸之道,大破才能大立,我们需要一边大规模改革,一边进行人民币贬值,一边做实实体经济(去金融市场泡沫)。虽然改革意味着小规模危机不可避免(信用收缩),但长痛不如短痛,我们需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下一次的繁荣打下基础(只是倒霉了85-95这代人,房子、工作、股票、汇率等等都要为国牺牲,高位接盘)。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二、中期市场

2016年继续看多港股,港股或是全球为数不多的避风港(在全球经济萎靡,特别是中国经济萎靡的情况下)。目前AH溢价指数仍在140的高位,恒生国企指数仅有6.5倍的PE,0.85倍PB,估值全球倒数第三,仅高于面临经济危机的赞比亚股指和仅四只股票上市的老挝股指。大家要明确一点:国企指数现在的估值是否足够反应中国糟糕的经济基本面?而A股整体平均百倍PE是否反映了最乐观的未来?


此外除了估值,汇率对资产配置的影响也很大,人民币兑美元贬值20%意味着你换成美元拿着现金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赚20%(美元兑人民币6.2的时候我曾多次发表观点,按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大幅高估30%,我预测一年未来人民币至少贬值15-20%。不过当时根本没人相信人民币会大幅贬值,但最终事实胜于雄辩,因为常识必定回归,目前人民币在岸相对此前贬值近5%,离岸贬值近7%,未来一年继续贬值10%以上概率极大)。

我个人在下半年已将除房产和生活必要现金外的大部分人民币换成港币投资低估优质港股、少部分人民币换成美元投资美元理财产品,现正考虑投资优质中概股(私有化预期),希望买入低估港币和美元资产以此对冲:1、中国经济才开始下行带来的汇率贬值风险;2、经济下行资金流向金融地产领域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找不到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配置机会;3、高估人民币资产未来泡沫破裂的风险。

理论上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和港股弱于A股的程度是一样的,但考虑到AH之间巨大的估值差距,港币脱钩的概率又不大,那么就极可能同时出现港股上涨、A股下跌、人民币贬值这三种情况。显然,这是内地投资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画面:本币贬值、购买力下降、资产还在缩水,但也是南下投资者最愿意看到的画面:换汇保值、购买力不变、资产还在增值。而今,这三种情况叠加的画面正在浮现(AH溢价指数这几周来一直下跌,港股强于A股,人民币则一路加速贬值)。

PS.就在发文的现在,受新一年换汇高峰影响人民币大幅贬值,在岸贬值300多个基点,离岸更是贬值450个基点,此外,受大小非即将解禁等影响,A股暴跌(港股跌幅小于A股)。

除了港股、美股中概外,中长期我还看好越南,我认为可以从16年开始定投越南ETF(03087.HK)。越南经过改革(脱离社会主义国家),又加入TPP,外资大规模流入(FDI投资增速创新高),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代工工厂,越南现在就好像30年前的中国,发展潜力巨大,适合长期定投(短期需要考虑汇率风险)。

附:我初选了美股中概标的,红色是未提出私有化方案或没有明确预期的(买入等级高),绿色为已有预期或已有方案肉不多的以及私有化概率极低的(买入等级低):


三、短期博弈

一季度特别是一月份很关键,外汇市场需要关注新一年的换汇力度,人民币能否顶住?会不会加强外汇管制?股票市场上关注大小非减持以及注册制推进力度,韭菜们是否顶得住?国家会不会继续干预市场、管制IPO(伪注册制)?如国家加强各领域管制,则资产、食品价格等泡沫能持续,但这属于饮鸩止渴;如果推行彻底市场化,则资产泡沫必然要消化,但短痛过后将迎来曙光。(注:该文完成于元旦,今日人民币大幅贬值和A股暴跌,扛不住的逻辑已经证实,接下来需要看看国家是否会加强管制)。

2800家A股上市公司2013年12月31日至今仅60家下跌,中位数涨幅135%,10倍股20家,暴风科技、中文在线是20倍股;而12年底至今有仅90家下跌,中位数涨幅184%,3年来10倍股55家,银之杰、东方财富是30倍股。即便遭遇15年股灾,市场表现仍惊人,让猴子做A股基金经理买股票,都能傲视全球。

过去两年A股中位数涨幅135%,过去一年A股中位数涨幅为86%,但据中登所统计,2015年A股投资者人均投入11万,人均赢利仅1700元或1.55%,为什么大部分自认为聪明的人类跑不过随便扔飞镖的猴子?原因如下:今年印花税、拥金约5300亿,IPO、再融资、大小非减持约1.33万亿(只有半年),如果下半年不干预的话,估计合计能超3万亿。如果明年保守按3万亿估计,则明年的市场中位数涨幅要超140%散户们才能保持盈利…在过去几年A股超级牛市的基础上,想要再翻倍的难度太大了。


而另一边,近1900家港股上市公司,13年底至今的两年有900多家下跌,其中腰斩的270多家,中位数涨幅0,10倍股17家;过去三年有700多家下跌,中位数涨幅9.5%,其中22家公司跌幅超过90%,10倍股32家。港股10倍股统计中包含一些老千股(软件统计错误)。

市场估值方面,A股中位数PE 65倍,PB 5.3倍,其中创业板中位数PE 110倍,PB 8倍,沪深300 中位数PE 27倍,PB 3.2倍;港股中位数PE 7.2倍,PB 1.3倍,国企指数上文也说了,全球估值倒数第三。

那么问题来了,在过去这样的数据下,明年后年的A股、港股分别会怎样?这可是送分题啊。

我个人曾多次发文看多港股看空A股,但支持者寥寥,而鄙视港股,认为港股不值得投资的是多数。约翰涅夫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我的投资组合大多数人都能接受,那意味着我在偷懒。在中国也一样,找一些大投行最看好的股票或选一些当下最火爆的题材股买入,那是很多公募基金或小散户在不断做的事。而如果你选出的一些股票或做出的一些投资策略被大众唾弃甚至取笑,那么或许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我们要拥有第二层思维:所有的多头未来都是潜在的空头,所有的空头都是潜在的多头。多头越多越是坏事,空头越多越是好事。所有人都看好,所有人都想找下一个接盘的,那么就没有下一个接盘的人了;所有人都不看好,所有人都嘲笑准备去抄底的,那么就没有更多的卖出的人了。

下图为国金证券做的A股调查:



2016年本人仍将主战场放在优质港股上,这里也要感谢A股的IPO管制,不少本想去A股上市的公司因为IPO管制和暂停无奈选择港股上市,其中不乏一些优质的好公司(如果在A股上市就不可能有那么低的价格买入了),港股也因此取得了2015年全球IPO融资最多的市场。2016或许A股会迎头赶上,这要看注册制的推行速度。

关于港股个股的深度研报我不会公开,可以参考股票池简单大致的逻辑:深港通标的初选 网页链接;沪港通标的初选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呵呵xueqiu2016-02-20 19:50

近几年,制造业要熄火,房地产要熄火,新增劳动人口高峰也过了,什么能成为中国下一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还读书时,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是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没想到几年时间就突然上去了。
税收长期以20%以上的水平增长,到现在税负这么高,政府却还不了债了,只能借新还旧。
市场上稍微有点机会出来就被大水淹没了。浮躁的互联网行业比的不是谁创造的价值多,而是谁烧的钱多。
政府这边,政策方向不是致力于维护市场公平,鼓励竞争,而是惯性的傲慢指挥,恨不得自己上阵。
感觉不踏实,中国真的永远这么命好?
或许这次真不一样了。

方明德2016-02-18 12:06

讨论已被删除

闲话财经社2016-02-17 16:05

03087没有流动性啊 成交量太小了

huiru10292016-02-17 15:28

讨论已被删除

投票机和称重机2016-02-17 10:46

讨论已被删除